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68章 負舟而行,截瀾鎖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268章負舟而行,截瀾鎖江  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

  自巫縣以下三百里,至於秭歸,荒無人煙。

  大江劈開崇山峻嶺,奔流於深峽之中,偶爾有崩塌巨石半沒水中,形如伏獸。

  江岸幾乎沒有成形的灘涂。

  唯有嶙峋亂石,滑膩青苔。

  這是一片亙古以來便極少有人跡的原始之地。

  唯飛鳥猿猱,是此間常客。

  大江之上。

  水色已不再像數個時辰前巨筏拔錐帶出江底淤泥時那般渾濁,卻也絕稱不上清澈。

  上游漂來破碎的船板、撕裂的布帆、散亂的槳櫓,無聲息的浮尸,既有身披土黃戰衣的吳人,亦有身覆絳赤色漢衣的漢軍。

  浮尸隨著江流起伏碰撞,不時被漩渦捲入水底,片刻后又在不遠處重新冒出,有的則被岸邊伸出的樹枝掛住,以一種扭曲的姿態暫時停泊,等待著下一次江水的漲落,將他們重新帶入洪流。

更新不易,記得分享101看書網  成群的水鳥盤旋、啄食,發出尖利的鳴叫,兩岸深山,傳來猿猱的悽厲長嘯。

  怪聲與江上浮尸應和。

  巫峽多了幾分蒼涼與死寂。

  突然,三艘滿載的吳軍赤馬輕舟組成了一支逆流而上的船隊,出現在大江某個轉彎處,穿梭在順江漂流的雜物間,小心翼翼。

  槳櫓破水聲打破了巫峽的空寂。

  看著大江上不時漂來的浮尸,船上士卒有人面露愴然,有人則顯得麻木,但更多的人,卻是疲憊中隱隱透露出些許振奮。

  忽然,上游方向的山嶺上,傳來幾聲惟妙惟肖的鳥鳴,三長兩短,重復兩次。

  柳隱精神一振,猛地抬手握拳。

  所有漢軍士卒瞬間繃緊了身體。

  不多時,前方一處彎道,猛地竄出七八艘同樣制式的吳軍赤馬舟,它們來得極快,仿佛背后有無形的鞭子將他們抽打。

  柳隱壓低聲音:“來了。”

  法邈點頭,眼神冷厲:“按計行事,切記,動作要快,不留活口,不能放走一人!”

  片刻后,雙方近撞在一起。

  “口令!”逆流而上的赤馬輕舟上,一名吳軍隊率模樣的人對上游赤馬舟喝問。

  聽口音,乃是夷陵、江陵人氏。

  “都什么時候了,沒有口令!”順流而下的赤馬舟上,那名一看便是中上層軍官的吳人臉上滿是疲憊、倉皇及不能抑制的躁怒。

  口令每隔幾日便更新一次,由潘濬、孫韶二將密傳至下游,其他人罕能知曉。

  而潘濬讓這些吳人下來求救時,確實忘記告訴衛率昨日剛剛更新的口令了。

  “沒有口令,便是蜀人!!!”那江陵口音的吳軍都伯頓時舉起手弩便要扣動弩機。

  與此同時,三艘赤馬舟上二十余人全部做出同樣動作,舉弩欲射。

  無人操舟弄船,幾艘赤馬舟就這么順流往下漂著。

  那軍官見對方竟真敢舉弩相對,臉上的躁怒愈盛,他猛地抬手,止住了身后將有所動作的士卒:

  “睜開你的狗眼看看清楚!江上漂的都是什么?!沒看到這么多死人嗎?!

  “蜀人!

  “蜀人!!!

  “潘太常、孫鎮西困守巫縣,蜀人馬上就要突破橫江鐵索,你還跟我要什么口令?!

  “趕緊讓開!

  “休再逆流而上!

  “再去就是送死!

  “速去通知下游哨卡!

  “收縮防線至秭歸!

  “這是軍令!”其人聲音嘶啞。

  “什么?!橫江鐵索將破?!”

  那逆流而上的隊率如遭雷擊,驚愕失色,舉弩的手臂微微一顫,險些扣動弩機。

  “上游戰事究竟如何了?!

  “漂下來的人說…蜀主御駕親征?!

  “我大吳…我大吳又敗了?!”

  順流而下的軍官卻不再出言,只厭惡地瞥了對方一眼,而后再不理會那些對準自己的弩箭,指揮著舟船靈活一轉,將將擦著對方船邊,繼續向下游疾馳而去。

  他身后的六艘赤馬舟如法炮製,一條條倉皇的魚般,飛快自三艘逆流而上的赤馬舟舷旁掠過。

  江波被劈開,向兩岸推去,留下道道擴散的水紋。

  “法奉車,追否?”

  最靠近北岸,遠離吳人舟船的一艘赤馬輕舟上,柳隱看向法邈。

  法邈先是看向大江上流。

  片刻后又看向下游幾艘赤馬舟。

  最后重重頷首:“這便是潘濬往下游送信之人了,追!”

  今日清晨之時,就在兩岸漢軍剛剛對吳人發動攻擊之時。

  柳隱、法邈便趁著山霧江霧正濃之時,率六百余將士從大江南岸的大山當中出現。

  趁無人之際,把漢軍將士背負而來的赤馬輕舟推入江水,守株待兔。

  當山嶺上的將士探到下游巡邏的舟船正在逆流而上,便模仿鳥鳴,給出信號。

  幾艘漢軍赤馬舟,便舉著潘濬在灩澦關丟棄的認旗順流而下,毫不費力便制服了巡邏的吳人,並得知了今日口令。

  之后,柳隱、法邈便舉兵順流而下,以軍情緊急為由,奪了下游十里外最近的一處哨卡。

  再之后便是如法炮製,一路順流而下,將下游六十里范圍內的四座吳人哨卡全部拔除。

  無一吳人得脫。

  自巫縣至夷陵四百余里,吳人或十里或二十里一哨,每座哨卡俱是兩什把守,也即二十六人為一哨。

  其間還有幾處隱蔽的暗哨,不易察覺。

  大漢雖經從投誠歸義者手中得到了一張江防圖。

  但是潘濬在失了灩澦關后,便重新布置了暗哨。

  討虜校尉柳隱大意之下,沒有意識到這一層,差點在第一時間直撲江防圖上的暗哨位置。

  幸得法邈在側,考慮到了這層。

  之后柳隱先是偽裝成吳人巡哨,解決了下游兩座哨卡后,才從降俘口中得知了兩處暗哨的位置,之后又率眾將暗哨拔除。

  事實上,在上游漢軍與吳軍水師血戰之時,不少無主的吳船順流漂到了大江下游。

  有極少數落水的吳人士卒在遠離戰場后,僥倖抓住戰船得生,卻不再選擇回到上游,而是茍且舟上,往下游逃生,或者說通風報信。

  這些僥倖得生的吳人,也都被法邈、柳隱等人在江上守株待兔,一一解決,無人得脫。

  大江之上。

  七舟在前,三舟在后。

  十艘吳軍制式赤馬舟順流疾奔。

  沒多久,又經過一個江彎。

  一艘略顯破敗,看似無主的中小型吳人斗艦,被大江北岸垂入江中的樹枝攔住,停泊不前。

  赤馬舟上,潘濬衛率看著那艘斗艦,不知為何心下忽生狐疑,於是遣人靠近那艘斗艦。

  靠近之后,發現上面都是尸體。

  多是吳人,漢人也有。

  衛率於是轉身,朝后方幾艘赤馬舟大聲喝問:“你們今日就沒有見到活人?!”

  他們乘赤馬舟一路東逃時,遇到了三四艘吳軍戰船,上面確是有一些殘兵潰卒的。

  那名江陵口音的吳人隊率聞得此問,顯然有些緊張,但還是穩了穩心神高聲作答:

  “我剛才不是與你講過?漂下來的人說蜀主來了?!他們已被送去下游烏水哨了!”

  烏水乃是大江支流,水口在下游三十里外,有一泊灣。

  烏水哨便是巫縣下游百里范圍內最大的一處哨卡。

  其上有二百余人戍守。

  同時,巫水哨也是巫縣下游第一處漕運糧倉,所有送往巫縣的糧食都要在這里中轉。

  這也是柳隱、法邈此番作戰最難處置之處。

  兩百人,但凡讓一艘吳人的輕舟快艦逃脫到下游,他們隔絕交通的使命便失敗了。

  漢軍如今只余六百人上下,顯然是很難僅靠突襲便徹底解決這兩百守軍的,也沒辦法突襲。

  因為根據情報,這座烏水哨所上的兩百余吳軍,分散在烏水東西兩岸多處哨卡。

  漢軍沒有時間布置,也就不可能再悄無聲息在同一時間突襲這么多處哨卡,同時將他們解決。

  要把他們全部聚在一起,再想辦法解決。

  而如何把他們聚在一起?

  便要靠潘濬、孫韶派往下游通傳消息之人了。

  潘濬衛率回想了一番,發現那江陵口音的隊率確實說過這話,便不再狐疑,之后命人繼續搖動槳櫓,向下游疾馳而去。

  行不五里。

  十艘赤馬舟組成的艦隊,又遇到了一艘同樣停泊在江北岸邊的中小型斗艦。

  遠遠望去,同樣無人。

  吳軍旌旗斜斜插在甲板上。

  帆布不知去了哪里,只剩幾根光禿禿的桅桿。

  那名受命傳信的潘濬衛率再不介意,直接從那艘斗艦邊上越了過去。

  就在七艘赤馬舟已經全部進入斗艦射程范圍之時。

  “——咚!”

  一聲戰鼓猛地自他們身后響起。

  “——咚咚咚!”一鼓落罷,更加驚悚、響亮的鼓聲,驟然自那艘無人的斗艦上急促而起!

  “殺!”

  一聲炸雷般的吼聲,驟然從旁邊那艘看似已無人存活的中小型斗艦上爆發出來!

  “殺!”大江上殺聲四起。

  潘濬衛率霎時驚駭得不能自已。

  七艘赤馬舟上共數十吳軍,亦是驚恐萬狀,不知所措。

  只見旁邊那艘斗艦上,竟如鬼魅般猛地站起數十近百道身影!他們身披土黃色吳軍衣甲,手中弓弩,赫然是蓄勢待發。

  “不好!中計了!”負責傳信的潘濬衛率茫然無措,根本想不通漢軍如何到的此處。

  而吳人根本不及做出任何反應,箭雨便已如飛蝗呼嘯而下,精準地覆蓋了七艘赤馬舟。

  如此近的距離,根本無從閃避。

  吳人出奔倉促,大多不曾著甲,血瞬間迸濺,慘叫聲剛剛出口,便被更悽厲的哀嚎淹沒。

  箭矢貫穿皮肉、釘入船板、墜入江水的聲響瞬間連成一片。

  吳卒成片倒下。

  亦有人直栽江中。

  頃刻將周圍江水染紅。

  幾輪急促而致命的箭雨過后,七艘赤馬輕舟上,仍能站立的吳人已不足二十之數。

  那艘吳人斗艦上,漢軍士卒動作麻利地拋出鉤索,掛住潘濬衛率的赤馬輕舟,敏捷地接舷跳幫。

  柳隱、法邈二人所乘輕舟,此刻亦是迅速靠近。

  “吳狗受死!”法邈颯然厲喝一聲,其人雖是文士,今日卻也穿戴了一身吳人鎧甲兜鍪,手端一張吳人制式角弩。

  此刻徑直瞄準那名潘濬衛率,扳機扣動,弩矢發出,竟是直直射中那名潘濬衛率胸膛。

  那潘濬衛率看了眼胸前箭矢,神色絕望間便欲伸手入懷,似要掏出什么物什銷毀。

  電光石火間,數名漢軍士卒便已提刀衝上前來,連續砍鑿幾下后,潘濬衛率倒斃船上。

  於是吳人盡倒。

  漢卒面無表情,眼神銳利,仔細檢查每一具尸體。

  遇到尚有氣息的吳卒,毫不猶豫便躬身補刀,鋒刃割開喉嚨,堅槍刺入心脈。

  法邈卸甲跳幫。

  視線掃過一片狼藉的舟船,最終目光落在那名身負數矢,軍官模樣的吳人尸體上。

  上前躬身,小心地翻檢。

  很快,他便從那軍官貼身的油布包裹里,找到了想要的東西。

  一封蓋有潘濬將印、寫給孫權的血書,一封寫給秭歸周魴、夷陵朱然的求援信。

  遞給孫權的血書,字跡潦草而暗褐,透著一股絕望之氣。

  法邈嘿然一笑,竟是暢快無比。

  回到斗艦上,其人將血書和信件遞向柳隱:“找到了。”

  柳隱接過,打敗,登時蹙眉。

  罪臣濬有辱陛下圣恩,倘巫縣有失,則無顏再見陛下,唯一死以謝陛下隆恩厚遇。

  “好一個有辱圣恩!

  “好一個一死以謝!

  “潘濬這廝!先帝待他如何?!

  “怎么當年不見他為先帝盡忠死節?!

  “貪生怕死,厚顏無恥之徒!巫縣不日告破,我倒要看看,他到底會不會為孫權殉節死命!”

  法邈聞言一笑,目光掃過江面:

  “尸體和船,全都清理乾凈。”

  漢卒默然執行命令,將吳人尸體逐一拋入江中,與那些順流漂下的浮尸混雜在一起,再也難以分辨。

  破損的赤馬舟也被鑿沉,迅速被江水吞沒,只留下幾個漩渦。

  做完這一切,幾艘漢軍赤馬舟和那艘偽裝用的斗艦再次匯合,仿佛什么也沒發生,繼續順著江流,向著下游那座名為烏水哨的關卡悄然逼近。

  路上,憑藉潘濬的信物、手書、口令,漢軍極其輕易地解決了烏水哨前最后兩座哨卡。

  烏水哨碼頭。

  幾艘赤馬輕舟如倉皇之魚,破開江水,呼嘯而至。

  “砰砰”兩聲悶響,首艦猛地撞在棧橋撞木之上。

  舟上吳卒不待船只停穩,便慌亂地跳上岸,臉上驚惶猶未褪盡。

  一艘吳軍制式斗艦仍在上游,距碼頭四五里距離。

  船體吃水頗深,船上滿載沿途哨卡東逃的吳軍,艦艏上,吳軍認旗低垂,沮喪無力。

  碼頭上,早已被大江上的駭人場景驚得提心弔膽的吳軍戍卒,被這突如其來的動靜驚動。

  目光驚疑不定地投向碼頭前這幾艘不速之舟。

  一名身著吳人裨將衣甲、神色疲憊焦灼的軍官重重踩在潮濕的木板上。

  其人目光銳利地掃過略顯混亂的碼頭,最后用濃郁的江陵口音厲聲喝問:“我乃潘太常親衛竇岳!烏水哨司馬張規何在?!速來見我!”

  此聲喝問帶著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

  一名吳軍軍官聞聲一愣,急忙小跑過來抱拳行禮,聲色緊張:“末將便是烏水哨司馬張規,竇督,上游…上游戰事究竟如何了?”

  問罷,其人目光不由自主瞟向大江。

  兩個時辰前,江水大濁,破碎的船板、布帆、浮尸、槳櫓繼之不絕,於是無人不曉,上游戰況慘烈。

  但究竟如何慘烈,吳人輸到了何種程度,卻是不得而知。

  那操一口荊州口音,喚作竇岳的吳人裨將眉頭緊鎖,語速極快:

  “戰事大不利!

  “蜀人不知使了什么妖法,竟突破了沉江錐陣!

  “蜀主御駕親征,艨艟斗艦無數,直抵橫江鐵索前,攻勢極猛!

  “南北碼頭、兩座鐵索關已然盡失!

  “潘太常、孫鎮西已困守巫縣孤城!

  “我領命突圍出來時,已有一根橫江鐵索為蜀人融斷!江水沸騰,聲震十里不止!”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周圍越聚越多、臉上血色盡褪的吳軍士卒,聲音愈發沉重:

  “蜀人徹底融斷橫江鐵索,恐怕就在頃刻之間!

  “屆時,戰船順流而下,快如奔馬!

  “我等無險可守,如何能擋蜀人虎狼之師、樓船巨艦?!

  “我受潘太常、孫鎮西之命,已將沿途哨卡的將士全部撤走!

  “這座哨卡必然守不住了,你快傳令,命所有人即刻登船,去下游!”

  張規及周圍吳卒聽得臉色煞白,腿腳發軟。

  穿越江錐?

  融斷鐵索?

  大吳賴以阻擋蜀人的最大屏障,竟在一日內接連被破?!

  潘濬、孫韶,都已困守孤城?!

  竇岳不給對方太多思考的時間,語氣斬釘截鐵,近乎呵斥:

  “烏水哨所有戍卒放棄哨所,即刻攜上所有能攜的弓弩箭矢、甲冑刀兵,再焚毀糧倉輜重,絕不資敵!

  “做完一切,全員登船,即刻順流而下退往秭歸!

  “待與秭歸守軍匯合后,再併力拒敵,救援巫縣!”

  聽到“放棄哨所”、“退往秭歸”的軍令,吳將張規緊繃的神經霎時鬆弛,心中巨石落了地。

  兩個多時辰,本就提心弔膽,更不曾想上游戰況竟慘烈至此,他剛才最怕的就是接到死守待援或逆流而上支援巫縣的命令。

  如今能撤退,已是萬幸。

  “末將遵命!”其人挺直腰板,大聲應道。

  緊接著轉身。

  對麾下軍卒嘶聲大吼:

  “都聽到了嗎?!

  “快!擂聚兵鼓!

  “所有人,立刻集結!

  “糧倉點火!

  “只帶隨身兵刃和弓弩箭矢!

  “快!動作快!”

  急促的聚兵鼓猛地敲響。

  原本還算平靜的烏水哨瞬間炸開。

  吳軍士卒從營崗、明暗哨、瞭望臺各處涌出,驚慌失措朝碼頭奔來。

  慌亂中,不少人撞成一片,罵聲、催促聲、軍官的呵斥聲響徹烏口。

  幾名軍官帶人沖向糧倉所在的方向,很快,幾股濃煙率先升起,隨后火苗躥起。

  碼頭邊,停泊著的兩艘中型戰船和幾艘赤馬、走舸成了眾人爭搶的目標,士卒們爭先恐后向船上涌去。

  秩序一度混亂不堪。

  吳將張規試圖維持秩序,收效甚微。

  當此之時,大江上流忽又出現一艘孤零零的走舸,歪歪斜斜順流漂來。

  船上只三五吳卒,個個衣衫襤褸,滿身血污。

  一人趴在船幫似在嘔吐。

  另一人則拼命向著碼頭揮手,神情極度驚恐。

  走舸好不容易靠岸,一名隊率模樣的潰兵幾乎是連滾帶爬跳上碼頭:

  “不…不好了!全完了,蜀人艦隊…好多艋艟、大艦…已經衝下來了!恐怕…恐怕已不足十里!”

  碼頭上的吳軍聞聲徹底陷入恐慌。

  “十里?!”竇岳臉色劇變,猛地跳上最近的一艘赤馬舟,這才對岸上大喊:

  “來不及了,我有要務在身,爾等斷后!”

  言罷,其人根本不看張規因難以置信而瞬間慘白的臉色,只對著碼頭上幾條赤馬輕舟和那艘斗艦一揮手:“我們先走!去秭歸報信!快!”

  幾艘輕舟與那艘斗艦迅速駛離,向下游駛去,似是慢一步便會被即將到來的漢軍艦隊吞沒。

  張規目瞪口呆地看著那喚作竇岳之人遠去的背影,又看看上游空蕩蕩的江面,最后環視周圍已完全喪失斗志、只顧往船上擁擠的士卒,巨大的荒謬感與憤怒涌上心頭。

  “斷后?!拿頭斷后?!”

  “司馬!我們怎么辦?!”一名親兵帶著哭腔發問。

  張規猛一跺腳,臉上閃過決絕之色:“管不了那么多了!想活命就快走!”

  那竇岳非但走了,還把碼頭所有輕舟快艦全部開走了。

  碼頭旁最后兩艘中型戰船,此刻成了吳人最后的救命稻草。

  吳卒們瘋狂地涌上這兩艘戰船。

  甲板上瞬間擠滿了人,吳人摩肩接踵,幾乎無處下腳。

  纜繩被砍斷,長櫓奮力劃動,兩艘超載的戰船艱難地調轉船頭,順著江流向下游逃竄。

  因載人太多,船速起初並不快。

  船上吳人心驚膽戰,不斷回望上游。

  “追來了!蜀人追來了!”船尾瞭望的士卒尖叫。

  “快!再快一點!”

  “把沒用的東西都扔了!減重!”張規怒聲下令。

  慌亂中,士卒開始將船上一切他們認為沉重多余的東西拋入江中。

  備用槳櫓,綑扎好的營帳,沉重的陶罐、鍋具……噗通落水聲不絕於耳。

  然而,回望上游,水天相接處,數個模糊的黑點肉眼可見在放大。

  漢人戰船的速度,顯然比他們這兩艘笨重的逃船要快得多。

  恐慌加劇。

  “鎧甲,兜鍪太沉了!脫了,扔了!”不知是誰提議。

  未經任何思考,有人開始解甲,有人將兜鍪奮力擲入江中。

  更有甚者,就連環首刀、長戟等兵器都不再吝惜,投入大江。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艘吳船重量減輕后,航速真的比先前快了許多。

  吳人喊起了號子,拼命劃槳,與后方追兵的距離甚至有擴大的趨勢。

  劫后余生的慶幸感,在吳人將卒心中升起。

  無人注意,先前那艘斗艦和幾條赤馬舟在下游不遠處減慢了速度,調整著位置。

  不知不覺中,幾艘戰船形成了某種攻擊陣型,赤馬舟在兩翼微微展開,那艘斗艦則占據了中央水道。

  終於,一名眼尖的吳卒似乎覺得有些不對,指著前方:“前面的船…怎么好像慢下來了?在等我們?”

  另一人喘著氣慶幸:“當是等我們匯合,同去秭歸!”

  司馬張規扶著船舷,死死盯著前方那艘斗艦的甲板。

  距離更近了些。

  百步。

  五十步。

  他隱約覺得,那些袍澤的身影似乎過於安靜,過於整齊。

  “他們手中…仿佛都握著什么東西?是弓弩?”

  其人發問之時,兩艘吳船已懵懵懂懂靠近漢軍艦陣不足五十步距離。

  “咚!!”

  一聲沉重突兀的戰鼓聲,猛地從那艘斗艦上空炸響!

  緊接著,急促得令人心悸的戰鼓聲宛若滾雷,徹底撕破了巫峽大江詭異的寂靜。

  中間那艘斗艦,兩側赤馬舟上,所有偽裝的漢卒齊齊動作,一張張弓弩被端起,精準地指向了迎面而來兩艘吳船。

  “放!”站在斗艦船頭的法邈,面色冷峻,揮手下令。

  他身旁的柳隱厲聲大喝:“大漢討虜校尉柳隱在此!吳狗受死!”

  密集的箭雨瞬間覆蓋了兩艘吳船的前甲板。

  如此近的距離,如此出乎意料的攻擊,對於這些剛剛為了逃命而丟棄了甲冑、兵器的吳卒來說,直接就是毀滅性打擊。

  悽厲的慘叫聲瞬間爆發。

  毫無防護的身體被弩箭輕易撕裂。

  血噴濺,吳卒成片倒下。

  許多人甚至還沒明白髮生了什么,便被射翻在地,又或栽入江水。

  幾輪箭雨過后,兩艘吳船上已一片狼藉。

  死者枕籍,生者則驚恐萬狀,擠作一團,陷入完全的無序當中。

  “猛火油囊!”

  開口的猛火油囊,被甩上吳人戰船。

  “火箭!”柳隱軍令簡潔。

  早已準備好的漢軍弓手,將蘸滿猛火油的布條纏在箭桿上點燃,再次引弓。

  “放!”

  箭雨帶著呼嘯火光撲向吳船。

  火焰迅速在木製船體蔓延開來,遇到流淌的火油,火勢便轟然變大!

  黑煙滾滾升起,吞噬帆布、纜繩,一切可燃之物。

  吳船陷入徹底的混亂。

  倖存者徒勞地撲打火焰,火借風勢,越燒越旺,船體擁擠,無法施救。

  不斷有人身上燃火,慘叫著跳入大江。

  “射!”法邈並不仁慈。

  漢軍士卒依令而行。

  弓弩指向江水中掙扎撲騰的吳卒,扳機扣動,毫不留情。

  箭矢射出,精準命中目標,江面很快浮起更多尸體,鮮血將大片江水暈染開來。

  戰斗,或者說屠殺,結束得很快。

  吳人也不知是恐懼慌亂,還是把弓弩箭矢全都丟入大江,漢軍幾乎沒有損失一兵一卒。

  兩艘吳船沒多久便被火焰吞沒,緩緩下沉。

  法邈不知這附近會不會有吳人暗哨眼線,但有沒有都無所謂了。

  山上吳人再快,也不可能有江上的舟船走得快。

  柳隱迅速指揮戰船繼續往下游殺去,之后登上斗艦,有些忐忑地問法邈:

  “法奉車,這些浮尸、碎船、槳櫓,都會暴露上游血戰,我們隔絕交通,確然有用?”

  法邈不假思索:

  “當然有用,秭歸吳人只知大漢與吳人在巫縣有戰,卻不知橫江鐵索已破,這便足夠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