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罐頭廠一日游(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聽完格羅西恩頗為自豪的大笑,庫瓦斯克一時不知道該作何表情。

  放在別的地方,你一個臭魚販子,敢自比主教教士,相似了是不是?

  不被聽到倒好,聽到了,免不了吊到樹上一頓打。

  可現在,這位格羅西恩居然是光明正大,在清醒狀態下說出的這番話。

  格羅西恩敢這么說,自然是有緣由的。

  他有正統教皇圣孫冕下霍恩頒發的“三年繳稅無漏無誤”紀念勛章,更有“信民企業家”勛章。

  在“信民企業家”之上,還有“傳教士企業家”“高級傳教士企業家”“神甫企業家”等勛章等著他去沖鋒。

  他倒要看看,誰還敢再罵他是臭魚販子!

  跟著格羅西恩向前,往前便是左右兩塊區域。

  左側是高院圍墻的工廠,右側則是工人們居住的木屋民居。

  民居前靠街道的那一側,還有車馬行、郵局、理發店等等。

  在右側圍墻前,他還看到了一個高聳的塔樓般建筑。

  那是用木板建成的巨大圓桶,簡直像是一個懸空的小池塘一樣。

  白色的蒸汽與濃重的煤煙味混在空氣中,被風吹著一個勁往鼻子里鉆。

  望著水桶下的店鋪,以及排成了一條長龍,庫瓦斯克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念著招牌:“給于水停止……”

  “那叫給水站,你這還不如我自學的水平呢。”帕拉克忍不住糾正道。

  盡管熱泉堡罐頭廠就建立在水邊上,可真要挑水上來,那得好長一段路。

  除了沿街叫賣的送水馬車,馬口鐵罐頭廠還給工人們建立了專門的自來水站。

  這邊的工房有專門的給水站與鍋爐房。

  與大部分城鎮特有的送水馬車不同,罐頭廠這邊不僅不用送水,甚至還能往周邊偏遠的伐木場或據點送水。

  他們一行來的算早,剛好能看到穿著白色圍裙的婦女們提著用呢絨包裹的水瓶來打水。

  這些婦女有著明顯山地人的風范,個子高挑,形容粗獷。

  捋到小臂的袖子,露出衣服下扎實的肌肉,人人都提著三四個水瓶。

  庫瓦斯克伸長脖子看了一眼,就忍不住咂舌:“這也太奢侈了吧?”

  “什么奢侈?”

  “你們自己看。”庫瓦斯克指著呢絨布中的銅色光澤,“他們用的可都是銅水瓶呢!”

  在這個時代,隨著王庭大量輸入貴金屬,銅的價格越來越低,銀銅兌換比越來越低。

  但這并不意味著銅器的價格就很便宜了。

  事實上,普通平民想要買一個銅盆或者銅鍋,起碼要攢半年的錢。

  就算熱泉堡周邊都是富饒的銅礦區,所以銅器比外界低,也不至于人手三四個啊。

  “哎呀,你誤會了,那是保溫瓶,和前些年烙印城的搪瓷有些像。”格羅西恩向著兩人介紹,“外層的銅色光澤是龍語煉銅的副產物——藍銅,它的隔熱性能很好。

  給玻璃瓶外層鍍一層藍銅,再刷一層史萊姆膠,裹上呢絨布和藤筐防撞。

  這熱水保溫瓶,拿木塞塞住,能保溫八個小時。

  而且由于是副產物,所以價格很便宜,五個第納爾就能買一個了。

  好像就是隔壁的巴姆家的七個矮人兄弟在做這個,也挺紅火。”

  莫洛卡這下好奇了:“這有給水站,自己燒就是了,要什么打什么熱水啊?”

  “其一是因為這里初創,到處都是木質建筑,隨意生火怕燒了。”帕拉克伸出兩根手指,“其二嘛,則是燒水太麻煩,打擾主婦們工作。”

  “這些婦人,還有工作,在家織布嗎?”庫瓦斯克望著這些五大三粗的女人。

  庫瓦斯克雖然是千河谷人,但還是被法蘭同化了,更喜歡那種相對細膩柔軟的女子。

  “他們織布哪兒有圣械廷的機器快。”帕拉克兩根手指并攏,在半空中劃過一道弧線,指向遠處,“你們看。”

  隨著他指的方向看去,庫瓦斯克和莫洛卡才驚訝發現,在工廠外圍還有一片片菜田、養雞場、養豬場。

  菜田之上,三兩婦人正在給卷心菜澆水,而養雞場養豬場等肉食獸欄中都要有婦人們在播撒飼料。

  經過帕拉克等人的解釋,他們才明白這是圣聯工廠的經典布局。

  不僅僅是熱泉堡這樣,貞德堡和其他工業園都是這樣。

  簡單來說,就是由于工廠往往依賴水力,遠離城市,所以各類貨物往往價格高昂。

  所以很多工廠選擇自產自銷,都有自己的農地,給工人家屬種植,形成了男工女耕的獨特形態。

  男人去工作,女人在耕地,這簡直倒反圣父了啊。

  不過想想圣道宗那質疑一切的論調,搞點離經叛道實在正常不過了。

  “靠著這些養豬場,養雞場什么的,反正牛奶啥啊的,都能自給自足了。”

  “自給自足,有這么夸張嗎?這里的工人帶家屬都不到五百人吧。”

  “誰說的?”格羅西恩的產業算是與農業相關,立刻站出來反駁,“你以為1444年的牛和1457年的牛,產出的牛肉牛奶都是一樣的嗎?”

  在圣聯,一頭奶牛產出的牛奶幾乎是過去兩倍。

  至于肉牛產出的肉,更是從一百五十磅左右增長到二百五十磅左右。

  一來是圣聯大量從諾恩引進優良種牛,二來是巫師們的人工調控,三來則是豐沛的飼料供應。

  眾所周知,圣聯的糧食產出是遠遠高于需求的。

  感謝萊亞人和法蘭人兩大股東,分別用不同的方式給圣聯送來了初始資金。

  讓圣聯能夠完成農業革命與大量水利以及農業基建工程。

  大量拋荒地被復耕,大量荒地被開墾,三年不納糧讓農夫們有了資金進行土地改良。

  外加近來興起的米麥連種和山地坡塘制度,使得小麥和米果的產出暴漲了近一倍。

  目前圣聯物價都在緩緩上升,唯獨糧價是最美逆行者,在緩緩下降。

  甚至緩緩下降,是圣鐮圣鋤修道院調控的結果,正常市場下,糧價早該一落千丈了。

  那么多余的糧食又賣不出去,該怎么辦呢?

  不管是來年改種還是進城打工,他們勢必要降低糧食售價。

  最終的結果就是,買又沒人買,吃又吃不下,丟了又可惜,干脆送進牲畜肚子吧。

  很多山地人都吃上小麥面包了,燕麥啥的主食都拿去喂豬喂牛喂馬喂雞了。

  別的牲畜還好點,數量還算是勻速上漲。

  可是養殖周期短的雞,則是迅速在短時間內一飛沖天,數量直線上漲。

  當初圣鐮修道院院長奇爾維斯公開聲明,要保證圣聯每個家庭每天都能吃一個蛋。

  目前戶均一個蛋的數量是夠的,但是不是家家戶戶都能吃上就不一定了。

  只是在這些工廠里,一人一天一個蛋還是能夠保障的。

  “每人每天一個雞蛋?”聽著這工廠的免費早餐福利,莫洛卡和庫瓦斯克都不斷地眨著眼。

  對于無褲漢們來說,雞蛋算是最廉價的肉食,能吃一次都算是開葷了。

  結果合著你們圣聯天天吃是吧?

  “是啊,不吃哪兒有力氣工作呢?”格羅西恩攤攤手,用下巴指了指前方,“說不定,光早上這一茬就得累癱不少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