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車隊維修站,完成組裝的技師組成員,按照步驟正在進行賽前檢修。
這一次梁馳等人異常認真,他們不希望中國主場出現任何穩定性故障。
很多時候主場賽事對于一名F1車手而言,已經不是獲取成績那么簡單,更像是一種精神圖騰。就如同08年奧運會在鳥巢舉辦,無數國內運動員登上領獎臺淚流滿面一樣。
另一邊特魯利領著他的比賽工程師團隊,提前一步完成走賽道回到P房,相比較陳向北一臉輕松的模樣,他臉上表情十分凝重。
澳洲大獎賽過后,特魯利返回了位于倫敦英國總部,拼命駕駛賽車模擬器期望能提前適應賽車升級新套件的特性,從而完成對陳向北的逆轉,以及應對佩雷茲的挑戰。
沒有一名車手,愿意落寞的離開F1圍場,特魯利就更不愿意被布里亞托利給踢兩次。
不管是為了席位,還是為了自己的尊嚴,特魯利都想要留下來。
只是在賽車模擬器上面駕駛之后,帶來的反饋感受有些讓特魯利道心崩潰。
他的沒有想象過,陳向北的適應天賦會如此夸張!
新升級條件理論速度確實很快,可代價卻是從轉向不足變為轉向過度,還時不時伴隨著各種甩尾,簡直就跟徹徹底底換了輛車差不多了。
特魯利三十多歲算是上個時代的“老車手”,以前賽車模擬器不成熟,用后世形容就跟“小霸王”差不多,除了用了熟悉一下賽道,實際訓練效果等同于去玩電腦上的QQ飛車。
老一輩車手都是在賽車實測中適應賽車,為了減少車損往往調校方向就比較保守,賽車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偏向于轉向不足。
陡然接觸一輛接近于“甩尾”的賽車,特魯利不知道在賽車模擬器上面撞了多少回。
如果僅僅是賽車風格問題也就算了,澳洲站陳向北同樣第一次接觸新升級套件,并且還是連風洞都沒有吹過的原始調教數據,再碰到了一場突發的雨戰。
這種情況下的TF110賽車,放在特魯利眼中就變成了一臺雪橇車,陳向北卻只用了幾場練習賽就完成適應,排位賽順利沖進了Q3。
并且在沒有調校數據共享的前提下,陳向北達成了雨戰登臺。
F1的天才,特魯利十幾年職業生涯中見過很多很多。
萊科寧、阿隆索、漢密爾頓、維特爾……
這些都算得上是特魯利的后輩。
但哪怕就是這些號稱天才少年的車手,依舊經歷過一段適應期跟低谷期。
除了漢密爾頓開局即巔峰外,沒有誰隨便開開就能掌控賽車。
陳向北做到了。
這種天賦讓特魯利難以置信,恐怕常規的F1天才標準都無法形容,他會成為下一個世界冠軍,乃至于車神接班人嗎?
陳向北不知道特魯利在英國總部的模擬器情況,更不知道他此刻內心里面的震撼情緒。
只是覺得對方這樣看著自己的眼神有些奇怪,莫非是佩雷茲提前加入車隊讓特魯利感受到了威脅跟不適應?
“特魯利,走賽道一切順利嗎?”
奧德托此刻開口詢問了一句。
他雖然偏向陳向北,但終究在名義上還是兩名車手的首席比賽工程師。
特別是奧德托很清楚特魯利的模擬器駕駛情況,這名老將不太適應裝配升級條件的賽車。
佩雷茲抵達東海走賽道的舉動,要么就是墨西哥電信達成了什么承諾,要么就是他自己迫不及待想要進入F1圍場,甚至打算提前結束GP2賽事。
無論是哪一種,都意味著留給特魯利調整的時間不多了。
“還好。”
特魯利點了點頭,就算不順利,他也不可能公開示弱。
只是在說完這句話,特魯利朝著陳向北問道:“北,你是如何調整自己去適應轉向不足的賽車?”
如果沒有佩雷茲的出現,哪怕為了那點可憐的自尊心,特魯利都不會主動向陳向北“請教”。
原因很簡單,上一站還拒絕共享調車數據,這一站就想要獲得別人的經驗。
著實有些沒臉沒皮了……
可相比較臉面,特魯利更想要留下去,以及他心中好奇。
說實話,特魯利自認天賦不差,至少能達到圍場內標準中游車手的實力,還曾“雙殺”過一年級新生阿隆索。
為什么自己會駕馭不了新升級套件?
對此特魯利的詢問,陳向北有些意外,卻沒有太多思考跟猶豫,就開口回道。
“感受賽車尾部的擺動,不要抗拒彎道中的小幅度修正跟微調,以及相對較早且平順的剎車,通過出彎早給油門來躲過彎道中的打滑。”
沒有任何的藏私,陳向北分享了后世維斯塔潘的經驗。
至于為什么不是自己的,原因很簡單,陳向北有著拉力車手的底子,他更喜歡重剎晚剎搭配賽車前端的精準指向性,這點跟維斯塔潘的過彎邏輯有著根本性不同。
揭幕戰的時候,特魯利給過陳向北他的第一視角車載錄像,以至于對這名老將的過彎方式非常了解。
車技這種東西,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沒有標準的正確答案,只有適合自己的方式。
到底能不能做到,那就得看特魯利的天賦跟領悟能力,畢竟維斯塔潘對于賽車尾部的變態感知能力,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
可只要達到五成功力,就能跑的比以前更快。
“練習賽我試試,謝謝。”
“不用客氣,揭幕戰你也是這樣幫過我。”
陳向北擺了擺手,其實對于拒絕調車數據分享這件事情,他壓根就沒放在心上。
共享是別人的權利,并不是別人的義務。
很多東西就是一個斗米恩、升米仇的理念,要較真就覺得全世界都虧欠,要無所謂就小事一樁。
就在兩人聊天的時候,佩雷茲走進了P房,瞬間就讓氣氛略顯尷尬了起來。
還是陳向北主動打破僵局,向佩雷茲打了個招呼,然后特魯利才不咸不淡的客套了一句。
這就是F1車隊的氛圍,充斥著競爭跟競爭,很少能做到完美的和諧相處,除非其中一名車手選擇徹底認慫,接受自己弱勢的定位。
可問題這樣工具人定位的車手,又很難在F1圍場內立足。
畢竟賽車本身就是一項用性命,去追逐風與自由的游戲。
沒有了血性,就跑不出巔峰的速度,更拿不到驚人的成績。
久而久之,就會被車隊給放棄。
當然,這些東西陳向北改變不了,只能依靠時間去慢慢磨合。
就如同他跟特魯利一樣,從最初亦敵亦友的身份,到逐漸進行團隊合作,現在還能溝通交流一下賽車經驗。
或許在未來某個時刻,兩個人能好好坐下來喝一杯也說不定。
走完賽道之后,陳向北沒有按照以往的習慣,去觀看跟學習這個時代車手的比賽錄像,以及記住那些過彎路線跟方式。
這倒不是說陳向北懶或者松懈,而是他腦海中有著更快的過彎路線,以及更強的車手第一視角。
維斯塔潘、漢密爾頓、甚至于皮亞斯特里,他們在東海國際賽道的一場場比賽,都在后世成為了陳向北學習的目標,并且他還好幾次來到現場觀戰過。
還是那句話,這個時代沒有誰比陳向北,更了解東海國際賽道!
錄像雖然沒看,但回到酒店之后健身卻沒有落下。
面對這種“詭異”的情況,奧德托感覺有些不快,卻沒有再多說什么。
他是一名領隊兼首席工程師,甚至于還是看著陳向北成長的長輩,卻不是一名保姆!
陳向北如今是個成年人,他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如果輸在主場自負上面,那也沒什么好說的,這就是代價。
一夜過去,時間來到了周五,這是F1中國大獎賽的練習賽時間。
東海國際賽道是F1容納觀眾數量最多的賽道之一,放開售票的話能達到夸張的二十萬人同時觀賽。
只是從04年舉辦第一場F1大獎賽之后,現場觀眾人數就呈現下滑趨勢,到了舒馬赫退役進入F1衰弱期之后,東海國際賽道觀賽人數就只剩下十到十五萬區間,其中還有很多是半賣半送的學生票。
直至第一位中國車手周冠羽的出現,以及F1全球影響力跟收益再度回暖,東海大獎賽再次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景象,又朝著全場二十萬觀眾的高峰邁去。
今天這場周五練習賽,理論上人數要遠低于周日的正賽,陳向北也不知道現場具體有多少觀眾。
可他目光所及之處,基本上瀕臨爆滿的狀態,意味著觀戰人數不會低于十五萬!
說實話,當望著密密麻麻的觀眾,以及現場一片紅色的海洋時候,陳向北愣住了。
這是以往只有在法拉利車隊的主場,才能見到的紅色海洋畫面,如今卻為自己而來。
今天的紅色不是法拉利紅,而是中國紅!
“陳向北加油!”
“HRT車隊加油!”
“中國賽車加油!”
各種歡呼聲不絕于耳,其實對于現場觀眾而言,他們懷著同樣激動跟震撼的心情。
這是中國車手第一次站在東海國際賽道的主場舞臺,并且據媒體跟HRT新聞官透露的消息,陳向北擁有著在主場爭冠的可能。
中國車手拿下主場冠軍,放在以往都不敢做這樣的夢,這場大獎賽卻有機會親眼見證。
怎能讓車迷們不趨之若鶩,去赴這一場饕餮盛宴?
望著站在維修站門口發呆的陳向北,布里亞托利朝著奧德托調侃道:“北這小子一向情緒穩定,很少看到他這種失神狀態,看來主場的影響確實很大。”
聽著花布的話語,還沒等奧德托回答,澤野弘樹就雙手抱在胸前說道:“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衣錦還鄉,向北君目前就是沉浸在這種氛圍。”
“他值得享受主場的贊美跟榮光。”
終究是大中華文化圈的人,澤野弘樹很能理解陳向北目前的心境。
“享受沒問題,我只期望這小子不要迷失自己。”
奧德托依舊保持著冷靜,陳向北的職業生涯太短,再加上F1中國站在賽歷的日期太過于靠前,年輕車手很容易被吹捧的忘乎所以。
亦或者過于想要證明跟表現自己,比賽中出現不必要的失誤。
HRT是一支新車隊,成員卻大多數是一群老油條。
他們經歷過無數個車隊主場,見到過無數次主場車手的狂熱氛圍。
其實大多數的成績并不怎么好。
比如說著名的英雄塞納,悲情馬薩。
就在幾人閑聊的同時,陳向北已經從沉浸中“蘇醒”過來,他轉身來到奧德托的面前詢問道。
“奧德托,這次東海國際賽道,初始預設什么懸架調校方案?”
陳向北擁有著來自后世的賽道記憶,卻不能對這個時代的HRT賽車未卜先知。
模擬器測試是佩雷茲跟特魯利開的,陳向北并沒有參與過,他需要一些經驗跟建議。
“低下壓力設置搭配最硬的懸架。”
“這么極端?”
陳向北有些意外,要知道東海國際賽道的調校精髓,就在于“妥協的藝術”。
長直道需要極低的下壓力去提升尾速,可高速彎又需要高下壓力去保持抓地力平衡。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做出取舍,往往車隊會犧牲部分彎道下壓力去換取直道速度,防止被競爭對手給硬吃了。
不過搭配最硬懸架,那就顯得有些過于極端了,歷年東海大獎賽調校數據,沒有哪支車隊選擇這樣的搭配方案。
要知道長直道的尾端需要重剎入彎,讓車速從驚人的350km/h左右,瞬間降低到100到200km/h的區間,這對于剎車跟懸架強度的要求非常高。
但凡踩死過剎車的應該都體驗過,那就是慣性帶來的車輛“點頭”。
F1賽車其實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只不過相對于民用車極其輕微。
懸架過軟超出某個極限范圍之后,就會出現前剎車壓力巨大,導致車身不穩定的跡象。
反之懸架過硬,又會出現抓地力不足。
低下壓力搭配最硬懸架,奧德托這是怕自己沖不出賽道?
“這叫極端嗎?”
“那特魯利調校方案是什么?”
陳向北反問一句。
“中等下壓力搭配中等偏硬懸架。”
“對嘛,我這難道不叫極端?”
“不極端怎么主場爭冠?”
奧德托非常酷的甩下這句話,然后直接轉身招呼著技師組進行調校設定,不給陳向北商量的余地。
陳向北的狀態,讓奧德托感受到主場在他心中的份量,也能明白在這個堪稱方程式荒漠的國度,出現一位F1車手能給車迷帶來怎樣的振奮。
既然想要獲得主場榮光,那就不能只靠做夢。
得靠比其他車手更激進的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