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144章 金字塔戰役·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慕拉德是怎么也想不通,僅僅1萬法軍,是怎么將5公里寬的正面防線全部堵死的。

  他無奈之下,命令騎兵列陣,向最近的法軍步兵,發起了進攻。

  法國驃騎兵發現了敵軍靠近同時,天上的熱氣球便已經向第14步兵團,發出了警示。

  原本呈雙排細橫隊的法軍步兵立刻開始變陣。

  幾分鐘之后,2500名士兵就轉換成了兩個空心方陣,相距400米左右。

  而千余名法國胸甲騎兵和驃騎兵組成的增援隊伍也立刻趕來。

  是的,馬塞納就是用這種方式控制住寬闊的正面戰場的。

  9千名法國步兵分為5個橫隊。每隊之間間隔500米。騎兵在各隊列間銜接。整個隊列寬度達到5.5公里。

  這樣,就將馬穆魯克的軍隊全部壓縮在了尼羅河和一片小沙漠之間的地帶。

  當然,這套戰術能夠成立的前提,是要隨時掌握敵軍的動向,然后迅速調動附近的部隊集中起來,進行阻擊。

  慕拉德的騎兵看到空心方陣的剎那,士氣就已經消失了大半。

  兩個方陣之間雖然看似有一大段空隙,但他們根本不敢去鉆,因為那意味著兩側密集的射擊會將他們打成篩子。

  如果剛走到一半,對方的騎兵再上來糾纏,那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慕拉德試探性地沖了一撥,沒等法國驃騎兵出現,就慌忙退了回來,并向北折返。

  因巴巴村西側,上萬名哈勒嘎步兵緊張地看著“松松垮垮”的法國軍隊不斷靠近,紛紛舉起了手里的火繩槍。

  他們是由埃及的自由民以及沒有繼承權的馬穆魯克后裔組成的部隊,平時屬于輔助騎兵的“二線”軍隊,沒想到今天竟然要參加這么重要的決戰。

  易卜拉欣騎著馬,從他們身后不遠處馳過,大聲喊著“對面只有不到3千法軍,主會庇佑我們”之類的話。

  隨著法軍炮兵進行了幾十輪壓制性射擊之后,法國的“步兵線列”從正面逼了上來。

  哈勒嘎步兵的軍官還在高聲提醒手下不要急于開槍,法軍便在120多步外,率先發起了齊射。

  馬穆魯克的陣地上頓時血光漫天,至少有近百人中彈倒地。

  要知道,這么遠的距離上,燧發槍的命中率連1都不到,火繩槍就更不用說了。

  法國人竟能打得這么準?!

  哈勒嘎步兵開始下意識地開槍還擊,卻發現法軍的線列陣“消失”了。

  法國士兵紛紛借助草叢或者樹木隱蔽,快速裝填彈藥,似乎根本不擔心線列散亂的問題。

  馬穆魯克指揮官阿卜杜拉見狀,毫不遲疑地下令全軍出擊——面對這么雜亂的敵軍隊列,他完全可以依靠兵力優勢,將其正面擊潰。

  然而,等哈勒嘎步兵前進了十幾步之后,就看到法軍又變成了之前“松松垮垮”的陣型,接著,就是迎面爆出密集的火光。

  是的,法軍這根本不是什么步兵線列,而是最新的“散兵集群”進攻模式。

  所有步兵都分散站立,可以隨時找東西隱蔽,但卻能保持絕對相同的前進速度,形成一個“松散”的橫隊。

  在對射時,敵人對可以尋找遮蔽物的散兵的命中率將大幅降低,但法軍卻依舊能打對面的“固定靶”。

  如果敵軍發起白刃沖鋒,散兵集群則會立刻聚攏,以標準線列陣進行抵御。

  這套戰術說起來簡單,卻對士兵的素質要求極高,一個不慎,就會真的變成亂作一團。

  負責法軍前線指揮的達武見馬穆魯克開始前進,立刻命令士兵原地齊射。

  與此同時,法國的騎炮兵已在步兵左翼,布置好了射擊陣地。

  線膛槍和6門十二磅炮的交叉火力之下,哈勒嘎步兵還沒沖出40步,就已經被打得橫尸遍野。

  不論阿卜杜拉如何嚴令,也沒有一個人敢再向前半步。右翼甚至出現了數百人的潰退。

  而達武卻親自率領法國散兵,再次發起了進攻。

  十多分鐘后,阿卜杜拉的中路軍團在慘叫聲中崩潰。數千士兵驚懼萬分地逃入因巴巴村。

  此時,距離開始接戰僅過去了40分鐘左右。

  等慕拉德帶著馬穆魯克騎兵趕回來時,易卜拉欣的主力部隊已被壓到了尼羅河岸邊,隨時都會被全殲。

  他大驚之下,不顧馬匹已經極為疲勞,下令發起強攻。

  而早已通過熱氣球得知馬穆魯克騎兵動向的法國胸甲騎兵適時地出現在了他們左側。

  繆拉高舉著馬刀,率先沖入了敵騎的隊列之中……

  黃昏前,戰斗便全部結束了。

  1萬3千多名馬穆魯克士兵投降,易卜拉欣及手下十多名主要將領被俘。

  慕拉德在發起最后一次沖鋒時,被一發炮彈正面擦中,碎成了十幾塊。

  法軍炮兵指揮官馬爾蒙中校來到了關押易卜拉欣的帳篷,對一旁的翻譯示意:“請告訴他,我可以給馬穆魯克一個機會。”

  其實,這原本是馬塞納的工作,不過他不太擅長這種談判,便交給了馬爾蒙。

  就在達武攻入因巴巴村的同時,在尼羅河的對岸,默罕默德·阿里也在親自率軍對開羅東南側的防線,發起猛攻。

  馬穆魯克的防線上有超過6千哈勒嘎步兵,利用城市外圍的民房做掩護,不斷探頭,朝外面射擊。

  好在默罕默德·阿里擁有3門某位朋友贈送的新式六磅炮,這才得以緩慢地向前推進,但戰事依舊極為膠著。

  他手下的一名阿爾巴尼亞軍官望向還相距甚遠的開羅城,決定還是要提醒自家指揮官一下:“大人,我們所有的兵力都被托在了這里,如果易卜拉欣此時突然返回,對我們發起進攻,我們將會非常危險。”

  默罕默德·阿里瞥了他一眼,淡然道:“他不會回來的。”

  “啊?您怎么確定?”

  默罕默德·阿里沒回答,只是命令那軍官繼續加強攻勢。

  他對歐洲大陸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極為關注,所以很清楚這支法軍有多么的強大。

  馬穆魯克連全盛時期的托皮日斯新軍都打不過,又怎么可能是他們的對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