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時候會被一些小事所攪動,這些事情有時候會在最不起眼的地方發生,而且一旦發生,往往會爆發最激烈的沖突。
在意識到埃塞俄比亞的門格圖斯政權岌岌可危之后,莫斯科立即做出了援助埃塞俄比亞的決定,開始向埃塞大規模空運物資。
2月23日,從當天夜里,就開始有大量的運輸機從蘇聯飛抵埃塞,接下來的兩個星期,亞的斯亞貝巴機場平均每20分鐘就有一架蘇聯運輸機降落,卸下足夠裝備3個師的裝備。而為保證空運的指揮聯絡,蘇聯還專門發射了一顆通信衛星。
不得不說,通過月球競賽,現在蘇聯的太空能力得到了幾倍的提高。
而此期間,除了裝備之外,還有超過一萬蘇軍和技術人員乘飛機抵達埃塞俄比亞,另外還有18000名古巴軍隊抵達埃塞,同時還有來自捷克、波蘭以及東德等國的空軍戰斗機駕駛員。
這絕對是一次東方集團的世界范圍內的動員,這同樣也是前所未有,畢竟,這需要從世界范圍內調兵遣將。這也充分顯現了蘇軍強大的戰略運輸能力。
而這支東方集團的聯合部隊之中還有一支來自東南亞的部隊,領頭的將軍是南元中將,十幾年的西貢巷戰期間,作為游擊第九師師長的他,曾拿著偽造的公文冒充度假的學生混進了西貢,對美軍基地的防御工事作了詳細記錄。
因為他長期在南方戰斗,對南越軍隊非常了解,在莫斯科提出要求后,他也理所當然的成為當之不二的人選,被派到了埃塞俄比亞。
“真是的,現在黎明島他們還盤踞在小島上,真臘那邊又多次襲擊我們的邊境,結果卻把我們派到這里,真不知道北方在想些什么……”
在前往蘇軍司令部的路上,南元身旁的上校在說話時,語氣中充滿了不滿,雖然國家統一了,但是南北的分歧并沒有因為統一而彌和,事實上他們這些南方出身的軍官以及政府官員,都受到排擠不說,而且還有不少人因為歷史問題受到清算。
“不要亂說話。”
南元在提醒時,又習慣性的看了一眼車外,說道:
“禍從口出,知道嗎?”
“這里是埃塞俄比亞,又不是河內。”
阮成德悶哼一聲,說道:
“他們還能把我們這些南方人都殺了不成……”
看似簡單的一句話里,流露出來正是南方干部的不滿,而南元則說道:
“其實,我們來到這里對于國家來說也是好事,現在黎明島他們之所以能在孤島上堅守,靠的就是SEA的支持,但是他們支持不是沒有代價的,那些偽軍不得不作為雇傭兵為主子賣命,如果他們在埃塞遭受了失敗,那么其背后的主子,肯定還會從昆侖島、富貴島上調兵過來,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兵力就會不斷減少,長久以往,那些偽軍會一點點的死在這里,到那些,那些偽軍,就再也無法威脅到我們的國家了……”
這正是河內作出派兵決定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借埃塞俄比亞戰場消耗黎明島等人掌握的偽軍,雖然在他們看來,那幾萬偽軍根本就不構成多少威脅,但是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有一定的風險,如果不是因為SEA的艦隊一直當地海域巡航,河內恐怕早就派兵進攻了。
只不過,以河內弱小的海上力量,壓根就不敢出海挑戰SEA的艦隊,萬一要是雙方發生沖突,那豈不就給了SEA干涉的借口。
所以,河內也就忍了下來。
而埃塞俄比亞的內戰,卻讓河內看到了機會,一個消滅殘余偽軍的機會。
“就幾萬殘軍而已,能掀起多大浪來……”
阮成德隨口說了一句,然后看著車窗外的那些蘇聯士兵,一隊隊蘇軍士兵正在訓練場上進行訓練,而且遠處還有成排的坦克,這樣浩浩蕩蕩的場面,讓他忍不住驚嘆道:
“彼得羅夫大將這么大動干戈,會不會是殺雞用牛刀啊……”
“是啊,這么多蘇軍,聽說連最精銳的空降兵都過來了,這一仗彼得羅夫大將是想要以泰山壓頂的勢頭,一戰定乾坤啊……”
一戰定乾坤,這正是彼得羅夫的計劃,在他不斷調動兵力,試圖以一計重拳,徹底解決“內戰”問題時,同樣也在關注著東非那邊的SEA軍隊的一舉一動。
“薩丁迪達的第五裝甲旅有動作嗎?”
薩丁迪達是東非聯邦的北部省,與埃塞俄比亞相鄰,SEA在當地有上萬駐軍,主力就是第五裝甲旅,除了有裝備有VT1F型坦克之外,還裝備有少量VT2型主戰坦克,在抵達埃塞俄比亞之后,在彼得羅夫的心腹之患中,就把第五裝甲旅放到了首位,而第二位的,則是駐扎在伊拉克的第三裝甲旅和第七裝甲旅。
盡管SEA本土并不適合部署重裝甲部隊,但是SEA仍然有12個裝甲旅,他們分別部署在東非聯邦、伊拉克、暹羅、大馬以及韓國,常年有九個裝甲旅駐扎在海外,還有一個裝甲旅,常年在澳大利亞進行訓練。
“根據情報顯示,他們進入了三級戒備狀態,基地已經取消了外出。”
“嗯……”
點點頭,彼得羅夫并沒有說什么,這是正常的反應,唯一的問題是,隨著戰役的打響,他們會不會插手。
實際上,彼得羅夫壓根就不關心自由軍,至于雇傭兵問題也不擔心,他真正擔心的還是駐扎在東非的4萬SEA軍隊,除了第五裝甲旅之外,第3支援司令部:提供后勤保障。以及多個空軍聯隊:配備F2、F4等戰斗機,提供空中優勢和對地支援。
他們的炮兵部隊,除了裝備重型火炮之外,還裝備有遠程火箭炮。總之,絕對稱得上是巨大的威脅。
一旦他們投入戰場,絕對可以逆轉戰場上的形勢。
“我們最大的威脅,就是他們,所以……盯住他們!我們要掌握他們的一舉一動!”
怎么盯?
當然不是派遣偵察機了,蘇聯空軍可不相信自己能在天箭3型防空導彈的威脅下實施空中偵察,最好的辦法是派出無人偵察機——在過去的兩年間,蘇聯的電子技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他們已經解決了無人偵察機的自動起降等技術,從去年開始,蘇聯的海燕1型無人偵察機,就開始投入使用,雖然他們還沒有攻克打擊技術,但是用于偵察卻沒有任何問題。
在司令部的命令下,外形與死神無人機相似,其實,這也不奇怪,從偵察兵到死神,作為無人機時代的開創者,這兩款無人機一經問世,就成為各國仿制的對象。
不過,雖然外型很像,但是實際上,也就是外形像而已,在數據傳輸上蘇聯的“海燕1”無人機遠遠落后于死神,比如他的實時圖像傳輸使用的是分辨率差的電視攝像機,而不是清晰度非常高的CCD半導體成像技術,從這一技術上來說,蘇聯差不多落后SEA至少15年以上——也就是初代“偵察兵”無人機的水平。
不過,蘇聯的技術人員還是想辦法提高其偵察水平,比如為其光學偵察鏡頭裝上了膠片艙——沒錯,就是最傳統的那種膠片式偵察。
只能說,有時候現代與古老還是可以融合成為一體的。
就這樣一架代表著七零年代末期最高水平的無人機結合著五零年代水平的技術,從機場起飛,向著南方飛去。
它一路對自由軍的控制區域進行了拍攝,在抵達邊境地區之后,就開始使用電視攝像機進行普查式偵察,以確定的SEA軍事基地沒有異常行動。
而為了獲得更清楚的圖像,它不得不多次進入東非聯邦境內,但幾乎是在它靠近邊境的同時,就已經進入了東非聯邦防空識區的監視范圍。
在空中,一架帶著東約組織標志的“G3”預警機在空中飛行著,盡管東非聯邦并沒有加入東約國家組織,但是作為伙伴成員國,仍然可以享受共同防御的保護。
這架G3預警機上就有多名東非聯邦的軍人,這些人既有歐裔,也有唐裔,隨著屏幕上出現的信號,一名金發碧眼的歐裔女兵,立即對著麥克風說道:
“發現低反射目標,時速217公里,飛行高度10000米,初步判斷是蘇聯的海燕無人偵察機……”
隨著她的報告,機艙內指揮中心的多臺顯示器上都出現了這一信號,作為世界上最先進的預警機,它不僅可以用于搜索、監視空中、海上、地面目標,指揮引導己方作戰武器遂行作戰任務。
同時還可以向地面部隊提供諸多的情報支持,而這也正是自由軍能夠以相對劣勢的兵力,在戰場上屢戰屢勝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部署在東非聯邦的預警機,基本上獲得了戰場上的單方面透明。
而這樣的降維打擊,別說是埃塞俄比亞軍隊,那怕就是蘇軍來了,也會為之頭痛。
只不過對此,他們是一無所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