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941章 用推恩令來破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林三七走到曬谷場中,14個保鑣馬上暗暗將他圍了起來。

  如果仔細點看,還能看到保鏢們的手都放在了腰間。

  還有幾個保鏢已經將自己的背包取了下來,拉開了拉鏈,似乎隨時準備從里面取出什么。

  如果聰明點的人一瞧這架勢,馬上就會意識到來了一個了不得的大干部,最好是偃旗息鼓。

可惜農村大山里的村民們哪里有這種見識林三七看了看劍拔弩張的雙方,這才問道  “不就是一個赤腳醫生嘛,你們至于嗎?瞧瞧,這打得頭破血流的,那個人是不是骨折了?我看這腿腫得跟饅頭一樣了,痛不痛?”

  現場沒人回答他,萬姓和卜姓都是冷冷看著他。

  林三七有點小尷尬,看來自己的確沒有王八之氣,一出場就讓村民們納頭就拜,于是繼續開口道:

  “行了,萬姓和卜姓,各自來一個代表,跟我說說發生了什么事情?你們有什么訴求?”

  從人群里走出兩個中年男人出來,賠笑道:

  “領導,我是邑村的村長萬來成。”

  另一個中年男人也回道:“回領導,我是副村長卜良。”

  林三七諷刺道:

  “一個村長,一個副村長,你們這邑旺村基層工作做得真好,二位村長大人果然是先鋒帶頭人啊。”

  面對林三七的諷刺,萬來成和卜良都沒有什么羞愧的表情,反而是一臉不服氣。

  金縣長無奈地解釋道:

  “林部長,沒用,我們這么多年批評過好多次了,還重新選過村長,甚至還派出了公社干部到邑旺村來當村長,結果沒有一次成功。

  你別看這兩姓有好處時打破狗腦袋,但是對外的時候他們同樣非常一致,非常難搞,說句是針叉不進,水潑不進都不為過。”

  林三七自己也是東廣省城中村出身,對這一點深有體會。

南方的村民們非常抱團,非常團結,尤其是在有“宗族祠堂”的前提下  現在哪怕林三七面對這些農民,同樣沒有什么好的辦法。

  林三七又反問道:

  “誰當赤腳醫生我們都有選舉制度的,一切都按規矩來,是不是公平公正的?先是文化考核,再是專業知識,最后是村民投票,你們反對什么?”

  萬來成趕緊開口道:

  “領導,我是支持上級的這套選舉制度的,不遵守的是他們卜家人。”

  卜良一臉怒容反駁道:

  “選舉?選你娘啊?你們萬姓人多,我們卜姓人少,只要是選舉我們永遠選不過你們,村里什么便宜都讓你們萬姓人占據了。

  如果這個赤腳醫生歸了萬其華,以后他掌握了所有藥物,到時給誰不給誰還不是他萬其華說了算?那我們卜家人怎么辦?”

  林三七一聽,內心是暗自點頭的。

  當年他在京城的時候遇到三年災害時期,不要說家里了,連單位的正常糧食供應都困難。

  還記得他弄了一批糧食到倉庫里,數字醫院和協和醫院的人都來搶,最后連景領導都出面了。

  歸根到底,在資源缺乏的年代,你不搶是真輪不到。

  比如邑旺村配額能搞到20盒頭孢消炎藥,萬姓赤腳醫生完全可能把所有好藥都供應給自家人,一盒不賣給卜家人。

  甚至拒絕給卜家人看病,最叫雙方是世仇呢?

  這問題的確棘手。

  “金縣長,你把選舉記錄給我看一下。”

  一個工作人員遞上了一個筆記本,林三七仔細翻看了一遍,選舉沒有任務問題,的確是公平公正的。

  最后三個候選人,萬其華、卜英、韋金。

  萬其華得標165票,卜英是135票,剩下韋金只有區區10票,顯然是村中的小姓。

  看到這個結果,林三七頭痛了。

  “萬村長,卜副村長,你們雙方現在的訴求是什么?”

  萬來成對著卜家人就是一聲輕哼:

  “我們訴求非常簡單,就是要卜家人承認選舉結果,不要再無理取鬧。”

  卜良也冷笑著道:

  “我們的訴求更簡單,不允許萬家當這個赤腳醫生。”

  金縣長這時候笑了:

  “那還不簡單?不是還有一個候選人韋金嗎?你們兩家都爭,不如誰都不當這個赤腳醫生,讓韋金來當。”

  萬來成和卜良聽到后齊齊呸了一聲:

  “一個小門小戶敢來領導我們,給他幾個膽,打不死這狗日的。”

  談判就此陷入僵局。

  金縣長又開始狂噴了,對著兩姓就罵上了街:

  “無法無天,你們這是反了天了,你們……”

  林三七卻是摸著下巴,想著解決辦法。

  打一架,誰贏了拿到這個赤腳醫生崗位,能解決一時,但解決不了一世,更何況這也沒辦法向全國推廣。

  打也打不得,勸也勸不好,上級指定?

  顯然那位姓韋的小姓村民就是典型下場,將來會被兩大家族針對,寸步難行,甚至小家庭都要保不住。

  那咋辦泥?

  林三七腦子里開始在想二十四史當中,有沒有類似的故事和解決方法。

  德意志有位哲學家黑格爾曾說,人類唯一能從歷史中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縱觀世界人類發展史,發現無論朝代更迭、經濟發展等活動都在不斷的重復過去。

  歷史總是不斷地重復。

  那林三七肯定也能從中找到解決方法,想了一會兒,林三七突然眼前一亮。

  漢武帝的時候就玩過一個陽謀:推恩令。

  推恩令就是更改了一些繼承制,原本諸侯王的財產和封地只能由長子一個人繼承。

  現在漢武帝規定長子、次子、三子都可以共同繼承,也就是“以大劃小“,原本10人一體,在推恩令的加持下,變成5人一體或者三人一體。

  具體到赤腳醫生選舉難題,同樣可以用這個方法破局。

  你們不是爭一個赤腳醫生崗位嗎?那我現在給你設兩個赤腳醫生,一家一個,這樣你們總服氣了吧?

  關鍵這方法可以向全國推廣,兵不血刃分化矛盾。

  有些小興奮地林三七止住了金縣長的罵娘,對兩個村長說道:

  “萬村長、卜副村長,既然你們誰都想要這個赤腳醫生崗位,那現在我作主,將這個崗位為一分為二。

  即你們邑旺村成立兩個村衛生室,擁有兩個赤腳醫生。你們一姓一個,這樣算不算公平合理?

  其他政策都一樣,只是這個補貼同樣需要一分為二,也就是5元一個人,你們覺得怎么樣?”

  萬來成和卜良互看了一眼,兩人都開始在心里盤算起來。

  金縣長反應最快,悄悄給林三七豎了一個大拇指:

  “林部長,高,實在是高,這樣在不加大國家投入的前提下,又解決了農村一個尖銳的矛盾,實在是太高了。”

  林三七也喜歡聽馬屁聲,笑呵呵回道:

  “而且這樣做還有一個優點,赤腳醫生最終要靠醫術吃飯的,一個村兩個赤腳醫生,這樣雙方就有了競爭,醫術水平和服務態度才能提高。

  如果一個赤腳醫生水平高,另一個赤腳醫生水平低,病人都會用腳投票的,誰水平高,誰的業務更好,拿到手的收入也越高,這就是良性循環。

  至于說病人會不會去敵家衛生室看病,這個根本不用愁,人都快病死了,還管醫生是親人還是敵人,先去看了再說唄。”

  金縣長卻找到了一個漏洞,提醒道:

  “林部長,如果有個別赤腳醫生就是不給敵對一方的村民瞧病,眼看著病人死怎么辦?”

  林三七輕哼了一聲:

  “怎么辦?權力和義務是對等的,既然你拿了我的補貼,在我們的指導和培訓下當了這個赤腳醫生,那你就要按醫生的道德標準和職業要求來。

  如果出現拒診導致病人傷殘,或者加劇病情的,直接開除赤腳醫生,永不錄用。如果導致病人死亡的,抓起來勞改,真當國法是擺設?”

  這時候萬來成和卜良也已經想好了,于是紛紛點頭道:

  “行,就按領導的意思辦,我們一家領一個村衛生室。”

  林三七心想本來就是偏遠農村,條件落后,一個和尚都不一定有水喝。

  現在來兩個和尚,恐怕誰都喝不到水。

  “行,既然你們決定了,那你們兩姓各自去準備村衛生室的場所,一周后去縣城進行培訓。現在我們先去看看你們選定的村衛生室。”

  林三七不關心村里的狗屁倒灶事情。

  有人說六七十年代的農民非常純樸,那都是電影看多了,沒有比這個年代的人更壞了,多少不忍言之事就發生在這個光怪陸離的年代。

  萬家人的村衛生室就安排在萬其華家里。

  萬其華家有五間泥房,剛好有一間空出來,而且他家門前就是一條土路,村民們來來往往都人露過。

  泥房內部空間大約是30平米左右,這時候的農村也不講究宅基地規劃,誰占住就算是誰的,大家都往大了造。

  林三七看了一下環境,心想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就不錯了。

  “房子面積可以,就是要準備一些家具,另外再打造一些輸液工具。萬其華,不是當上這個赤腳醫生就萬事大吉了,咱們這一行,到底要靠醫術吃飯的。”

  萬其華是個20歲的小伙子,面相比較老實:

  “請領導放心,我一定好好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萬父這時候有些不好意思問道:

  “領導,真的一個月有5元補貼好拿?以后有沒有轉正?”

  林三七呵呵笑道:

  “轉正也不是不可能,我知道有一位女赤腳醫生,因為在村里給人治病表現優越,然后被推薦上了大學,最后成為了大醫院的院長,最后做到廳長。

  萬其華同志是初中畢業,這個起點已經很高了,所以將來治病同時,不要忘記學習。

  我們窮人能改變命運的機會不多,讀書或者當兵是唯一的出路,但是當兵有天花板,讀書卻有無限可能。所以年輕人,加油吧。”

  萬其華一聽,整個人都充滿了斗志:

  “請領導放心,我一定XXX保證,我一定會成為一名優秀的赤腳醫生,甚至是縣醫院的醫生。”

  林三七心想你這膽子太小了,就敢想縣醫院啊?

  從萬其華家出來,林三七翻過一個小山頭,又來到了卜家人的地盤……

  林三七在忙著自己事業的同時,在遙遠的大慶油田。

  一列列的火車駛入油田基地,然后大量的工程機械車開始將車上的設備卸下來。

  鄭部長、吳局長和一眾石油系統的領導都激動地直打擺子。

  “鄭部,這幾條生產線加起來,能有100萬噸的年產量?我的天吶,這可是超級煉油廠啊。”

  吳局長兩眼放光,要知道大慶煉油廠目前年產量只有15萬噸,100萬噸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鄭部長也整個人都年輕了幾歲,顯然心情非常好:

  “林三七同志說了,這100萬噸的煉油廠只是給我們練練手的,讓我們隨便造,不要怕心疼設備會壞掉。

  他這次總共給我們搞來年產量達到2500萬噸的設備,不過因為設備太大太復雜,要分批才能運過來。

  我們部里討論過了,給你們大慶油田一千萬噸的設備,剩下的我們準備分散到全國各地的油田去。老吳,這次你完不成國家下達的任務可說不過去了。”

  吳局長爽朗地笑道:

  “部長放心,目前我們已經做好了所有準備,從全國各地抽調過來的工程師、技術員、工人已經達到了10萬人,我們準備大干特干,爭取一年就甩掉貧油國的帽子。”

  鄭部長點點頭,又叮囑道:

  “先把林三七同志運來的煉油設備搞懂,會操作,積累足夠的經驗生產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夠了,我們要按林三七同志的設想,開始生產塑料、瀝青、化肥、輪胎等等。

  希望你們要早日拿出成績來,千萬不要讓林三七同志失望,并且要牢牢記住他對我們石油系統的幫助。”

  吳局長思索了一下問道:

  “要不,給林三七同志一張無限額加油卡?”

  寶安縣制藥廠。

  煉油廠只是林三七賺的一個小外快,對寶安縣來說,藥廠才是重中之重。

  鹽田廠是寶安制藥廠的二期工程,總規劃達到了50平方公里,新投入生產的200條藥物生產線已經開動了。

  寶安制藥廠廠長袁明杰正在跟沈國明主任匯報工作:

  “沈主任,有個事情要向你匯報一下,目前我們有100條生產線正在全力生產抗結核藥物,準備供應國內醫院,但是這占了我們太大的生產線。

  另外,現在鐵路運輸也飽合了,你看是不是砍掉抗結核藥物?我們全力生產抗生素和其他退燒止痛和胃藥?”

  沈國明也有些頭痛。

  現在制約寶安縣藥廠大規模生產的瓶頸,不是藥品銷不出去,也不是生產線不夠,而是產業工人和藥學工程師太少了。

  目前寶安縣藥廠有職工1萬人,但是根據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需求,起碼要10萬人以上。

  沈國明這時候開口問道:

  “目前我們原料廠已經投產了3家,我有一個想法。

  國外的抗結核藥物必須我們寶安縣生產,這是我們目前賺錢的大頭,不能動。

  但是我們可以扶持國內的藥廠,讓他們去生產抗結核藥物,至于‘原料藥’則由我們寶安縣提供,當然費用還是要結算的,不是免費提供。”

  袁廠長一聽,卻有點犯難了:

  “沈主任,你這個提議我以前也跟林部長提過,不過他說夠嗆,并不看好在內地建大型藥廠,我問他為什么?他說建了也是白建,浪費錢,非常奇怪。”

  沈國明一聽便明白了干兒子為什么會說這句話。

  因為林三七一直說國內馬上要起風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也是他跑到寶安縣這個邊境小縣來的原因。

  如果別人說這話,沈國明可能不信。

  但是林三七說這話,沈國明覺得八九不離十。

  因為到目前為止,林三七所有的預測就沒有不準過,他擔心的每一樁事情全部都發生了。

  想到這里,有些頭痛的沈國明嘆氣道:

  “算了,還是我們辛苦一下吧,三七已經又新進了300條生產線,全部投入進去能緩一口氣。

  另外,咱們再以寶安縣藥廠的名義向上級打報告,要人,要大量的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