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294章 拉仇恨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隨機推薦:

  1799年8月2日。

  維也納南面的小城默德靈的所有道路上都站滿了昂首挺胸的法國士兵,而城里的居民卻都緊張地躲在家里,從窗戶縫隙偷偷觀看街上的情形。

  這座被稱為“音樂之城”的城市是貝多芬、舒伯特等知名音樂家的故鄉,此時卻成為了整個歐洲的焦點。

  因為一場影響到整個歐洲,雙方有數十萬士兵參戰,同時傷亡超過十萬人的慘烈戰爭將在這里簽署停戰協議。

  普魯士、巴登、巴伐利亞、米蘭、帕爾馬、摩德納等參戰國的官員早已抵達城里最大的廣場。他們正和數百名記者一同望向南面的大道,等待那個最重要的人物出現。

  人高馬大,威風凜凜的法蘭西皇家親衛擲彈兵營的士兵騎馬走入城中,馬蹄敲在石子路上的“嗒嗒”聲和樂隊奏響的《榮耀與勝利》混在一起,令空氣中充滿了莊嚴與肅殺的氣氛。

  在擲彈兵們環繞的白色馬車上,路易·夏爾有些意興闌珊地透過車窗打量著這座不起眼的小城,不禁回憶起自己和蘇爾特將軍在普雷斯堡接受奧軍投降時的壯闊場景。

  那面繡著哈布斯堡家族徽記的旗幟被交到他手中,成千上萬名奧地利士兵從他面前走過,低頭將手中的武器丟在地上時,他感覺自己簡直就是戰神臨世!

  他原本以為停戰協議會更加恢弘,更加令人激動,卻沒想到竟會這般普通。

  “親愛的哥哥,”他終于忍不住轉頭對約瑟夫道,“我們為何不在維也納簽署這項重要的協議?您知道,蘇爾特將軍的軍隊隨時都能進入維也納,甚至連槍都不用開,那里只有一兩千名嚇破了膽的士兵。”

  約瑟夫微笑道:“因為我不想促成奧地利人的團結。”

  “啊?這其中有什么關系嗎?”

  約瑟夫耐心地為弟弟解釋道:“比如,有個人在外面偷東西而被鄰居狠狠揍了一頓,這只會讓他的家人感覺羞恥,并痛恨他的所作所為。

  “但如果他的鄰居沖進了他的家里,并砸壞了一些東西,那么他的家人會立刻忘了偷竊的事情,轉而團結在一起商量怎么報復鄰居。”

  他朝維也納的方向比了一下:“現在維也納的人們都在議論他們的皇帝無端挑起戰爭,最后被法國人教訓的事情。

  “但如果我們進了城,那他們就會盼著皇帝陛下幫他們趕走入侵者了。”

  夏爾已經習慣了兄長隨時拋出的深謀遠慮,只是若有所思地點著頭。

  當車子駛過默德靈的教堂時,他又忍不住道:“如果您擔心奧地利會恢復力量,何不直接在這里駐軍呢?”

  “因為壓迫一定會激起反抗。”約瑟夫不緊不慢道,“像奧地利這樣的大國,不論遭受什么樣的慘敗,只要他們的內部同仇敵愾,就能很快再次凝聚起力量。

  “而長時間的沉淪,麻木的消磨,卻能讓一個帝國徹底耗盡生機。

  “哦,這些話您最好不要對母親提起,她可能會難過的。”

  歷史上,奧地利在20年間被拿破侖多次擊敗,甚至一度成為法國的小弟,但依舊在第七次反法同盟時征召出25萬兵力,并最終在滑鐵盧獲得了勝利。

  “我會的,哥哥。”夏爾用力點頭,忽而眼前一亮,“所以,停戰協議的第五條和第九條也是為了這個目的?”

  “沒錯。”約瑟夫稱贊道,“您學得很快。”

  終于,默德靈廣場上的人們看到了金色鳶尾旗幟,有法國軍官高聲道:“立正——”

  道路兩旁的士兵們立刻站得筆直,同時舉槍行禮。

  車子在廣場中央停住。約瑟夫走下車,先是朝各國官員揮手示意,之后沒去理會等在一旁的皇室代表利奧波德大公,而是徑直來到記者聚集的廣場西側。

  他登上一處花壇的大理石圍欄,如同街邊演說家那樣,張開雙臂,高聲道:“眾所周知,奧地利受到邪惡的英國人的蠱惑,和他們一起發動了這場為整個歐洲帶來災難的戰爭!

  “先讓我們為那些在戰爭中死去的人們,不論他是法國人、巴登人、帕爾馬人、普魯士人,還是奧地利人,為他們默哀一分鐘。”

  所有的記者們都是一怔,尤其是那些準備記錄法國征服者殘暴行為的維也納記者,沒想到法國王太子竟然沒有夸耀自己的赫赫戰功,而是要為死者默哀。甚至還包括死去的奧地利人。

  嗯,約瑟夫對這種宣傳上的手腕簡直不要太熟悉,后世的那些政治人物早就給示范過很多遍了。

  這種時候吹噓法軍有多么厲害,自己有多么偉大,只會起到拉仇恨的作用。

  他要做的,是將仇恨拉到哈布斯堡家族和英國人的身上。

  一分鐘過后,旁邊的樂隊在埃芒的吩咐下,適時地奏起了低沉悲哀的曲調。

  “我知道,或許有人認為那些陣亡的奧地利士兵是罪有應得。”約瑟夫繼續道,“然而,我要告訴大家,他們也是一個個普通人,和每一個法國士兵一樣,有他們的家庭,有平凡而幸福的生活。甚至在走上戰場之前,他們只是農民、油漆匠或者園丁。

  “他們和法國,和威尼斯,和巴登有什么仇恨?

  “完全沒有!

  “是那些貪婪的掌權者,為了在他們永遠也花不完的金庫里再多碼放幾枚金幣,而將無數無辜的人驅趕上了血腥的殺戮場!

  “我不禁要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慘劇,以后我們又要如何避免類似的錯誤?

  “當有邪惡的國家再次用他們魔鬼的低語誘惑殺戮時,我們該怎樣分辨,并將他們釘死在十字架上!

  “這是同樣遭受戰爭苦難的法國、巴登、普魯士和奧地利的人們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所有的記者都在埋頭飛快地做著記錄,生怕漏掉任何一個字。

  而更外圍的各國官員則是神色嚴肅地思索著法國王太子的話。

  站在遠處的梅特涅聽不清約瑟夫的演講,仍在琢磨著自己的事情:“到底是忽視什么……

  “《德累斯頓條約》?等等,法國人為什么要特別在停戰協議里提到這個?”

  《德累斯頓條約》是薩克森戰敗之后和法國簽署的條約。

  他當即對一旁的助手道:“立刻去給我找一份《德累斯頓條約》的文本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