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420章 愿子孫萬代,愿世世代代,為大燕之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只看梧州城門當真在開,無數守軍呼呼啦啦就出,連那知州黃升都騎在一匹矮馬上沖了出去……

  此時此刻,眼前哪里還有一個面向城池之賊,賊寇之人此時都在密切關注馬蹄轟鳴的方向,想的就是早早能躲……

  也是那鐵騎當真能攪能殺,甚至很有章法,路線好似是設定好的一般,城外列陣之賊,處處都要照顧……

  只看得此時此刻,城內的守軍也沖出來了,有人興許還想去迎戰,但大多數賊寇此時,心中唯有一念,趕緊躲避一二……

  人數太多,也不一定全是好處,會讓其中之人的僥幸心理獲得巨大的提升。

  就好比歷史上耶律大石能以幾千人,把大宋的十多萬軍殺得尸首從燕京之南一直排到雄州去……

  其中道理很簡單,人數太多的戰場,會讓人覺得這么多人,自己少使點力氣也無妨,自己躲避一下也無妨,自己先退一點也無妨……

  反而很多時候,幾百人,千余人的軍隊,更有凝聚力,特別是那種堡寨守衛戰之類,一個堡寨幾百人,宋軍許多時候也能守得如釘子一般,數萬敵人破之不得……

  亦如此時此刻,不知多少賊寇在前,看得城池之內沖出來的守軍數千,陣型散亂之下,第一反應也是躲一躲避一避……

  其實這些沖出來的守軍,戰斗力遠遠不如城外賊寇,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打過仗,絕大多數人,從來都沒殺過人,就是往外沖來,接戰的第一時刻,甚至都有些手忙腳亂,手中兵刃都用不明白……

  但只要局部上的密集與團結,即便如此手忙腳亂,遇到零散的賊寇,打殺起來也毫不費力。

  只問此時楊再興在做什么?

  他最早帶著人往東南方向去迎,只管是那燕軍騎士一陣沖來,他碰到沒碰上,連忙又帶著人在陣內尾隨去追,卻又哪里追得上馬匹……

  隨后他看著燕軍健馬亂奔,又想著瞅準一個方向,提前去堵截……

  如此在人群中兜兜轉轉,還不斷激勵士氣,更是多攏人馬,想來想去,便是想著一定要把這一彪橫沖直撞的騎士攔下來,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想法自是對的,只是現實與想法實在不同,也是因為這些賊寇,包括曹成與楊再興,誰也沒有見過如此鐵騎沖陣的場景……

  不論楊再興如何努力,他是既追不上那彪騎士,也攔不住他們,更是連堵截都尋不到位置……

  蘇武就這么來去打馬在沖,橫沖直撞,繞圈來去……

  也沒有什么驚喜激動,只有面無表情,著實太熟悉太簡單……

  連麾下軍漢都覺得此事著實尋常,還未成氣候的賊寇,不過就是草芥一般……

  遠處將臺,曹成也看得是目瞪口呆,已然連連呼喊擊鼓,卻也無濟于事。

  急得他在將臺邊緣是來去呼喊,一會兒叫令兵左邊去傳令,一會兒叫令兵右邊去傳令,還想著能把這無數賊寇指揮一二,不說如臂指使,至少也互相配合著把那彪不過千多人的騎士給……驅逐出去……

  本來想著是打敗那彪的騎士的,此時早已不想了,只想驅逐出去,讓他們不敢如此肆意沖殺……

  只是指揮來指揮去……與毫無指揮沒什么兩樣……

  著實是指揮不了,哪怕軍令真去了,諸部也做不到軍令所言……

  只待曹成轉頭去看一眼,本來側后一個營帳旁會站有一人,此時再看,那人早已不在原處……

  曹成心中就想,又跑了,定是又跑了……

  話語自不會差,九王趙構,又跑了,跑得比上次還要果斷,果斷到只在看見有援軍影子的那一刻,甚至都沒看清楚是蘇武的龍纛,他已然拔腿就走……

  往哪里走?其實是往西北走……

  此處往西北是哪里?昭州,再往西北是桂州,如此一路去,就可入山林……山林再往西呢?不免就是大理國了。

  對于趙構而言,那自是先往山林里去再說……

  曹成在這一瞬間,一面轉頭去看那已經沒有了趙構的地方,一面再看眼前混亂得成了一鍋粥的大陣,他腦海里浮現出一件事來,是不是也該與那九王一樣,趕緊也走?

  再不走是不是就來不及了?

  那龍纛他也看得清清楚楚,天子如此先鋒而來,后面必是大軍將至,走慢了……

  不走?

  曹成前后去看,滿心復雜,糾結猶豫無數……

  大好局面,十數萬軍,他這一走,來日再想攏得這個人數來,那怕是再也不可能了……

  乃至他如此一走,人心軍心也皆要失去,往后再也難有人信任他去……

  此番他能如此快速起兵,裹挾至此,基本盤就是江湖上的名望與人心,如此一走,那些嘍啰之輩倒也罷了,那些真正信他跟他的江湖好漢,往后豈能還信他?

  如此一想,他又站定,呼喊去:“去傳令各部,快快回營,皆回營來!”

  說完,令兵四處而去,他也轉頭去看自己的營寨,小小一座,裝不得多少人,哪怕不談住宿吃飯排泄之事,人擠人都站滿了,許也不過裝得下三四萬人去……

  無奈之法,此時想不得那么多,只要回營,便是把大軍先穩住許多,如此才能考慮后續之事,那一千多騎,是萬萬不可能攻打營寨的……

  其實也不用曹成如何下令,早已有那聰明之人開始轉頭往營寨去奔了……

  軍令而去,自是在加速這個過程……

  楊再興還在大陣之內想盡辦法去堵去截,人群之中,他絲毫還沒察覺到外圍的賊軍都在往營寨去逃……

  他只感覺到周邊之人,怎么越來越稀疏……

  稀疏之下,那沖陣的燕軍,更是輕松無比,楊再興更是難以跟上節奏……

  只待楊再興當真反應過來,也是氣得不輕,卻也毫無辦法的,唯有也跟著趕緊往營寨而去……

  楊再興所想,要么就鳴金收兵,要么就死戰糾纏,怎么既不鳴金,又在退兵,且營寨還開了門……

  這是個什么道理?曹成這個大帥是怎么回事?

  其實曹成也有曹成的聰明,若是直接鳴金收兵,他怕一瀉千里止不住,他怕大軍是四散而逃。

  這一千來騎雖然攪來攪去,打殺無數,但人數畢竟很少,打殺的人數其實也并不很多,大部分賊軍在軍陣之中,其實自我感受上還是比較安全的,還不曾到得那種潰敗模樣,只是亂而已……

  所以,曹成所想,是盡量先攏,不要直接鳴金,先把營寨攏滿,攏滿了,怎么也還有三四萬人去……

  若是當真潰敗,那真就是覆水難收,好不容易到得如今局勢,頃刻化為烏有……

  只待營寨當真攏滿的那一刻,更多的人,進不了營寨,潰敗還是發生了……

  燕軍騎兵依舊還在來去沖殺驅趕,乃至就貼著營寨外人多的地方去沖殺,無數賊漢進不得營寨,唯有四處去奔,漫山遍野自都是奔逃的賊軍……

  還有那黃升所部,雖然沒有打殺到多少賊寇,此時豈不也是在驅趕賊軍?

  大規模的潰敗,顯然就在眼前,蘇武是見多了,黃升是第一次見,在他看來,豈能不是驚天動地之大勝?

  喜得黃升坐在馬上是呼喊不止,激動得手舞足蹈。

  梧州周邊,山林眾多,慢慢的……不知多少賊寇淹沒在山林之中去……

  也不知多少賊寇的尸首遍野都是……

  蘇武領著騎兵,倒也不奔了,打馬慢慢圍著營寨走了一圈,所過之處,營寨柵欄之內,都是一雙雙驚恐的眼睛……

  龍纛慢慢也停在了敵軍營寨之前,蘇武翻身下馬,把頭盔取下,著實也累,人也累,馬也累……

  卻是蘇武也不回城,看著時辰還早,腳步往那營門更走近一些,開口:“來人,前去勸降……”

  自有鐵甲騎士打馬往前去,一直近到營寨十幾步外,開口大呼:“大燕皇帝陛下親至,與爾等傳旨,投降者可免一死,負隅頑抗之人,死后梟首,家眷入獄發賣!”

  說完,鐵甲騎士再重復幾遍,轉身就走,營寨里擠滿了人,既沒人答話,也沒有什么箭矢來射……

  都是呆呆愣愣聽著看著……

  只待那騎士回頭去了,才起了交頭接耳嗡嗡之聲……

  蘇武回頭去,安撫一下馬匹,踏雪烏騅,著實好馬,此番不知沖殺了多少次,只怕也是累壞了,蘇武也有心疼……

  只看不遠處,奔來幾十騎,都是矮馬……

  近得幾十步,卻就勒馬而下,幾十人飛奔而來,一人在前,文官裝扮,上前第一個跪,隨后幾十軍漢也跟著下跪……

  領頭文官自就是梧州知州黃升,竟是在磕頭,磕得是涕淚俱下:“臣黃升,拜謝陛下救命之恩!”

  眾多軍漢自也跟著磕頭……

  蘇武抬手一揮:“起來說話……”

  黃升慢慢站起,抹淚在說:“陛下今日若是不來,臣已然就要在城樓之內懸梁自盡了,陛下今日沖陣殺賊之威,看得臣是驚為天人,看得臣是目瞪口呆,陛下威武,陛下威武啊!”

  蘇武上下把黃升打量了一番,還笑問:“你竟是也能打馬?”

  “臣是……臣是來廣西的路上學著騎的,不敢多奔……奔起來只管是把馬抱著就是……”

  黃升也真不虛偽,臉上的淚水如何也止不住,還連連在抹……

  蘇武笑道:“也是不易,剛才你竟是還敢引兵出城來戰,膽氣不小啊……”

  黃升連連擺手:“臣膽小如鼠,便是拔刀自盡都不敢,唯見陛下如此神威,十萬賊寇之中全無敵,臣陡然竟也起了幾分膽氣……”

  “可殺到賊了?”蘇武還微微笑著來問。

  “臣沒殺到。”黃升立馬搖頭,卻又轉頭:“不過,臣麾下這些軍漢,有人殺到賊寇了。”

  蘇武慢慢收了笑容,抬手招了招:“近前來……”

  黃升快步近前,走到蘇武面前……

  蘇武陡然一語:“某這大燕,不易啊……為了這大燕能立得住,某是千里萬里從汴京而來,此番,梧州上下,乃至這廣南兩路之地,當是真成大燕了吧?”

  說著,蘇武也在嘆息……

  為何非要親自來?

  豈不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中國之地何其之大,人心何其難聚?

  還有哪些地方是蘇武的影響力沒有到的?一個就是福建廣東廣西,一個就是蜀地……

  他得來看看,把眼前這個國家都看看,也讓這個國家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他的存在,也讓天下各地,都能有他的故事流傳……

  如今之事過后,天子神威,豈能不在兩廣之地流傳下去?

  這也是凝結人心之手段,來日兩廣的孩子們聽著天子在此處神勇無敵的故事長大,許多人親眼得見的故事,就問那些少年人豈能不心中激動澎湃?

  他們豈能對國家沒有歸屬感?

  黃升聽懂蘇武之語,但只懂得一半,他立馬跪地而下,連連說道:“臣有罪,臣有大罪,昔日臣私下里對陛下多有不敬之事,陛下不以臣卑鄙,如此不以梧州子民卑鄙,不以兩廣子民卑鄙,今日陛下如此千里萬里跋山涉水,救臣一命,救兩廣子民于水火之中,陛下真乃古往今來圣賢之君也!人君之典范,不過如此啊!臣再拜,還請陛下恕罪!”

  “起來吧……”蘇武輕輕抬手。

  但黃升不起,開口再說:“臣今日在此立誓,從今往后,愿為陛下效死,愿為大燕效死,愿子孫萬代,愿世世代代,為大燕之臣!”

  這話,一時間聽得蘇武心中莫名有些唏噓,許這是蘇武第一次在文官口中,特別是舊宋的文官口中,聽到的一番如此直白的效忠之語。

  豈能不讓蘇武唏噓?總是一個好的開始吧……終于聽到了……

  卻看黃升轉頭去示意了一番什么,只看他身后隨著又跪地的軍將,此時七嘴八舌皆在開口。

  “愿世世代代為大燕之臣!”

  “愿世世代代都是大燕……”

  “從今往后,一定為陛下效死!”

  “陛下救命之恩,此生不敢忘記!”

  蘇武左右擺手去:“好了好了,都起來!”

  黃升便又起身來,卻又道:“陛下,臣之所言,皆是心中肺腑之意啊!萬萬不是那等阿諛之言!陛下不知,臣今日已然心若死灰,陛下如同天降之神,陛下……”

  “罷了吧……”蘇武喜歡聽,但知道,這些話聽多了沒有意義,但夸了一語:“你倒是也不錯,竟是沒有開城投降,反倒在城樓之上準備尋死……”

  “陛下,臣慚愧,臣之所念,皆是為了顧及子孫,子孫在河北,臣如何能從賊啊……”黃升直白非常。

  蘇武還真把黃升高看一眼,就因為黃升的直白。

  為何?

  昔日這大宋朝,棄城逃跑的人多了去了,比如趙明誠,投降的人也多了去了,他們沒有家人嗎?

  能顧及家人而心念尋死之輩,那已然不知超越多少人去了……

  人,總得在乎一點什么,氣節之類的東西,不能指望人人都有,但有在意的,愿意為在意之事尋死的,這也難能可貴……

  蘇武頭前見得黃升來,還以為這黃升明里暗里要自吹自擂一番,說自己如何如何盡忠報國……

  這人倒也可愛……

  黃升,眾多矮子里面,絕對是高個子!

  蘇武一語:“這廣南西路經略使,你做得來嗎?”

  “啊?臣……”黃升又要跪拜。

  蘇武直接抬手一攔:“你先做著試試吧,做得好,來日許你入京,做得不好,那再說吧……”

  蘇武也不想嚇他,做得不好,在新朝大燕里,可能要坐牢,若是出大問題,那說不定還要砍頭……

  “臣……謝陛下隆恩浩蕩,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陛下辦好此差!”黃升還是跪下去了。

  其實蘇武很受用,只道:“好了,你先帶人回城里去,一會兒某也會入城來……你先準備軍漢們的飯食,還有馬匹草料……”

  “遵旨!”黃升躬身一禮,又不講多少客套了,飛奔就去,便是知道,這位陛下面前,把活干好,比磕一百個頭都有用。

  身后眾人自是相隨,只待走遠一些,眾人個個欣喜,連忙開口:“恭賀相公此番高升……”

  “相公此番,那真是因禍得福,古人所言不假,福禍相依啊……”

  “是啊是啊,如今不比以往了,以往可沒有一路之長,如今新朝,這經略使可是長久之事,便是一路之長官,真正的封疆大吏啊,恭喜相公!”

  “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啊!”

  黃升倒也欣喜非常,臉上有笑,卻是一語:“往后,自當為陛下盡忠職守,今日陛下來救我命,我自以命報之,對,以命報之,自古,士為知己者死!合該如此,該當如此!”

  這一番話,好似也不是黃升與眾人在說,更像是黃升與自己對話。

  “相公說得對,有這般天子,合該效忠!今日我等,豈能不是心潮澎湃?大燕就大燕,大燕好!大燕的天子更好!”

  “是極,往后咱都是大燕!”

  “相公……相公……”

  “何事?”黃升就問。

  “相公如今深得天子信任,如今已然是封疆大吏,來日定是平步青云,相公來日,可一定要多多提攜我等才是……”

  黃升聞言,忽然笑容一止,眉頭就皺,眼神左右一掃,卻是一語:“爾等今日皆言開城,這事我剛才未在陛下面前說,便是想著留幾分臉面,但陛下來日定然也會知曉……爾等軍將,哪個堪用?提攜……且看著吧,看爾等來日是否真敢用命……”

  黃升說得認真,其實心中也有氣,這些人一個個想著投降開城……頭前在城內,是著實無奈……

  此時此刻,真看一圈去,他心中自是不快……

  這一番話,倒是把眾人說得皆在低頭……

  卻聽一人來言:“相公,不是我輩不堪用,便是昔日,大宋大燕,咱……咱也不知道為誰去戰啊?想的都是怎么保著自家老小……如今,如今啊!這般天子,與我等如此大恩,豈能不報?豈能不忠?也說來日,便是相公之言,且看來日!”

  幾十人中,總有那么一個心有不甘之輩,他雖然頭前沒有反對開城之事,并不代表他當真一點心中之火都沒有,身為軍將,誰不想做個戰陣悍勇之輩?

  黃升倒是也把這番話聽進去了,也有道理,大宋大燕的,人心都是亂的,廣南梧州之地,十萬八千里的遠,強求得多少忠義呢?

  “好,記住此語,且看爾輩來日就是……”黃升點了頭,也是他自己頭前也談不上多少忠義之心,便也心想自己,受這么多圣賢教誨,也當看自己來日,能不能做個忠義之臣,做到心中無愧……

  此時此刻,那賊軍營寨之內,唯有沒有滿滿當當的大帳之中,楊再興負氣在語:“大帥,適才該拼命的時候不拼命,此時,如此滿滿當當的營寨,能撐得到明日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