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254章 南洋之隼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發言人稱:此次向東非聯邦增派空中力量,完全是為了應對蘇聯對非洲地區不正常的介入,蘇聯正在將大量的軍隊調往埃塞俄比亞,這無疑將會進一步助推業已緊張的區域局勢……”

  車載收音機中傳來的新聞,讓張克的眉頭微微一鎖,雖然是航空工程師,可是他仍然從這篇新聞中嗅到了異樣的氣息。

  “軍方很有可能會在這里動手。”

  這個念頭浮現出來的同時,張克的眉頭不禁鎖成了一團。

  “再是這樣的話,飛機怎么辦?”

  他口中的飛機指的是空軍的戰斗機。

  作為航空工業公司的工程師,他曾是F2戰斗機項目負責人,雖然沒有參與F3戰斗機的研制,但是卻知道發動的問題導致了F3戰斗機的難產。P135發動機出現了許多可靠性、耐久性和維修性方面的問題。

  現在SEA空軍的前線戰斗機仍然是F2E型戰斗機,也就是大名鼎鼎“隼”。

  這款性能優良的戰斗機,自從其服役以來,一直是SEA空軍的主力,雖然在對地攻擊上,空軍更喜歡F4戰斗機,因為雙座機天生就是多用途優勢,畢竟多一個人專心操作武器另一個人專心飛本身就是很科學的。

  但是無論是誰,都無法忽視F2戰斗機的優越的機動性能。它是第一代能量戰機。在那個比誰飛的更快更高,截擊機橫行的年代,F2戰斗機簡直就是另類,它注重的是低空低速格斗能力,甚至設計有邊條,機動中能拉出輕易可見的渦流,也正是憑借著優異的機動性能,它獲得了“隼”的代號。

  雖然在過去的二十年里,F2戰斗機的空重從6485公斤,增加到7353公斤,最大起飛重量從12970公斤,增加到15367公斤。

  這是因為它換裝更重、功能更強的雷達,為了安全操作更大重量的對地武器,機身和起落架進行了結構強化。

  但這并沒有對它的機動性能造成多少影響,在所有的二代戰斗機中,它的機動性幾乎無人能及。

  但,無論如何,它都是二代戰斗機,都已經落后了!

  現在美軍的F15戰斗機已經服役,F16戰斗機也于去年開始批量生產。

  可F3呢?、

  仍然遙遙無期。

  如果發生戰爭的話,空軍要用什么去進行這場戰爭呢?

  用已經落后于時代的F2嗎?

  “它沒有落后……”

  在譚克設計所的會議室中,趙偉杰指著F2E戰斗機的圖片,說道:

  “眾所周知,隼一直都是二代機里的王者,尤其是五年前E型出現之后,新型的電子計算機和火控系統,讓對地攻擊變得更加簡潔,使得它的對地攻擊能力不遜于的鬼怪,最大載彈量也增加到了6184公斤……”

  張克看著這個侃侃而談的年青人,三十歲的他看起來就像當年的自己,只不過,他的運氣不太好,大學畢業后,他加入了自己的設計組,而他的小組在三號機的競爭中失敗了。

  有時候,機遇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趙偉杰可能不太幸運。

  “根據去年與美軍F16機組進行對抗的結果顯示,F16戰斗機在機動性能上,略優于隼,但是在航電系統上,卻落后于隼。”

  趙偉杰的話音剛落,就有人接腔說道:

  “那是因為它采用的雷達太小,F16“能量機動性”理論下的產物,追求極致的推重比和翼載荷。為此,設計師們竭盡所能減輕重量,甚至最初沒有安裝雷達,僅配備簡單的測距儀。”

  “那又怎么樣?相比于F16,我們的隼雖然稍遜一籌,但是別忘了,它是二十年前的戰斗機。”

  趙偉杰指的是它在二十年前試飛,接著,他又說道:

  “現在F3因為發動機的問題,遲遲無法服役,而且即使是其服役之后,海空軍仍然有超過1700架隼戰斗機,在我們的盟國之中,有1200架隼,它們都不可能在短期內被取代,而且從機體壽命上來說,即便是二十年前服役的第一批A型隼,現在普遍還剩下至少3000小時的機體壽命,這些飛機總不能扔到垃圾桶里吧!”

  面對趙偉杰的反問,眾人一陣沉默,隼最大的優點就是機體壽命長,而現在這也成了制約空軍發展的問題在。

  而作為隼之父的張克想了一下,問道:

  “偉杰,說說你的想法。”

  “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對隼進行進一步升級,換裝更先進的雷達電子系統,換上更強大的發動機,也就是它正常的升級道路。”

  趙偉杰回答問題時,把目光投向了張克:

  “在過去的二十年里,隼是不斷升級的,在其重量增加的同時,它使用的RW1渦扇發動機,是世界上第一臺推重比超過5的航空發動機,其早期型號最大推力52.5千牛,加力推力89.8千牛,推重比是5.75,而到了RW140型,其最大推力59.5千牛,加力推力97.8千牛,推重比是6.3,這也是E型戰斗機性能仍然維持不變的根本原因。”

  張克點了點頭,說道:

  “你的建議是換發動機?”

  “這不太可能,根據BMW公司的計算,哪怕是他們再對RW1發動機挖潛,它的推重比也不會超過7,所以,他們已經停止了對它的進一步發展。”

  “沒錯,動力部正在全力搞P135,那才是未來。”

  聽著同僚們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辭,張克把目光投向趙偉杰,等著他的回答。

  “BMW公司也是要賺錢的,RW1發動機還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當年它的早期型號高空性能相對較差,所以隼在早期的高空馬赫數不高,而20型發動則解決這一問,讓其高空突破2.1。而40型則進一步提高推力,當年BMW為什么不斷推出改進型,無非就是因為能掙錢,現在不愿意,也是如此,可是別忘了在市場上還有2900架“隼”!”

  強調著“2900架”這個數字之后,趙偉杰又接著說道:

  “所以,我們只需要說服他們提供新的發動機就好,況且哪怕就是推重比增加到7,它的推力也就不比F16差了。再加了新一代的雷達,到時候,它的性能甚至可以達到F16的80,甚至可以達到90,這無論是對于我軍還是盟國軍隊,都是極其重要的戰力擴充。

  即便是將來,F3戰斗機服役了,我們也可以把二手的隼賣給或者以軍援的形式提供給第三世界。”

  聽著趙偉杰講述的這個看似極其美妙的未來,一眾人不禁有些怦然心動,一直持反對意見的聶永勝,再次問道:

  “現在的三代機用的都是電傳操縱系統,而“隼”并不是,這對它的性能肯定會有一定影響的。”

  “聶主任,你說的沒錯,“隼”雖然沒有采用電傳操縱系統,但它從E型開始采用了雙余度高權限增穩控制系統,本質上雖然是機械飛控,但所達到的技術指標與電傳操縱系統類似,具有仰角和航向控制等電傳操控的功能。同時,“隼”的增穩飛控系統不具備迎角和過載限制能力,這使得它可以進行高過載機動,空軍的“隼”曾在空戰中多次出現近10G的過載,導致機體大梁出現結構性損壞的記錄。“隼”的性能基本滿足了高亞音速空中優勢作戰的需要,強大的機動能力,加速和爬升能力,使其非常適合爭奪戰區制空權。嗯……”

  用力的點了點頭,趙偉杰說道:

  “這也是我認為應該對“隼”進行進一步改進的原因!它原本就是一架最接近三代戰斗機的二代戰斗機,只需要稍做改進,其性能就不遜于三代戰斗機。所以,為什么要停止進一步的改進?”

  接著他又送了一記馬屁,看著張克說道:

  “說實話,隨著我對“隼”的了解,我越來越佩服當初的設計團隊,是如何在二十年前,設計出如此優良的戰斗機。”

  一記馬屁,讓張克頗為受用,雖然他在F3的競爭中失敗了,可是“隼”卻是成功的。

  最接近三代戰斗機的二代戰斗機!

  這小子說的不錯啊!

  “嗯……”

  點了點頭,雖然心里非常受用,但是張克還是直接挑明了現實問題:

  “你的想法不錯,但是說服BMW公司繼續改進RW1,只是靠畫蛋糕是還是不行的,沒有實際用戶的話,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談,空軍……嗯,空軍那邊或許會有興趣,但是,讓他們把大筆的資金用在對舊飛機的升級上,眼下顯然不現實,你知道的,軍費是有限的。”

  張克的提醒,讓趙偉杰的眉頭一鎖,確實,軍費是有限的,哪怕是對飛機進行升級,只需要百萬元,但仍然會擠占軍費,在這種情況下,軍方肯定更愿意等待F3。

  畢竟,三代機并不是過于迫切的需求——蘇聯還沒有。

  最好的選擇是什么?

  稍微想了一下,趙偉杰便說道:

  “海外用戶,比如德國,它是冷戰對峙的最前沿,他是“隼”的主要用戶,其采購的“隼”主要是C型和D型,五年前,其又采購了386架E型,他本身就有升級需求,我們只需要給他們提供方案,有了采購意向,我想BMW公司肯定樂意繼續改進發動機的。”

  在其提到德國時,眾人的表情各異,德國是“隼”最大的海外用戶,他之所以采購“隼”是因為F104曾在全世界面前表演過墜機,于是其不得不中止采購計劃,從SEA采購了500架“隼”,用于代替F104,但是華盛頓卻出面施加壓力,最終迫于壓力,“隼”的訂單壓縮到400架,轉向美國采購516架F104戰斗機。當時還沒人會想到這種飛機未來會在德國“制造”眾多寡婦: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每年10架德國的F104墜毀,并導致幾十名飛行員的死亡。星戰士,直接變成了“寡婦制造者”。

  五年前,實在受不了這種損失的聯邦德國,把F104戰斗機退役了事,采購了386架“隼”用于代替F104。

  可以說,轉了十幾年,又回到了原地。

  這甚至都讓聯邦德國都變成了笑話。

  現在既然提到了海外市場,其它的工程師們,自然是提出了各種建議。

  “還有伊朗,他是第二大用戶……”

  聽著眾人的建議,張克沉思了一會,然后看著趙偉杰說道:

  “還是伊朗吧,只是靠著PPT是無法說服聯邦德國的,伊朗人更好忽悠,偉杰,你準備一下,去一趟伊朗,說服他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