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奧德托,我明白了。”
“下一圈,就在下一圈,我會超越巴里切羅。”
陳向北的悟性不低,他能理解奧德托的意圖。
不管巴里切羅是真想撞車,還是用賽道“畫龍”方式威脅。
對方一個老年養生車手,憑什么在一心兩用的情況下擋車?
舒馬赫剛才都沒擋住,就憑他是歷史最佳二號車手?
超不過去沒有借口,就是自己菜!
想要證明自己不菜,那就用最快速度超過去。
比賽來到第五圈,雖然巴里切羅“既要又要”戰術很成功,但事實上他現在壓力很大。
大到完全超乎了他之前的逾期,甚至隱約有些后悔。
簡森·巴頓屬于穩重型車手,哪怕超不過去,想要咬住他并不難。
后面進攻的陳向北,則是給人一種狂風暴雨般的沖擊,巴里切羅毫不懷疑但凡自己防守出現一丁點失誤,亦或者表現的不夠強勢跟堅決,就會被中國新人給超越過去。
早知如此,就應該聽從車隊指令,先全力防守陳向北!
畢竟中國小子這樣狂暴的進攻,對于輪胎損耗非常大,持續不了多久。
可這個世界上沒有后悔的選擇,巴里切羅只能硬著頭皮竭盡全力擋車陳向北。
兩輛賽車就這樣一前一后駛出T6彎,來到一段長直道面前,這是東海國際賽道后世最為常見的超車點之一。
只不過后世的超車方法,靠的是開啟DRS直道硬吃前車。而這個時代的飛輪混動儲能方式,對于釋放沒有任何限制,意味著后車能開,前車同樣能夠開啟。
除非前車沒有完成儲能,亦或者剛剛釋放過飛輪動力,否則兩車速度又回歸到一種平衡。
很明顯巴里切羅跟陳向北保持著同樣的節奏,依靠飛輪儲能這種方式直道硬超肯定行不通,還得憑借車技用傳統抽頭超車的方法。
問題是同等速度下,陳向北怎么做到抽頭?
答案為讓速度變得不一樣!
T6出彎之后的長直道,陳向北全油門尾速達到了驚人的290km/h,可以說完全把低下壓力調校跟豐田引擎的潛力壓榨到了極限。
想要拿到冠軍,首先得有豁出去一切勇氣跟果決。
思前顧后的那一絲猶豫,放在F1里面就等同于錯失時機!
巴里切羅看著后視鏡里面迅速接近的13號賽車,他已經感受到陳向北那股勢不可擋的超車意圖,當即變道擋住陳向北的行車線。
只要陳向北做出變道超車的舉動,巴里切羅則會再次做出同步變道的行為,哪怕是在入彎剎車區有違規嫌疑。
年輕人想要跟防守經驗豐富的老將玩,還是太嫩了點!
只不過這一次,陳向北沒有早早的變道做出超車動作,相反他利用巴里切羅的維修,迅速追近緊貼住他的車尾,兩車之間的距離完全能使用厘米單位衡量。
F1的車頭很長,再加上接近于躺著的極其低矮坐姿,其實想要精準判斷車距的難度非常高。
這就相當于普通人開一輛沒有前雷達跟影像的車輛,并且還把座位給調到最低,靠背放平用半躺方式駕駛。
當視線僅略高于方向盤的時候,就會發現整個車頭完全處于視野盲區!
如何判斷車距跟障礙物距離,就完全依靠司機的經驗以及車感。
如果再加上超過200km/h的時速,毫無疑問這就是在表演刀尖上跳舞!
陳向北之所以要如此貼近巴里切羅,就是不想給對方變道的反應時間。
車距越短,抽頭速度就越快,相應變道阻擋難度就越高!
兩車高速抵達了T7入彎處傳統剎車區,巴里切羅沒有按照自己習慣減速,他擔心自己這一腳剎車下去,陳向北會反應不及時追尾。
亦或者陳向北反應過來了,趁著自己減速果斷超車!
中國新人從來都不是巴里切羅的重點關注目標,可這并不意味著他完全不了解陳向北的開法跟習慣。
晚剎、重剎入彎,就是陳向北的駕駛特征。
巴里切羅只想要防守住陳向北,沒有什么同歸于盡的意思,追尾的話就相當于兩敗俱傷。
身為東海國際賽道初代冠軍車手,巴里切羅的野心不輸于陳向北,他同樣渴望著站上領獎臺乃至最高的巔峰,陳向北這種新人菜鳥也配跟自己一起退賽?
只是巴里切羅低估了陳向北的意志,眼看著就要錯過剎車區,賽車即將要沖出賽道的境地,中國小子卻依然沒有任何減速的跡象。
巴里切羅內心暗罵了一句,他感覺中國小子就是個莽撞的瘋子。
沒得選擇,巴里切羅不想沖出賽道,只能一腳重剎下去,車速從瘋狂的290km/h,瞬間降低到75km/h左右。
巴里切羅的重剎減速,讓本就跟車非常緊的陳向北,仿佛要一頭撞上去。
可想象中的事故畫面沒有發生,陳向北利用巴里切羅的減速,千鈞一發之際猛打方向盤變道抽頭,前鼻翼甚至劃到了威廉姆斯9號賽車的后輪!
完成抽頭動作之后,陳向北緊接著就是一腳大力制動,重剎讓輪胎出現了輕微的鎖死,一縷白煙從彎道中縷縷升起。
哪怕這樣速度依舊沒能完全減下來,13號賽車直接騎上了路肩,可以說吃盡了整個彎道的寬度,才在四輪堪堪出賽道白線的邊緣穩住了!
巴里切羅二十年職業生涯帶來的預判很準確,陳向北確實利用了自己的減速果斷超車。
可他沒有想到,中國新人敢玩的這么狠,這么極限!
“漂亮,陳向北跟了巴里切羅四圈,抓住機會長直道重剎抽頭超車成功,整個過程相當的驚險跟刺激。”
“這幾圈下來巴里切羅防守的很堅決,可是陳向北的進攻更激進,矛與盾之爭終究分出了勝負,陳向北才是那個勝利者!”
解說李冰的情緒非常激動,雖然巴里切羅沒有什么世界冠軍頭銜。
但是他的名氣跟資歷,實則不輸于一般的世界冠軍。
一代中國車迷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法拉利雙雄的時空里面。
如今陳向北這個后生仔,卻用五圈賽程接連超越了這兩位傳奇車手,看在眼中簡直就跟做夢一般魔幻。
原來中國新人,真的已經如此強大了。
“第七了,陳向北又追回一個名次。”
“這種強勢的輪對輪超車,一般新手真開不出來。”
“10賽季最強新人無可爭議,陳向北斷檔領先了!”
“不知道車神北這一站上限在哪里?”
“車神北沒有上限!”
現場中國車迷情緒完全被調動了起來,語氣也從之前的懷疑、謹慎、謙虛。
變成了現在的自信、張揚、隱約還流露出一絲絲狂妄。
這種感覺就如同當初劉祥,打破了短跑領域國外選手的壟斷,讓國人意識到原來黃種人也能稱王稱霸。
現在賽車領域,終于誕生了一位冠軍級別的天才車手!
“巴里切羅居然沒擋住!”
威廉姆斯爵士雙拳緊握,臉上神情寫滿了不甘。
說實話,這么多年經營車隊以及挖掘新人的經驗,他已經感受到了陳向北的天賦驚人,絕對是F1車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但新星是屬于未來的事情,至少現在跑不出巴里切羅。
結果只用了四圈,就完成了對巴里切羅的超車,著實表現的太過于驚人。
自己選中的新人霍肯伯格,真能比陳向北強嗎?
很多時候人年齡越大,就越固執。
特別是那些有過輝煌成就跟歷史的老人,他們更不愿意承認自己的失敗。
威廉姆斯爵士就是如此,明明是最先發現陳向北的天賦,并且最有幾率簽約這名新人的車隊管理層,卻帶著一種自信跟傲慢錯過了。
他潛意識里面迫切期望證明自己沒錯,偏偏事與愿違。
霍肯伯格還沒有成長起來,巴里切羅卻“垂垂老矣”,現在到了為自己當初錯誤買單的時候了。
就在威廉姆斯車隊眾人震驚不已的時候,更為絕望的畫面接踵而來,巴里切羅入彎之后速度慢了下來,并且很明顯的讓出了行車線。
“巴里切羅,發生了什么?”
比賽工程師羅斯當即詢問了一句。
“后輪胎壓不正常,顯示正在漏氣。”
聽到巴里切羅的回復,羅斯才把注意力放在賽車數據上面,確實9號賽車的左后輪胎壓正在緩慢下降,貌似出現了泄露點。
“后輪胎壓異常,需要進站排查。”
羅斯回復了車隊指令,監測數據體現不出來具體情況,需要車手進站換胎才能進行詳細檢測。
“FUCK,肯定是北超車時候前鼻翼劃破了輪胎!”
巴里切羅語氣充滿了憤怒。
陳向北超車過程中他看了眼后視鏡,隱約察覺到對方車輛前鼻翼跟左后輪有接觸。
只不過F1后視鏡為了降低風阻,導致可視面積非常小,別說是觀察細節,很多時候角度不對連后面有輛賽車過來都看不到。
巴里切羅之前并不能確定,陳向北前鼻翼跟自己輪胎有接觸。
但現在他能確定了!
別看F1前鼻翼非常脆弱,事實上碳纖維特性決定了它強度不低,當高速行駛搭配特定角度,就會變得猶如刀刃一般鋒利。
此刻比賽才進行到第五圈,輪胎磨損程度并不高,只有被前鼻翼給劃傷,才會造成這種緩慢漏氣的狀態。
中國小子超車就算了,還導致自己輪胎破損漏氣,這種結果對于巴里切羅而言無法接受。
這時候進站換胎,將直接掉落到隊尾,宣告比賽提前結束!
“巴里切羅,注意避讓后車,準備進站。”
比賽工程師羅斯沒有情緒化發聲,他知道這種事情哪怕跟陳向北有關系,也僅僅是個偶然意外罷了。
沒有哪位車手能真做到,把前鼻翼當做手術刀使用。
要是刻意去觸碰輪胎,按照前鼻翼脆弱的特性,估計會直接粉碎。
“巴里切羅左后輪完全塌陷了下去,賽道出現了單黃旗提醒避讓,他強行把這輛賽車開進了維修通道。”
“退賽了!賽事指揮中心發來消息,威廉姆斯車手巴里切羅正式宣布退賽!”
沙彤描述著賽道上的情況,解說也暫時未能得知具體發生了什么。
陳向北跟巴里切羅左后輪接觸太細微了,除非調出高速攝像機的慢放鏡頭,否則只能簡單推測威廉姆斯賽車發生了漏氣或者爆胎意外。
甚至于連陳向北自己,都不知道超車過程中,劃傷了巴里切羅的輪胎。
他此刻正在迅速的向前推進,巴里切羅的“既要又要”帶來了一點好處,那便是咬住了前車簡森·巴頓,讓陳向北跟他的車距很接近。
“巴頓欠缺正賽絕對速度,不一定能防住北。”
邁凱輪領隊惠特馬什,面露擔憂的朝著身旁車隊老板丹尼斯嘀咕了一句。
簡森·巴頓有個賽道特性,那就是遇強則強,遇弱則弱。
賽道難度高,條件復雜,最好來場雨戰,巴頓的就能展現出超水平發揮的實力,哪怕對手是塞納、舒馬赫這種雨戰之神,他都有一戰之力。
可如果遇到天氣良好,賽道廣闊適合超車,那么他沒有絕對速度的短板就會暴露出來。
就如同起步階段,巴頓被隊友漢密爾頓給硬吃了!
除了這點特性之外,還有就是比賽狀態。
哪怕身處室外指揮臺,惠特馬什都能感受到陳向北身上有著一股勢不可擋的“殺意”,剛才超車巴里切羅那份激進跟果決,普通新人車手真達不到。
這種狀態下的陳向北,再搭配不輸邁凱輪速度的HRT賽車,沒有意外情況下巴頓就跟巴里切羅一樣擋不住。
當然,這種擔憂他只能跟老板講,不可能在車隊內部公開。
否則并眾人得知堂堂世界冠軍車手,擋不住一個主場新人,豈不是一種羞辱?
面對惠特馬什的話語,老板丹尼斯沒有回話。
他其實心里面很清楚巴頓的特性,花費重金把他招攬到邁凱輪車隊,也是為了這份特性。
簡單一點來說,那就是漢密爾頓足夠快,卻不夠穩。
巴頓穩如老狗,剛好可以跟親兒子漢密爾頓互補,保證拿到WDC(車手總冠軍)的同時,還能拿到WCC(車隊總冠軍)。
并且巴頓的絕對速度一般,是相對于頂級世界冠軍車手而言,普通高手還不配碰瓷他。
另外巴頓的保胎能力一絕,相當于加強版的佩雷茲,別人極限開十五圈的中性黃胎,他能輕輕松松開到二十五圈。
正常情況下,排名十一的陳向北就算追上巴頓,起碼也要十多圈。
不算特魯利,舒馬赫、庫比卡、巴里切羅沒有一個弱者。
到時候中性黃胎過了輪胎抓地力峰值,中國新人就算絕對速度比巴頓快,他也喪失了超車的機會。
結果誰能想到,僅僅五圈陳向北就來到巴頓的車后。
丹尼斯都不知道該說是策略失算,還是陳向北快到人算不如天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