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九百六十九章 被說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潘筠眉頭緊皺:“我和于閣老,和朝中有心改善吏治的大臣們是一樣的,只苦于找不到解決之道。”

  胡源潔:“要找到解決的辦法,就要先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國師想從吏治入手?”

  潘筠搖頭:“歷來改革,首在賦稅,后在土地,佐以吏治,每一次都是腥風血雨,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免不了流血,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另開一條路,減少流血犧牲。”

  胡源潔摸著胡子道:“所以國師狠抓工部,但不管從哪兒開始,吏治都是繞不開的。”

  潘筠點頭,然后目光炯炯地盯著他:“大人任禮部尚書多年,可有辦法讓人才去到他該去的地方?”

  “那冗員呢?”胡源潔笑道:“我以為國師會先問如何處理冗員。”

  潘筠:“于我來看,除被吃的空餉外,朝中沒有無用之人,所謂冗員,不過是人材沒用到他們該去的地方。再不濟,還能去官田、去皇莊里種地,他們不至于連下地都不會吧?”

  胡源潔一聽,摸著胡子哈哈大笑起來,快樂的道:“不錯,不錯,只有人才沒用對地方,哪有冗員?”

  大笑完后,胡源潔一嘆:“可惜,世上能像你一樣想的人不多,能夠成為冗官的那些人,就不是能去吃苦的,要把他們放到他們能力到達的地方去,他們肯定不去,他們不去,冗位被裁,他們就會逼迫比他們更有能力,比他們更合適高位的人去做低位的事,長此以往,還不如冗祿養著他們。”

  潘筠挑眉:“那,朝廷就是不養呢?”

  胡源潔抬頭看向她,倆人對視,他在她眼中看到霸道和堅持,而她被他眼中的溫潤寬厚包容。

  胡源潔微微一笑道:“那就裁。”

  他笑道:“三百六十行,又不是只有當官一途,官途之外,還有許多去路。”

  潘筠嘴角上揚,高興地道:“我也這么覺得。”

  她把剩下的半塊桂花糕吃了。

  胡源潔就去拿茶杯和茶壺給她倒茶:“國師特意過來就是為了閑話這一件事?”

  他道:“這事,或許你應該往東,去隔壁的吏部問問?”

  冗員是吏部的事,關他禮部什么事?

  潘筠喝了一口茶后搖頭:“不是,我是為了人才培養和基礎教育過來請教的。”

  胡源潔倒茶的手一頓,默默地放下茶壺,默默地坐下,抬手道:“國師請講。”

  潘筠就是好奇,為什么七十年了,大明的識字率還是這么低。

  人才培養離不開基礎教育,所以她想得到想要的人才,就必須得提高識字率,不論男女。

  在某些領域,女孩子的創造力一點也不弱于男子,兩面開花,才能最大的培養所需的人才。

  胡源潔微微一嘆,道:“洪武初期,天下百廢待興,當時太祖皇帝恨不得天下百姓都識文斷字,都為國效力,所以命地方廣開社學,但財政困難,官員懈怠,大部分社學衰敗,只有少部分因為建立初期由當地官府和士紳合作購買了永久地產,所以能夠延續至今。”

  潘筠問:“現在每年撥給社學的款項有多少?”

  所謂社學,就是在國子學和郡學,即府學、州學和縣學之外的學堂,主要做基層啟蒙,主要設在縣、鄉和村莊里。

  胡源潔頓了頓后搖頭:“現在禮部崇學的資金主要撥給國子學、府學、州學和縣學,各級生員皆免除學費,還要給廩生廩糧,考生上京趕考的路費花銷,地方負責一部分,禮部要負擔一部分,國庫艱難,哪里能抽出錢來給到社學?”

  “再窮不能窮教育,教育再窮,也不能窮基礎教育啊。”潘筠皺眉。

  聽胡源潔所言,每年給到各級學府的錢,竟是從高到底。

  國子學、府學、州學和縣學,可是,分明是越低級的學府才更需要資金扶持。

  潘筠目光炯炯的盯著胡源潔道:“胡大人,我們得搞基礎教育,把社學重新搞起來吧?”

  胡源潔頭疼的扶額:“奈何沒錢啊”

  潘筠握住他的手,熱情的注視他:“我相信大人一定可以的,只要肯用功,這世上沒什么不可以!”

  另一個時空,清末的識字率尚在此時的明之下,在抗日、解放戰爭,一連串的戰爭之中,小學、掃盲班……

  就算三四十歲了,太祖也能把人拉到學堂里脫盲,在脫盲的過程中還能學到許多常規知識,現在為什么不行?

  潘筠搖了搖胡源潔的手:“有志者事竟成!”

  胡源潔看著被握住的手,再看一眼雙眼發亮的潘筠,不由笑道:“國師還是先找吏部解決了冗員的事吧?”

  潘筠沖他眨眼:“這難道不是一個好主意嗎?兩件事,完全可以合成一件事來解決。”

  胡源潔臉上的笑容慢慢落下,漸漸嚴肅起來。

  倆人在屋內密談許久,潘筠直到橘紅色的夕陽鋪滿墻壁才從公房里出來離開。

  胡源潔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直到天色昏沉,屋里暗下,外面沒有一點聲響,他才動了動僵硬的身體緩緩起身。

  胡源潔走出公房,看著空無一人的禮部,不由搖頭失笑:“老了老了,對時間的感知怎么反而變淡了?”

  他轉身拉上吱呀吱呀叫的門,鎖上,這才背著手往外走。

  皇城的宮道上也空無一人,只有遠處的守衛聽到聲音轉頭看了一眼,見是禮部出來的人就又收回了目光。

  胡源潔卻深深注視著不遠處的宮門,半晌才轉身離開,聲音喃喃:“還是少年啊……少年人好啊”

  景泰元年八月十二,大朝會,禮部尚書胡濙上書重提社學,列舉推廣社學對開民智、為國培養人才的重要性,希望朝廷能夠加大對社學的支持。

  幾乎是在他開口說完之后,戶部尚書陳循立即表示反對,理由也很簡單,國庫沒錢。

  反正,現在誰提啥意見他都是沒錢,他最大的期望是大家多提一些開源節流的政策,而不是總要開流斷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