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70章 指婚公主給朱應?群臣詫異外臣娶公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朝議進行中。

  對于許多武臣而言,聽著這些繁瑣的政務,幾乎是昏昏欲睡。

  而朱應雖然沒有到昏昏入睡的地步,但也是在走神。

  時間逐漸流逝。

  從兵部到了戶部,又從戶部到了吏部。

  可以說政務諸多。

  這些都需要朱元璋親自來定奪。

  兵部自然是就是鎮守北疆之事,而戶部則是重新劃分了北疆各府域的事情,如今奪了元庭那么多疆域,自然是要劃分府域。

  有關于府域劃分,自然是極為嚴謹的。

  原本屬于北平府的府域被削了很大一部分,歸于真定,大寧。

  當然。

  屬于朱棣的疆域也變大了,只不過人口卻是少了很多,畢竟北邊的疆域地廣人稀。

  “好了。”

  “諸部商議的事情今日就此定下了。”

  “盡快去落實施行。”朱元璋威嚴的說道。

  這時!

  朱標余光一掃,看到了正在神游的朱應。

  “冠軍侯。”

  “今日是你第一次臨朝,剛剛兵部,戶部,吏部,三部之議你有何看法?”朱標笑了笑,看著朱應問道。

  這話音一落。

  滿朝文武的目光全部都向著朱應看了過去。

  朱應也是回過神來。

  有些無奈的看著朱標:“殿下,臣是武將,并非文臣,這些事情還是詢問諸位文臣吧,臣只善武事,不擅政務啊。”

  “無事。”

  “孤想要聽聽你的見解。”朱標笑了笑,目光注視。

  滿朝文武也都看著朱應。

  “三位尚書該提的都已經提了。”

  “臣如若要說,那就是針對北疆經歷戰火之地的百姓降低一些賦稅,還有北疆地廣人稀,可以將中原腹地的難民,流民遷徙于此,可賜與田地,賜予牧場,恩澤待之,一則可以恢復北疆的繁榮,二則也是可以緩解大明各處流民與難民。”朱應想了想,說道。

  聽到這。

  朝堂上的百官也不由得面帶幾分詫異。

  似乎沒有想到朱應能夠說出此見來。

  “皇上,太子殿下。”

  “冠軍侯言之有理啊。”

  “臣疏漏,未曾想過吾大明各處還有數不清因戰爭而逃難的百姓,如今吾大明內的田地幾乎都已經無法分配,但在這北疆之地,重新劃分府域之后的北平府,大寧府,遼東府等,都有不少可以開墾的田地,還有不少元庭貴族留下的田地。”

  “這些都可以作為遷徙南邊無地可種的百姓可用,不僅僅是難民。”

  趙勉站出來,也是一臉肅然的啟奏道。

  而朱標一笑,

  “朱卿。”

  “雖然你是武將,但此番見地不錯啊。”

  “此法正好可以解我大明內無田可種的百姓之患,更可以妥善安置不少流民。”

  “若非你提及,孤甚至都遺漏此事了。”朱標笑著對著朱應夸贊道。

  “不愧是雄英。”

  “文武雙全。”

  “這小子還想藏拙。”

  藍玉,常茂,沐英等知道朱應身份的大臣都不約而同的笑了。

  高位龍椅之上,朱元璋也是笑了。

  “臣只是些許拙見。”

  “或許也是因為臣在民間長大,所以對民間的情況也是了解頗深吧。”朱應抱拳回道。

  如今的大明。

  實則已經并非是朱元璋最初開國洪武十年之前的大明了。

  土地兼并已經很嚴重了。

  只是這些還沒有真正鬧騰上來。

  朱應自然是知道這些,而且這種牽扯極深,就算朱應開口了,也根本解決不了。

  沒必要去開口說出這民間真正的疾苦。

  還是那句話。

  想要肅清此舉,必要用重典。

  “趙尚書。”

  “剛剛冠軍侯的話你也聽到了。”

  “咱覺得很有道理。”

  “可以自我大明各處府域征集百姓,愿意遷徙至北疆的,可賜田地開墾,遷徙所需銀兩,由朝廷出了。”

  “不過一旦答應遷徙,不容更改,否則以欺君之罪論處。”朱元璋當即看著趙勉道。

  “臣明白。”

  “臣會立刻著手安排,昭告天下各處府域,讓各地官府給愿意遷徙至北疆的百姓發放路引。”趙勉當即恭敬回道。

  “好了。”

  “繼續下一事吧。”

  “如今年節已過,將要開春。”

  “各地的童試都已經開始了嗎?”

  朱元璋忽然開口道,目光則是落在了一直未曾開口的禮部尚書呂本的身上。

  感受到朱元璋的目光。

  呂本心底非常的不安。

  哪怕是一直未曾開口,可到了現在,他卻不得不站出來,甚至于他心中還擔心著隨時有可能會殺出幾個錦衣衛,直接將他給拿下了。

  “啟奏皇上。”

  “在年節之前,禮部便已經給天下各處府域下發旨意,開朝之日,童試開始之時。”

  “今日正是首考之期。”呂本心中帶著一種忐忑,恭敬的啟奏道。

  “恩,不錯。”

  朱元璋點了點頭,隨后道:“禮部全程關注,有任何科舉的消息,立刻上奏于咱。”

  呂本當即道:“臣領旨。”

  說完。

  呂本就準備退回班列。

  但朱元璋卻是忽然開來。

  “呂尚書。”

  “你是不是忘記了什么了?”朱元璋眉頭一皺,帶著幾分不悅的看著呂本。

  忽如其來的變臉,嚇得呂本臉色也是大變,隨后急忙跪了下來:“臣有罪!”

  看著呂本忽然跪下來直呼有罪的樣子,朝堂上不少大臣的目光紛紛帶著好奇之色的看向了呂本,但呂本的一些門生則是驚詫。

  “看來呂家是真的遇到事了。”

  少數知道東宮之變的大臣心底暗想著,不過也都帶著看戲的心態。

  看著呂本這般惶恐的樣子。

  朱元璋神情冷漠,心底卻是冷笑不止。

  隨后道:“呂卿有何罪啊?”

  “臣…臣忘記了皇上交托之事。”

  “還請皇上明言。”

  “臣…臣……”

  話到了這,呂本無比的惶恐。

  他也不清楚東宮之變有沒有牽扯到他,更不知道此刻朱元璋心底所想是什么,此刻的他就是驚弓之鳥一樣。

  “朝鮮國派使,迎朝鮮公主入吾大明之事,難道你忘記了?”朱元璋緩緩開口道。

  聽到這。

  呂本心底一顫,但也缺猛地松了一口氣。

  “這…這臣最近為了科舉之事思慮,確實忘記了此事了。”

  “還請皇上責罰。”

  呂本跪在地上,惶恐的道。

  “責罰就不必了。”

  “出使朝鮮之事,禮部可準備好了?”朱元璋緩緩開口問道。

  “回皇上。”

  “已經準備好了。”

  “畢竟是代表皇上敕封一國君王,所以臣特命禮部侍郎鄭沂為使,攜吾大明冊封國書前往朝鮮國冊封李成桂。”

  “不過出使戰將人選,還請皇上欽定。”呂本恭敬的上奏道。

  “讓禮部侍郎前去,倒也是給這番邦幾分恩澤了。”

  “也好,就如此定下吧。”

  “至于出使戰將人選……”

  朱元璋面帶思慮,目光隨后就落到了朱應的身上。

  “朱卿,你可有人選?”朱元璋笑著問道。

  “回皇上。”

  “出使人選需吾大明強將強軍震懾。”

  “臣麾下鎮守大寧府的張武將軍足可勝任。”朱應根本沒有多想,當即道。

  畢竟當初就已經知道了出使之事了,心中也早就有所計較了。

  “既是朱卿推舉,就此決定吧。”

  “傳朕旨意,禮部侍郎鄭沂明日啟程前往朝鮮國,替咱冊封李成桂。”

  “讓大寧邊軍戰將張武統帥五千騎兵于遼東等候,護送使臣進入。”朱元璋也是當即開口拍板了。

  “臣領旨。”

  禮部侍郎鄭沂站出來,恭敬領旨。

  “好了。”

  “繼續議事吧。”

  朱元璋點了點頭,不在此事多言。

  畢竟一個小小的番邦,還不值得朱元璋太過重視。

  “父皇。”

  “朝鮮公主婚配之事還需說一番,以免諸卿不知啊。”

  這時朱標站出來,笑著開口道。

  一聽這。

  朱元璋也是恍然回神:“對對對,差點將此事給忘記了。”

  “咱與太子已經決定。”

  “將這番邦公主賜婚冠軍侯朱應為妾。”

  “待得接回來之后,直接過門。”

  聽到這話。

  滿朝皆驚。

  幾乎所有大臣都是面帶震驚之色的看著龍椅上的朱元璋,又看向了朱應,萬分不解。

  “縱然是番邦小國的公主,應該也是找一個皇族公子出嫁?為何會選擇冠軍侯啊?”

  “這難道有何寓意不成?”

  “皇上與太子怎會讓這番邦公主嫁給外臣?”

  “這,似乎是有些奇怪啊?”

  許多大臣都是面帶詫異之色,想不明白。

  畢竟。

  小國進獻公主。

  要么就是納入后宮為妃,要么就是嫁給皇帝的兒孫。

  直接許給外臣的,這倒是第一次見到。

  “朱應?”

  呂本也是十分詫異的看了朱應一眼,顯然也是沒有想明白。

  此事。

  任誰都想不明白。

  不過。

  朱元璋已經開口,并且還是與朱標商議之后的,自然是無人可以質疑。

  “皇上圣明。”

  “一個小小的番邦公主,還不配不上我大明的冠軍侯,完全是高攀了。”藍玉當即站出來,大聲道,語氣里帶著一種倨傲,更帶著一種對番邦小國的蔑視。

  “臣附議。”

  “這番邦公主或許長得美艷動人,冠軍侯于我大明而言,功在千秋,理當得此賞賜。”常茂也是立刻附和。

  “臣附議。”

  徐輝祖,沐英也是當即站出來附和。

  隨著這些重臣站出來附和。

  頓時。

  奉天大殿內就是一片附和之聲。

  對于他們而言。

  自然是不敢違抗圣意。

  “朱卿。”

  “意下如何?”朱元璋笑了笑,十分溫和的對著朱應道。

  “皇上所賜,臣自受之。”

  “謝皇上和太子隆恩。”

  朱應自然是立刻道謝,畢竟此事也在年前就定下了。

  如今不過是走一個過場罷了。

  反正自己是堂堂大男人,并不吃虧。

  “好,此事就這樣定下了。”

  “好男兒當有妻妾成群。”

  “如今你只有一妻,如何能夠開枝散葉?”

  “如今給你先賜下一樁婚事,來日咱還會賜予的。”朱元璋笑呵呵的說道。

  也算是給朱應的心底打了一個預防針了。

  而大殿內的徐輝祖與沐英則是會心一笑。

  未來。

  他們兩家也將成為真正的皇親國戚了,與皇族的聯系也將更為密切。

  “多謝皇上。”朱應道謝一聲,退回了班列。

  這時!

  “皇上。”

  “年前奉皇上旨意,調谷王府長史劉璟入應天述職。”

  “今,劉璟已經在大殿外等候。”

  “還請皇上示下。”

  吏部尚書陳敬又站了出來,恭敬啟奏道。

  聽到這。

  朱應眼前一亮,也是面帶喜色。

  自己妻子與沈家徹底擺脫干系的機會,到了。

  未來。

  沈家將徹底與他無關,他對付起來,更是再無任何阻礙了。

  “宣。”

  朱元璋看了朱應一眼,然后大聲道。

  “皇上有旨。”

  “宣劉璟覲見。”云奇大聲喊道。

  應聲。

  大殿外。

  一個身著官袍的中年人緩步向著大殿內走來。

  看到此人。

  不少大臣紛紛側目。

  劉璟。

  他之名或許不響亮,但他父親之名卻是天下遍傳。

  劉伯溫。

  有著深謀遠慮之稱的青田先生。

  “皇上將劉璟召入應天,難道是又要重新啟用了?”看著眼前的劉璟,許多大臣心中暗想。

  不過想到了如今的朝堂已經并非是昔日胡惟庸還在時的朝堂。

  這似乎也并不奇怪了。

  “臣,參見皇上,愿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劉璟入殿,跪在了大殿中心,納頭一拜。

  “恩。”

  朱元璋微微一笑,點了點頭:“免禮平身吧。”

  “謝皇上。”劉璟緩緩站起來,恭敬道謝。

  “知道咱此番召你入都為何嗎?”朱元璋笑著問道。

  “臣不知。”劉璟恭敬回道。

  第一次臨朝,劉璟還是有些緊張忐忑的。

  “咱聽說你劉家有一嫡女流落民間?”朱元璋緩緩開口道。

  聽到這。

  劉璟臉色一變,急忙道:“不敢欺瞞皇上,昔日…因為昔日之事,臣大哥幾乎全家遭難,只有一女被大哥暗中送到了民間,但臣也不知具體送至了何處,直至待得成年之后,自會有人聯系我劉府。”

  “可如今卻未曾有人聯系。”

  說到這。

  劉璟顯然是沒有任何欺瞞的。

  “無需有人聯系了。”

  “咱,已經替你找出來了。”朱元璋笑了笑。

  請:m.badaoge.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