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有些人壞,有些人蠢,有些人又壞又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傍晚,天還沒黑,吃過晚飯后,明明昊昊在院子里玩。這時候他們已經不需要人陪著了,兩個孩子對院子很熟悉,此刻正和兩只小白山羊羔子玩著斗架的游戲。

  李龍打開電視,看著新聞聯播。

  最開始看電視的時候他是最討厭看新聞的,那時候巴不得新聞趕緊結束,然后去看電視劇。

  每天只能追兩集,一共就兩個臺,瑪縣電視臺雖然能收到,但時開時不開的,需要碰運氣。

  但是重生之后,他卻喜歡看新聞了,不光是全國新聞聯播,本地新聞他也喜歡看。

  不光看,平時聽收音機的時候,聽到新聞他也不會換臺。這時候報紙上的東西不少,但李龍覺得聽著比看著要舒服一些。

  跟后世不少人喜歡聽不喜歡一樣,主要是不耽誤事,可以一邊聽一邊做其他的事情。

  顧曉霞則坐在寫字臺前,拿著一把剪刀,小心翼翼的將李龍帶回來的那些報紙中有關李龍的內容剪下來,然后用膠水粘在自制的剪貼本上,最后再用娟秀的字跡寫上所屬的報紙名稱和時間、版面。

  “這要是頭版就好了,《農民日報》啊!”顧曉霞一邊剪一邊感嘆著,有點惋惜。

  “能上都不錯了,全國那么多農民,我算啥?”李龍不以為意的說,“比我做的好的多的是。”

  “那可不一定,在我看來,你做的是最好的。兵團機械化夠利害吧?都不一定有現在你做的這個。”

  顧曉霞一邊剪一邊說,把所有的都剪完,貼好,備注完成后,拿著毛巾小心翼翼的把多出來的膠水給擦,然后笑著說道:

  “嘿,這一個剪貼本快用完了,真沒想到啊,這才幾年功夫……嘻嘻……”

  剪貼本是這時候許多文化人都喜歡做的東西。做起來不難,從商店買幾張大紙,自己裁成八開或十六開的小紙,然后裝訂起來就行。

  后世許多人已經不知道大紙是啥了,但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小商店基本上都有。一張大紙其實就是一開的紙,對折就是兩開,再對折就是四開,再次對折就是八開、十六開。

  十六開紙就是這么來的,經常搞文字打印工作的人應該清楚,十六開比4紙略小點兒,這是咱們國家自己的標準。

  文學愛好者會把自己寫的文章剪貼下來,作為紀念;或者把喜歡的文章剪下來貼上去經常學習。

  而有些儉樸的人則喜歡買來大紙裁成小塊,比如三十二開的大小,合訂起來,當成學生的演算紙,這玩意兒比去門市部買本子要便宜一些。

  李強他們班里就有人這么做。這時候的人不會有那么強烈的嫌貧愛富的觀念,對于買不起本子的人,并不會投以厭惡的目光。

  “我明天再買兩張大紙,做個剪貼本。等明明昊昊上小學了,到時看能不能攢上兩本。”顧曉霞把剪貼本收了起來,美滋滋的說道:“以后這就是咱們家的傳家寶了!”

  “拿這個當傳家寶?”李龍笑了,“別人會不會以為你瘋了?咱地窖里隨便拿出來東西,都比這個強吧?”

  “那不一樣的。”顧曉霞搖頭說道,“那些東西最多就能換錢,這些東西,錢是換不來的。我沒啥本事,咱們家里你是頂梁柱,不光能賺錢,還能拿到這么多的榮譽,多厲害!

  以后咱們老了,讓兒孫們知道,你當初是上過國家級報紙,讓國家表彰過的人呢。”

  顧曉霞說得很認真,這讓李龍有點不好意思,然后又有點飄,有點得意。

  嘿,能讓漂亮的老婆這么夸著,哪個男人不迷糊?

  李龍就傻傻笑了。

  明明昊昊從外面進來,看著李龍在那里笑,明明便問道:

  “爸,你笑啥啊?”

  “高興啊,高興了自然就笑了。”

  明明昊昊雖然不知道李龍為什么高興,但父母高興,他們兩個也高興,昊昊大聲說道:

  “我也高興,我一個人把兩個羊羔子都扳倒了!”

  “嗯,昊昊力氣真大,明明也是吧。對了,大羊沒頂你們吧?”顧曉霞關切的問道。

  “沒有,大黑看著它呢。”明明很得意,“大黑幫我們呢。”

  明明昊昊睡著后,李龍給顧曉霞說了顧博遠在那邊的情況。知道父親找了幾個退役的偵察兵幫忙,顧曉霞放下心來,她忍不住再次問道:

  “你說那偵察兵就是外國的特種兵?”

  “嗯,差不多。”李龍把上一世聽來的一些東西講給顧曉霞,“國際上搞特種兵比賽,我們國家派去參加的就是偵察兵,所以你看這偵察兵就是特種兵吧。”

  “那應該就是了。”顧曉霞突然問道:“那咱……你要不要在這里也請幾個?”

  “不用不用。你爸在那邊人生地不熟的,那自然是要請的。瑪縣是咱們自己的地盤,你想想,斜對過就是派出所,公安局也不算很遠,咱手里還有槍……”

  對了,禁槍令還沒下,但現在民兵訓練用槍已經沒有以前那么方便了,不過李龍的槍都有槍證,合法。至少要到九幾年收槍的時候他才會交上去。

  這時候要像老顧在伊犁那邊那樣搞幾個人跟著保護,會被人笑話的。

  才幾個錢就得瑟成這樣?

  顧曉霞想想也是,便笑了。

  她開車上下班,主要是為了接娃娃方便,即使這樣,還會在單位被人背后說有錢就張揚了。

  所以能想像如果李龍搞了保鏢的話,會被噴成啥樣。

  五月二十四號,黃磊再次過來,不過這回李龍是去烏城接的他。

  烏城火車站,黃磊給李龍打完電話,就累得不想說話了。如果不是火車上碰上兩個熱情的石城人,他都不一定能把東西完整的從火車上拿下來。

  東西當然還是李龍要的蝦苗和螃蟹苗,不過這回拿的數量比較多。因為上一次拿過來的時候大都活了,所以這一趟黃磊想著多搞一些。

  結果把自己給累著了。兩大桶啊!

  李龍開著伏爾加來到烏城火車南站的時候,黃磊已經吃過飯,坐在一家小飯館門口,頭一點一點的,快睡著了。

  “你再不來,那些苗子都曬死了。”被李龍晃醒的黃磊第一句話就是這個。

  當然不可能被曬死,黃磊在這里吃飯的時候,就已經叮囑老板把那兩大桶苗子放到后廚給弄點水涼上。

  越涼這些苗子越能活——當然不是指零下。

  “辛苦你了。”李龍笑著說道,“找地方休息,還是上車直接走?”

  “上車上車!”黃磊站了起來說道,“我可不想在這里呆了,趕緊去到瑪縣,去招待所開個房子,我要睡覺!”

  黃磊這第二批不是李龍接收的第二批。前兩天趙輝過來拉皮子的時候也給李龍帶過來一批螃蟹苗,只是帶過來的時候管理不太好,死了一大半。

  總歸是人家辛苦了,李龍還是挺感謝的。

  趙輝走的時候帶著三臺卡車。劉高樓兩次運過來的春皮雖然質量沒冬皮好,但勝在數量龐大。李龍給他的價格和冬皮一樣,主要是對方便宜給自己車子、羚羊角,那就有來有往吧。

  趙輝說春皮漲了一點兒,但沒冬皮那么貴。綜合下來,一張皮子李龍能賺個五六十塊錢的樣子。

  所以光那些皮子,李龍又進賬近五十萬,算是回了一些血,把上次填進去的錢給補回來了。

  賈天龍又過來一趟,拉走了三噸半干貝母,給李龍留下了四十多萬的轉賬。

  李龍余下的時間全在補稅——稅很重啊。

  他又不想偷稅漏稅,本身立志要做個守法的人。而且現在沒有專業的人才,也沒辦法避稅,也沒在這上面動腦筋,所以賺的多,交的稅也多。

  不過這些都是細枝末節,等黃磊走后,他帶過來的這些螃蟹苗和蝦苗也差不多適應了這邊的氣候,李龍就拎著去了小海子,他要給小海子里的生物們多增加一些伙伴。

  李龍相信這些小家伙會在這里面生長的非常好的。

  把螃蟹苗蝦苗倒進水里,看著這些小家伙驚慌失措的快速游走,李龍笑了。

  小海子的水面面積差不多在幾百畝?反正肯定不到一平方公里的。

  目前水面有四分之一是被蘆葦占著。這些蘆葦和里面漂浮生長的鴨鴨草養活了里面的魚、釘鏍、水雞子等水生生物,對了,還有不少的癩蛤蟆。

  小海子這時候的水源主要是從瑪河支游開過來的一條大渠,還有就是春夏季的洪水,以及李龍一直覺得有,但始終沒找到的泉眼。

  在兩千年前,地下水位非常的高,這附近的泉水和自流井還是比較多的。

  只是四隊種了棉花之后,大力開發地下水,光機井就打了十好幾口,其他地方也是。

  于是地下水位一直下降,到最后泉水就都消失了。

  小海子的水源就變成了以洪水為主,每年洪水帶著大量的泥沙涌進來,會把水底的高度抬升,加上本身無人管理,慢慢就變成了地上水庫。

  然后就不知道什么時候里面開始長蒲草,這玩意兒在這里妥妥算外來物種,直接把蘆葦打得丟盔棄甲,在近四十年后,小海子子里已經有五分之四被植被占據,其中四分之三是蒲草,剩下的四分之一是蘆葦。

  因為這一片被劃成了濕地保護區,到冬天蘆葦無人收割,又不讓點火,所以等到夏天的時候,蘆葦老桿子壓著新桿子長不起來,蘆葦慢慢就萎了。

  李龍心說目前看著還行,但以后肯定不能像后世那樣。既然自己名義上承包了,那后面的清理肯定是要的。

  看著螃蟹苗和蝦苗都已經消失不見,李龍便起身開車,看距離開飯還有一段時間,他打算去棉花地里看看。

  隨著時間的推移,棉花長勢越來越快,這玩意兒喜熱,天越熱它越喜歡長,當然也喜歡水。這時候棉花澆五個水就差不多了,但到后來改滴灌的時候,有些人能澆七八個水。

  這時候棉花已經長到了膝蓋高,葉子很茂盛,把中間的空檔都擋住了,現在一眼望過去,地里滿滿都是深綠色的葉子,非常養眼。

  前些天還能看出來棉花有缺苗的,現在已經發現不了。

  李龍很滿意。

  不過隔壁的地好像不太好,看葉子有點泛紅褐色,李龍沒往跟前去,他知道那是長紅蜘蛛了。

  變色的范圍大約有個一兩百平方,李龍打算呆會兒去和許海軍說一聲,那是許家的地,得趕緊讓他打藥,不然會傳染到全地,還會傳到自家來。

  他正打算離開去看另外一塊地的時候,突然就看到從東面過來一個人,看那樣子,是打算橫穿棉花地,然后走到棉花地東北角的機耕道上。

  棉花地東面是一大片堿灘。李龍隱約記得,這一片堿灘面積是兩百六十畝。在棉花第二次突然漲價之后,這塊地被二十八萬承包出去了,好像承包期是十五年?

  鹽堿灘上長著不少紅柳和梭梭,當然還有一些適應鹽堿的地不知名小草。李龍也知道這些草上會有不少的小蟲子。

  李家的這塊棉花地旁邊還有兩家種的棉花,都是南北向的長條田,一塊地能長有四五百米的樣子,橫穿的話,差不多是會有兩百米的距離。

  李龍瞇了一下眼睛,看出來這是個女人,然后他就認出來了,是東莊子李新程的媳婦。李新程比大哥李建國小點兒,比李龍大點兒,三十多歲,到四隊的時間比李建國晚,比李龍來的早。

  “哎!嫂子!別從棉花地里走!容易帶蟲子”李龍不知道李新程的媳婦叫啥,主要是很少打交道,包括后世也是,聊天的時候最多說新程他媳婦。

  他喊聲嫂子感覺沒錯,至少得客氣一下。

  然而那個人抬頭看了李龍一眼,然后繼續低頭走,已經走到了棉花地跟前。

  “哎!說你呢!不要從棉花地里走!”李龍再次吼了一聲,他確定考剛才那人聽到了卻不聽,所以也就不客氣了,聲音增大了幾分,“別把蟲子帶進去了……”

  那個人腳步頓了頓,然后很堅定的邁進了棉花地里,開始跨過棉花行子,因為個子矮,所以走著有點艱難。而她走的位置,前面不遠處就是紅蜘蛛已經開始長開的地方。

  李龍火了,一邊從往棉花地里往前竄,打算截住他一邊吼著:

  “你聾了嗎?不讓你走你偏走,你想干啥呢?”

  那個人沒想到李龍會竄到地里來趕她,一下子就停住了,不過隨后還是慢慢往前走著,走得很小心但很堅定,等李龍截住她的時候,這個女人已經走到了紅蜘蛛的區域里了。

  特么的!

  李龍想罵人,想打人!

  “回去!”李龍指著那邊的來路怒氣沖沖的對她說:

  “前面不讓走了!這一片有蟲害,你已經把蟲子帶上過來了……從哪里來,走哪里出去!”

  李龍原本是可以好好解釋一下,但是他發現了,這女人走過來的位置,有一條長長的印子,棉花葉子是翻過來的,一直將整片棉花地打通——也就是說,她不是頭一回這么走了。

  她已經走通過不止一次了!不然棉花地里的棉花葉子不會這么明顯的翻過來!

  所以李龍才發火!

  “我就是想近一些……”面對人高馬大的李龍,那個女人沒有撒潑,還試圖解釋,“剛干完活怪累的,我在地頭沒帶水……想趕緊回家喝水……”

  “我喊你你沒聽到嗎?這棉花地里長蟲子快得很!這蟲子一傳染,棉花就完蛋了!”李龍也不知道這人算是蠢還是笨,還是固執,他深吸一口氣,解釋一句:

  “你現在身上就帶著蟲子呢!我不管你是想喝水還是想干活,趕緊從地里出去,繞回去!”

  那個人試圖再解釋,讓李龍給瞪回去了。

  她只好再次笨拙的退回去,然后繞到地北頭——看吧,她其實是知道地北頭比南頭要近一些,而且好走。

  看著那個女人匆匆的趕向居民點,李龍打消了繼續去往其他棉花地的想法,開著車子先去找了許海軍。

  許海軍不在,家里也沒人,李龍便去找了許成軍,把事情給他轉述了。

  “你說她是不是故意的?”許成軍知道那個女人的,問道。

  “我也不知道。不過我知道如果現在不趕緊打藥,海軍的地今年至少一畝地減產二三十公斤。如果一直不打的話,那棉花就廢掉了。”

  被紅蜘蛛啃過的葉子直接就干掉了,沒了葉子,棉花還長個屁啊。

  “我還得趕緊給另外兩家通知一下,然后到我家哥里開拖拉機帶打藥機子去打藥。”李龍說道,“她來回走絕對不止一回,估計我們家地里肯定也有紅蜘蛛了。”

  旁邊兩家一家是梁大成家的,聽李龍一說,梁大成一邊破口大罵一邊準備打藥機——他們家的地和李龍家地挨著的,李龍的話他還是聽的。

  另外一家的地在最邊上,是隊上的王三娃,和李龍年紀差不多,已經分家出來單過。

  不過聽李龍說完事情后,王三娃笑著說:

  “我家和海軍家隔著你們和梁家兩塊地呢,你們先打打看,說不定我不用打就好了呢。”

  李龍沒管那么多,他通知到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別人打不打那是人家的自由。

  于是打藥機頭一回在四隊開始發揮作用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