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所 “那個人造風暴……”
唐文剛進屋子聽到這句話,立刻掉頭就走。
“等等,不問了不問了。”
老張和錢臨安一左一右拉住他,臉上倒是惋惜的表情。
唐文一坐下面前立即推上了茶水,充分發酵的上等普洱暗黃色的茶水散發著醇厚的濃香。
自從第三艦隊出場過后,來京的茶水都上了一個檔次。
不過唐文自己其實也不怎么清楚那天怎么弄出來的風暴:
事后他想辦法查閱了很多資料,發現那一次的巧合因素很大,因為聲波迭加共振造成舒曼共振、再導致空氣中出現大量等離子體跟隨諧振的每一個步驟都有條件,甚至當時那些V1之間的間距和陣型都很有講究。
好在他雖然無法用精確的公式來描述,但有戰斗回放還是有幾率反復試出來的。
在他看來人造風暴沒產生太大影響純粹是有一點被遺漏了,當時誘發的大范圍等離子共振除了導致雷暴天氣,還對外不斷釋放出低頻電磁波,相當于一個巨大的長波天線。
但凡是有建設聯絡潛艇通訊陣列的國家,都收到了這一束與自然界長波迥異的電波信號。
這一條沒有在公開信息中披露,但絕對是氣象武器存在的鐵證。
不過沒能從唐文口中問出些什么也在意料之中,氣象武器這種尚處于概念轉化階段的超級武器自然不可輕易獲得。
只是有答案在面前卻無法得到,難免讓人有些心癢而已。
重新坐下來的眾人今天討論的是:
013型首艦,CV13號航空母艦。
即超級合眾國改進型航母。
為啥從011直接跳到了013?因為真正國產的891工程012型已經下單給滬東造船廠,大概3月正式啟動。
發生在帶英身上的戰斗開始的突然結束的突然,但僅僅48小時內就差點掏空了整個帶英,甚至得靠帝國不眠不休跨洋運輸才頂到了最后。
戰役結束十天后,除參戰方外各方面也通過各自渠道大概得知了當時的戰役全貌,并產生了巨大反應:
首先是震撼,連續48小時內聯軍超過2000架次戰機出動,總投入約500架現代戰機和1500到2000架敵機展開空前的大戰,四次大型空戰中每一次雙方戰機總數都以數百計,幾十分鐘的戰斗過程中每一秒都是鐵翼在燃燒。
夸張的出動率、裝備消耗以及損失都讓人無不汗顏,尤其是對于現在的國內。
海灣那一場只是帝國的肌肉秀,這一次第三艦隊可是實打實逼出了整個歐洲空中防務的極限,雙方展現出來的力量都令人瞠目結舌。
國內連夜對戰役進行了多次復盤,將第三艦隊的出現位置轉移到了自己頭上,然后發現……咳咳,不便公開!
目前全國空中力量加一起大概有900多架J7、160架J8以及48架蘇27,面對動輒數百架蚊蚋和超級雨燕如蜂群一般壓過來,怕不是得臨時把六爺(J6)拉上去才能稍稍緩解壓力。
復盤結果一出,都不用哭窮,經費就嘩啦啦批了下來,超航的采購終于無可爭議的落地。
價碼早就商量好了雙方無異議,現在討論的是航母在哪里建造。
蓋金造船廠當然不行,唐文還沒打算那么快跟老米撕破臉,他的手指定在了陽江。
陽江也屬于廣省,但更加靠南在茂明的東部,相對來說發展比較慢,現在比較火熱的行業是免稅貿易。
陽江當地有幾家小造船廠,但總歸來說只造過一些幾千噸的小船。
“我準備在陽江買下并擴建一座專門的封閉船塢,整個船塢都被覆蓋不可見,一切建造過程都在內部進行。
這座船塢對外屬于羊城造船廠,但不屬于蓋金,之后建造合眾……013型所需要進口的裝備將會通過遠洋潛艇和貨輪運來,足以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完成建造。
不過算上陽江船塢的改造需要額外6個月,累計耗時14個月,將在99年3月下水,從這以后電磁兼容調試、海試移交羊城造船廠完成,2000年上半年可服役!
當然我提議013型首艦下水后的海試工作就轉移到羊城造船廠,陽江船塢立刻開工第二條013型,這樣等CV13服役時CV14也已經下水,2001年下半年海軍將同時擁有1條3萬噸級輕型航母CV11(大黃蜂級)、1條5萬噸級中型航母CV12(891工程)、以及2條8.6萬噸級超級航母,西太海權唾手可得!”
“不不不,這太極端了!”
一眾參會人員不僅沒興奮,反而個個臉色慘白:
僅現有的CV11、CV12和CV13三條航母,即使刨除購買費用,僅為其配備輔助戰艦、人員、艦載機、配套基地、陸上支援以及訓練到有作戰能力,再考慮到通貨膨脹,需要連續5到7年總計3500到4000億元,新增900名飛行員、1.4萬名專業軍士,6000名后勤編制。
就算不計較花錢,人員擴張都是令人頭大的問題。
再多養一個航母戰斗群?怕是燒干經費都不夠。
實際上就連下單013型都是迫不得已,還因為一個特殊原因:
皇家海軍俘虜了一條航母!
棱角大樓懷疑是帶英和失落帝國有勾結PY交易,但國內就百分百實錘——開玩笑,經驗豐富的公海艦隊能連打開通海閥的時間都沒有?
這引發了一個黑暗、可能性較小的猜測:
某軍艦貿易商很可能在故意加強帶英,以刺激其他買家。
而這條詭計甚至無法被破局,只能硬著頭皮跟上。
海軍現在都有些害怕了:最開始拿到新船是開心,可隨著越來越多的船塞過來,真撐不下了!
老張趕緊站出來,必須要在唐文搬出更多離譜擴張計劃之前轉移他的思路:
“是這樣,空軍想要引進飛機!”
一言既出唐文兩眼發光,海軍軍官們紛紛暗自松口氣,空軍軍官們則偷偷咽了口口水,接過話茬解釋道:
“具體的說是預警機——之前似乎有說可以提供E2預警機的資料。”
唐文聽完后困惑的看向老張,這不應該是海軍的需求?
“E2在陸基也很好用,它的機體不大部署方便響應快,目標也小,而且探測能力足夠了,我們計劃海空聯合使用1種預警機,不過是空軍出資。”
復盤第三艦隊戰役的另一個重點被抓住了,面對牽扯數百架戰機的超大空情戰斗,戰機自身的雷達根本不夠用,一定需要預警機的指揮和引導。
如果在圣誕戰役中Ban掉E2和E3預警機,聯軍戰斗力至少打6折。
唐文此前表示可以提供E2C的資料,雖然單面旋轉機械掃描雷達有點局限性,但對于連J10都沒服役的國內來說已經足夠了。
國內打算拿運7為藍本仿制E2C,順便以其為基礎改出一個艦載型號來,實現通用和跨軍種同平臺。
不過這讓唐文感到有些棘手:
E2C的技術來源當然是靠企業號推下海的殘骸,雖然事后帝國第一時間想去撈,但早就被汽車人轉移到了基地。
不過唐文遲遲沒有仿制,E2C實在是太先進了。
現在E2C搭載的是AN/APS138雷達,技術水平是80年,也就是足足20倍科技懲罰,需要48萬經驗才能仿制,代價很大。
這甚至得感謝企業號搭載的E2C比較老,AN/APS138是E2搭載的最后一代機械掃描雷達,能同時處理240個目標,低空目標探測能力(150米)達到了185公里,最大探測范圍480公里。
如果是90年代制造的E2C,其搭載了升級的AN/APS139,這一款雷達直接升級到能處理600個目標,探測能力翻了2到3倍,當然仿制懲罰也會恐怖到足以讓人放棄。
當然點出AN/APS138的結果也很美妙,公海第四艦隊有這玩意戰斗力也能翻倍。
見到唐文的猶豫眾人還以為是遇到了困難或者前者之前在吹牛,不過想想也正常,畢竟……
“你們要實物還是技術資料?”
唐文看到大家都沒反應,又重復了一遍:
“是要E2C的殘骸實物還是要技術資料?殘骸實物完成度70到80,而且狀況不怎么好但很快可以提供,如果是要技術資料需要等,但保證2年內——千禧年之前一定提供。”
耗費過高的經驗讓唐文把選擇交了出去:
殘骸好說,但消耗大量經驗的技術他想拖一拖是希望在未來2年內升級到14.3版本,那時候點出E2C就不算什么了。
然而就是這樣模棱兩可的回答也嚇了所有人一跳,錢臨安想了想問道:
“要技術資料需要時間可以理解,但實物和資料的價格差異呢?”
唐文:“都不要錢,但要實物的話以10套‘洪水’干擾系統交換,要技術……得再買一條超航,2000年以前下單第二條超航就送E2C全套技術資料,細到連飛機上的馬桶圖紙都有,包教包會!”
場內又是一陣吸氣和磨牙的聲音,既是為南洋的手段通天而震驚,也是為其代價之高昂而震動。
殘骸來源大家基本都能猜出來,10套“洪水”總支出也就差不多10億元,總體來說不虧。
而技術……等兩年是什么意思?
難道說現在下單,南洋再派人滲透進軍工聯合體偷技術?直到偷完偷的徹底為止?
這也太敬業、不太大膽了吧!
如果這事被查出來,絕對是帝國內部最勁爆的超級泄密案!
“殘骸,殘骸就夠了!”
他們可不想攪亂棱角大樓引發世界級震動,相比之下偷偷摸摸研究殘骸已經足夠了。
而且這個時候世界半導體技術還沒拉開天塹般的鴻溝,魔都半導體連486都能勉強抄出來,而軍用雷達技術比民用落后多了。
比AN/APS138強兩三倍的AN/APS139核心控制計算機其實是386,反向仿制低一檔的AN/APS138也就不存在什么根本性困難,甚至還能對其進行一定升級。
敲定了E2C的殘骸交易后,錢臨安聊起了那門1000毫米大炮的事:
“炮射火箭結構已經確定下來了,1月份就能試射,3月可以向太空發射載荷——你們有3次100公斤載荷機會,想要發射什么?”
挪微外海 一架空載的海鷂戰斗機逐漸降低高度,依靠靈活的副翼不斷調整姿態進近,最后穩穩落在了馬爾他號航母甲板上。
滑行一段距離后戰機穩穩停住,引得了周圍的帶英水兵一片歡呼。
菲爾格、邁爾斯、班德等一眾皇家海軍高層站在艦橋,看到這一幕嘴角忍不住泛起微笑。
這是海鷂第一次在馬耳他號上降落,航母本身沒有做任何改造和修改。
海鷂很輕,這架用來實驗的海鷂降落時只有七八噸,和末代螺旋槳戰機一個水平,符合馬耳他級設計時考慮的承受范圍。
帶英獲得的4艘戰艦全部狀態良好補給充足,皇家海軍在這些天一個勁的往上面運人運裝備,同時也進行了細致的檢查,經過評估發現:
馬耳他號幾乎可以在不進行任何變動的情況下運作鷂式(除開電子系統)。
當然助降系統還是得有,完全沒靠岸的航母上的機師手搓了一套燈光助降設備,讓一名精英艦載機飛行員成功完成了首次降落——起飛也不算大問題:
馬耳他號配備的液壓彈射器可以輕松彈射7.5噸以上的螺旋槳飛機,如果是空載狀態少油的海鷂,完全也能彈出去。
羅賽斯造船廠的專家評估了馬耳他號狀態,得出的改造方案是:
只需要改造電子系統、彈射以及降落系統,其他部分只需要少量修改就能完全適應現代噴氣戰機,即使不加裝斜角甲板對帶英都很夠用了。
因為這艘馬耳他號幾乎完美按照歷史上的馬耳他號建造,雖然當初的專家早就沒了,但原始設計圖還在,而且設計風格和細節都一脈相承很容易吃透。
這對造船廠改造有巨大幫助,簡直跟改造自己建造的航母沒什么區別,只要物料到位,8到10個月完成現代化改造不是問題且不會留下隱患。
班德將軍稱馬耳他為上帝的恩賜,原本因為皇家方舟號沉沒心如死灰一度打算殉艦的菲爾格也不極端了,一心一意想要掌握這艘重型航母,卻被眼熱的邁爾斯將軍直接奪得代理艦長,每天都要當寶貝一樣四處巡視檢查。
皇家海軍的水兵也無不喜氣洋洋,尤其是原來皇家方舟號上的水兵大多數都獲救沒死,此時居然原地轉到了重型航母服役!
航母上唯一不嘻嘻的是約翰遜和懷恩。
帶英不擔心帝國搶航母,自然兩人可以來去自由。
看到因禍得福的皇家海軍,兩人心里都升起同一個念頭:
離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