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
“敵襲!”
“該死,這里不是緬甸腹地么,哪里來的敵軍?”
布魯克林忍不住破口大罵道。
突如其來的戰斗,瞬間讓雇傭兵團傷亡了百余人。
對處于戰爭狀態的虞緬兩國來說,只是一個不起眼的數字,戰報都到不了主帥面前。
可對僅有一千多人的雇傭兵團而言,已經是不可承受之疼。
“布魯克林團長,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我們必須盡快反擊!”
安東尼奧當即勸說道。
內心深處,他也忍不住問候了緬甸人祖宗。
在自家的地盤上行軍,居然被敵軍伏擊,傳出去都要讓人笑話。
隊友如此不靠譜,光他們這點兒兵力,真上了前線結局大概率不會樂觀。
可眼下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無論后續怎么抉擇,都得先打贏這場伏擊戰。
“讓緬甸人先上,這是他們的責任!”
布魯克林一臉冷漠的說道。
同他們一起趕往前線增援的,還有五千緬甸兵。
正是因為緬甸兵走在前面,安全的通過了山林,他們才放松了警惕。
挨了揍之后,再看附近的地形,兩面山勢險要、叢林密布,完全是一個天然的伏擊點。
“布魯克林團長,從槍聲中可以判斷,前方的緬甸人已經投入了戰斗。
跟在我們身后的是運糧民夫,這些人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不是合格的戰士。
當務之急,我們需要的是盡快擊敗敵軍,帶著部隊脫離險境。”
一旁的葡萄牙代表安德烈斯跟著勸說道。
現在不是賭氣的時候,甭管緬甸人有嚴重的失誤,可戰斗依舊要繼續。
讓一群沒有接受過訓練的民夫,拿著長槍上前線,純粹就是給敵人送人頭。
緬甸人的死活,他們可以不在意,但戰爭的勝負卻至關重要。
己方傷亡慘重,那是會挫傷軍心士氣的。
雇傭兵團現在代表著五國聯盟,出師就遭遇慘敗,各國的里子面子就全沒了。
后續同緬甸人的合作,也會大受影響。
萬一緬甸王承受不住壓力,直接投降了大虞帝國,他們可沒法向國內交代。
“這里的地形,對我們非常不利。
傳令下去,各部交替掩護撤退!”
觀望了一下四周的地形,布魯克林果斷下達了撤退命令。
多年的征戰生涯告訴他,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投入到一場稀里糊涂的戰爭中,這是對自己的小命不負責。
判斷的很正確,但終歸還是晚了一步。
不等雇傭兵團撤離,后方也跟著響起密集的槍聲。
原本運送糧草的車隊,正好擋在了大軍后撤的路上。
從兩邊飛躍而下的滾石,把馬車砸的稀碎。
緊接著一個個火球,從兩面的山頭上拋出,頃刻間濃煙就彌漫了整座戰場。
本來就是拿錢打仗的交易行為,自然談不上忠誠。
意識到情況不妙后,雇傭兵們也顧不得執行命令,紛紛選擇了各自逃命。
緬甸王宮。
送走了莫臥兒帝國使臣之后,緬甸王的笑臉瞬間消失。
本來前線的局勢,就夠令他揪心的,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好鄰居也跟著上門趁火打劫。
原本約好的,大家一起對抗大虞的威脅。
等到大戰真正爆發后,情況一下子發生了變化。
前面還答應派兵支援他們的莫臥兒帝國,這會兒突然派使臣,向緬甸王國索要南方幾個行省領土。
如此喪權辱國的條件,肯定不能答應。
偏偏他還沒辦法直接拒絕,從莫臥兒帝國代表的態度來看,一旦雙方談崩前面許諾的十萬援兵,就會變成入侵緬甸的先頭部隊。
一個大虞帝國就搞得他們疲于應付,再加上一個莫臥兒帝國,緬甸王國就真的沒救了。
“你們都說說看,現在我們該怎么辦?”
轉過身后,緬甸王看著身后的群臣詢問道。
援兵他想要,土地他又不想割讓。
莫臥兒帝國表現出來的咄咄逼人,讓他感受到了威脅。
理智告訴他,割地求援的先例萬萬不能開,否則緬甸王國就要被人家吃抹干凈了。
今天迫于壓力妥協了,明天戰事吃緊,莫臥兒帝國還會提出更加過分的要求。
一次次的退讓,只會把緬甸王國推向深淵。
“陛下,現在這種時候,我們不能和莫臥兒帝國翻臉。
可割地之事,同樣不能答應。
為今之計,只有重金賄賂莫臥兒帝國官員,在割地問題上先糊弄著。
等將援兵忽悠過來,讓莫臥兒帝國站在了大虞的對立面,后續的問題就好解決了。
真要是讓我們被大虞吞并,他們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別看莫臥兒帝國同樣是一個大帝國,可帝國和帝國之間的差距,也是非常懸殊的。
論起軍事實力,莫臥兒帝國遠不及大虞。
如果到時候,莫臥兒帝國不支持我們,那就拉著他們一起下地獄!”
奧三蘭一臉嚴肅的分析道。
拿著自家的國家,跑去威脅鄰居,聽起來非常離譜,但在現實中確實具備可操作性。
次大陸那片土地,在東方世界是出了名的武運不昌。
為了維系自己的統治,莫臥兒帝國建立之后,統治者們就沒少壓制民間的武風。
獨特的種姓制度政體,限制了軍隊的武力值上限。
對底層的百姓來說,無論再怎么努力,都無法跨越社會階層。
既然是注定的事情,那干嘛還要拼命呢!
相比之下,大虞帝國內部雖然同樣階層固化,可只要立下足夠的軍功,那是真的能封侯。
安南都護府中的草根將領,更是有一大堆。
哪怕成為不了中高層將領,跟著部隊南征北戰打上幾年,退役回去也能憑軍功成為一名中小地主。
能力稍微強點兒,還能轉業到地方任職。
當身邊出現海量個例,榜樣的力量,就會變得空前強大。
安南都護府從建立到現在,持續打了十幾年的仗,不僅沒人叫苦叫累,反而聞戰而喜。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參戰官兵獲得了足夠的回報。
當收益遠遠超過風險,犧牲也就沒那么可怕。
為了鼓舞軍心,緬甸王國也學習了不少安南都護府的措施。
可惜他們的運氣不好,一上來就遇到了最強對手。
軍功封爵模式想要走通,光畫餅還不夠,必須要在戰場上贏得勝利。
只有經歷了一次次勝利,讓官兵們拿到好處之后,才能塑造出不朽軍魂。
如果一開始就連續戰敗,再好的激勵措施,都是空中樓閣。
“報!”
“陛下,大事不好!”
“派往前線的援軍,在途中遭遇敵軍伏擊,參戰官兵損失慘重……”
議事進行到一半,前線的噩耗就傳進了王宮。
一把奪過了戰報,粗略的掃視一眼后,緬甸王的力氣一下子被抽空。
敵軍能夠深入內陸,策劃一場伏擊,絕不是單純的軍事失誤。
背后還折射出了一系列的問題。
要么是前線被敵軍突破,讓敵軍長驅直入;要么就是緬甸王國內部出現問題,有地方勢力為敵軍的行動提供了掩護。
無論哪一種結果,對緬甸王國來說,都是災難性的。
“陛下,保重龍體啊!”
見緬甸王狀態不對,群臣急忙勸解道。
開戰近一個月,他們每天都被各種壞消息環繞。
不是這里損兵折將,就是那里丟城失地,大家的免疫力已然大幅度提高。
多一個少一個噩耗,對現在的緬甸王國來說,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不過眾人的好心態,沒有持續多久。
從緬甸王手中接過戰報,互相傳閱了一遍之后,所有人都意識到麻煩大了。
盡管大家不覺得,西洋雇傭兵能夠打的贏虞軍,但也不能在半路上就把人給搞沒了。
緬甸王國的軍工生產能力有限,他們手中的洋槍洋炮,還指望西洋人提供彈藥。
最關鍵的是沒給虞軍造成傷害,大虞那邊多半也不會當成一回事。
指望靠這些雇傭兵,把歐洲殖民者拖入戰爭的計劃,還沒來得及展開就提前破產。
“陛下,局勢進一步惡化,我們必須先把莫臥兒帝國拖下水。
他們不是想要南邊的幾個省么,索性就成全他們。
告訴莫臥兒帝國代表,只要幫我們把虞朝人趕出去,就割讓給他們!
至于西洋人那邊,也不能放棄。
好歹有一千多人,只要運氣不是太差,就不會全軍覆沒。
先找到幸存者,再和西洋人聯系,讓他們派出更多的部隊參戰。
算算日子,他們承諾的援軍,再過兩天就該靠岸了。
把這些部隊忽悠到前線上去,虞朝人自然會重視起來。
再安排我們隱藏在大虞境內的暗子,把西洋人參與到了戰爭中的消息散播出去。
以虞人好面子的性格,他們肯定不會和西洋人善罷甘休。
矛盾沖突多了,早晚都會擦槍走火。
一旦南洋地區打了起來,敵人的視線就不會全部集中在我們身上了!”
水塞耶率先諫言道。
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那么就只能盡可能往好的方面扭轉。
單獨緬甸王國一家,肯定干不過安南都護府,想要贏得戰爭必須拉上更多的盟友。
莫臥兒帝國和西洋人是最后的指望,也是他們唯一的指望。
站在緬甸王國的立場上,無論如何都要把這些潛在盟友綁上戰車。
盡管這些人同樣心懷鬼胎,可兩害相權取其輕。
“陛下,水塞耶說的不錯,我們需要更多的盟友。
除了莫臥兒帝國和西洋人外,我們還要聯絡其他和大虞有仇的勢力,組建一個橫跨東西南北的反虞聯盟。
天下苦大虞久矣!
北邊的韃靼人、鬼方人,東邊的倭國,漠北的瓦剌……全部都和他們有過沖突。
不趁著大虞內亂的機會,把這個強敵給弄死,等他們恢復過來,大家都得倒霉!”
奧三蘭緊跟著補充道。
大虞帝國占據了東亞最肥美的土地,天生就受到四方窺視。
在過去的歲月里,就沒少和鄰居們發生戰爭。
長期以來,大虞都是占據優勢的一方,壓得鄰居們喘不過氣來。
為了保全富貴,各國紛紛向大虞稱臣納貢。
一直到文官勢力做大,為了壓制武將集團,以節省軍費開銷為借口采取了戰略收縮。
先后放棄了交趾布政司、大寧衛、開平衛等地區,不光讓北方游牧民族做大,也讓大虞喪失了亞洲霸權。
意識到大虞虛弱之后,大家才開始逐步試探,偏偏大虞朝廷采取的國策是懷柔安撫。
一次又一次的試探成功后,大家對虞朝的敬畏之心,也漸漸消失殆盡。
在不知不覺中,從藩國小弟變成了敵人。
本以為好日子能夠一直過下去,萬萬沒有想到在大虞走向衰落之后,還能蹦出一個安南都護府。
最近這些年,安南都護府對著南方一眾藩國,就是一陣迅猛輸出。
當年那些背棄大虞的小弟,一個個都付出了血的代價。
縱使緬甸王國,最近幾十年國力增長迅猛,還是無法違逆大勢。
當大虞重新露出侵吞天下的氣勢后,就是番邦小國不可承受之痛。
從唇亡齒寒的角度來看,大虞今天能夠清算緬甸王國,未來也能清算其他被迫的小弟。
其他勢力不敢保證,最少鬼方人和韃靼人沒得選擇。
以他們最近幾十年在北邊的暴行,大虞一旦重新站起來,絕對不會放過他們。
“嗯!”
“就按國相說的辦!”
“朕要把大虞變成孤家寡人,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緬甸王惡狠狠的說道。
盡管內心深處,他對這份橫跨東西南北的戰略聯合計劃,存在著很大的疑慮,但輸人不輸陣。
相較于戰場上的失敗,喪失勝利的希望,才是最嚴重的。
想要穩定國內人心,就必須讓大家看到擊敗大虞的希望。
哪怕這份希望再怎么虛無縹緲,也比沒有的強。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眾人層次不齊的回應道。
看得出來,大家對建立反虞同盟,沒有抱有希望。
倒不是利益協調不攏,主要是各大勢力之間,距離相隔的太遠。
縱使各大勢力一起出兵,向大虞發動滅國戰爭,對緬甸戰場也于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