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零五章 權判鹵簿使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皇城的西華門外,巍峨的朱紅高墻投下巨大的陰影,宛如一條蟄伏的巨蟒匍匐于地。

  一輛滿載著箱籠包袱的牛車,靜靜地停駐在這片宏大的陰影里。

  駕車的老仆身形佝僂,枯槁的手緊緊攥著韁繩,脖頸卻努力向上仰著,渾濁的目光凝望著高聳的城門,以及城樓上那獵獵作響的旗幟。

  他的喉頭不自覺地微微滑動,乃是面對皇權天威的無聲悸動,既是驚嘆亦是深深的敬畏。

  牛車旁,站著李處耘的家眷。

  發妻吳氏身著半舊的靛青布裙,鬢角散落著幾絲碎發,臉上是掩飾不住的倦容,顯出長途顛簸下的疲憊。

  她手邊緊緊牽著一個約莫五六歲的孩童,生怕這陌生的威嚴之地嚇著了孩子。

  而小小的孩童李繼隆,懷里抱著一個有些褪色的布老虎,穿著一身整潔干凈的藍布襖褲。

  他不似別的孩童般頑皮好動,而是表現得異常安靜,一張因風吹而微微發紅的小臉上,那雙黑亮點漆的眸子睜得圓圓的,正好奇地四處張望著。

  吳氏的另一側,立著一名身量初成的少女,大約十歲出頭的模樣,裹著一襲水藍色厚襟棉布衫子。

  少女的眉眼間依稀可見母親的輪廓,十指不安地絞著束腰的衣帶,緊抿的嘴唇透露出內心的局促。

  她的眼神像是受驚的小鹿,小心翼翼地打量著那巍峨的宮墻,又飛快掠過不時經過的甲胄鮮明的軍卒。

  不遠處,宮墻的陰影下,兩名體格魁梧的漢子正低聲閑聊……他們是奉李奕之命,前去旅舍將李家眷屬接來此地的親兵。

  “嘎吱——”

  忽然,宮墻側面那扇厚重的角門向內洞開,發出令人牙酸的聲響,驟然撕裂了這凍結般的寂靜。

  李奕高大的身影率先出現,一身絳紫錦服在陽光下格外顯眼,瞬間便成了所有人視線的焦點。

  守衛宮門的甲士們見狀,頓時齊刷刷地按刀躬身行禮,姿態恭謹得如同被強風壓彎的麥稈。

  徐勝緊隨李奕側后半步現身,接著便是李處耘和那三名黨項牙校。

  最后涌出的是十余名精悍的親兵,動作迅捷無聲,如同經過千萬次演練般精準,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個內縮的弧線。

  這些親兵經過李奕的精心調教,早已將護衛主將與洞察危機的本能刻進了骨子里,戰術素養足可比肩后世的專業警衛人員。

  眾人將李奕拱衛在中心位置,構筑了一張籠罩四方的無形警戒網。

  李處耘見到家人的身影,眼底閃過一絲松快。他低首向李奕告罪一聲,便步履匆匆地向牛車走去。

  短暫的、帶著安撫意味的交談后,李處耘的發妻吳氏拉著兒女,立刻跟著丈夫快步向李奕所立之處走來。

  李奕已微微停住腳步,淡然的目光投向了他們。

  他的視線在吳氏身上短暫掃過,又輕輕掠過那緊張得手指幾乎要絞斷衣帶的少女。

  最終落在了那依偎在母親腿邊、緊緊抱著布老虎的小小身影上。

  李奕心頭微動:眼前的這稚童應該就是那位歷史上的北宋名將李繼隆了吧?

  這時,李處耘已領著家眷到了近前。

  吳氏立即斂衽福禮,道:“妾身吳氏,見過李都使!”

  “吳娘子請起,不必拘禮。”李奕的聲音溫和,抬手虛扶。

  他的目光旋即轉向那局促不安的少女,吳氏趕忙輕輕拽了一下女兒的衣袖:“還不快拜見李都使?”

  少女這才屈膝行禮,聲音細若蚊蚋:“奴家…拜見李都使。”

  李奕唇角微揚,贊道:“這位想必便是令嬡吧?生得清秀文靜,李都衙確是好福氣!”

  李處耘忙躬身回道:“小女鄉野陋質,不敢當此贊譽。”

  李奕沒再回應這謙詞,而是目光向下移動,饒有興致的打量著吳氏腿邊的幼童。

  他隨即微微俯身,聲音輕柔地詢問道:“小子,你叫什么名字?”

  原先只是好奇偷瞄的幼童,待這高大的紫袍身影俯視下來,于他而言便如同山巒傾覆。

  撲面而來的無形壓力,讓他小小的身軀本能地向后瑟縮,小手更加用力地抱住懷里的布老虎,整個身體也往母親溫暖的腿后藏得更深。

  李繼隆只露出來半張小臉,那雙圓溜溜的大眼中映著些許不安。

  他嘴唇動了動,卻沒有聲音發出。

  李處耘心頭一跳,生怕兒子失儀冒犯,急忙跨前一步低聲呵斥:“繼隆!阿爹如何教你的?還不快回李都使的話?”

  李奕擺了擺手:“無妨,小孩子怕生也屬正常。”

  說罷,他伸出寬大的手掌,落在李繼隆梳著小鬏鬏的腦袋上,輕輕揉了揉,觸感毛茸茸的,像只初生的小獸。

  說起來,相比于他的父親李處耘,李繼隆本人在歷史上的名氣,其實還要更大一些。

  畢竟當初在高梁河之戰中,逼得“驢宗”駕車狂逃的“遼國戰神”耶律休哥,曾兩次在李繼隆手下吃過大虧,甚至差點連小命都丟了。

  更別說李繼隆還數次擊敗過西夏王朝的奠基者、西夏太祖李繼遷。

  這個含金量放在北宋前期也算是能排得上號的了。

  當然了,現如今的李繼隆還只是個虎頭虎腦的小娃兒,未來他究竟會成長到什么程度,目前還猶未可知。

  不過由于有歷史記載的濾鏡在,李奕對眼前的李繼隆倒是心生幾分寄望。

  他輕笑道:“你是叫李繼隆?倒是個好名字……望你日后勤習文武,長大了報效朝廷,待將來立下功業,定要不遜乃父。”

  這般親昵的動作和言語,讓在場眾人都有些意外,忍不住微微側目——因為大伙兒都能看得出來,這位權勢赫赫的皇帝妹夫,對這孩子似乎頗為喜愛。

  李處耘在一旁聽著,面上涌起幾分動容,他連忙垂首道:“承蒙李都使厚愛……犬子年幼無知,得遇李都使金口期許,此乃李家前世修來之福!只望他能不負李都使今日之教,不辱沒祖宗家門,已是萬幸。”

  李奕微微一笑,收回了手,眉宇間的期許已然收斂,恢復了平日的沉穩。

  他直起身來,對肅立一旁的徐勝吩咐道:“左近新建的班直營舍,有大一些的屋子。你帶李都衙一家過去,挑一間寬敞的,務必安排妥當。”

  徐勝抱拳得令,立刻準備起行。駕車的老仆當即開始驅趕牛車,吳氏則牽著女兒和小繼隆隨在車旁。

  李處耘在離開前,對著李奕一揖到底:“李都使的恩德,處耘定不敢忘。我雖才淺德薄,但幸有爛命一條,此后唯有肝腦涂地,舍卻殘命相報!”

  他言辭懇切至極,幾乎是賭咒立誓。

  李奕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李都衙言重了。只要你能勉力辦事,好好當差,不要讓人在日后指摘我點了個庸才進殿前親衛,這就夠了。”

  李處耘聞言,重重點頭,隨即再行一禮,轉身追上家眷的腳步。

  目送著一行人消失在視線中,李奕又看向那三名黨項牙校:“你三人今后跟在我身邊,無須再宿衛營房。即日起,暫居在我府上,衣食行止,皆隨吾之侍從規制。”

  這是將他們納入核心親信圈子的信號,待遇自然也是遠高于普通的軍卒,比起他們去當藩鎮牙校更有前途。

  野利大賴、米擒勃、細母勿泰三人躬身道:“謹遵大帥之命!我等必定肝腦涂地,護衛大帥左右,萬死不辭!”

  處理完李處耘一家的事務,李奕未作停歇,旋即帶人依次巡視了各部駐地。

  如今有不少部隊剛跟皇帝出征回來,正處于休整的狀態,其余營中軍務還算井然有序,倒是不用李奕去過多的操心。

  緊接著,他便策馬直奔龍津橋,準備視察一番工程建設的進度。

  秉持著人盡其用的想法,李奕已將麾下三位幕僚悉數遣出,全都安排了差事。

  其中,趙普和羅彥環負責監督龍津橋街市的工程……羅彥環之前挨了王樸的板子,但現在身體已經完全恢復,李奕便暫時將他從開封府衙借調到自己身邊。

  這街市改造本屬府衙協同的官面工程,身為府衙軍巡使,羅彥環擔起巡查治安、調解民事的職責,倒也名正言順,旁人挑不出錯處。

  至于楚昭輔和王仁瞻兩人,則被安排去了城郊,守著李奕自家那片尚在墾辟中的試驗區。

  剛一抵近龍津橋,刺鼻的石灰味與漫天揚塵便撲面而來。

  得知李奕親臨,趙普與羅彥環立刻放下手頭事務,腳下生風般地趕了過來。

  一照面,趙普臉上帶著幾分焦灼與無奈,行禮的同時便打開了話匣子:“節帥,那些民夫們著實氣人,千叮嚀萬囑咐他們小心些,莫讓那些未使用的水泥沾了濕氣,可時常還會有水泥被水浸濕,硬得像石頭一般再不能用!如此珍貴的料物,哪能經得起這般損耗?”

  他話音未落,旁邊的羅彥環也立刻抱拳接口:“那些運來的鋼筋、鐵線,論價可比等重的銀錢,竟有人吃了熊心豹子膽,妄圖偷拿竊取,要不是末將撞見,怕是就被賊人得手。昨夜便拿住幾個手腳不干凈的蠢賊,全都扭送府衙,交有司依律嚴辦了!”

  聽著二人的話,李奕也很無奈,對此并沒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

  水泥算是個新鮮產物,怕是除了李奕自己,暫時沒人能弄明白這東西。

  一切的工藝規范全靠他的口耳相傳,哪怕是將作監的大匠對此也是一知半解。

  更別提讓大字不識幾個的民夫役卒們去嚴格遵守什么操作規范了。

  至于偷盜問題,更是無解的事……任何時代都少不了為了利益而去鋌而走險的人。

  李奕只能安撫道:“這些事也是難以杜絕的,唯有盡量避免吧。這段時間要幸苦你們了,平日里對這里的事要多用些心,官家還等著看這里完工之后的盛況。”

  趙普和羅彥環忙拱手稱是。

  隨后,在二人的陪同下,李奕沿著河畔巡視。

  靠近橋頭的核心區域,數丈深的基坑已初具規模,壯漢們喊著號子夯實地基,木槌砸落的悶響如同擂鼓。

  灰青色的磚石沿著石灰線層層壘砌,縫隙間填滿黏稠的灰漿,在四周的支柱位置上,嬰兒手臂粗細的鋼筋被鐵絲綁著,用木制的模板固定豎立。

  這所謂的鋼筋和鐵絲,比起后世的成熟工藝,其實有很大的區別,甚至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鋼筋、鐵絲。

  畢竟這個時代根本做不到熱軋、冷軋、冷拉等技術,只能依靠鐵水澆筑、手工鍛打制造。

  多虧了城郊的煉鐵爐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勉強煉出了含碳量、柔韌度和可塑性還算過關的鋼鐵。

  但就算如此,合格率也低得可憐,而且為了保證強度足夠,澆鑄成型的鋼筋十分粗大。

  至于鍛打的鐵絲,則是既粗又短,因為沒法拉絲成型,要一根根的制作,效率實在不敢恭維。

  但為了“東京第一樓”能順利完工,哪怕再昂貴的造價也得去做。

  與此同時,一旁的平地上,數十名民夫正在攪拌砂漿,其中混雜著碎石巖塊,以增加澆筑后的強度。

  李奕經過和大匠們的商討,決定采用混凝土澆筑為主,木料構造為輔的方式,以此來建造這座“東京第一樓”。

  這樣既保證了結構的穩固,又能節省不少的水泥成本,同時主框架使用混凝土,使得整座樓能有廣闊的空間,不至于像是塔樓一樣,只能保障高度而不能保障空間。

  除此之外,規劃圖里還包含了旁邊的兩座副樓,比之主樓要挨一截,三座樓宇由環形走廊連通,歇山頂、翼角和屋脊組成整體樓面。

  順帶在樓后還會建造廊檐走道,修一座長橋跨過龍津河面直達對岸,橋上會設計成一處游廊觀景臺,俯瞰兩岸風景和河面上往來的舟船。

  但這只是后續的增建計劃,一次性想要完成的話,所要耗費的銀錢太過驚人,目前最重要的還是把主樓建好。

  為了保險起見,主樓原定十余丈的高度,縮成了八丈,總共分為五層,且最高一層的閣樓,完全使用木制架構。

  但縱然如此,二十多米的高度,在周圍建筑的襯托下,也足以稱得上壯觀了。

  不過短時間內還見不到成果,起碼還得要好幾個月,而且還是要在銀錢跟得上的前提下。

  李二娘家的商隊還未抵達東京,眼下都是掌柜李全拿出了積蓄的財貨,但也快要見底了。

  不管什么時候,時間和金錢都是最讓人頭疼的事。

  巡視完畢之后,李奕又囑咐了趙普與羅彥環幾句,隨后便翻身上馬,趕往城郊那片自家的工地。

  昔日的荒蕪野地,如今早已換了模樣。

  窯爐與高大的煉鐵爐正日夜不息地吞吐著灼熱的氣息,赤紅的爐火映著晚霞,在寒冷的空氣中升騰起滾滾白煙。

  工匠們的身影在煙霧與火光中穿梭忙碌,搬運著礦石與燃料,錘打之聲與鼓風機的轟鳴交織成一片,都在為源源不斷產出水泥與生鐵而晝夜不停。

  李奕找到左從覃,詢問起火藥的事情,得知目前已經試出了幾樣配方。

  但想要火藥能真正發揮作用,不管是初級的火繩槍,還是設想中的鐵殼火雷、霹靂炮,合格的鋼材和加工技術都必不可少。

  急不來的事,李奕也并不強求,一切都在嘗試的階段,任其發展便是。

  李奕和左從覃討論了一番火藥顆粒化的設想,眼見天色逐漸昏暗了下來,他便沒再過多停留,帶著親兵踏著夜色匆匆返城。

  踏入家門時,已是夜色深沉。

  后院暖廳內,幾位妻妾果然都在等他回來吃飯,家宴溫煦,驅散了幾分冬夜寒涼。

  在溫馨的家宴過后,李奕在晚上陪誰的問題上犯了難,家里面妻妾多偶爾也會有煩惱。

  最終他還是拉著郭氏進了臥房,畢竟不能有了新人就忘了舊人。

  一夜無話……

  次日一早,李奕如往常一般上值,但剛到殿前司的衙署,樞密院便來人告知:正月初一,皇帝將在圜丘郊祀,以酬謝天地、告慰太廟,更為開春二次征伐南唐祈福求佑。

  李奕則被安排了臨時的差遣,協助太常寺負責郊祀禮儀,并由他“權判鹵簿使”,負責出行警戒、調度持械儀衛。

  此時,距離初一已經沒有幾天了,李奕突然接到這么個差事,整個人頓時又忙碌起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