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了!”
正陽門大街兩旁,有圍觀的百姓猛然驚呼:“殺人了!”
此話一出,百姓下意識退開數十步,連同方才在人群背后攢動的人影,也一并匯入人群,消失不見。
有人忽然喊道:“慌什么,是羽林軍格殺了沖撞儀仗的歹人,無甚大礙!”
又有人在百姓中高聲道:“對,有人沖撞御前儀仗,羽林軍本該當機立斷,沒錯!”
林言初殺王貴,合規合矩。說破天去了王貴也是沖撞儀仗,格殺勿論不僅沒錯,反而有功。
可規矩是規矩,情理是情理。
青石長街上,羽林軍皆勒馬佇立,他們沒有去管身邊經過的百姓,而是難以置信的看著林言初。
而后看向陳跡。
齊斟酌干澀道:“師父,還有沒有別的法子?要不我們陪你去午門,陳述事情原委什么?”
李玄再也不顧儀仗,撥馬從儀仗最前面來到齊斟酌面前,低喝一聲:“胡鬧,你要兵諫?你有幾顆腦袋夠你去午門兵諫?”
他轉頭看向陳跡:“事已至此,咱們以后再找后賬。以你的本事,想再尋法子整他不是難事,眼下這么多百姓看著,先讓儀仗將狀元、榜眼、探花送去瓊林宴。”
陳跡站在原地,任由長街上的風從身上刮過,低頭看著王貴的尸體躺在血泊之中。
他沒理會李玄,抬頭順著滴血的長戟看去,看向林言初:“因為錢,還是權?”
林言初嘴唇顫抖著說不出話來。
齊斟酌怒罵:“你他娘的,問你話呢?”
多豹將長戟架在林言初脖子上:“信不信老子現在削了你的腦袋?你記不記得是誰將你撈出詔獄的?”
李玄亦沉聲問道:“你受誰指使?”
林言初卻無視脖子上的長戟,咬緊牙關死不承認:“沒人讓我這么做,是他沖撞了儀仗,死有余辜。我乃天子近侍、御前禁軍,遇歹人沖撞儀仗,可先斬后奏!”
陳跡點點頭:“這是聰明的說法,不管誰來問,你都得咬死了這個說法,才能活。”
林言初微微一怔。
陳跡話鋒一轉:“那么問題來了,我也沖撞了儀仗,你殺不殺我?不殺我,豈不是玩忽職守?”
林言初面露難色:“大人別逼我。”
陳跡輕嘆:“好手段。”
他說的不是林言初,而是陳閣老。
一枚小小的伏子,輕而易舉攪動棋盤。
初看時,只覺得并不怎么高明。高居廟堂之上的閣老該殺人于無形才是,才讓人覺得高深莫測,如今還是見了血、殺了人。
可陳跡仔細想來,對方早早走了一步閑棋在自己身邊,這份未雨綢繆的心思,已是極高明了。
甚至還有些諷刺。
林言初見陳跡沉默,終究有些不忍心,偏過頭去:“大人,我林家幾輩人恐怕就這么一個機會,往后也不會再有了。卑職欠你一個人情往后一定會還。”
齊斟酌怒道:“你拿什么還?”
多豹目眥欲裂:“你想要功名,難道大人不能給你嗎?建功立業不能憑本事掙?”
林言初低頭道:“我和你們這些官貴子弟不同,我就是有本事也不一定能光宗耀祖。我是家中獨子,沒法像李大人一樣做別人的上門女婿。”
齊斟酌勃然大怒:“你他娘的說什么?”
可此時,陳跡并沒有再看林言初,也沒有在意吵鬧,而是看向路旁。
百姓都躲到了十丈開外,只有一人留下。
對方一身黑色道袍,運籌帷幄、氣定神閑。
陳序。
陳序見陳跡看來,當即對羽林軍拱手:“諸位,請容小人與我家公子私下說幾句話。”
齊斟酌等人看向李玄,李玄看向陳跡,陳跡微微點頭。
幾人撥馬散開。
沈野在不遠處調侃道:“喂,爾等還記不記得,咱們正游街呢?”
李玄抱拳沉聲道:“狀元郎稍等片刻。”
沈野哈哈一笑:“無妨無妨,正好看一出好戲!”
陳序來到陳跡面前,溫聲道:“公子,此人死了你不會損失什么,不過是少出一口惡氣。二爺明日便啟程前往魯州了,整個勤政園都是你的。二爺也不會再對你動手,只需再等一年,家主一定會給你一個滿意的交代。”
陳跡并不說話。
陳序懇切道:“公子,勝敗乃兵家常事,逼得老爺動了這步閑棋已是遠勝同輩,可輸給老爺算不得丟臉,朝堂上輸過他的相公又不知多少……您要走的路還很長,陳家往后都是您的隨小人回家吧,老爺專門叮囑過,今晚家里給您備了飯菜,有您喜歡吃的鍋塌豆腐。”
然而就在此時,卻聽鼓樓上響起沉悶鼓聲。
起初是一面鼓,繼而連東城墻上的八面大鼓也齊鳴起來,擂得震天動地。
這不是暮鼓,是戰鼓!
陳序微微皺眉,與眾人一同看向北方。
變數?
城墻上怎么突然擂起鼓來了?
再等片刻,連北城墻、南城墻、西城墻也擂起鼓來,振奮至極,仿佛有千軍萬馬奔騰而來!
最后,號角聲響!
陳序面色一變,意識到發生何事。
漸漸的,有聲音從遠方傳來:“王總兵生擒景朝樞密使,攜十二親衛,由朝陽門班師回朝!九門齊開,百官午門相迎!”
“九門齊開,百官相迎!”
王道圣回京了!
陳序豁然看向陳跡:“你拖了十五日是在等王道圣?”
陳跡拱手道:“正是。”
陳序驚疑不定:“他從蘇州太倉港登岸,走陸路,穿州過府示武天下,這乃是陛下定好的行程。按圣旨,他還要再等半個月才能回京,他是為你提前回來的,這不合規矩!”
陳跡反問:“什么規矩?”
陳序望著北方長嘆道:“小人承認這一招棋著實有用,小人也低估了王先生親傳弟子的份量。王先生回朝且不論他抗旨之事怎么處置,只要他攜大功幫你撐腰,陛下一定會給他這個面子。待王貴受審,二爺輕則徒三千里,重則斬首示眾。”
陳序話鋒一轉,直直看向陳跡:“可是公子,即便是王道圣攜大捷回來,如今你已無人證,他也幫不上你什么了。御前論事是要講道理的,若沒道理,陛……誰也不能逾矩。小人甚至有些慶幸,老爺提前走了這一步閑棋,不然事情便真的無可挽回了。”
陳跡撫了撫身上衣衫的褶皺:“陳管事以為我要送王貴進宮受審?”
陳序疑惑:“不是?”
陳跡笑了笑:“不是。”
下一刻,正陽門處傳來馬蹄聲,一人疾馳而來。
陳序轉頭看去,只見一名陳家下人來到他身前下馬,急促道:“陳問仁公子在金陵隱居被王道圣捉了回來,此時已經送進午門,進宮面圣!”
陳序微微后退一步。
陳問仁?
怎么是這步棋?萬事休矣!
陳問仁先前被流放嶺南,半路買通押送官差隱居金陵,這原本是官貴慣用的手段,隱居在金陵的流放官貴又何止陳問仁一人?
在金陵置個不大不小的宅子,改名換姓,只要行事不張揚,自能過幾年富家翁的日子等陛下大赦天下。
此事可大可小。
往小了說,平日里沒人深究,只是私造戶籍路引,逃避罪責,陳家交上幾萬兩銀子自能了事。
往大了說,此事放在今日這節骨眼,由王道圣親自捉回,可就是按欺君之罪了。
陳序萬萬沒想到,陳跡為了置陳家二房于死地,會走這步棋!
他深深吸了口氣:“公子拿王貴當障眼法,好一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陳跡對陳序拱手道:“承讓。”
陳序卻不氣惱,只好奇道:“公子如何得知問仁公子下落?他藏得不夠好?”
陳跡平靜道:“陳家鹽號大掌柜陳閱去金陵掌管二房生意,陳問仁吃穿用度都從他柜上支取。此人當初在山川壇蘆葦蕩,欠我幾根手指。”
陳序搖頭:“公子,陳閱是真小人,他不會還您這個人情。”
陳跡笑了笑:“所以我許諾他,鹽引的生意若做到金陵,由他做大掌柜。”
陳序再次搖頭:“還不夠。”
陳跡又道:“不然就死。”
陳序終于點頭:“說得通了……小人還有一事不懂,請公子教我。您別嫌小人麻煩,這些事都得給老爺一一稟報的。”
陳跡道:“請問。”
陳序若有所思:“您遣誰走了這一遭?張家死士?不對,他們近來沒有出京……”
這一次,陳跡卻不回答了。
陳序仍不氣惱,竟忽然展顏笑道:“原來公子還有別的底牌。小人為陳家做事二十七載,今日終于見著個有能耐的。公子,老爺今日進宮前叮囑小人,若是您勝了,便給您帶句話。”
陳跡不動聲色道:“什么話?”
陳序一揖到底:“這天下是你們少年人的了。袍哥今早已經被老爺遣人救下,送去了梅花渡,此人硬氣,什么都沒說,可倚為左膀右臂。”
說罷,陳序轉身接過陳家下人手中的韁繩翻身上馬,往正陽門去了。
陳跡往掌聲處看去,卻見沈野正擊掌贊嘆:“先是從昌平縣闖回來,今日又排除萬難置仇家于死地,當真痛快。”
陳跡拱手道歉:“抱歉,攪了沈兄風頭。”
沈野笑著指他:“你是得道歉,可你要道歉的還不止這一件事。我與張大人共謀,要在今日殿試時掀開革新之浪,你可知,自古以來革新政都是要鬧出人命的,沈某是扛著身家性命做事,一早就做好慨然赴死的準備,打算青史留名。可惜前些日子被你破了局,我倒成了一步可有可無的閑棋。”
沈野繼續說道:“再說今日,明明是沈某得了狀元,風頭卻偏偏在你身上。”
陳跡愕然。
下一刻,沈野哈哈一笑:“這可不行,沈某才是狀元。青史這一頁,嘉寧三十二年三月十八日該是沈某的!”
說話間,沈野策馬便走,往正西坊去。
羽林軍想要阻攔,可為時已晚。
齊斟酌急聲道:“沈兄不要亂走,壞了規矩!”
沈野放聲大笑:“爾等今日壞的規矩那么多,還差沈某這一樁?”
他來到圍觀的百姓面前:“讓開讓開!”
百姓讓開一條路來,容他經過。
“狀元郎跑了!”
“去看看他要做什么!”
沈野策馬穿過一條條街道,百姓便追在他身后,他這一跑,竟硬生生將所有人目光重新拉回他身上!
漸漸的,大家發覺不對,這怎么走到八大胡同了?
來到梅花渡門外,沈野勒緊韁繩放緩馬速。
他仰頭看著臨街的寒梅樓上,柳素柳行首正憑欄而立:“喲,這不是狀元郎嗎?您不去游街風光,怎么來了妾身這里?”
柳行首一身淺碧色云錦羅裳,宛如清水仙子。
圍觀百姓竊竊私語,不明所以。
萬眾矚目中,沈野高聲道:“柳行首可還記得,沈某答應過你,若沈某能在東華門外唱名,便以狀元之身給你寫首詩,助你名揚天下!”
柳行首捂嘴笑道:“難得狀元郎還記得,怎么,今日要兌現承諾?”
“沈某一諾千金!”沈野笑著開口念道:
“三歲誦六經,總角詩百篇。”
“金殿奉國策,朱筆點狀元。”
“簪花出午門,倚馬過承天。”
沈野到此停頓。
百姓急得抓耳撓腮,有人高聲問:“狀元郎,最后一句呢?”
“快念啊!”
可沈野全不理會,任由自己被吹上風口浪尖。
柳行首憑欄而立,胳膊撐著木欄桿笑意盈盈調侃:“怎么,寫不出最后一句了?狀元郎簪花出午門,倚馬過承天,當真意氣風發、萬眾矚目……然后呢?”
沈野定定的望著天上的柳素:“世人爭看我,我看憑欄仙。”
柳素眼波流轉,似有水意,可嘴上卻還不經意道:“狀元郎在安定門大街給我東家寫的詞,我可聽說了,怎么給人家寫的那么好,到我這,甚至都不工整,竟像是小孩子寫的?”
沈野哈哈大笑:“興許就是沈某孩提時寫的呢?沈某九歲時就寫出這首詩,等著送給你了。”
柳素微微一怔。
繼而隨手將手帕丟下高樓,轉身進了寒梅樓。
隨帕子一起飄下來的,還有柳素輕飄飄的話。
“呸,花言巧語!”
(本章完)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