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194章 大國競賽從放血開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月球作為新的邊疆,唯一的看守者就是“前哨一號”。

  在過去的幾年之中,這座位于熔巖管內的月球基地不斷的擴建著,而常駐宇航員也從最初的三人,擴大到現在的二十一人。

  在空際空間的“地月快車”——方舟號投入使用之后,月球任務小組也在不斷的增加著,在兩個月前,任務小組直接突破了二十。

  而今天是月球二十任務小組完成任務,返回地球的日子,這個任務小組的6名宇航員,除了指令長陳志遠和駕駛員劉子雅之外,另外四名成員都是植物專家,他們一直在月球進行著種植試驗。

  根據任務要求,他們將在熔巖管內進行種植試驗,并且最終將其變成“月球生態圈”,就像位于南極的“生態圈二號”一樣,在那個與世隔絕的生態圈里,已經實現了植物的自我繁育。

  六名宇航員依次進入“地月快車”的乘員艙,在艙門密封的瞬間,月球基地的控制系統開始接管方舟號。

  隨著倒數的方舟號的推進器點火,噴出尾焰,在火箭發動機的推動下緩緩脫離月球表面。

  在微弱的推力下,艙體平穩上升,穿越稀薄的月球外逸層,最終進入環月軌道,開始準備返航。

  “啟動返航程序。”

  陳志遠的聲音冷靜而沉穩。劉子雅的則調整姿態,確保返航完美實施,隨著命令的下達,方舟號的主引擎點火,推動飛船脫離月球引力,進入了地月轉移軌道。

  經過數日的航行,飛船接近地球。蔚藍的星球在視野中逐漸放大,而在地球軌道上,多次擴建后的國際空間站已經不再是一座普通空間站了——而是如同一座太空港口,巨大的太陽能帆板在陽光下閃爍,多個對接艙口停靠著不同類型的飛船——貨運艙、無人運輸飛船、軌道飛船等等。

  為了降低發射成本,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選擇了一個新的模式——以國際空際站做為中轉站,大型登月飛船發射到太空后,在國際空間站停靠,然后從國際空間站進補充燃料,再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為此,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不斷的利用普羅米修斯2型火箭,接連發射了多個大型軌道艙,而其中最大的就是登月飛船的母港  不過他最大的用途還是泊停“方舟號”,方舟號在這里泊停,然后宇航員搭乘其返程,至于礦石則由的專用的無人貨運航天飛機運回地球,

  飛船緩緩與國際空間站對接,艙門開啟的瞬間,站內的工作人員已經等候多時。

  “歡迎回家。”

  空間站指揮官的聲音從通訊器中傳來。

  六人在空間站進行短暫休整時,而他們乘坐的“方舟號”則在機械臂的幫助下,由艙外宇航員進行檢修,下一月球任務時,他會從燃料補給區,由自動加注系統為其填充推進劑,從而執行月球任務。

  經過多年的建設,國際空間站已不僅僅是近地軌道的實驗室,更是地月航線的樞紐——登月飛船在這里停靠、補給,再出發,而宇航員只需搭乘常規火箭抵達空間站,再換乘專門的登月飛船,大幅降低了任務成本。

  短暫的停留后,六人進入了“返回艙”——這種返回艙,是在早期太空飛船的基礎上研制的,只不過它的重量更輕,成本更低,是由貨運飛船帶上太空,其發射成本相對較低,在沒有航天飛機的情況下,它就是宇航員們返回地球的快車。

  返回艙與國際空間站分離。艙體調整姿態,鐘型飛船的鈍頭朝前,準備承受再入大氣層時的劇烈摩擦。

  “進入黑障區。”劉子雅報告道。

  艙外溫度急劇升高,等離子體包裹著返回艙,隔絕了一切通訊。幾秒后,艙體沖破熱障,降落傘順利展開,返回艙以可控速度墜向太平洋預定濺落區。

  遠處的軍艦早已鎖定目標,雷達持續跟蹤著返回艙的軌跡。數架直升機在安全距離外盤旋,隨時準備救援。

  “砰——!”

  返回艙重重砸入海面,激起巨大的浪花,隨后在海浪中上下浮動。艙門很快被打開,六月名宇航員依次爬出,迎接他們的是直升機旋翼的轟鳴和救援人員的呼喊。

  幾分鐘后,他們被吊運至直升機上,艙門關閉,引擎轟鳴,直升機迅速爬升,朝著最近的陸地飛去。

  他們的身后,返回艙仍漂浮在海面上,等待回收船的拖曳。與此同時,電視新聞里也報道著月球十九任務小組順利返航的新聞。

  而在這個新聞之中,一則關于外務部對埃塞俄比亞農業政策抨擊的新聞,是毫不起眼的,事實上,也就只有情報人員才會注意到這樣的新聞。

  但是他們能夠從這篇新聞之中獲得什么樣的信息呢?這恐怕就只有老天才知道。

  對于他們會獲得什么樣的信息,李毅安一丁點兒都不關心。

  之所以不關心,是因為這本身就是在釋放一個信號,就是——對莫斯科的不滿。

  “先釋放出一些信號,然后再實施行動。”

  將九頭蛇那邊送來的報告放到一旁,李毅安看著兒子說道。

  “奕軒,這件事接下來你就直接負責吧,以后多和九頭蛇那邊進行聯系,畢竟他是我們的另一個拳頭。”

  這個另一個拳頭指的不是sEA的,而是李毅安自己,他和調查部一樣,都是直屬于李毅安本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是獨立于政府的存在。

  只有把情報機構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夠真正的掌握權利。

  李奕軒點了點頭,說道:

  “我知道,以后我會常和柏林叔叔聯系的。”

  對于九頭蛇他并不怎么了解,但他很清楚那是父親手中的另一柄利劍。而現在父親正在把它交給自己。

  而埃塞俄比亞的行動就是一次考驗。

  “父親,我們在埃塞俄比亞的行動底線是什么?是全力以赴?還是……”

  “嗯……”

  李毅安想了一下,然后看著兒子問道:

  “你覺得呢?”

  面對父親的反問,李奕軒想了一下,然后說出了他的想法:

  “從資金上來說,這個行動的大部分資金是由國際谷物公司提供的,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到公司的利益應該全力以赴。

  盡量速戰速決,如此一來,即奪走了莫斯科的命根子,同樣也得到了大片的農場。

  從經濟和政治上來說對我們是有利的。”

  顯然這樣的分析是符合實際的,而且速戰速決,一直都是sEA的所推崇的。而且這也符合資助者的利益,畢竟,公司資助行動是為了最后的回報,公司又不是慈善機構,怎么可能把幾億大洋英鎊扔到水里打水漂呢?

  不過說到這兒,李逸軒的話音稍微頓了一下,他看著父親說道。

  “但是,我并不建議這么做。”

  李毅安好奇的看著兒子,問道。

  “哦,為什么?”

  “原因非常簡單,第一,我們在當地并沒有強大的武裝力量,即便是直到現在,訓練營中也僅僅只有1000多名武裝人員,除非我們直接下場或者派遣雇傭兵。

  否則從軍事上來說根本就不具備速戰速決的可能,況且在埃塞俄比亞還有蘇聯駐軍,而且埃塞俄比亞政府軍也是蘇聯軍隊訓練和武裝的,其戰斗力也是極其可觀的。

  所以,速戰速決……基本上沒有任何可能。”

  點了點頭,李毅安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考慮另一種可能就是利用長期的游擊戰,讓埃塞俄比亞政府軍以及蘇聯陷入治安戰的困境,就像是美國人在越南面對的困境一樣。”

  看著沉默不語的父親,李奕軒接著說道:

  “相比于占領埃塞俄比亞,我更傾向于把埃塞俄比亞變成一個放血機,用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去一點點給莫斯科的放血。”

  “那么你覺得蘇聯人一定會把他們的力量投入到埃塞俄比亞嗎?”

  “每年1000萬t糧食對于蘇聯來說是極其重要的,這些糧食不需要他們使用外匯去購買,只需要用工業品就能夠換回去,所以,無論如何他們都會竭盡全力保證埃塞俄比亞的糧食供應。”

  李奕軒回答著父親的問題后,稍微想了一下,然后又說道:

  “當莫斯科把他們的力量消耗在埃塞俄比亞的時候,他們就很難在其他區域進行擴張。

  畢竟所有的擴張都是需要資金作為后盾的。最終埃塞俄比亞會像越南一樣一點點的耗盡蘇聯的財富。”

  聽著兒子的分析,李毅安不予置否的點了點頭,他并沒有立即表示贊同,而是直截了當的問道。

  “那也就是說我們是在幫助美國人贏得冷戰了。”

  面對父親的問題,李奕軒用極其冷靜的語言回答道。

  “父親,冷戰最終是會有輸家的,唯一的問題就是誰是輸家?

  或者說蘇聯有可能成為這場冷戰的贏家嗎?”

  兒子的反問,讓李毅安陷入了沉默之中。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