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軍放下電話,臉上不無得意。
“嘿,連長,這兩天你可出好風頭了。”鄭向陽笑著說,“咱們團里除了團部附近的那兩個連隊,其他連隊的連長或者指導員都過來找你,就為了這個打藥機的活。怎么樣,成本賺回來了吧?”
“早賺回來了!”王明軍哈哈大笑著說,“我的眼光準吧!當時我就想著這打藥機啊,絕對有前途!五百塊錢!我看李龍同志原本壓根就沒想著要五百塊錢……”
“那你還那么堅決的給?”在鄭向陽看來,既然李龍原本就沒打算要那么高的價,那王明軍完全可以把價降下去啊。
要知道現在這一百塊錢可不算小數目。雖然國家出了百元大鈔,但普通老百姓真要存到一百塊錢,很少有破開去花的。
能干不少事情呢!
“嘿,這你就不懂了吧?這也是我的高明之處!我給你說,我一直覺得,咱們連隊有人和十三連的老趙有關系。你看,好幾次李龍同志一過來,沒多久老趙就來了。
他也不是頭一回跟在咱們后面賺錢了。這回也就是我堅決,直接把五百塊錢拍在李龍那里,讓他拒絕不了。不然的話,我給你說,別看老趙那個人看著土氣,魄力肯定是有的。
如果我不把這打藥機直接收到手里,但凡猶豫一下,他過來絕對會把打藥機給弄回他們連隊去!”
鄭向陽想了想,還真是那么回事兒!
“我給你說吧,”王明軍得意的說,“就這幾天去其他連隊打藥,我就直接明說了,現錢結!三毛錢一畝地,真的就不多。而且是現在的價格,等到打催花劑的時候可就不是這個價了。”
催花劑其實也是落葉劑的一種,有些棉花種的晚,或者長勢比較好,棉桃一直憋著不開,那就比較麻煩。
這時候就得打催花劑,同樣是需要背著噴霧器打。
王明軍說的就是這個。其實他自己也覺得,三毛錢有點低了。
哪怕不可能像收麥子那樣兩塊錢,至少也得五毛錢往上嘛。
但給趙宗明打過三毛錢的,再給別人漲價,那就有點不地道,所以先就這么來了。
即使如此,三毛錢一畝地的超低價格,也讓他直接賺出了六百多塊錢,成本早就收回來了——畢竟油費沒多少。
“今天加餐!”王明軍轉身對進來的大老陳說,“老陳,買只雞去,咱們在連部加餐,我請客!”
“嘿,連長賺錢了,這說話聲音都大了不少!”大老陳笑著說,“后面職工過來報告,說東北面沙窩那邊來了一群黃羊,問咱們打不打?”
“哪有空打?打這玩意兒還是冬天吧。”王明軍猶豫了一下說道,“眼下還是好好看顧著莊稼。咱們是職工,現在有活呢。再說了,現在上面對槍和子彈管的嚴了,打獵不好說話。”
冬天民兵訓練的時候,弄出槍和子彈來打獵還行,現在就沒辦法入賬登記。
雖然知道一張皮子現在比較貴了,但如果被查出來私自拿槍打獵,那麻煩也不小。
哪個輕哪個重,王明軍還是清楚的。
小心無大錯!
大老陳還想著能給連隊的小金庫增加點收入呢,看來無望,他略有些失望,不過很快就從王明軍手里接過錢,去買雞了。
連部沒養雞,要吃雞得去職工家里買。王明軍讓他買兩只,人家宰好拔好毛,一只拿到連隊吃,一只送王明軍家里去。
王明軍自然是可以直接回家吃,但他是連長,那天李龍過來也是找連隊進行測試的。他是在連部把打藥機給弄到手的,借的也是連隊的錢。
雖然說馬上就還上了,但畢竟過了這么一手,大老陳和鄭向陽都看著呢。現在用這個打藥機賺了錢,雖然清清白白,但見面總得分一點,所以吃就在連部吃了,大家都吃一點,至少心里都平衡一些。
到其他連隊打藥,王明軍收的現錢。本連隊的人需要打藥,直接記賬,到時年底一起扣除。
“咱們算是享受到了人家李龍新設備了。李龍同志是真夠意思,”鄭向陽感慨著,“啥好東西先想著咱們,這老李哥教育出來的,真不一樣啊!”
“就是的。”王明軍同樣感慨,“老李哥要是不走,這連長就是他的,沒我啥事。不過他要在的話,我干我的副連長,那也是踏踏實實的。”
“那咱們咋感謝人家呢?說是給錢了,但現在其他連隊都打問著,一樣買不到,目前也就這么一臺吧?”
“錢,李龍同志不缺。”王明軍想了想說道,“要不老鄭,你發揮一下筆桿子的作用,寫篇報導投到兵團日報上去吧,那上面上了,咱們把報紙往李龍同志跟前一送,嘿,他肯定高興!”
“哪那么容易上的?”鄭向陽搖了搖頭,“團部的新聞我倒是能上,兵團日報可不好上。”
“試試嘛。”王明軍慫恿道,“說不定上了呢?這搞不好是全疆第一臺打藥機子,機械化一開始就從咱們這里開始,還不算大新聞嗎?”
鄭向陽眼睛一亮,笑著說道:“連長,我看你不寫東西,但這新聞的敏感性倒很強嘛!要從這方面講,還真有可能……我試試!”
這回輪到他有些迫不及待了。畢竟能上一回兵團日報的話,他在團里絕對揚名了。
想出名嗎?當然想了。
上兵團日報是有獎金的,當然不僅僅是這些獎金,還有可能入了團領導的眼。
鄭向陽一直想到團機關去工作,在連隊當指導員聽著挺好聽的,但實際上和普通職工區別不大。
權力有一些,他看不上。鄭向陽有著普通知識分子的清高,他想到更大的舞臺上發揮自己的能力,施展自己的才華,而不是整天面對著這些跟老農民沒什么區別的職工說著雞毛蒜皮的事情!
這是一條不錯的路子,只是以前走不通,因為沒有合適的新聞。
想想也正常,經常在連隊里,面對的都是雞零狗碎的事情,幾乎所有的連隊都差不多,你有的事情別的地方也在發生,報社肯定不稀罕。
但目前這條不一樣。兵團一直在堅持大力發展機械化農業,進步很大,領導也很關注。現在有這么一條新聞,全兵團獨一份機械化打藥的,那報社肯定是會注意的。
王明軍看撓中了鄭向陽的癢處,他端起水杯喝了一口,笑了。
李龍不缺錢,那就幫他揚名。雖然他已經是全國表彰的先進個人了,但名氣這玩意兒,不會嫌多的吧?
李龍還不知道王明軍和鄭向陽在給他搞這個事情,和杜廠長通完電話后,兩天后他去石城接到了第二個打藥機。
暫時這個打藥機沒什么用,就留在大院子這里。
七月份了,部分地方的麥子已經熟了,李龍從克尤木那里留了二三十公斤羊肉,抽空去了一趟牧業隊的留守點,給玉山江和哈里木的家里各送了一些,連帶著還送了一些物資。
都是熟人了,李龍過來,兩邊的人都挺高興的,李龍也給他們說,再過一個多月,山里該下來打草了,到時就會和家人見面了。
畢竟現在有了拖拉機,打草方便,來回也方便。
姜至瑜看著兵團日報,揉了揉自己的額頭,有些無語,又有些后悔。
知道李龍這段時間不修路了,可能在忙收購站的事情,誰能想到,他又搞出來一個打藥機!
搞出來后,怎么就不說一聲,就在兵團那邊試驗了呢?這個鄭向陽是誰?通訊員?連記者都不是?
如果自己能把這條新聞提前拿到,今年的任務就完成了!
畢竟兵團日報也是省級的,自己要寫出來的話,上自治區日報應該沒問題吧?
兵團日報不是鄉里訂的,是姜至瑜為了提高自己寫作能力,專門去找來看的。
結果就看到了這個。
她有些不甘心,便騎上自行車去找李龍。
李龍目前時不時的會去四隊,畢竟割麥開始了,他自己的公糧,老丈人的公糧都要靠著大哥家來交。
李龍大院前面的麥場上,李家的麥垛堆的高高的,是別人家麥垛的兩三倍。
沒辦法,要交公糧的人多,麥子自然種的也多。
李建國帶著李俊賢去給別人家割麥了,現在李俊峰、陳前進由李青俠帶著在麥場上干活。
梁月梅留在家里,帶著董曉娟準備飯菜。
李家麥子多,出的人也多,還有一臺拖拉機,沒人有意見,甚至于大家還挺開心。
李龍過來的時候拉了一車西瓜。現在西瓜才下來時間不長,價格略高,已經到了一毛錢一公斤,再過幾天就會降到八分。
五分錢的西瓜現在基本上吃不到了,但就這么算,還是挺便宜的。
“來來來,先停一停,吃西瓜!”李龍沖著正在挑麥草的人喊著。
這一場的麥子已經用滾子壓好了,大家正在挑著上面的麥草。麥草挑完,剩下的混著麥尾子、麥雜頭的麥子會堆成一大堆。一家的麥子打完,再輪下一家。
李家抽簽輪到第三家,目前干的是陸家的活。
農村人關系比較近,這是一個很大的方便——同一個麥場,基本上就是附近幾家人一起干,輪著來,互助合作,所以說遠親不如近鄰,有事近鄰能幫忙啊。
李龍直接切開兩個大西瓜——都是七八公斤的長西瓜,切開的西瓜瓜瓤看著很漂亮,又沙又有甜味兒。
這些人也不客氣,一個個過來拍拍手,拿起西瓜邊吃邊贊嘆著。
其實每家人過來的時候都提著茶籠子,帶著茶缸子。這時候也會有賣西瓜、賣冰棍的過來,但買的人并不多。
畢竟這么多人呢,要買肯定是給大家一起買,精打細算的人很難這么大方的請客。
李龍除外,反正大家知道他賺的錢多,也知道他大方。得他的好處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當然李家有事的時候,招呼一聲,大家也都會過去幫忙。
“小龍,最近你那收購站咋樣?”陸英明問道,“還收不收兔子皮了?”
“收啊,不過眼下賣兔子皮的少。”李龍一邊吃瓜一邊說道,“最近都忙著收麥哩。”
隊里謝運東、陶大強、梁大成等人都開著拖拉機去其他地方收麥子了,這一年對于他們來說,現在就是最大的收獲季。
一個麥季雖然沒以前賺的多,但賺個一兩千塊錢還是沒問題的。
“小龍叔,我聽說那收割機是你發明的?太厲害了!那幾天看我大叔開收割機收麥,我就想著這東西真好!一個機子頂十好幾個人割哩!
老家還在用鐮刀割,割麥那活,嘿,太難受了!”
他這么一說,大家都哈哈笑了起來了。
“俊峰啊,你可不像是害怕干活的人,這兩天看你干活挺下苦的,在老家干活也是一把好手吧?”陸英明笑著說道。
“哪有。”李俊峰被說的有些不好意思,“那我爺,大叔、小龍叔,嬸子們對我們這么好,那不得好好干?”
嘿,能干又會說,李俊峰這是轉性子了?
李龍還真沒想到,李俊峰來的這段時間,變化是真的快。剛開始是想找輕省一些的活,后來確定下來就在這里干農活,結果還真就踏實干了。
李龍猜測他可能會耍滑或者偷懶,沒想到還真沒有。
而且李俊峰是這些侄子輩里最能說的,嘴甜,和鄰居們關系處得也不錯,就連他媳婦態度也不錯。
倒是讓李家人刮目相看。李建國有兩次私下里都說,要是李俊峰一直這樣干的活,年底給他發獎金都行。
活干得好,多給點自然沒問題。
在李俊峰的帶動下,李俊賢、陳前進都很積極。李俊賢跟著李建國在兩臺拖拉機上打下手,整天一身油泥,可不是故意整臟的,那是真好好的在干活。
在他看來,這難得的學技術的好時候。畢竟在老家,別說東方紅七十五大鐵牛了,就是小四輪拖拉機也輪不到他摸啊。
現在這么好的機會,不好好的學一學,等回去學西北風啊?
陳前進話不多,但干活也沒差,主要是有人比著,他可能也覺得不能丟人,不能讓別人小看,所以干活也肯下苦,起得早,不光在李家干活勤快,在老馬號也是搶著干活,讓老羅叔一頓夸的。
這些事情李龍都是慢慢知道的,他挺滿意。
當然,李家和老馬號兩邊的伙食也不錯。現在正是忙季,每天有肉是必然的。李龍時不時的會帶一些肉過來,有些時候是煮熟的雜碎,有些時候就干脆是新鮮的牛羊肉。
他已經習慣了,克尤木每天一早拉來牛羊肉的時候,他時不時的會過去取幾公斤拿走,或家里吃,或拿到隊里給這邊改善伙食。
干活干得好,那吃的方面自然也要保障好。
李俊峰和他媳婦不止一次的說,這平時的伙食,比他們在老家過年的時候吃的還好。
李青俠時不時的還被幾個年輕人鼓動著,下午干完活直接去小海子撒幾網回來。
對他們來說,既是解壓,也是弄點魚吃。雖然現在小海子魚比以前少多了,但撒網逮個吃的魚還是能逮到的。
(實際上的小海子,因為2025年初拿到一筆撥款,開修的時候冰還沒化完,挖機直接把東西壩挖開,然后把水引起,要把里面清一下,結果水引走了,里面的魚就被凍死了。今年老爺子下了幾次網,都沒逮到。)
雖然干活苦,但生活條件好,李建國給他們說年底能拿的錢不少,像李俊賢還能在這里學到技術,一個個積極性自然是很高了。
至于董曉娟懷孕的事情,隊里沒人來管。畢竟戶口不在隊里,這邊的計劃生育不管那么嚴,管好自家事就行了。
吃完瓜,陸家大嫂看李龍不管那些瓜皮,便說道:
“小龍啊,這瓜皮你要不要,那我撿回去喂豬了啊。”
“行行行。”李龍自然沒意見,這邊沒他干活的工具,他也就是過來請大家吃個瓜,然后就準備回院子里去。
吉普車里還有不少的西瓜,他打算全都放大哥家里,老娘他們還要吃呢。
正準備離開的時候,騎著自行車的姜至瑜趕過來了,看到李龍后挺開心,直接騎到了麥場上。
“姜干事,你咋跑這里來了?”明知道是來找自己的,李龍還是客氣的問了一句。
“找你有點事情。”姜至瑜大大方方的說道,“要不要去一邊談談?”
“行。”李龍大約猜出了姜至瑜的想法,便指了指自家的方向說道:“我家院子就在那里,去那里說?”
“好的。”這里人多,姜至瑜覺得不好采訪,還是人少的地方好一些。
兩個人走后,李俊峰笑著說道:
“我小龍叔厲害啊,這是過來采訪的記者?”
“鄉里的干部。”陸英明見過兩次姜至瑜,知道她的身份,“不過你小龍叔的確厲害,縣里、鄉里都爭著來采訪哩。”
李龍并不知道麥場上的人背后在議論他,他這時候正在回答姜至瑜的話:
“其實還是上次你采訪過的話題,就是農業機械化,我給說一下人工背噴霧器打藥和機打的效率,你就清楚了。”
姜至瑜趕緊拿出本子準備記,這可是一手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