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是并夕夕一把手親自發文。
不管如何,起碼能看到誠懇的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誠意,而不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到底。
加上黃錚訪談里面的艱辛創業和面對市場競爭的種種不易,還是激起一些人的同情心。
由此可見,黃錚是個聰明人,懂得及時認錯、及時轉彎。
同時他也是一個成熟的生意人,知道如何將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
不像某些老一輩傳統企業老板,明明錯了還死犟到底,活在自我感動的敘事里。
那種人之所以能成功,未必是能力過人,或許只是乘了時代東風的幸運兒罷了。
8月23日,星期四。
用戶發現淘寶新版首頁悄然出現“閃送”的醒目入口。
淘寶聯合美團宣布,在部分城市試點“小時達”甚至“半小時達”的即時配送服務,覆蓋餐飲、生鮮、藥品、日用品等多個品類。
slogan更是直接喊出:“那邊百億不給力?這邊加碼三百億!”
平臺每日發放大額優惠券,“滿25減21”、“滿25減20”、“滿16減16”等多張無門檻券幾乎相當于“白送”,甚至被網友戲稱為“零元購”。
配合媒體端“美團外賣、淘寶閃送0元購”的推波助瀾,這一動作被視為阿里美團聯盟對外賣市場發起進攻的標志性事件,也代表美團核心團購市場被餓了么突襲后的強力反擊。
盡管此前美團外賣業務被餓了么壓制、偏安一隅,但其在各城市的基礎運力仍在。此次借淘寶流量與資金重燃戰火,來勢洶洶。
果然,優惠券一發,流量一傾斜,用戶瞬間涌入。
美團訂單量激增,服務器一度崩潰。
官方不得不回應:“下單量突破歷史峰值,觸發限流保護。”
紅黃大戰,烽煙再起,利好無數消費者。
#免費奶茶#、#華夏真的有零元購#等話題沖上熱搜,引來網友幸福的煩惱。
“你們不要再打了,再打我就要出欄了.”
“在最想減肥的年紀,碰到了最給力的福利,家人們誰懂啊”
“喝完一杯,還有三杯,喝不完,根本喝不完我懷疑老了我會得糖尿病”
“急急急!哪位大神能整理下最全的攻略,感覺損失一個億!”
也有人發出質疑:
“國外造車造火箭,咱們科技巨頭的錢全用來搞外賣和醬香科技?還能不能有點出息!”
“不是,這行當真這么賺?為啥阿里跟飛蛾撲火一樣往里沖?看不懂!”
不久,一向崇尚“讓一部分人先看到未來”的《36氪》刊發深度文章《誘餌與鉤子》,犀利剖析互聯網巨頭為何癡迷外賣戰場。
「.在互聯網的世界里,外賣是僅次于社交與通訊的第三大高頻行為,甚至可以說,其用戶黏性與使用頻次幾乎無可匹敵。
與以“月”或“年”為單位的旅游消費、或以“天”為間隔的線上購物不同,“吃飯”是每天都會發生的剛性需求,它深入日常,不可替代。
也正因如此,當互聯網巨頭察覺到原有App用戶增長即將見頂,它們就必須尋找一個新的、更高頻的流量入口,以維持日活躍用戶規模和使用時長。
外賣,正是在這片幾近飽和的紅海之外,再度受到重視的流量池。
而隨著技術能力不斷升級,外賣業務所沉淀的數據維度也愈發豐富:它包括用戶的飲食偏好、消費水平、實時位置、商戶運營狀況、區域熱力分布等等。
這些在普通人眼中瑣碎無奇的信息,在巨頭眼里,卻是無價之寶。
它們能支撐精準廣告系統——知道你愛吃什么,便推薦相應的餐廳、零食甚至廚房電器;
它們可賦能金融信貸業務——掌握商戶流水,就能更放心地為中小商家提供貸款,例如螞蟻貸、美團生意貸;
它們還可反哺戰略決策——清楚什么區域、什么品類正在爆發,就能更精準地布局線下門店、優化倉儲物流。
用四個字總結,就是“對癥下藥”。
其根本目的,在于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通過高頻的外賣服務吸引流量、建立信任,再逐步向這些用戶滲透高利潤業務,如3C數碼、酒店旅游、金融保險等。
普通大眾看到的是“百億補貼”,是“三百億加碼”,是薅羊毛的狂歡——免費奶茶、低價外賣、近乎零元的日用品;
而巨頭眼中,從來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整場戰爭的終局。
它們真正投資的,是未來十年自身在互聯網格局中的話語權與生態地位。
短期虧損,是為了換取長期的、更龐大的戰略回報。這是一種典型的“戰略性虧損”。
事實上,“主營業務不賺錢、甚至虧錢,卻通過交叉銷售或生態效應實現盈利”的模式,在商業社會中極為常見。它不僅是互聯網公司的核心策略,也被眾多傳統巨頭所用。
例如游戲行業:索尼、微軟、任天堂等主機廠商往往以成本價或微虧價格出售硬件,目的就是快速擴大用戶基數,將玩家引入自身的生態閉環。
一旦用戶選擇了某平臺,后續的游戲購買、會員訂閱等消費,才是利潤的真正來源。
再比如近年來興起的會員制超市:以接近成本價銷售商品,盈利核心實際來自會員費。
用戶必須先支付‘入場費’,才能獲得購物資格——這筆前置費用既為純利,也提前鎖定了客戶忠誠度。
最經典的案例當屬“合約機”:手機免費或低價入手,但需承諾長期通信套餐消費。
這些模式,本質上都是“以餌帶鉤”。
回到此番彼岸與阿里的本地生活大戰——何為“餌”,何為“鉤”,已不言自明。
阿里之所以必須出擊,最關鍵的一點在于防御:如果京東、抖音與餓了么成功整合外賣及本地生活服務,使用戶習慣在它們的生態內完成一切消費,那么美團與支付寶的打開頻次必將大幅下降。
對阿里和美團而言,這已不僅是一場商業競爭,更關乎未來的生存資格。
“如果我不做,而對手做了,他們就會逐步蠶食我的用戶、我的數據、我的市場份額,最終動搖我的核心業務。”
所以,即便不賺錢,也必須入局。這本質上是一場“流量軍備競賽”,是為了不被下一代互聯網生態踢出局。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彼岸系打出的一記“請君入甕”。
資本市場,從來就沒有簡單的競爭。
每一個舉動背后,都藏著深遠的戰略意圖。
隨著淘寶、京東、抖音、快手等更多重量級玩家涌入,外賣市場的邊界正在不斷拓寬和模糊。
“即時零售”,已成為本地生活服務的新主戰場。
這場戰爭的終局,或許不會屬于任何單一平臺,而將屬于那些真正能夠將電商效率、本地化服務與極致用戶體驗融于一體的“生態型玩家”。
至于最終誰能夠勝出——筆者現在這喝著免費薅的奶茶,與大家一樣,拭目以待」
作為36氪的資深記者——用當下流行的話說,算是首席記者。
他以深度、獨家且極具影響力的商業報道在業內建立起聲譽。
此前《別讓某唄迷失了你的雙眼》《陌路梟雄:賈躍亭與樂視的深情告別》《從大圣歸來,看到彼岸科技的含金量》等多篇爆款洞察類文章,都出自他的手筆。
正因為《36氪》背后有彼岸科技的投資,王壯在最近一系列事件中,信息渠道比多數同行更廣一些。
從螞蟻集團之前的負面輿論,到眼下美團與餓了么的補貼大戰、京喜與并夕夕的輿論交鋒……
他看得比旁人更清晰。
說到底,這一波波風浪背后其實只有一句話:“阿里螞蟻要上市,彼岸不讓阿里螞蟻去上市,阿里偏要螞蟻去上市。”
這本質上是華夏互聯網領域中,彼岸與阿里兩大派系的博弈。
然而這兩家依舊只是明面‘賭桌’上的‘籌碼’而已。
王壯是行業里的老油條,他太清楚什么能寫、什么不能寫。
讀者喜歡看交鋒、看爆料,就象征性地寫一些喜聞樂見的內容。
至于真正不能碰的底線,他心知肚明,否則一個不小心,《36氪》直接被他一篇文章給端了,到時候他就是想燒紙都找不到墳去哭。
不過眼瞅著網上輿論此起彼伏鬧得越來越兇,王壯隱隱覺得,上面也差不多快忍不住了。
“陳默這次也太不像話了,他想干什么?”
“是時候敲打一下了,免得有些人真以為天老大、他老二。”
“上次住建那邊找他談話,結果大家也看到了,反倒被他‘教育’了一通。簡直倒反天罡,不知大小。”
“不過北邊確實護犢子護得緊,加上彼岸現在是京城的門面,我們算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我們沒有,不代表別人沒有,這次老馬沒少打電話,他有些關系,比我們說話管用。”
“我建議咱們這邊也出出力,為螞蟻接下來的上市路保駕護航,畢竟這是對大家都有好處的事情,不是么?”
“好。”
與此同時,全軍出擊精英小隊在成功獲取關鍵資料后,迅速兵分兩路,如一雙無形卻有力的巨手,緩緩伸向了蔣帆與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