設置
書頁

第2256章 SEA的動力之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屏幕里的晚間新聞中,出現了兒童醫院的畫面,然后又切換到了醫生的辦公室,王玉杰醫生穿著白大褂,胸前別著聽診器,坐在鏡頭前,面前擺著一迭患兒治療前后的對比照片。

  記者拿著話筒,看著醫生問道:“林醫生,您發現心得安能治療嬰幼兒血管瘤,這一突破讓很多家庭重獲希望,能和我們分享一下當時的心情嗎?”

  王玉杰拿起一張照片,照片上是第一個患兒胸口的血管瘤從深紫消退到淡粉的過程,他指尖輕輕拂過照片,語氣帶著欣慰:

  “最初只是為了治療孩子的心肌病,沒想到會有意外收獲。看到孩子們的血管瘤慢慢消退,家長們露出笑臉時,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鏡頭拉近,能看到他眼底的溫和,言語真誠。

  “接下來您有什么計劃?”記者追問。

  “我們會開展更大規模的臨床研究,希望能讓這個治療方案幫助更多孩子。”王玉杰的回答簡潔卻堅定。

  此時,太平市的一間酒店里,剛剛結束與選區視察的李奕軒正坐在沙發上看新聞,手里端著一杯熱茶。看著屏幕上出現在的醫生時,他手里的茶杯頓了一下,眼神瞬間亮了。

  旁邊的王秘書剛整理完文件,見他這副模樣,好奇地問:

  “總裁,您認識王醫生?”

  李奕軒笑了,指著電視屏幕:

  “王秘書,你看,這位醫生是我讀小學時的同學。”

  他放下茶杯,身體微微前傾,目光盯著屏幕里的王玉杰,像是透過鏡頭看到了幾十年前的場景:

  “那時候,父親要求我們要上普通小學,所以勞特蕾阿姨就把我送到學校,都是一年級的學生,進教室的時候,他坐在我旁邊,他甚至還問我在哪個托兒所畢業,我當時壓根就不知道這個……”

  提到讀小學時的經歷,李奕軒現在總算是明白了父親的深意,正是因為他像普通人一樣讀書學習,才讓他真正的了解到了民間。

  而不是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去看待普通人。他明白普通人想要的是什么,也明白普通人的生活是什么模樣。

  “嗯,后來,在介紹職業理想時,說他長大想當醫生,治好多好多人的病。”

  王秘書愣了一下,沒想到總裁和這位知名醫生還有這層淵源,便說道:

  “真沒想到,王醫生小時候就有這么明確的目標。”

  “可不是嘛。”

  李奕軒的語氣帶著回憶的暖意,嘴角不自覺上揚,說道:

  “他那時候特別認真,上課記筆記比誰都仔細,放學還幫同學補習功課。后來他考上了醫學院,我們就斷了聯系,現在他真的成了能治病救人的好醫生,或許,這就是夢想走進現實吧。”

  他頓了頓,補充道:

  “說起來,他也是我上小學時,認識的第一個朋友。”

  電視里,王玉杰還在回答記者的問題,聲音清晰而溫和。李奕軒看著屏幕,輕輕嘆了口氣,眼神里滿是感慨:

  “小時候的朋友,能堅持初心,做出這么有意義的事,真的很了不起啊!”

  王秘書看著總裁的神情,也笑了——原來再嚴肅的官員,提起兒時好友,也會有這樣柔軟的一面。

  不需要總裁吩咐,他就會做些事情,

  等到新聞結束后,王秘書就送來了一個電話號碼,是王玉杰的電話。

  “王秘書,你有心了。”

  李奕軒拿起移動電話,手指在按鍵上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撥通了這個剛剛得到的號碼。電話接通的瞬間,聽著電話另一頭的聲音,他笑著說:

  “喂,是玉杰嗎?我是李奕軒。”

  聽筒里傳來熟悉的聲音,帶著驚訝,更多的是驚喜……

  故友的重逢不過只是插曲,做為立法會總裁,在視察地方的時,除了接觸地方官員、民意代表、選區事務之外,李奕軒還會到各個企業去視察,去了解他們的生產。

  兩架Z7直升機的旋翼在雨林上空攪動著濕熱的空氣,機身下方是連綿不斷的綠色海洋,高大的喬木像撐開的綠傘,枝葉間偶爾閃過溪流的反光。王秘書透過舷窗,看著下方無邊無際的雨林,耳邊是引擎的轟鳴聲。

  李奕軒突然開口,聲音透過降噪耳機傳來:

  “王秘書,你知道太平最重要的產業是什么嗎?”

  王秘書愣了一下,下意識回答:

  “應該是石油吧?太平有著我國最大的油田,石油化工業也非常發達,而且它還是因石油而興的城市,肯定是石油了。”

  李奕軒輕輕搖頭,目光投向遠處的雨林深處,手指在舷窗上點了點:

  “表面上看確實是這樣,石油化工能帶來直接的外匯收入,地位顯眼。但實際上,真正支撐整個國家工業的核心產業,在這里。”

  王秘書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起初只看到成片的綠色,仔細分辨才發現,遠處雨林中有一塊不規則的黑色斑塊,像綠色地毯上沾了一塊墨漬。

  “那是什么?”他疑惑地問。

  “大型露天煤礦。”

  李奕軒的語氣帶著一絲凝重,說道:

  “這片雨林里,藏著十幾座這樣的煤礦,每年能產出超過5億噸煤炭,占全國煤炭產量的70。而且這些全是優質無煙煤,燃燒效率高,污染還小。”

  他頓了頓,手指轉向另一個方向,王秘書瞇起眼睛,隱約能看到地平線處有幾座高聳的灰白色建筑,頂端冒著淡淡的白煙,那是發電站的冷凝塔:

  “開采出來的煤炭,會用重型礦車運到下游的專用碼頭,裝船運到那些發電廠——你看那邊的白煙,就是發電廠的冷凝塔。咱們國家去年的總發電量是15544億千瓦時,雖然這些年我們在不斷的發展核電,但70的電力仍然還是煤電。如果不是因為有這些大型煤礦作為支撐,我們的發電量,又怎么可能相當于美國的75,蘇聯的140呢?”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里,SEA發展最快的是什么?

  就是電力工業,從無到有簡直就是一個奇跡,雖然一開始靠的是從英國引進技術專利的20萬千瓦發電機組,可是到了五零年代后,超臨界機組就成為了SEA聯合電氣公司重點攻關所在,靠著在金屬材料上的突破,輔機及系統方面的成熟,SEA的超臨界技術得到迅速發展。而且超超臨界技術也取得了突破。

  赤道奇跡的原動力是什么?

  當然是電力了。

  工廠需要電力生產,需要電力帶動空調,正是靠著充足的電力供應,才有了現在的赤道奇跡。

  而在通商產業部幫助南洋自由貿易區各國建立的產業規劃中,電力都是最重要的基礎建設,因為有了電,才有工廠的生產。

  王秘書的眼睛瞬間睜大了,他之前只知道石油是支柱產業,卻從沒意識到煤炭的作用如此關鍵。

  “總裁,您是說,這些煤炭才是我國工業的源動力?”

  自從“石油危機”之后,全世界都認識到了石油的重要性,卻沒有想到,被人忽視的煤炭卻如此的重要。

  “沒錯。”

  李奕軒點頭,語氣嚴肅,說道:

  “沒有煤炭,發電廠就轉不起來,工廠的機器、城市的路燈、居民家里的電器,都得停擺。石油能換外匯,但沒了電,連石油開采的設備都沒法運轉。說白了,這些黑色的煤炭,才是咱們國家工業的‘心臟’,沒了它,整個工業體系都會癱瘓。

  也正是因為它,才讓我們安穩的渡過了石油危機,不至于傷著筋骨。”

  王秘書聽得目瞪口呆,他看著舷窗下方的綠色雨林,突然覺得那些隱藏在其中的黑色煤礦,比油田更讓人震撼。原來最核心的產業,不是那些顯眼的石油設施,而是這些藏在雨林深處的煤炭。

  直升機漸漸降低高度,朝著那片黑色斑塊飛去。隨著距離拉近,王秘書終于看清了露天煤礦的全貌——茂密的雨林被開辟出一片巨大的空地,黑色的煤層像被掀開的地殼,裸露在陽光下。一臺堪比十幾層樓高度的輪斗挖掘機正緩慢轉動著巨大的鏟斗,一鏟就能挖起幾十噸煤炭,精準地卸到旁邊的礦車上。

  百輛重型礦車在礦坑與河邊港口之間往返,車身比普通卡車大了三倍,輪胎比人還高,在黑色的煤堆旁像一列緩慢移動的鋼鐵巨獸。河邊的港口里,幾艘內河貨輪正停靠在碼頭,輸送帶正不斷將煤炭裝進船艙,遠處的河道上,還有貨船正朝著發電廠的方向駛去。

  “你看,從開采到發電,這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李奕軒的聲音再次傳來:

  “這些煤礦支撐了全國一半以上的工業生產。很多人只看到石油的價值,卻忽略了這些藏在雨林里的‘黑色黃金’。”

  王秘書透過舷窗上,看著下方忙碌的采礦場景,耳邊是直升機的轟鳴,心里卻滿是震撼。

  雖然他知道SEA的煤炭都產自于這些雨林煤礦,但是卻并不知道這這些煤炭居然關系著整個國家的工業運轉,這些煤炭就是默默提供動力的核心資源。

  這片雨林里的黑色煤礦,才是真正支撐起國家發展的隱形脊梁。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