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224章 大家一起亮肌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人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注視著如此遙遠的星體。

  那里代表著人類對星空的渴望,同樣也代表著人類最原始力量的展現。

  沒有任何人會想到,戰爭有一天,可能會在38萬公里之外的地方打響。

  雖然戰爭還沒有爆發,但是,誰知道呢?

  也許,在“月球開拓者號”著陸后,戰爭就會爆發。

  當全世界的人們看著電視里的新聞直播,為月球上的宇航員和人類的命運祈禱時,美、法、英、德等國領導人呼吁各方保持克制的時候。

  所有人都注意到了一點——在月球吸引著全世界的注意時,地球上的動作并沒有停止。

  首先是蘇聯向中亞和北海道派遣了米亞4戰略轟炸機。而作為對抗的表現,SEA將駐扎在迪戈加西亞軍事基地的戰略轟炸機,前置部署到海峽租借地,也就是霍爾木茲海峽南部的穆桑代姆。

  而這樣的調動自然引起了蘇聯的注意。

  就在“月球開拓者號”向著月球前進時,中東的烈日將巴格達郊外的沙漠烤得發燙,空氣里彌漫著沙塵與航空煤油混合的刺鼻氣味。

  SEA駐巴達格軍事基地的跑道上,數架C1運輸機如同鋼鐵巨鳥般轟鳴著降落,起落架與地面摩擦的瞬間升騰出一股帶著橡膠味兒的青煙。

  在運輸機完成降落之后,一架運輸機的機尾艙門緩緩放下,液壓裝置發出沉悶的嘶鳴,一輛綠色涂裝的導彈發射車順著傾斜的坡道駛出,龐大的車身駛出機艙后,立即成為機場中最耀眼的明星。

  緊隨其后,另外六架運輸機依次打開艙門,六輛同款發射車魚貫而出,在地面引導員的手勢下排成整齊的縱隊。車身上龐大發射筒輪廓在陽光下泛著一種特殊的光澤,即便隔著遙遠的距離,也能感受到那種蓄勢待發的威懾力。

  這就是木匠!

  世界上第一款機動式中程彈道導彈。

  此刻,在距地面數百公里的近地軌道上,一枚蘇聯的偵察衛星正掠過巴格達上空。這顆搭載著電視攝像機的衛星早已過了服役期,旋轉的膠片相機在太空真空里發出細微的機械聲,將地面景象轉化為模糊的黑白圖像。

  SEA選擇這個精確的窗口時間進行部署,正是算準了它的過境時刻——他們就是要讓莫斯科看到。

  盡管衛星傳回的圖像布滿噪點,分辨率低得只能看清車輛的大致輪廓,但那標志性的車身和巨大的發射筒,足以讓蘇聯軍方辨認出這是SEA最先進的中程導彈發射車。

  莫斯科,國防部會議室內的空氣仿佛凝固成了冰塊。墻壁上的大屏幕反復播放著衛星圖像,那些晃動的黑白影子在將軍們眼中如同催命符。格列奇科元帥的手掌著按著桌面,桌上的綠呢甚至留下了手掌的痕跡。

  “是‘木匠’f型導彈!”

  作為主掌軍工生產的國防部副部長的科茲維列夫元帥,一個下子就認出來這種導彈了,

  對于蘇聯來說……這簡直就是最大的諷刺,因為這款世界上最先進的中程機動式導彈的發射車,就源自蘇聯——是蘇聯提供的技術。

  甚至于“木匠”中程導彈的服役的比蘇聯的同類導彈還要早,而它之所以被稱為“木匠”是因為——當年SEA就是借口伐木需要用到重型機動卡車,所以才從蘇聯獲得了這一技術。

  然后,每當看到這款機動式導彈之后,蘇聯人的心情是極其復雜的,畢竟這款導彈指向的目標就是他們。

  或許是因為有些太過激動了,以至于他軍禮服上的略章因動作劇烈而晃動。

  “他們把這款導彈。部署到了巴格達!就是為了威懾我們這款導彈和普通的導彈不一樣。它不需要預調陣地,停在沙漠里就能發射,我們的預警雷達根本無法鎖定它的發射位置!”

  坐在對面的海軍元帥謝爾蓋·戈爾什科夫冷笑一聲,指節捏得發白:

  “更要命的是它的彈頭——三枚15萬噸當量,射程五千公里。從伊拉克發射,不僅莫斯科,烏克蘭、白俄羅斯在打擊范圍內!甚至就連同北莫爾斯克的軍港,也在他們的打擊范圍之內。”

  對于木匠導彈他們完全是如數家珍般的了解——因為它和普通的中程導彈需要用發射井或者發射陣地發射不同,他所采用的是導彈發射車機動式部署,而且不依賴提前預設陣地。

  就像現在這樣,只需要在戰爭爆發之前用運輸機把它運到熱點地區,需要的時候,它隨時可以在任何地區對準目標發起襲擊。

  部署在巴格達的木匠發射之后,僅僅只需要幾十分鐘就可以抵達莫斯科以及其他的蘇聯重要目標。

  “他們違背了協議!”一名胸前掛滿勛章的老元帥重重拍桌,玻璃杯里的茶水濺了出來。

  “我們明明已經和他們達成了協議,他們不得在中東地區部署中程核導彈!”

  這是當年赫魯曉夫談判的結果,SEA從中東撤出中程導彈,而蘇聯也承諾不在遠東地區和北日部署中程導彈。

  “協議里寫的是‘非必要情況下’。”

  總參謀長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他指著屏幕上的衛星圖像,說道:

  “現在他們顯然認為,月球危機已經構成了‘必要情況’。”

  月球危機……現在這場危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朝著更為嚴峻的方向發展著。

  其實這件事兒主要責任還是在蘇聯,畢竟是他們首先調動的戰略轟炸機,而現在sEA所做的一切都是正常反應而已。

  會議室里陷入短暫的沉默,只有墻上的掛鐘在滴答作響,像是在為這場突如其來的對峙倒計時。

  所有人都清楚,SEA這步棋有多兇險——此前即便在冷戰最激烈的時期,美國也從未在中東部署過如此射程的核導彈。

  而現在,這片原本就動蕩不安的土地,儼然成了直指蘇聯腹地的槍口。

  “現在我們該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呢?”

  格列奇科元帥緩緩抬起頭,目光掃過在座的元帥們。月球上的礦場沖突如同推倒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此刻引發的連鎖反應已經遠遠超出了最初的預料。

  退讓?

  這意味著蘇聯在全球戰略格局中威信掃地;當然更重要的是,蘇聯將會因此失去月球上的晶體。

  而這也意味著蘇聯將會在半導體領域被西方國家徹底的甩在身后。利用月球晶體制造的芯片,取得軍事上的絕對優勢之后,他們會有可能放過蘇聯嗎?

  反擊?

  則可能將兩個核大國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他指尖的香煙燃到了盡頭,燙得手指微微一顫,卻始終沒有說一句話。窗外的莫斯科正被秋日的陰雨籠罩,就像這間會議室里的氣氛一樣,沉悶得讓人喘不過氣。

  “如果我們退讓的話,那么會發生什么呢?”

  科茲維列夫元帥打破沉默說道:

  “那些晶體將會從根本上顛覆電子技術,性能更先進的芯片將會大幅度提高西方武器的性能。

  他們也會取得全面的軍事優勢,到時候我們又怎么與之對抗呢?”

  他的反問讓所有人都羨慕入了沉默之中,他們都非常清楚——現在蘇聯所進行的選擇并不是一個礦場那么簡單,而是關系到蘇聯的命運。

  “既然如此……那就按計劃進行吧。”

  沒有讓步,同樣不會妥協。

  面對生存,這是蘇聯的必然選擇。

  長安,官邸。

  站在辦公室的窗邊,李毅安透過落地窗注視著將遠方的大海。

  夕陽給海面鍍上了一層金箔,他的目光就這樣凝視著遠方。

  “月球上的這場沖突,看來是不可避免了。”

  他轉過身,聲音里聽不出太多情緒,卻讓房間里的空氣陡然凝重起來。

  總參謀長張昆坐在真皮沙發上,手指在膝蓋上輕輕敲擊著節奏,軍靴后跟與地毯摩擦出細微的聲響:

  “是的,閣下。”他抬眼迎上李毅安的目光,語氣斬釘截鐵,

  “蘇聯發射的月表基地已經進入地月轉移軌道,我們基本上可以判定他們會在新希望礦場附近著陸。

  他們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礦場的控制。”

  李毅安走到柚木辦公桌旁,拿起桌子上的那份文件,看著偵察衛星拍攝的照片問道: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月球上的沖突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為了保護礦產,我們很有可能會在月球上和他們發生直接的武裝沖突。

  問題來了……我們有什么辦法阻止戰火從月球燃燒到地球嗎?”

  這才是最重要的。

  月球上的沖突應該僅僅局限于月球。

  而在李毅安的計劃之中,當月球上雙方大打出手的時候,大家可以在地球上進行談判嘛,然后,大家伙兒再把月球瓜分一下。

  這樣一來,月球上的血才不會白流。

  可是這么干的前提就是月球是月球,地球是地球,無論那邊發生什么,都不能夠把戰火蔓延到地球。

  畢竟一旦戰火蔓延下去的話,那么接下來所發生的肯定是毀滅性的戰爭。

  請:m.badaoge.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