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和人家相比,自己真就是毛毛雨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李龍和劉山民兩個在火車站附近的奶茶店坐著,一個人一碗奶茶,一個馕,一盤蜂蜜,一盤果醬,一盤奶油,就在那里邊吃邊聊。

  “真沒想到能在這里碰到你。說實話,我這邊穩定之后,我去山里找過你,不過那時候山里木屋還在,但門鎖著,沒人。”劉山民說道,“是……一年多前?”

  “這兩年我在木屋里住的時間也不長。”李龍解釋著,“以前是在木屋里呆著,收一些貝母等藥材,和皮貨、野蘑菇。后來我開了收購站,進山就少了。”

  “你還收貝母以外的藥材?”劉山民有些意外,“甘草、黃芪收不收?”

  “收啊。”李龍笑笑,“不過價格不能高,我就是當個中間商賺個差價。”

  劉山民點了點頭,想著什么。

  李龍掰了一塊馕,在上面抹了一些奶油吃了起來。奶油和酥油不少人吃不慣,他倒不在此例。跟著哈里木他們,不光習慣了吃這些東西,還覺得挺香。

  好在不經常吃,身上不帶膻味兒。

  “你知道我從你那個木屋離開后去了哪里嗎?”劉山民不再沉默,開始說話。

  “不知道,看你這樣子,應該是得了一場富貴吧。”李龍的目光在劉山民腕上的金表、手指上的金戒指上掠過,笑著說道。

  “是的,我去了蘇聯。”劉山民一點也不隱瞞,“確切的說,是去了蘇聯中的哈薩克斯坦加盟共和國。”

  “出國了啊?不錯不錯。”對于這時候普通人來說,出國的確算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雖然蘇聯這時候內部已經有了許多問題,但在普通北疆老百姓眼里,它仍然是世界一霸。

  普通人對著這個老大國家,基本上就兩點看法,第一,我不怕你,第二,你很強大。

  李龍知道其發展軌跡,所以知道要不了幾年它就成歷史了,但這一點,普通老百姓是不知道的。

  “你能想像那邊的人的生活嗎?”劉山民再次問道。

  李龍有些奇怪他怎么會問自己這個問題,但自己這時候應該是普通老百姓吧?便說道:

  “六幾年不是跑掉一批人嗎?那些人得到的宣傳不是那邊到處是牛奶面包嘛,我想著他們吃的應該是列巴和土豆燒牛肉吧。”

  “差不多,不過和你想像的不太一樣。”劉山民的臉上閃過一絲復雜的神情,“那邊——缺許多東西,我就是干這一行的,和你差不多,低買高賣,做個中間商。”

  李龍點點頭,繼續吃著馕。

  跨國貿易,利害啊。沒點人脈和能力,還有資金,這一行做不起來。

  他手頭那點錢在普通人眼里算巨款的,但在劉山民這樣的人面前,應該不算啥吧。

  李龍沒打算涉足這方向,他還沒那個實力。現在的生活都已經超出他最開始的預期了,原本就只是想當個地主的。

  甚至于現在他依然執著于這方面。

  “回到咱們這邊,我才覺得自己過的正常生活。那邊……生活真的差遠了,你能想像得到嗎?那邊竟然吃不到幾種菜!”李龍不說,劉山民卻自顧自的說了起來。

  李龍猜測他在那邊是沒幾個朋友能說得上話,所以才會對著自己這么一個差不多算陌生人的人來說話。

  至于那邊吃不上菜——李龍是了解一些的,倒也不至于吃不上菜,主要是菜品就那么幾種,土豆,西紅柿,腌的肥肉片子等等。

  物產極其匱乏。

  主產的就是那幾種,小麥、燕麥、水稻等等;肉類倒是不少,但人總不能光吃肉。

  對了,那邊的民族人養豬,這好像是斯大林的功勞?

  直到分裂之后,慢慢又回歸了信仰問題,所以又不養了。

  李龍腦子里亂七八糟的信息有不少,劉山民也在這里繼續講著:

  “不過說實話,打通了關系,賺錢是真的好賺。”

  李龍隱約記得再過十幾年,零幾年的時候,自治區日報上經常會有需要貨源的消息,就是白糖、水泥等輕工業產品。

  那邊沒這一類的輕工業制品,無論是衣服等日用品,白糖等食品還是水泥等建筑用材料,那邊都缺。

  所以有一段時間,有許多人到那邊去種菜、建廠打工。

  可惜,那邊人既搞不來這些東西,又對過去的北疆人,或者說口里人仇視,后來干脆北疆這邊也就哈族人過去,其他的人不去了。

  傳說中受害的人太多,而且不少做生意過去就被勒索了,求助無門。

  國與國之間是沒有永遠的友誼的,沒辦法。

  不過劉山民能打通這個關系,想來應該是有不錯的路子吧。

  在那邊也算是有勢力?

  李龍亂猜著。

  “我回來,在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吃盤子拌面,都會覺得那是人間美味。”劉山民喝了一碗奶茶,“反倒是這玩意兒,那邊也有,味道差不多。”

  李龍點點頭,想想也正常。畢竟那邊的牲畜業也挺發達的。畢竟外伊犁算他們的,哈國二百多萬平方公里,比南北疆加一起還大,但人口卻還沒南北疆多。

  更重要的是那邊大部分還是平原地帶,想想吧,多好的地方!

  可惜,不是咱們的。

  對土地有異常執念的李龍想著如果自己在那邊有一塊屬于自己的,不要多,一平方公里的土地……

  當然,前提是那邊屬于這邊。

  幻想一下。

  劉山民恢復了正常,他對李龍說道:

  “如果我拉回來十噸的黃芪的甘草,你能吃得下嗎?”

  “吃當然吃得下,但過了關,價格和這邊就差不多了?”李龍疑惑的問道,“要是和市價差不多,那我收不了啊,因為我給賣家的出貨價甚至還要比市價低一點兒。”

  他從采藥人手里收的原始藥材價格不高,所以才能賺到差價,如果收的藥材價格高,沒利潤,他自然沒收的必要。

  “放心,價格肯定不高。”劉山民對李龍感興趣了,能一下子吃進十噸藥材的,不多。

  “你不會……走私吧?那個我干不了。”李龍急忙擺手,“我是守法商人,肯定是不會干違法的事情的,我連避稅都不去做,更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他說的事情,自然就是銷贓。

  這時候東南沿海方面的走私已經開始了,而且越來越厲害。

  李龍絕對不想做被通緝的對象。

  “你想哪里去了?”劉山民笑了,“我怎么能讓你干那種事情呢?”

  他從隨身攜帶的包里取出一張紙來,說道:

  “知道什么是配額嗎?放心,肯定是正規渠道進來的。我真正從那邊進來的是其他東西,這些藥材,只是搭頭。”

  李龍看了看那張紙,那叫……批文?

  他不懂這些東西,只是依然有些謹慎。

  來路不明的東西,他不想碰,他只想做個守法的人。

  看李龍依然警惕,劉山民就換了話題,問道:

  “那你知道不知道從那邊進什么東西最賺錢?”

  “動物內臟?”李龍下意識回了一句。

  主要是因為他聽說那邊的動物內臟沒人吃,或者說沒人要。

  所以在未來二三十年里,時不時的會有人從那邊走私牛羊肉的內臟過來,主要是毛肚腸子之類的。

  李龍記憶深刻,所以下意識就回答出來了。

  “咦?你知道那邊這些東西沒人要?”劉山民顯然也沒想到李龍會給出這么個答案來。

  “聽人說的。”李龍笑笑,“你也知道我這開收購站的,三教九流都打打交道,還有伊犁那邊的人過來賣貝母呢。”

  “也是。”劉山民點點頭,“你說的沒錯,但這玩意兒買過來,沒人收啊。”

  “冬天嘛。”李龍熱書記的本性又發揮了出來,習慣性的給人出主意,“冬天發幾車過來,那玩意兒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但可以凍著啊。冬天往口里拉,賣的比肉便宜一些,總會有人要的。”

  “是這個道理。”劉山民再次點點頭。

  “你要買玉雕,去玉雕廠那邊。”李龍說道,“玉素甫是我的朋友,他以前就是賣玉石的,不過眼下他這邊是小料。如果想要大料,得去廠子里。”

  李龍喝完碗里的奶茶,劉山民又招手給他再要了一碗。

  “要不是我的火車在下午,我就請你吃頓飯,咱們好好聊聊了。”劉山民說道,“這樣吧,你的收購站是不是開在瑪縣的?有空我過去找你,我覺得咱們是可以合作的。”

  李龍心說還是離遠點兒好,自己不懂那些東西,如果真是搞走私的,沾都不能沾。

  劉山民和李龍一起從奶茶店里出來,他去了火車站,要趕今天的火車回內地,李龍則再次來到玉素甫的攤子那里,買走了他那里大部分的小籽料。

  價格并不貴,二十多塊籽料才不到三百塊錢,如果不是玉素甫說他要留一些壓攤子,下一批貨要幾天后才到,他打算全部買完的。

  順帶著買了一些葡萄干和大棗,李龍開著吉普車回了。

  最近老娘杜春芳和李娟李強兩個都喜歡吃這些東西,明明昊昊也吃一點,但吃不多。

  所以要買一些回去,各家都放一些。

  回去的路上李龍還在想著劉山民的事情,想著等他過來的時候,自己怎么拒絕。

  畢竟目前自己發展的順風順水,和自己計劃的差不多,一步步逐步展開,甚至于比自己計劃的還要順利。

  不想去搞那么多的變量,容易出事。

  回到縣里,李龍去了一趟四隊,把買來的葡萄干大棗什么的放下后,又去給老馬號那里放一些。

  麥場上的麥垛子已經剩下一家了,再過兩天應該就可以揚場了。李龍過來的時候,這一輪打場已經結束,麥草已經挑到了邊上堆了起來,李俊峰他們正在用推板把攤在地面上的麥粒往一起推。

  李龍遠遠的看了看,那邊麥場上人不少,李龍也就沒過去幫忙。

  他陪著老娘聊了一會兒天,就回縣里去了。

  最近楊大姐那邊比較忙,李龍得在大院子里做飯。

  晚飯的時候,顧博遠對李龍說:

  “那個收野蘑菇的黃磊過來了,看你不在,就回招待所了,說明天再過來。對了,他帶著車過來了,這回應該是要拉一車回去。”

  “咱們現在有多少野蘑菇了?”李龍問道,“收來的都讓孫家強和梁雙成給處理過了吧?”

  “目前還有三四百公斤沒處理,這是兩天收的,來不及。”顧博遠說道,“處理過的有三噸多,我都檢查過了。那些處理過的蘑菇搞得很干凈,腳都剪掉了,也沒渣,不過搬運的過程中就不好說了。”

  “三噸多都是黑虎掌菌?”李龍問道。

  “嗯,零頭算是羊肚菌,大部分是黑虎掌菌。山里這種蘑菇很多,你是知道的,一搞就是一麻袋,偏偏還挺貴的。”

  黑虎掌菌能賣錢這是不少采藥人沒想到的,但在知道李龍的收購站開始收這種野蘑菇,而且價格不低之后,不少挖貝母的人出山在縣里租房子,或者在親戚家住一段時間,等黑虎掌菌開始長出來就又進山開始采蘑菇。

  不過這段時間他們就隔段時間出一次山,因為護林員雖然收貝母,但不怎么收野蘑菇。

  法理上貝母屬于挖掘類藥材,需要動土,可能會造成水土流失,所以會被抓。

  但野蘑菇不一樣,這玩意兒長出來是在地面上的,采了不影響植被,所以一般不抓。

  當然也有比較乖張的護林員要收了,那也沒辦法。

  李龍最近也沒什么事情,所以第二天就去了收購站等著。

  黃磊來的挺早,他帶著卡車過來的,還有兩個幫手,也不知道是臨時請來的,還是直接從口里帶過來的。

  這回黃磊已經沒有那次被懷疑時的頹廢,頗有點意氣風發的感覺,看到李龍后,他笑著說道:

  “李老板,昨天過來他們說你去辦事了。最近比較忙?”

  “嗯,的確比較忙。”李龍點點頭,“看你這樣子,生意越做越大?”

  “還行,也是借你的光,那個肉干起了不小的作用,在我們那邊不少人都喜歡,就是量太少,價格又比較高。”

  “我都是用純肉,一點邊角料都不帶的,那能不貴嗎?這一開始走的就是高端的路子。”李龍說道,“你想想啊,一只羊、一頭牛身上能切成肉條的肉才有多少?”

  黃磊點點頭,他自然知道這些肉干質量非常好,所以才會持續的買。

  聊肉干只是引個話題,主要還是來買野蘑菇。

  一袋袋野蘑菇干被提了出來,這玩意兒挺輕,所以近一百個麻袋拿出來,黃磊也知道自己帶的一臺車有點少了,他就又借用收購站的電話給運輸公司打電話,再雇一臺卡車過來。

  無論是黃磊、趙輝還是賈天龍,都是堅持和李龍交易。

  收貨是顧博遠,交貨是李龍,這樣兩個渠道都在自己人手里掌握著,李龍的收購站也就不怕被人模仿或者超越。

  黃磊這趟走的時候不光拉走了蘑菇干,還拉走了三百多公斤的肉干。

  近八萬塊錢的收入已經不能給李龍帶來太大的波瀾,他給顧博遠發了五千塊錢,給孫家強和梁雙成都給了兩百塊錢獎金,算是這一階段的收入總結。

  這些野蘑菇干給李龍帶來了差不多三萬塊錢的純利,比例不低了。

  黃磊走的時候給李龍也說了,野蘑菇干的價格目前不會再漲了,后面不好說。

  李龍說肉干的價格可能會漲,因為太耗費牛羊肉了,這一點黃磊能理解,并且說八月份他還會來一趟,希望到時能多拉些肉干回去。

  黃磊走后,李龍短時間內沒事,快到八月份的時候,麥收已經結束,他去了一趟清水河,把修橋和修閘門的事情都給他說了。

  是的,李龍打算把閘門的事情也交給孟海,一事不煩二主嘛。

  孟海自然沒意見,不過眼下麥子收了,大家都在交公糧,隨后還要收油葵、玉米,這件事情要等到十月份了。

  李龍也不是很急,他還要搞閘門和水泥的事情,這些事情也得慢慢打聽。

  等到八月中旬的時候,閘門已經做好,李龍這邊就讓暫時閑下來的李建國開著拖拉機到小海子壩線北面那里楊波指定的地方,開始往里推土。

  一天功夫,推下去的土就在壩線前面圍了一弧形,接下來等施工的時候,就能在干燥的地方作業了。

  這時候還沒到澆灌冬麥的時候,所以小海子里水量最小。李龍和孟海他們都清楚,得在澆冬麥之前把閘門修好,不然的話,水量大了,說不定推下去土的地方下面會滲水,也會比較麻煩。

  接下來李龍又迎來了一段時間的無聊期,他很干脆的成了家庭主夫,沒事就陪著孩子,做著中午和晚飯,時不時的去趟四隊。

  直到八月中旬劉山民來到瑪縣找他,他的這段比較清閑的日子才算結束。

  :小海子里再次出魚了,都是巴掌大的鯽魚,不過沒以前那么漂亮了。

  再:今天去扔垃圾的時候,看見垃圾桶里一張剛剝下來的山羊皮,眼下大家都這么奢侈嗎?還是皮貨已經沒落了?山羊皮都直接扔掉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