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童圣福教授,兩人路來到了材料研究所內部的一間測試實驗室中。
測試實驗室中,從銀白色的實驗桌上放著數種不同的信號發射器。
既有最常見的帶著六根豎立天線的路由器,也有藍牙耳機、車載鑰匙、商業無線電臺一類的產品。
快步走到實驗桌前,童圣福教授伸手從桌上拿起放在最中央的路由器,開口介紹道。
“這是一個商業家用級別的傳統路由器設備,具備在2.4GHz和5GHz兩個頻段的信號廣播能力。”
“其工作原理是通過WAN口從互聯網,或通過LAN口/無線從本地設備接收到需要無線發送的數據包,然后由內部的內部的射頻(RF)芯片完成數字到模擬的轉換,再通過功率放大器和變頻器發射出去。
“通常來說,一臺路由器設備的信號強度取決于發射功率,也就是功率放大器。功率越大,信號能量越強,傳得越遠。”
“在沒有進行改裝前,這臺路由器2.4GHz頻段的信號傳播距離在50米左右,能穿透兩面普通磚墻、水泥墻壁后具備4755左右的信號強度與傳輸速率。5.0GHz頻段的信號傳播距離在25米,僅能穿透一面普通磚墻保持50以上的信號強度。””
“而在我們實驗室的人員對其進行改造,僅使用光子時空晶體材料制備的功率放大器代替了它原本的功率放大器后,其2.4Ghz頻段的信號傳播距離提升到了120米左右,以同樣穿透兩面普通磚墻、水泥墻壁為標準,其信號強度仍有8287左右。”
“至于5GHz頻道的信號傳播距離則在無遮擋的情況下從25米左右提升到了70米左右,性能指標提升了接近三倍。”
“簡單的來說,在僅改動了功率放大器的基礎上,這臺雙頻道民用無線路由器的性能提升了230以上。”
“當然,缺陷也是有的。”
“受光子時空晶體材料中的能帶間隙與時空間隙的影響,它能夠調制的信號頻道數量無法與動輒橫跨數個GHz頻道的傳統放大器相比。”
“如果要通過多根天線發送不同的數據流,提高信號傳遞支持的設備數量的話,那么則需要不同寬度的能帶間隙來完成信號調制。”
“不過整體來說,對于現有的通訊技術來說,毫不夸張的說這是史詩級的突破!”
實驗室中,童圣福教授將手中改造后的路由器遞給了徐川,同時用簡單通俗的話語介紹了一下改造前后的性能對比。
事實上,針對信號發射器的測試是一個嚴謹且復雜的過程,涉及實驗室環境下的精密測量和真實環境下的實際體驗測試兩大范疇。
比如射頻性能測、吞吐量測試這些涉及到設備精密度的指標需要在微波暗室或屏蔽室中進行,目的是排除一切外界干擾,獲取最精確、可重復的客觀數據。
而涉及到覆蓋范圍、抗干擾、信號強度、信號共存、漫游等等這些涉及到實際用戶的測試,則可能會出現在實驗室的數據完美,但實際體驗卻很差。因此必須在模擬的真實場景中進行測試。
不過這些詳細的內部實驗數據他自己清楚就行了,完全沒必要詳細的解釋介紹清楚。
聽完童圣福教授的介紹,徐川輕輕的點了點頭,接過面前的WiFi路由器打量了兩眼。
從外觀上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這臺路由器設備的原裝天線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兩根臨時改裝上去光子時空晶體調試器。
實驗室的改裝看起來很簡陋,就是一根數據線連接著一個圓形黑球。不過這并沒有什么影響,只要能用就行。
美觀是商業化才會去考慮的東西,實驗室只要保證性能就足夠了。
饒有興趣的打量了一下手中的路由器,徐川看向童圣福教授,開口問道:“它支持多臺設備進行組網嗎?”
對于普通的用戶來說,通常一臺路由器基本就足夠覆蓋全家了。
不過對于大戶型或復雜戶型,單臺高端路由器不如多臺組網的效果來得實在。比如商場,別墅等等區域,單臺路由器就完全不適應了。
對面,童圣福教授點點頭,笑著說道:“當然支持,只要兩臺路由器設備上使用的光子時空晶體材料的時空動能間隙規格是一樣的,它就能接受WDS橋接掃描橋接前端主路由的無線信號,進行組網覆蓋局部區域。”
徐川:“信號的抗干擾強度呢?有沒有進行過測試?”
“當然!”
童圣福教授笑著道:“這可是光子時空晶體材料的核心本領,它能夠通過能帶間隙將輸入的信號成百上千倍的增強,這就像是像用一大桶水(寬頻帶)去傳送一小杯水(原始數據)一樣。”
“即便是潑出去后即使混入了一些污水(干擾),接收方用特定的濾網(偽隨機碼)還是能過濾出足夠純凈的那杯水。”
“光是這一點,就足夠秒殺現有的其他信號廣播方式了。”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那就是質量不夠數量來湊!
雖然還處于實驗室研發階段的光子時空晶體信號增強裝置和市面上的各種先進抗干擾技術相比就像是剛出生的小孩一樣,幾乎什么都沒有。
但光子時空晶體信號增強裝置對無限電磁波的信號增強能力,卻遠不是坡莫合金,鐵氧體或非晶,納米晶等材料制備的磁芯能夠比較的。
如果說市面上的最頂尖無線路由器能夠將Wifi信號的強度放大到100,那么他們手中這臺僅僅是替換了信號放大器的路由器則能夠將Wifi信號的強度放大到300,400,甚至是更高。
之所以目前相對比原版路由器改裝后的裝置性能提升只有230左右,那并不是光子時空晶體的問題,而是這臺路由器中其他的硬件設備僅能夠提升到這種程度。
如果以光子時空晶體材料制備的信號調制器為核心,專門定制一臺路由器,它的性能提升可能就不是230了,可能是2300也說不定!
和徐川介紹了一下最近這段時間晶體材料研究所對光子時空晶體材料的應用研究后,童圣福教授似乎想起了什么,迅速的說道。
“對了,徐院士,關于光子時空晶體材料的應用,激光實驗室那邊取得了不小的突破,聽說已經制備出來了可實用的激光武器,您要不要去看看?”
聽到這話,徐川點了點頭,開口道:“那就去看看。”
作為開啟材料學研究新時代的光子時空晶體,在光與波的傳遞上展現出了如此優越的性能,將其應用到激光設備上也是必然的事情。
雖然說他一向對于將自己研究的技術‘武器化’并不是多么的感冒,也很少自己動手進行這類研究。但他倒也不反對相關的研究機構和國家將這些技術應用到軍事領域。
說句玩笑話,領居屯糧我屯槍,鄰居就是我糧倉這句話的還是有道理的。
不說像之前的米國一樣利用自己強大的軍力收割全球,影響地區的證據,讓其他國家當自己的血包。
至少他們得擁有足夠保護自己的能力不是么?
而且更何況激光武器對于徐川而言本身就涉及到了太空開發,它是大規模移民飛船在太空中遨游時抵御隕石和小行星的重要手段之一。
跟著童圣福教授,兩人一路來到了激光實驗室。
推開實驗室的大門,銀白色的實驗桌上,一支看上去很像現代步槍的武器就映入了兩人的眼中。
走上前,從桌上拾起了這把激光武器,徐川認真的打量了一下,開口問道。
“這就是你們制造出來的‘激光步槍’?”
與其說是一把步槍,不如說是一件精心雕琢的、充滿未來感的藝術品。
修長的流線型槍身由一種啞光的暗灰色復合材料構成,觸手冰涼且異常堅韌,仿佛融合了陶瓷的溫潤與金屬的冷峻。
而槍械的核心——位于槍管上方的激發導軌卻并非傳統的圓管。
它是一道覆蓋著微黑色鍍層的晶體帶,鍍層的內部是常溫超導材料。
而從導軌從接近槍膛的位置開始延伸,在槍口處微微收攏,匯聚成一個由三個銳利尖角構成的、仿佛能量聚焦環的裝置。
內部鑲嵌著細微如毛細血管般的銀色導能絲路。這些絲路此刻正如同沉睡的星河,此刻黯淡無比著卻能夠輸送令人心悸的能量。
而在這把激光步槍的尾部,有著一個模塊化能量激發裝置。
這里面內置著一塊光子時空晶體材料制備的激光棒。內部不時有細微的脈沖光點無聲地劃過,如同暗夜中深海的發光水母,仿佛在呼吸一般。
“這外觀誰設計的的?還挺炫酷的感覺。”
打量著手中的激光步槍,徐川眼眸中閃過了一抹驚艷的色彩。
不得不說,相對比他此前在楚北江海大學那邊見過的電磁狙擊步槍來說,眼前這支激光步槍的外觀要美觀太多了。
修長的流線型槍身,啞光的復合碳纖維材料作為主體,而上面結構性鑲嵌著的銀白色導能絲路,以及模塊化的槍身,都充滿了科幻感。
實驗室中,童圣福教授笑著開口道:“設計這支槍械外觀的并不是材料研究所的人員,而是信息研究所那邊的人工智能AI‘星海’。”
聽到這話,徐川有些訝異的看了過來。
“這外觀是AI設計的?”
和川海網絡科技一樣,星海研究院旗下的四大研究所之一·信息研究所同樣是有研發AI人工智能產品的,名字就叫做‘星海’。
不過不同的是,川海網絡科技的人工智能AI是商業化的,就如同deepseek、chatGPT這類AI助手一樣。
而星海并不對外商業化,它只負責星海研究院內部的研發工作,以及管理星海研究院建立起來的智能化工業體系。
所以這才讓徐川有些沒想到,激光研究所居然會將激光步槍的外觀交給AI去設計。
童圣福教授笑著點點頭,開口道:“是的,這也算是對星海的能力開發吧,激光步槍雖然是一種武器,但對于AI來說可沒有武器和非武器之分,對它來說這就是產品,為其設計外觀和功能性結構并沒有什么問題。”
略微停頓了一下,他緊接著介紹道:“不僅僅是外觀和部分功能性結構,就連名字都是星海取的。”
聽到這話,徐川饒有興趣的問道:“叫什么?”
童圣福教授,道:“熔燼·激光步槍!”
徐川不假思索的說道:“代表著它能夠將目標熔化成灰燼?”
“是的!”
童圣福教授咧嘴笑了笑,緊接著介紹道:“事實上激光步槍的結構并不復雜,就拿您手中的這支熔燼來說,它主要由激光器、瞄準發射系統、功能裝置、控制系統、冷凝系統以及槍支主體結構六大部分組成。”
“本質上它就是一套高度集成化的能量轉換系統,它將電能通過增益介質轉換為定向的光能。”
“其中激光器核心采用了一枚由光子時空晶體材料制備的激光棒構成,而功能裝置目前則采用的鋰硫電池,后續可能會考慮更大容量的鋰空氣電池。”
“從之前的測試數據來看,熔燼能夠在兩秒鐘的時間內,熔穿一面一百毫米的常規碳素鋼板。”
“激光實驗室這邊有專用測試實驗室,徐院士您要試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