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坐在骷顱王座上的太上魔宗宗主,一聲怒喝,魔云滾滾向這口龍息而去,卻無法壓住。
極道魔宗那位看似尋常的老者隨之出手,枯瘦如柴的手掌輕描淡寫地劃破虛空,道道精純魔氣如利刃般刺出,撕裂空間。
極樂魔宗宗主渾身包裹這光輝的女子,亦打出一道至柔元氣,似水如煙,綿綿不絕地匯入其中。
血海魔宗的神禁法寶“幽冥血海”霎時間,血浪滔天,如一條奔騰的血色大江逆沖而上,戾氣逼人。
朝陰宗宗主額貼黃符,一雙猩紅眼眸自符縫間乍現,口中吐出漫天濃煙般的厲嘯的厲魂。
獨臂的天闕魔宗宗主則幻化出一尊巍峨的魔神法相,神軀虛影不斷膨脹,以擎天之勢硬生生抵住龍息的毀滅沖擊。
你眼中看著魔道五位宗主接連出手,都是此界頂級的修士,舉重若輕一般,尤其是這極道魔宗的老者,平平無奇以肉身卻直接碎裂了空間。
極道魔宗,追求的是此界淬體的極致,追求肉身超脫,凝聚不滅魔體。
可是,以五人的修為,不全力出手,怕是難以抵擋下這口由一頭真龍,釋壓的吐息。
威壓自天穹而降,穿透云層,直抵各宗渡洲寶船。
你只覺船體劇烈搖晃,整艘寶船又被生生壓入海面一丈有余。
這便是無上大宗師之威!
正道并未“隔岸觀火”。若在平日,魔道受挫,他們或會樂得添柴助燃,但如今面對海族威脅,三方終為同盟。
正道八位宗主齊齊出手——道凌宗、天玄宗、清虛殿三位老道幾乎同時而動,三道純正罡氣如出一源,匯成一股磅礴氣流,硬撼龍息。
龍泉劍宗男子,背后的長劍已經拔出,遙遙劈開一道劍光。
西昆侖的道姑祭出一方青色雷璽,其上電光繚繞,雷鳴隱現。
農牧宗二十六顆陰陽玉珠連環飛出,連珠成陣,破空擊去。
紫陽書院董夫子手中戒尺緩緩升空,尺上封禁之力彌漫,似要將虛空定住。
金光寺僧人朗聲誦咒,一尊巨大金身拔地而起,佛光普照,莊嚴恢弘。
加上正道八位宗主合力出手,終將那毀天滅地的龍息堪堪抵住。然而龍息余威傾瀉而下,仍令海域震蕩,無數魚蝦頃刻殞命。
你目光掃過外道五門,察覺他們亦有出手之意,周身法力暗涌,氣息已蓄勢待發。
不過,這道龍息雖聲勢駭人,卻多是落在正、魔兩道周圍,似乎有意避開外道幾位宗主。
你略一思索,不難看出這位龍王為何如此行事。
外道無上法宗宗主月靈霄,用神禁法寶“虛空淚”定住天帝寶庫通道——龍族如今畢竟有求于人,自不敢真正撕破顏面。
算是人之常情,就算是霸道如龍族,也得講究其中。
一聲嗤笑自高空傳來:“小輩,就憑你們這點手段,也配占據四洲之地?”
只見那條真龍身形游動,龐大的龍軀逐漸收縮。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吞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轉眼之間,真龍已化作一名英武挺拔的中年壯漢。
他身形較常人高出半頭,肌肉賁張卻輪廓分明,如天工雕琢般充滿力量之美。
五官剛毅如削,周身并無半分異族特征,儼然與真正的人族無異。
唯有那雙眼中透出的蔑視與傲意,毫不掩飾地投向下方十九位此界頂尖修士,諸宗之主。
他雙臂抱胸,昂首俯視,姿態凌人。
你認出這正是四海龍王之一的北海龍王——敖漢。
這位北海之主,于四海龍王中年齡最小,性情卻最為沉穩持重。
西海龍王敖青,乃四海中唯一的女子,其實力僅次于東海龍王,且素來與人族交好。
若有人族修士誤入龍族疆域,在西海或可得她以禮相待;若闖入其余三海,則唯有死路一條。
敖漢雖修為在四位龍王中最低,卻因其沉穩性情,恰是最適合出面與正、魔、外道三方交涉之人。
你抬頭望向天帝寶庫那道將閉未閉的縫隙,其中仍有兩位龍王正苦苦支撐,阻止通道徹底閉合。
東海龍王身為四海之長,實力最為強橫,自當坐鎮;而南海龍王性情暴戾傲慢,視人族如草芥,若由他前來,只怕適得其反。
故而此番前來與三家周旋的,便只能是這北海龍王敖漢。
這與你先前所料相差無幾,敖漢此刻所展現的傲氣,在幾位龍王之中已堪稱“平和”。
它們身為血脈純正的真靈,生來便是海洋的寵兒,受萬族朝拜,天地機緣幾乎爭先恐后涌至身前。
血脈中烙印著世代傳承的天賦神通與古老經驗,生來便立于萬族之巔。
自降世之初,便坐擁世間最為輝煌的寶山,只需開口,天下奇珍便自會奉上。
安然成年,即可執掌一族、統御四海,屹立于此界巔峰。
如此的真龍,又怎會不傲?
敖漢話音方落,一股威壓彌漫開來,一位無上大宗師之能,足以鎮壓十數位渡過二九天劫的真君。
各派弟子望向這世間真龍,眼中并無凡俗懼意,反而熾熱如火。
這也難怪,這些弟子皆是一宗一脈最為杰出的俊彥,年少氣盛,心比天高。
縱是真龍當前,亦敢生出“彼可取而代之”之念。
正道道凌宗的通玄真人,一位面色泛紫的老道,此時緩緩開口:
“龍君莫非忘了,兩百年前,我教師兄孤身東臨,獨戰兩位龍王,只手便將龍君壓入海底,不得而出?”
“哼,九陽確實有幾分本事。可若非大哥鎮守海眼,又非在本王北海境內,豈容他如此猖狂!”
你亦知曉此事,當年九陽真人鴻寶以一己之力壓服兩位龍王,飄然而歸,其中一位是南海龍王,另一位正是眼前的北海龍王敖漢。
此戰之后,九陽真人便穩坐天道閣所排天榜之首,無人可撼。
那壯漢氣息陡然變得危險起來:“九陽是九陽,你是你。如今他既不在,你一個二境修士,也配與本王對話?”
“若今日人族沒了九陽、蒼生、天上人這三位,爾等又如何抵擋我海族?”
“人族……也是時候從這世間消失了。”
威壓再度席卷,海域之中風暴驟起,滔天巨浪翻涌不息。
通玄道人繼而淡然道:“人族興盛何止萬年?上古之時,我人族道人曾御龍為駕,以九龍拉車巡天而行。”
“還有自號青帝的道人,斬滅了天下大半真龍,龍族只能躲入苦寒、孤寂的海眼之中。”
“覆滅人族龍君說笑了。”
“龍君,只應該祈禱未來靈氣大潮,人族之中不再出一位青帝道人,斬滅此世所有真龍,抽筋剝皮,撒在四海之上。”
敖漢雙目已化作純金之色,周身威壓再度暴漲,四周巨大的水陣轟然轉動,一股寂滅萬物的氣息彌漫開來。
“老道,你這是在自尋死路!”
正道八位宗主聯手施為,方才勉強抵住這股駭人威勢。
氣氛霎時緊繃,直至此時,許多正道弟子才猛然驚覺,此地竟是東海深處,龍族巢穴所在!
正當劍拔弩張之際,一名矮小老者自水域中飛身而出,來到敖漢身旁,躬身一禮:
“大王,眼下還當以大局為重。”
“西王殿下,還在天帝寶庫之中。”
你注意到這位開口的老者,身負龜甲,雙眉雪白垂落,眉目間隱有睿智之光流轉。
這應該就是四海之中“龜丞相”,傳說其老祖乃是第一只玄龜,有著推演易算之能,窺探天機之能。
凡間也都用龜甲,來占卜吉兇。
當然,龜族本身亦是海中大族,勢力遍及四海,根深蒂固。
若非如此,龍族又豈會容其長久擔任龍宮丞相之位?
敖漢這才緩緩收斂氣息,居高臨下俯視眾人:“若非二姐受困于天帝寶庫,尚需倚仗爾等之力!”
“似你這老道方才所言,本屬大不敬,罪當處死。今日便暫且作罷。”
通玄真人亦打了個道稽,“龍君海量。”
敖漢威壓漸散,身形落至與十九位宗主齊平的虛空。
霎時間,天幕氣息再度交織,將整片虛空徹底封鎖,諸位宗主與龍王之后的交談,再非你們可以聽聞。
你緩緩收回目光,這位龍王來勢洶洶,對于道凌宗通玄真人不敬之話,也是輕拿輕放,卻也以示弱一般的方式,穩穩拿住這次以龍族為主的話語權。
人族如此這樣也是沒有辦法,龍族在外面還有三位無上大宗師,最后通玄真人也只得退讓。
看來這位北海龍王,確是交涉的合適人選,深知先立威而后施德之道。
你并未入定修煉,只是靜心等候。
十幾艘渡洲寶船上氣氛肅穆。
三日之后。
天幕禁制終于散去,北海龍王與三家宗主的身影再度浮現,顯然已達成協商。
諸位宗主紛紛落下,農牧宗主也現身于方寸山的渡洲寶船之上。
你們十一人被召集至一處。
這位宗主面色比摘星會時緩和許多,眉目間竟帶了幾分和煦:
“明日便將陸續進入天帝寶庫,本宗排在西昆侖之后。”
“此番不僅正、魔、外三道齊入,海族也將派遣五十位同行。”
“爾等務必謹慎行事,切莫大意。”
孫邈等人紛紛應聲。海族參與本在預料之中,只是眾人未料到對方僅派遣五十人進入,較之正道的人數都顯得太少,何況還有魔門和外道。
農牧宗主又道:“海族人數雖少,卻需知其中有一位純血真龍子嗣。”
“真龍子嗣?”此言一出,眾人皆驚。竟有真靈血脈親入天帝寶庫!
真龍憑借其強橫肉身與天賦神通,幾乎可謂同境界無敵。
農牧宗主環視眾人神色,復又緩緩開口:“此次寶庫開啟為期一年。一年之后,虛空淚會再次打開通道,無論爾等有何收獲、身處何地,都必須回到最初進入之處——”
他語氣漸沉,“不然,就會永遠困在其中。”
眾人齊聲應諾,心知此事關乎重大,若被困于天帝寶庫之中,恐怕永世難出。
“此外,此番正道將派遣一百一十人進入,三家人數大致相當。”
“我方寸山與龍泉劍宗、西昆侖素有交誼,爾等若在寶庫中遇見其門人,可守望相助。”
“然寶庫之中機緣雖多,險惡亦存。縱是獲得重寶,也切莫輕信外人——無論是外道、魔門,乃至正道同儕。”
“該交代的已然交代。先前所提的月寂花,若遇見了,還請各位替本座采摘帶回。”
“都下去準備吧。明日集合之時,便是爾等踏入天帝寶庫之際。”
殿內只剩下農牧和端木熹微兩人。
孫邈和周景等人已經離去。
端木熹微這才猶豫道,“掌門師兄,我們這次該當如何?是否需要從山中派遣人手來”
農牧沉吟片刻,搖頭道:“不必。此番局勢,怕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最終誰能為那得利的漁翁,尚未可知。”
“掌門師兄的……意思是?”
農牧微微一笑,道:“外道、魔門、正道,無一不在暗中布局。”
“龍族也是如此,那位西海龍王敖青也是厲害的很。”
“這次就看誰能得利了。”
端木熹微心中全是迷霧,剛剛之問其實也求一個心安。
農牧的沉穩之態,卻令她稍覺寬慰,遂低聲應道:“是,宗主。”
待她離去,殿中只余農牧一人。
這位方寸山宗主收回目光,默然落座,一手支于案上,掌心輕托下頜。
正是他沉思時慣有的姿態。
“農牧,你怎么會喜歡這種蠢女人?”
他似在自語,聲若低喃。
片刻沉寂之后,另一道聲音幽幽響起:
“白澤,我說過,你不能動她。”
農牧嘴角泛起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這不正是你的選擇么?我既代你執掌此身,自當令方寸山重歸輝煌。”
“自然,我只會是‘農牧’。”
“至于白澤……早在一千七百年前,便已死于那場正、魔、外道混戰之中。”
若周景在此,定會識得“白澤”之名。
白澤正是一千七百年前,外道命星宗的宗主,當時的無上大宗師之一。
曾主導正道與外道結盟,將魔門驅逐至南冥炎洲,自此海外東極青州歸于外道,
外道開始興起。
天下格局,由此三分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