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9章 歷史變局,收劉繼業破太原(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時間匆匆而逝。

  太原城下,大雨仍舊持續不斷。

  這一切就仿佛真的是老天的天譴一般,在譴責著大宋這個不尊上天的王朝,讓本就壓力極大的宋軍更是舉步維艱,甚至就連軍營之內的氣氛都開始有些壓抑了起來。

  水土不服加上惡劣天氣所造成的疾病。

  縱使顧瑾用出了萬般手段,仍是難以完全避免。

  而這,同樣也會造成軍心的動蕩。

  不過饒是如此,趙匡也終究是聽從了顧瑾的意見,并未選擇退軍。

  這正是他身為帝王的不凡之處。

  他不僅力排眾議,壓下所有不滿之聲,更與顧瑾一同穩住了將士們的軍心。

  顧氏千年積累的聲望,與趙匡作為皇帝的身份相結合,成了此刻維系士氣最有力的支柱。

  ——無論如何,必須堅持下去!

  退一步,便是退萬步。

  太原這塊硬骨頭,不管付出多大代價,大宋都一定要將其啃下。

  這是趙匡與顧瑾共同的信念,無人可以動搖。

  消息不斷傳開。

  宋軍雖不能直接攻城,卻也并未閑著,除了將太原周邊的百姓全部遷走之外,顧瑾更命人全力開挖溝渠、修筑工事,擺出了打持久戰的架勢。

  ——這仍是心理戰。

  他不相信北漢內部的矛盾會一直停下去。

  人類的野心向來是不可控制的。

  這些宗室會因為宋軍的北伐而突然停下,但只要他們心中覺著宋軍一定破不了太遠之后,那他們心中所有的欲望都會在短時間內爆發出來。

  當然,除此之外顧瑾也已經派人去迎戰起了遼國的援軍。

  其實他是想親自去的。

  但奈何當前正是穩住軍心的關鍵時刻。

  身為當朝太傅,顧氏家主。

  他和趙匡都必須要坐鎮在中軍之中,來給與將士們信心,這才是其中關鍵。

  與此同時,太原城內。

  劉繼業站在城頭之上,緊緊的盯著遠處的宋營,整個人的眼神愈發的凝重。

  “這宋軍,當真是要與我大漢搏命不成?”

  他不由得輕聲呢喃了一句,雙手在這一刻也是不由得握成了拳頭。

  這瓢潑的大雨。

  影響的可不僅僅是宋軍,同樣也包括他們這些個守軍。

  病癥,始終都是封建王朝邁不過去的一個核心問題。

  縱使因為顧氏出現,九州的醫學如今發展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原本歷史,但要想徹底解決這一切仍是不可能做到的。

  最關鍵的是——

  相比于聲勢滔天的宋軍,如今的北漢確實太過于勢微了。

  無論是趙匡滅后蜀也好,亦或是后續請出顧氏接連滅二國也罷,都已經讓大宋的威望達到了一個驚人的地步。

  這一切都在時刻影響著北漢軍的軍心。

  種種情況之下,劉繼業的壓力可想而知。

  想著今日收到朝廷送來的催戰詔令,他不由得深深嘆了口氣,又觀察了良久這才朝著城下而去。

  他沒有回帥府,反而一轉腳步,朝著傷病將士休養的營區走去。

  劉繼業從小灑脫頗有俠氣,這種性格至今仍在,讓他與將士們的關系極為的融洽。

  這也是他能夠穩住軍心的原因之一。

  但相比于擁有顧氏醫術支持的宋軍,北漢處理傷病的手段顯得捉襟見肘,營中病倒的人數遠勝宋軍。

  掀開營帳,一股混雜著草藥與潮濕霉味的氣息撲面而來。

  眼見劉繼業大步走進,原本此起彼伏的咳嗽聲霎時一靜,幾名士卒掙扎著便要起身行禮。

  “怎么著?”劉繼業眉頭一挑,聲音洪亮卻帶著幾分刻意的不耐,“一個個是在本將軍面前裝慘,盤算著好多混幾天閑?”

  他非但沒說什么安撫之詞,反而冷哼了一聲,目光掃過眾人:“都給我躺好了!”

  “誰要是病著還敢起來行禮,本將軍立馬調他去守城門。”

  “淋雨吹風,準能好得更快!”

  他邊說邊走到一個正要撐起身的老兵旁邊,伸手不輕不重地按回對方肩頭,動作干脆,甚至顯得有些粗率,卻恰好阻住了對方起身的勢頭。

  帳內有人忍不住低笑,緊繃的氣氛悄然一松。

  劉繼業看著這群人。

  臉上在這一刻也是露出了笑容,也不顧什么東西,就這樣默默坐在了一旁,大聲問道:“今日用藥后,身體可曾恢復了些?”

  這是他每日都要做的事。

  他對于這些人的關心程度絲毫不亞于顧瑾。

  聞言,眾人也是不由得紛紛點頭。

  面對劉繼業這種將軍,縱使他們身體沒有好轉,這群漢子都會稱自己好了。

  聽著眾人的回答,劉繼業不由得點頭,直至眾人說完后,他才再次開口:“如今大雨不斷,這定是上天對那暴宋的懲罰。”

  “爾等放心。”

  “這宋軍撐不了多久的,遼國的援軍已經來了!”

  “待到宋軍退去。”

  “我定會上奏陛下,為爾等請來賞賜!”

  雖然這已經不是劉繼業第一次說這些話了。

  但將士們對他還是十分的信任,一雙雙的眼神在這一刻也是不由得明亮。

  隨后劉繼業就和他們聊了片刻。

  這才再次起身,朝著帳外而去。

  剛剛走出營帳。

  他那種十分輕松的感覺瞬間消散,整個人的眉頭在這一刻也是直接皺了起來。

引虎驅狼  劉繼業也不知道宋遼直接誰勝誰負。

  他并不在乎這一切。

  其實他早就已經上奏過,說與遼國走的太近不是什么好事,畢竟遼國乃是契丹建國而成,相比于已經得了顧氏的宋國而言,他們真的差了太多。

  但奈何劉繼元不聽。

  而如今這一切,在他的眼中也只是引虎驅狼罷了。

  無論他能不能扛過這一劫。

  對于大漢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縱使宋滅不了北漢,遼國早晚也定會吞了北漢。

  于他而言。

  相比于亡在遼國之手,他更愿意亡于大宋。

  只可惜他的這些想法只能藏在心中。

  他是不可能投降的。

  縱使無論怎么看,北漢都難以從當前的局中走出去,他也必須要守住太原!

  于冥冥之中,顧易同樣也在注意到了這一切。

  若是他沒記錯的話,這劉繼業似乎是楊家將的起源。

  雖然在真正的歷史之中。

  這楊家將并沒有各個話本之中的那樣傳奇,但也亦是十分的忠勇。

  他確實沒料到,顧氏子弟會在這種情況下碰到這個人。

  不過他倒也并未去刻意的做什么。

  楊家將確實不凡。

  至少在北宋這個王朝之中,其地位可稱之為超然。

  但如今的歷史已經發生了改變,他又何必去刻意的干涉這一切?

  更別說在原本歷史之中這劉繼業在北漢滅亡之后本就投降了大宋,只不過這要等到很多年之后了。

  他現在真正在意的還是,顧瑾到底能不能突破太原!

  宋軍的實力確實很強。

  縱使趙匡與顧瑾都沒有親自率軍而去。

  但在遼國主力不曾前來的情況之下,王應琛所派來的兩波人馬,終是難以擋住宋軍的攻勢,相繼被宋軍所敗。

  當然,倒也并不是大敗!

  總言之——

  就是滅了遼國的先鋒,便率先占據了其所指向的兩處要地。

  這就是戰術上的博弈了。

  不過遼國仍是在不斷地派遣著人馬。

  就如那王應琛所言一般,遼國是不可能讓趙匡破了北漢的,至少在現在,他們還不愿意與大宋直接交鋒。

  不過無論是趙匡也好,亦或是顧瑾也罷,兩人都不在乎這些。

  他們的目標只有面前的太原。

  宋營,主帳之內。

  “陛下。”

  顧瑾急匆匆的走了進來,臉上露出了狂喜之色:“末將剛剛收到消息,我方的人馬終是找到了劉繼文!”

  聽到這話,趙匡也是瞬間狂喜。

  甚至是直接站了起來,緊緊的盯著顧瑾:“當真?”

  “不錯!”

  顧瑾點了點頭,將手中的密信遞了過去。

  趙匡接過一看旋即立刻便放聲大笑了起來:“當真是天助我也!”

  他十分的高興。

  就連顧瑾也是控制不住的笑了起來。

  沒錯,他仍是打算攻心!

  針對的就是北漢的皇族宗室!

  雖然是要通過鮮血來踏過太原,這這也并非是讓將士們無故送命。

  大雨不停,宋軍就根本不可能去冒險進攻太原這座雄關。

  而這是當前唯一的機會!

  北漢的宗室問題十分復雜,其中涉及到的不僅僅只是宗室,還包括了權臣乃至于遼國的干預。

  這其中實在是有太多的空子能讓顧瑾來利用。

  至于為何要選中劉繼文。

  原因同樣也很簡單。

  ——這劉繼文乃是北漢開國皇帝劉崇的親孫子,是血統最純正、最具合法性的宗室成員,只不過是因為當時宮廷生變的時候身處遼國,這才錯失了成為皇帝的機會。

  包括如今的皇帝劉繼元,乃至于其他宗室。

  對于此人也是十分的針對。

  導致其一直在整個北漢邊境之中逃亡。

  光憑著這點,便足矣說明這劉繼文對于當今北漢的這些宗室乃至于遼國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心情。

  趙匡笑聲漸收,再度看向顧瑾,語氣中帶著幾分考量:“懷瑜認為,此計果真能成?”

  顧瑾毫不猶豫,鄭重應道:“陛下放心,臣必當竭盡全力,不負所托。”

  君臣二人再一次的露出了笑容。

  明明什么話都沒說。

  卻好像都已經知道了對方心中的想法。

  隆州。

  劉繼文這段時間的日子確實不好過。

  他的身份便已經注定了這一點。

  其實劉繼文原本還是十分有機會當皇帝的,畢竟在一眾宗室之中,他與遼國相交最深。

  只要遼國愿意支持他的話,讓他成為北漢的皇帝并不算什么難事。

  但可惜的就是——

  王應琛是個極為刻板的人,并且始終以遼國利益為先。

  在劉繼元保證了對于遼國的臣服之后。

  他便徹底放棄了劉繼文。

  縱使劉繼文與遼國相交更深又能如何?

  能不動兵,王應琛便不會去動兵。

  也正是因為如此。

  當一眾北漢宗室聽聞到了此事之后,這也導致了劉繼文的處境愈發的艱難。

  他的血脈便已經注定了他的結局。

  只要沒了遼國的支持,那等待他的便只有死。

  此刻,北漢與遼國邊境的一座小城中。

  劉繼文盯著眼前自稱顧氏使者的漢子,嘴角揚起一抹譏誚的弧度:“你是說宋國皇帝和顧氏家主,愿意助本王爭奪皇位?”

  他像是聽見了什么天大的笑話,幾乎要笑出聲來。

  可對方依舊神色沉穩、不為所動,劉繼文心頭莫名竄起一股急躁,“錚”地一聲抽出腰間佩劍,寒光直指對方,聲音陡然轉冷:“哼!”

  “你真以為——本王不敢殺你?”

  “竟然還敢對本王用什么離間之計。”

  “大王殺我,有何難?”身為自幼追隨顧瑾的貼身侍衛,謝博對劉繼文這般反應毫無懼意,目光徑直迎向對方,語氣平靜:“但殺了我,就能救得了大王的命嗎?”

  劉繼文眼神驟然一變。

  謝博卻不給他思索之機,繼續開口,字字清晰:“大王應知,如今我宋軍正圍攻太原。”

  “太原本就是天下雄關,如今天時又在我軍不利一方。”

  “大王可曾想過——”

  “若此番我大軍未能破城.又當如何?”

  他話音稍頓,隨即忽然浮起一絲讓劉繼文脊背發寒的笑意:“屆時,您那位兄弟的帝位只會更加穩固,而遼國.也必將徹底將您舍棄。”

  “到了那時,大王以為自己還有活路可走嗎?”

  ——只這一句,便如冷箭穿心,正中劉繼文心中最深的恐懼。

  他確實只能靠遼國的支持來保住性命。

  “大王。”

  見劉繼文沉默不語,謝博再次拱手,聲音沉穩而清晰:“我大宋此番揮軍北上,實因北漢與遼國交往過密,已犯中原大忌。”

  “但若大王愿與我朝攜手.”

  他向南虛虛一揖,繼續說道:“待大事已成,我朝陛下愿與大王締結兄弟之盟,立誓不侵漢土,永續睦誼。”

  “更愿發兵為屏,替大王——擋住遼國的兵鋒。”

  謝博并非專業說客,言辭間沒有絲毫迂回,一切意圖都表達得極為直白。

  可偏偏是這種毫不掩飾的坦率,在此刻卻顯得格外有力。

  劉繼文沒有立即回應,也沒有給出任何承諾。

  但他那緩緩歸鞘的佩劍,卻已無聲地道出了他內心的動搖。

  他確實已別無選擇。

  莫說是為了那九五之尊的位置,即便只為保全性命,他也必須賭上一把。

  屋內一片寂靜,落針可聞。

  沉默了良久,劉繼文終于緩緩抬起頭,目光深沉地看向謝博,聲音低沉而慎重:“宋主與顧公”

  “究竟想要寡人如何做?”

(Ps:月初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