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陳和王明軍都沒留著吃飯,說是趕時間去辦手續,然后要開回去。
來去匆匆的,讓李龍都有點不好意思。畢竟他每回去連隊,王明軍和大老陳兩個都是熱情招待,他們過來卻都是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
不過幾臺車子都順利的賣出去,這讓李龍還挺開心的。
現在這里剩下一臺新的拉達,一臺半舊的伏爾加,處理起來應該比較容易。
剛開春,路不好走,這幾天收購站這里來的人并不多,顧博遠略微輕閑一些。梁雙成和孫家強兩個就整理著倉庫里的東西,主要還是那些皮子。
雖然現在趙輝對皮子細微處理沒太大的要求,但李龍還是讓他們兩個沒事的時候就把皮子上的那些油脂給刮掉,有空的的話能梳一下毛最好。
好在黃羊皮、馬鹿皮上的毛都不長,梳起來比較容易,不像綿羊,毛長且細,梳起來麻煩。
李龍也在忙活著。他主要是評估著倉庫里一些零碎的東西,如果沒什么價值,干脆就清理出去了。
前面傳來了車子的聲響,然后是顧博遠的招呼聲。
李龍三個人放下手頭的活趕過去的時候,發現前院已經停了一臺貨車,上面裝著化肥、薄膜等農資。
“嘿,顧叔,你這挺有先見之明啊。”李龍笑了,他都忘記提醒老顧囤這些東西了。
自己家里要種一百畝,隊里種這個的人不少,肯定需要大量的農資。只不過李龍一直想著收購站的事情,結果把這農資的事情給放在了一邊。
沒想到老顧竟然不聲不響的把這事就給辦了。
辣還是老的辣!
“過年,你們走后,我去和你大哥喝酒的時候,他提到了要種,我就想著你說了以后肯定種的多,那不得多進些?
那天你接明明昊昊的時候,我就去和以前有聯系的賣農資的約著吃飯,就把這事談了。”
顧博遠的話話里透著些許得意:“這開春,收購站這邊事情少,那就多賣些農資吧。”
“對對對,是個好事。”李龍點點頭。
的確是好事,老顧也知道拓展業務了。
這農資的事情是老顧自己搞的,李龍沒打算摻一腳。他們幾個把化肥、薄膜等東西卸下來,老顧結賬后對李龍說:
“過兩天還有一車農藥和種子過來,到時卸完,那邊也弄個黑板,上面把有的農資和價格寫上,那些販子需要的時候,自然就會去買。”
李龍心說,看看能不能抽空去各鄉鎮人流集中和必須經過的地方,刷一些標語打個廣告,這樣也能讓更多的人知道這里有農資。
他想著便和顧博遠去商量,結果顧博遠反對搞這個。
“先不說違法不違法,這樣搞太張揚了。我還是想著讓這些販子給傳播就行了。他們過來排隊賣東西的時候,肯定就會注意到,到時收東西的時候說不定就傳出去了。”
李龍有些無奈,老顧和自己大哥這些人,還是老傳統的思維,稟承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覺得只要東西好價格便宜,肯定會有人知道。
先這樣吧,等過段時間看,如果農資賣得不好,那李龍就自己去搞一下,找幾個種的大鄉,把廣告刷出來,簡單一句話,用人家院墻給點錢,人家肯定愿意。
再過一兩年縣里電視臺也該搞起來了,剛一開始的時候沒人沒節目,天天放縣里的新聞和武打片,李龍覺得到時就可以直接在縣電視臺打廣告了。
隔天,劉高樓提著大包來了。
他直接到的收購站,李龍正在院子里收拾溫棚里的作物桿子,接到老顧的電話后,匆匆趕到了那邊。
見到劉高樓后,李龍埋怨著:
“你在烏城打個電話嘛,我直接過去把你一接多好。你這提著東西回來,不方便吧?”
“還行。”劉高樓笑著說道,“我看你這邊幾臺六九車都不在了,全賣掉了?”
“嗯,這車比較受歡迎,在下面的團場路遠的地方用著比較好,所以賣得比較快。”
“是不是還需要?”劉高樓問道,“還需要的話,等我回去讓我二叔再進一批過來。”
“的確需要,進過來吧,就現在還有人要呢。”
許成軍托人過來說他要一臺,李龍回話說目前沒有,讓他等等。
許成軍知道急也沒用,就給李龍說拉來之后,一定要給他說一聲,他過來試。
“行,等我回去就給我二叔打電話。”劉高樓端著茶喝了一口,說道:“北疆還是要冷一些,我下了火車就趕緊加了衣服,我們那邊都已經能穿單衣了。”
“這趟回去年過得好吧?”李龍笑著問道,“家里人都可好?”
“唉。”李龍這么一問,劉高樓搖了搖頭說:“我算是見識到什么叫世態炎涼了。也難怪我二叔不想回來,直接在那邊成家了。”
“咋了?”李龍問道,“家里有事?”
“家里沒事,家族里有事。”劉高樓也不當李龍是外人,說道:
“我二叔去年叫我過去做這一行,當時我自己是沒多少本錢的。我們那個村子里,我們劉家也算是個大家族,幾代人加起來也有個二三十戶。
當時走的時候,我算是求著家族里的人借了一些資金當本錢,為什么我賺了錢,不少都打回去了?一部分給我自己家人,一部分就算是還那借的錢——其實說實話,借真沒借多少,但那些人一看我賺錢了,就說那錢不是借的,是股本,要分紅。
行,分就分吧,再怎么說也是親戚呢,帶著他們發財,總歸是符合咱們國家的國策,先富帶動后富嘛。”
說到這里,劉高樓“呸”了一聲,氣道:“結果呢,有人貪心不足啊,這趟我回去,竟然想著要代替我去霍爾果斯,做這個中間商。
我當時就火了,我說你特么的連霍爾果斯在哪里都不知道,就想干我這個活?是不是覺得這錢很好掙啊?”
“你這算是跟家族里的人鬧掰了?”李龍給他添了些茶水,問道。
“嗯,年都沒過完,我就托人在省城買了房子,然后把媳婦孩子接了搬過去了。以后除了那幾戶還算有良心的,其他人我看斷了就斷了。”
說到這里他感嘆著:
“還是我二叔聰明,直接不回了,眼不見心不煩。我也是沒辦法,媳婦娃娃都在那邊,總不能拋家舍子,那就真不是人了。”
這種事情,李龍也沒什么好勸的,便說道:“反正你已經把媳婦孩子接出來了,省了不少的麻煩。孩子上學了沒有?”
“還沒有,錢找關系弄了個幼兒園先上著。好在我們那邊現在政策也松動不少,雖然我媳婦和孩子沒城里戶口,但我給留了一些錢,著應該夠了。我還給那邊房子裝了電話,有啥事也好通知一聲。”
“那你到了還不趕緊給報個平安?”李龍站起來說道:“前面就有電話,先打一個吧。”
劉高樓笑笑說:“你還別說,在那邊事情辦的多,坐上火車后,下車再到這里,腦子里都空空的,還真沒想起來打電話。”
跟著李龍過去打了個電話,報了平安之后,李龍又帶著他去吃飯。
按劉高樓的想法,到這里來之后,開著車就往回趕,李龍是無論如何也沒讓他走,怎么說也得吃完飯再說。
劉高樓這個年過得不怎么樣,雖然家里有錢,但妻子和孩子去了省城,省事是省事了,麻煩事情肯定不少。
所以他心情是沒多好。好在賺的錢多,無論如何都能讓家里人過上好日子。
至于讓妻子和孩子到北疆來,他不是沒想過,但省城那邊無論生活水平還是教育條件都比這邊好,為了孩子,他不想讓他們過來。
李龍帶著劉高樓去吃飯,吃過之后,又帶著他去招待所開了房間,讓他去休息。
“看你眼睛紅紅的,這幾天肯定沒休息好,先休息一天,賺錢不急在一時,反正你已經打過電話報了平安,接下來就不用那么急了。”
“也對。”劉高樓現在也想開了,“急也沒用,多賺點錢才是正事。好在我媳婦也是上過學的人,有見識,照顧孩子還是沒問題。接下來看她能不能找個什么工作,安穩下來就好了。”
看著劉高樓能想通,李龍也就略微放心了。這位合作伙伴他還是挺看重的,不想有什么事情。
第二天劉高樓來到收購站找到李龍的時候,看著精神狀態好多了。
“今天我就走了。放心吧,我緩過來了,”劉高樓笑著對李龍說,“這趟回來的時候比較匆忙,事情也多,就沒給你帶什么特產,等下趟回來的時候,帶些我們那邊的好東西給你嘗嘗。”
“行,等你好消息。”李龍看他精神的確恢復了不少,便也不再留他。
“別克他們說,春分的時候他們有個納吾肉孜節,挺熱鬧的,那邊河也差不多開化了,可以逮魚了,你有沒有空?有空的話可以過去一起轉轉。”
納吾肉孜節?
李龍聽說過。上一世縣里就搞過一些活動。不過這節日在以往,特別是在民族人眼里,是比不上肉孜節和古爾邦節的。
畢竟這節其實不是伊斯蘭教的節日,最早是古伊朗地區在信教之前就已經有了,那時候他們還是自然崇拜,和華夏先祖一樣,能觀察到春分這一天日夜平分,預示著春的到來,所以這個節目又叫開春節。
哈里木他們其實并不怎么注重過這個節日,不光瑪縣,許多地方的少數民族,知道這一節日,但比較大規模的過的至少到三十年后了。
也可能民族人自己內部在過,只不過沒有宣傳,外族人不知道而已。
春分前后事情并不多,地還沒開種,李龍沒有立刻答應下來,其實他是想去的。
這一年到頭都在忙著賺錢,去伊犁河那邊逮魚,看看人家過節的,也挺好啊。
主要是現在自己有車,開著方便,雖然路況不是很好,但至少比坐著大班車強。
“行,到時我看情況,要走的時候給你打電話。”李龍說道。
“嗯,不急,那個節他們一過都是好幾天,我主要是想弄條魚。你給我帶回去的那熏魚,我回家和家人吃了,味道真不錯,想著看這開春了是不是搞條新鮮的嘗嘗。”
李龍沒想到解開心結的劉高樓竟然也是個吃家,笑著說道:
“嘿,我也有這想法,行,那到時我看如果沒啥事,就過去看看。”
劉高樓沒再停留,發動著車子開著就離開了。
李龍算了算時間。春分的時候,雖然縣城這邊雪已經化了,但山里還沒化呢,所以孟海他們還修不了路。
村子里的地面上雖然沒雪了,但地溫還沒起來,不能播種,家里也沒啥活,就是蓋房子,準備農資,等老家的人過來。
至于收購站這邊,眼下正在收最后一茬冬皮,收完之后,農忙起來,零星收到的就是春皮了。
李龍想著走之后,看趙輝能不能過來,過來的話把這里的皮子拉走,也省事了。
趙輝是三月十號來的,正月快過完了,李龍看著他紅光滿面,似乎胖了一些,想起曾經聽過的一句俗語“每逢佳節胖三斤”,趙輝胖得可不是三斤,至少三公斤。
原本他看著是一個精明的商人,眼下臉圓了不少,戴著眼鏡反倒像個和藹的老師。
李龍也沒多和他廢話,劉高樓拉來的皮子,收購站零星收的皮子,還有王明軍大老陳,以及趙宗明他們弄過來的皮子,雜七雜八加起來近四千張。
兩個人核算了大半天,六十八萬塊錢。因為從劉高樓那里按統貨算的,所以最終的綜合成本不到一半,就算交完稅,還能余下三十萬左右的純利。
很好了。
趙輝也是很開心的離開,離開前順帶著把肉干加工坊這幾天做出來的牛肉干和牛肉粒拉走了大部分。
趙輝走之后,李龍給顧博遠分了一萬塊錢,梁雙成和孫家強一個人一百塊錢的獎金。倒不是不給他們多分,大頭的皮子是從劉高樓那里過來的,按顧博遠的說法,不能折算到收購站的利潤里來,這是李龍自己的線。
所以李龍也沒矯情,況且錢也不能給的太多,不然容易培養貪欲。李龍之所以給獎金,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每天刮皮子上的油脂、梳毛也挺辛苦的。
這活不好干,而且兩個人也沒滋生什么壞毛病,還不錯。
既然沒啥事情,李龍便給劉高樓打了個電話,告訴他自己準備過去。
劉高樓那邊自然歡迎得很,他說已經給二叔打了電話,說了這邊需求嘎斯車的事情,劉山民回復說已經在搜集了。如果李龍趕過去,差不多等在那邊過完節,剛好能把貨給接收了。
飯桌上,李龍把這事說了一下,顧博遠和顧曉霞都沒啥意見,只是讓他注意安全。
李龍習慣性的主意正,這一點其他人都知道。
李龍這邊事情不多,他打算第二天回隊里一趟。
這回他是開著212回去的,幾輛車平時都得發動一下,開一開,不然的話容易生毛病。
等到家里的時候,李龍有些意外,原本以為現在平房應該動工了,但當他把車子開到自家院子的時候,發現平房都已經蓋好了。
老爹帶著大哥和堂侄李俊峰他們,還有謝運東他們正在清理平房前面的碎磚頭、干掉的泥巴混凝土,和一些沒用完的建筑材料。
一排四間平房,面西背東,木頭門都已經裝好,刷了深綠色的漆,算是這時候常見的顏色。
磚墻外面抹了一層水泥,這時候也快干透了,看來蓋好不是一兩天了。
李龍的院子比別人家要大不少,不算屋子都快有兩畝地了,所以這四間平房雖然很大,但實際上連院子一半長都沒占到。
至于面積更是不到整個院子的四分之一。
但已經很大了,李龍估計四間房建筑面積加起來得有兩百個平方。
里面隔個擋板都能直接當里外套間了。
看到李龍車開進來,幾個人都停下了手頭的動作。
下車后,李龍一一打著招呼,笑著問道:
“大哥,啥時候開工的,咋蓋得這么快?”
“人多啊。”李建國笑著說道,“雪化完,下面地沒凍著,干脆就干吧。剛開始是自己家人,結果讓人一看到,下午運東他們幾個就都過來了,男的干活女的燒水幫忙做飯,一天地基打好,又用三天這屋子就起來了。”
還真是快!
“里面添置床、爐子啥的,也得費些功夫。”李龍說道。
“都訂好了,跟鄉里木匠那邊說好,讓緊著先給咱做木頭床。原本我還想弄幾個鋼管床哩,想想也不確定來多少人,搞幾個大架子床,搬進來一擺,然后再說其他。”
“那還有啥?”李龍覺得自己在這里還挺多余了,不知道該干啥了。
“被褥。”李建國還真給李龍找了個活,“他們過來鋪蓋啥的應該都沒帶,到時得準備一些被褥,至少床上得有東西。”
“這個簡單,我去找個網套加工點,買現成的。”
雖然現在還沒大面積鋪開,但鄉里和臨近縣城的地方,有好幾個網套加工點。有些做的時間長做大的,三四十年后開網店,一年能賣出十萬套被!
開著車子去三個網套店,買了十床網套,七床一米五的,三床兩米的。
沒辦法,現貨就這些,李龍干脆都買回來了。
他還去百貨大樓買了被面,扯了被里子,一并拿回來。
他主要是懶得等。
回到家里,李龍算是給女人們找了活。這時候還沒流行用被套,這網套都用被面和被里子縫起來的。
然后李龍給大哥說了他要去伊犁那邊看看,老爹和大哥自然沒意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