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眾人踏上臺階,天景虛也看清了來者。
正道一方,有龍泉劍宗與方寸山。
魔道一邊,則是極道魔宗。
外道一方,有太華宗。
每宗人馬不過七八人,較之先前進入天帝寶庫時的十數之眾,已見折損,顯然此行并不輕松。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一名高挑青年。
他身著一襲樸素的舊道袍,長發隨意披散,不修邊幅。
盡管面容尋常,眼中原本的疲憊倦意,此刻卻添了幾分喜色傲意。
其余各宗弟子,皆不自覺地與他保持距離,使他如孤鶴立于人群之中,格外醒目。
正是徐無極,那位高居正道龍虎榜榜首之人。
道凌宗眾人一見是他,頓時面露激動,顧羽更是眼含笑意,脫口喚道:“無極大哥!”
眾人一步步向上走去,每一層臺階都籠罩著沉重的壓力。
對于天景虛與瑤臺仙子等人已立于頂端之事,后來者似乎并不意外。
方寸山一行人保存得最為完整,領隊的是天府星孫邈,傅東城、袁書劍、祁靈等人也皆在列。
不到半個時辰,徐無極率先踏上最后一階。
他目光掃過前方一身書卷氣的天景虛,雙眼微瞇,隨即移開視線。
天景虛對此并不在意。
兩人之間本有舊隙,此刻倒也互不理會,各據一方。
顧羽快步迎上,語帶欣喜:“無極大哥,你終于來了!”
原來徐無極進入天帝行宮后,本欲直奔靜心觀,卻在途中誤入一處道觀,因而耽擱至今。
徐無極微微頷首,目光越過眾人,落向后方的“靜心觀”大殿。
那道如同瀑布般垂落的紫色雷霆,將前路徹底隔絕。
他眉頭微蹙,問道:“這是怎么回事?”
這時他才注意到場中還有正道的三真陸北游與西昆侖的莊秀二人。
徐無極雖朝她們投去一瞥,卻并未出言招呼。
陸北游與莊秀同樣沒有與他交談的意思。
徐無極性情過于狂傲,與幾人素來不合。
隨著徐無極站定,紫陽書院的曹安也默默走到他身后。
顧羽正欲開口說明此間情況,下方臺階卻又傳來動靜——
又有幾人陸續登頂。
能走完這重重臺階的,無一不是各宗領頭之人。
龍泉劍宗的劍子堯夏。
方寸山的孫邈,以及令人略感意外的一名女子。
若周景在此,定能認出她正是小青峰的祁靈。
更引人注目的是,方寸山其余幾人竟也都走到了僅差最后兩步的臺階處。
要知道,紫陽書院除曹安之外,其余弟子皆停留在四五步之外,再難寸進。
這一批方寸山弟子的實力,是否強得有些出乎意料?
方寸山在正道諸宗之中,不是一向居于末流么?
袁書劍、傅東城與紫薇幾人又努力了一番,終究還是無法踏上最后幾階,只得無奈駐足,目送孫邈與祁靈繼續向上走去。
這一路行來,方寸山眾人早已清楚。
小青峰那位不顯山露水的祁靈,實力遠在眾人預估之上。
她不再隱藏修為,龍庭境后期的境界徹底展露。
更令人側目的是,此前與太上魔宗遭遇交手中,她竟以一己之力,正面鎮壓了對方的圣子。
此外,還有極道魔宗的夏侯離。
太華宗的風清云。
能夠登上這最后臺階的,幾乎皆是此界道、魔、外三家宗門的領軍人物,無一不是在三家龍虎榜上留名的天驕。
夏侯離此前在天帝行宮之外,曾與徐無極有過沖突。
他并未隨血海魔宗的厲羅生前往黃華觀,而是選擇獨自探訪紫竹觀。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當他趕到時,紫竹觀已化為一片廢墟。
別說不死藥紫竹,就連半點完整的痕跡也未曾留下。
看來有人捷足先登。
更讓他在意的是,還在廢墟中發現了蒼生魔門一眾弟子的渾身焦黑的尸首。
風青云看著眼前景象,心中復雜,難以判斷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他便帶領門下弟子轉向天帝行宮最核心之處,靜心觀而來。
太華宗的風清云,此前跟隨厲羅生與月云卿等人前往黃華觀,不料遭遇蜈蚣道人,之后便在觀中莫名昏迷。
待他與月云卿等人蘇醒時,蜈蚣道人、周景與厲羅生早已不見蹤影,只留下一道不知通向何處的空間傳送通道。
風清云醒來后,心中隱隱后怕。
他并未選擇踏入那傳送通道,而無上法宗的月云卿卻毅然進入其中。
于是,風清云便帶領余下的太華宗弟子,轉而前往天帝行宮中心的靜心觀。
隨著眾人陸續登頂,場面也逐漸劃分為幾個陣營。
風清云自然與神機門的蝎站在一處,盡管他覺得此人有些詭異,但在此地外道就孤身一人,終究難以立足。
他不禁想起外道第一大宗命星宗,其門中的“人上人”本是足以與天景虛、徐無極爭鋒的存在。
可奇怪的是,命星宗的人馬自進入天帝寶庫后,便如憑空消失一般,再未現身。
不知此界第一的易算大宗,此次進入天帝寶庫,究竟在謀劃些什么。
夏侯離自然站到了天景虛等人一側,這位蒼生圣子在圣門之中威望甚高,二人相視一眼,他輕輕頷首算是見禮。
另一邊!
孫邈與堯夏并未走向徐無極等人,而是徑直來到莊秀與陸北游身旁。
西昆侖、方寸山、龍泉劍宗三家本就交好,暗中已成同盟,正道人盡皆知。
正道分成了兩派。
徐無極見狀,眉頭不由蹙緊。
顧羽臉上已浮現怒意。
道凌宗身為正道魁首,方寸山與龍泉劍宗此舉,無異于在外道與魔宗面前折了正道顏面。
他雖心中憤然,卻也清楚陸北游與莊秀的實力,終究未發一言。
三方人馬各自站定,目光卻不約而同地投向眼前這座巍峨大殿。
傳聞中,天帝所修的無上玄功《天帝心經》便藏于此處。
眾人皆為此而來,誰不想一窺?
然而那道垂落如瀑的紫色雷霆,卻將前路徹底隔絕。
就連先來天景虛、莊秀等人也只得靜立原地,未有輕動。
后來的眾人,自然是沒有輕舉妄動。
顧羽這才將眾人此前經歷緩緩道來。
徐無極聽罷,眉頭鎖得更緊:“不死藥?”
“紫山君?”
夏侯離聽后更是滿臉不可置信:“不死藥紫竹……重新修煉?”
他此行本就是奉極道魔宗宗主之命,進入天帝行宮之中,前來尋找不死藥紫竹。
誰曾想,那株神藥竟已自行出世?跑了出來!
風清云卻注意到另一個名字。
“方寸山,周景?”
他立刻想起,這不正是方才與厲羅生平輩論道的那位少年?
此人果然非同尋常。
然而最為震驚的,當屬方寸山一行人。
他們剛從莊秀口中得知此事原委。
陸北游見孫邈臉上難掩意外,心中不由生疑:她原以為周景是方寸山暗中培養的弟子,如今看來,竟是猜錯了?
難道連方寸山自己,也不清楚此人的真實實力?
孫邈身旁的祁靈眼神之中還是露出驚訝,她對于這位小青峰的深藏不露師兄,早就有所猜測。
可是,與一株不死藥交手不落下風,還是遠超了她的想象。
周景莫非也有極大不凡的來歷 徐無極緩緩開口,聲音低沉:“也就是說,這靜心觀中。”
“只有紫山君,周景兩人?”
幾人的交談并未刻意壓低聲音,離臺階僅兩步之遙的方寸山眾人聽得清清楚楚,臉上無不露出震驚之色。
那位小青峰的周師弟,竟藏得如此之深!
眾人之中,傅東城的臉色最為復雜。
他原本以為,自己與周景相比,縱使在陣法、辨物、棋藝上有所不及,至少修為與實力總能穩勝一籌——畢竟修行界終究以“修行”二字為根本,自己總還占著一項優勢。
可如今看來,他竟是樣樣不如。
這世間……怎會有如此奇才?無所不精 袁書劍雖早有預料,此刻仍難掩驚詫。
這位周師弟,竟比想象中還要厲害得多。
然而此事經徐無極之口公之于眾,周景豈不是立成眾矢之的?
一部《天帝心經》,那可是連無上大宗師都為之垂涎的玄功。
隨著徐無極話音落下,臺階上眾人皆默然抬首,望向那座籠罩在紫雷中的大殿,目光灼灼。
顧羽凝視著上方奔騰的雷霆,沉聲應道:“這雷霆是紫山君所留?”
“他說:越此界者,死。”
“他只允周景一人進入。”
徐無極聞言卻是一聲輕笑:“不死藥重修?”
“只要境界相當,龍庭境界內,我徐無極何曾懼過誰。”
“連那周景都能進,我為何進不得?”
此話一出,四周竟無一人出聲反駁。
天景虛等人曾與紫山君交手,深知其實力深不可測。
然而眼看《天帝心經》這等無上玄功近在眼前,任誰又能甘心就此放棄?
此刻徐無極主動出頭,眾人自然樂見其成。
顧羽雖也渴望進入大殿,心中卻暗自憂慮。
他親眼見識過紫山君與周景的實力,那二人早已超出尋常龍庭境的范疇。
無極師兄雖強,可當真能勝過其中任何一人嗎?
顧羽心中不由泛起遲疑。
徐無極目光掃過眾人,尤其在神色凝重的天景虛、莊秀與蝎等人臉上稍作停留。
他緩緩開口:“我明白你們的顧慮。”
“不死藥紫竹來歷非凡,你們謹慎,也在情理之中。”
陸北游注視著這位正道第一人,心知徐無極雖狂傲,卻絕非愚鈍之輩。
他能看出天景虛、蝎等人按兵不動,背后必有緣由。
徐無極話鋒一轉,“但若我能讓你們在此地施展法力——”
“諸位還會畏懼么?”
施展法力?
天景虛終于緩緩抬眸,只見徐無極自袖中祭出一物。
一頂碧玉雕琢的蓮花道冠靜靜懸浮,流轉著溫潤清光。
道家蓮花冠?
眾人皆露訝色。
蓮花冠形似綻放之蓮,象征修道者身處濁世而靈臺不染,正合道家“和光同塵”之旨。
所謂“冠者,觀也”,意在“內觀己心,外觀萬物”。
在正道各宗之中,也只有門內的修為有成長老才有資格佩戴在頭頂。
然而徐無極手中這一頂卻與眾不同,它過于璞素,未刻任何符圖。
不見太極陰陽,未鏤五岳真形,亦無云雷紋飾,僅以三層蓮瓣示人,反倒透出一種返璞歸真、深不可測的道韻。
眾人心中頓時明悟——
這必是徐無極在天帝寶庫中所得的秘寶。
只見蓮花冠如真蓮綻放,飄出數片清輝流轉的花瓣。
一片輕盈飛至天景虛面前,他伸手觸碰的剎那,體內被禁錮的法力竟開始迅速恢復。
天景虛眼中閃過一絲罕見的驚詫,這蓮花冠竟真能解開此地的法力封禁!
花瓣紛飛,幾乎每一片都精準地飄向最上面臺階的眾人面前。
徐無極的聲音隨之響起,冷聲道:
“接下此瓣者,”
“便隨我擒拿不死藥,誅殺周景,得天帝心經一觀。”
眾人尚在遲疑,神機門的蝎卻已一把將花瓣握入手中,嘶聲應道:
“好!”
天景虛也緩緩握住花瓣。
你沉浸于《天帝心經》的玄奧之中,發現其內容幾乎完全圍繞“道心神藏”的開啟而展開,對于力極、元氣、精血、長生等有形四大神藏,卻只字未提。
此界各宗的法訣不同,無論何種修行,總是會有關于修為、肉身的修煉。
此經只有關于道心神藏的開啟九次之法。
隨著你心念深入,經中文字仿佛被喚醒,在你識海中重新排列組合,化作浮光掠影般的光影圖景——
《天帝心經》共分九重境界,每一重即對應一次神藏的開啟。
每開啟一層道心神藏,便能獲得“道心之力”。此力迥異于其他神藏所生的“氣之力”,后者源于丹田,是法力雄渾的體現。
而道心之力,卻源自本心,無形無質,玄妙非常。
如果說力極神藏主宰肉身力量,那道心神藏則縹緲難測,直指心神本源。
它所修煉的,是心之力。縱使修為盡失、肉身崩毀、一無所有,這股源自本心的力量,亦將與你同在,不增不減,不滅不熄。
你凝神靜悟,依照經文指引開始修煉,道心神藏的境界竟一路暢通,直抵第四重。
這般進境雖快,卻也在情理之中——昔日修習《太素真經》與《先天五德輪轉經》時,你便已對道心神藏有所觸及。
前四重的修煉如溪流匯江,水到渠成。然而到了第五重關口,你卻感到了一層無形的滯澀。
你依照法訣所述,于丹田之內凝神觀想,試圖煉化那無形無質的三光之水……
時間逐漸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