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335章 這個不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見他們這表現,總工哈哈笑了起來:“有這個想法就好,不過也不用擔心,這一次的任務,不是那種獅子大開口不著調的任務,還是充分的考慮了我們的現狀的。”

  畢竟高振東當時也就是卡著他們現有試驗裝備的上限加一點點規劃的裝備規格,可以說屬于是雖然比現有的高,但是抬抬頭就能看得見結果,只需要努力跳一跳,大概率就能成功的程度。

  這也是高振東最厲害的地方之一,他對事情的“度”把握得非常好。他自己搞的東西不算,那些是隨他自己想怎么飛躍就飛躍,但只要是他提出建議或者規劃但不是自己親手做的那種,他要么把步子的跨度控制得很好,要么就會提供足夠的幫助。

  而他們這次要搞的,正是高振東上次提出來的,為了島礁補給專門搞的,能裝在中登乃至登陸艇里到處跑的氣墊船。

  這兩名同志,正是來自東北,正在對氣墊船進行試驗的同志。而這這一次,相當于是把他們的任務,從前瞻性工作直接轉為正式裝備。

  “這樣啊,那就更好了,別的倒是不怕,主要是怕耽誤正事兒。”搞氣墊艇的同志笑道。

  “這樣,這件事情,更具體的情況,你們聯絡海裝局的同志,他們會帶你們去找到正主兒的。那邊有些想法需要和你們交流,同時也許能解決你們的一些技術上的實際困難。”總工笑道。

  還能解決技術上的實際困難?

  這可就稀奇了。

  一般來說,提出需求的人什么困難都可能解決,唯一不可能解決的就是技術上的困難。

  畢竟如果他自己都能解決技術問題了,那么他大概也不需要找人來完成,自己弄一弄不就行了。

  “還能有這好事?老總,您可別騙我啊,哈哈哈。”

  “趕緊滾吧,我哪兒來這閑心忽悠你。”估計總工和搞氣墊船的同志有不淺的淵源,說起話來很是隨意。

  一個小時之后,兩位搞氣墊船的同志一臉納悶的坐在三軋廠三分廠的會客室里,滿腦袋都是不解。而他們的身邊,是看著他們這表情就樂呵的海裝局的同志。

  海裝局的同志也陪過不少同志來這里,他們兩這表情海裝局的同志老熟悉了,第一次來這兒的都這樣。

  海裝局的同志知道,可是搞氣墊船的同志不知道啊,他們就是納悶一個軋鋼板的,拿氣墊船有什么用。

  而且要說解決技術問題,這里也不像是能解決氣墊船的技術問題的地方,難道給氣墊船換個殼子?問題是氣墊船最重要的那個殼子,也不是軋鋼廠能解決的啊。

  帶著這一腦袋的圈圈,幾位同志很快就等來了高振東。

  “高總工,這兩位是搞氣墊船的同志,張工,王工。”海裝局的同志是老熟人了,給高振東介紹道。

  對于海裝局的同志來說,這一套業務算是熟門熟路。

  張王二人有些目瞪口呆的看著眼前的年輕人,不知道到底是個什么路數。

  主要是船舶院這些與他們相關的同志,也沒法提前給他們介紹相關情況,至于介紹高振東這個人,那就更不可能了。

  高振東自己對這種情況,倒是見怪不怪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他的年齡感到吃驚的人雖然有所減少,但是工作單位這件事情卻是一個很難繞過去的坎,主要是不搭界。

  高振東坐下來,笑著對海裝局的同志道:“這樣吧,請我們搞氣墊船的同志,先把現在的氣墊船的情況做個介紹,其他的事情,我們后面再說。”

  原來氣墊船的發展軌跡,高振東倒是知道一些,但是隨著這么些年很多事情帶來的影響和改變范圍逐漸加大,深度逐漸加深,他很清楚自己上輩子知道的和實際現狀可能有些出入,所以請同志們先介紹一些,要不然搞成時空概念上的刻舟求劍,那樂子可就大了。

  來自東北的同志也沒遲疑,想拿到項目,這個要求幾乎是必然的,他們拿出自己為了進京準備的一些基礎材料,就地向海裝局和高振東這邊匯報起來。

  “……隨著船舶院開始組織集中力量,我們于3年前結束了原本的‘遍地開花’的研究方式,將有限的力量集中到一起來,集中力量搞研究,這種方式,相比之前,也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這個情況倒是高振東不了解的,不過他現在更關心的是“更好的效果”到底有多好:“現在的研究情況怎么樣了?”

  “早在50年代末,我們就已經完成了原理型號的研究……”

  這聽得高振東心里就是一喜,果然挺早。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完成氣墊船的原理試驗艇,比世界公認的約翰牛還早13天,只是我們沒公布,所以就成了一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的糊涂賬。

  但是這個原理試驗艇有個“小”問題……

  “不過這個原理試驗艇沒有圍裙,氣墊是靠硬射流形成的,操縱性和穩定性、氣墊效率等指標都不好……”

  高振東啞然失笑,果然,搞得早是有代價的。

  硬射流的意思是,在沒有側壁、圍裙等方式輔助的情況下,通過在艇體周邊的剛性噴口,硬生生在氣墊船下方用噴氣噴出一層氣墊,屬于是大力出奇跡的典型,至于這個奇跡好不好用,那你別管。

  毫無疑問,這種形式槽點多多,別的不說,就那不受約束的氣流,就是根本沒法處理、計算、控制的,要是能搞好這東西的計算和仿真,也就不只是搞氣墊船這么簡單了。

  其實就算是約翰牛公布的那個氣墊船,在50年代末也是一樣的,都是剛性射流,花費了非常大的墊升功率,離地只有100……mm……

  所以最早的氣墊船,哪怕是全墊升的,也沒有什么兩棲能力。因為100mm的越障能力,和沒有其實是差不多的。真正全墊升氣墊船有兩棲能力,是在約翰牛發明了柔性圍裙之后。

  高振東想了想,問了一句:“現在主要搞的還是全墊升?沒有搞側壁式氣墊船?全墊升應該上了圍裙了吧?”

  誒?這位軋鋼板的同志,對氣墊船還真有些了解。別說這年頭了,就算是到了幾十年后的21世紀,能說出“側壁式氣墊船”的人,也不是非常的多,因為這貨看起來就不太像氣墊船,把它誤認成雙體船的估計都比氣墊船多。

  而在這年頭,能說出“側壁式氣墊船”的,就更少了,至少旁邊心生佩服連連點頭的海裝局同志,就不太明白這是個什么東西。

  張工點頭道:“主要是側壁式氣墊船的特性,大部分全墊升式氣墊船的好處它都沒有,感覺不夠好。”

  全墊升氣墊船的兩棲全地形好處,側壁氣墊船是一點兒不沾的。

  高振東笑了起來:“雖然不夠好,但是這東西有兩個好處還是很不錯的,一是速度比普通船要快,二是技術難度比全墊升氣墊船要低,還是值得搞一搞。雖然在高海況下的確不好用,但是內河航運還是可以考慮的,至少節約時間,節約燃油。”

  側壁式氣墊船在高海況下的效果的確是不好,但是航運這件事情,并不是只有高海況、海上用。

  高振東的肯定,讓搞氣墊船的同志很是高興,先不說全墊升的課題結果如何,看海裝局的同志對這位同志的態度,大概率一個側壁氣墊船是能先搞起來的。

  “內河航運?高總工,您這么一說,我們覺得好像真是這么回事。”張工笑道。

  其實做氣墊的,不見得不知道這件事,關鍵是,要有夠份量的人把這件事說出來。

  現在這位高總工就是這樣的人。夠份量,夠懂行。

  高振東笑道:“內河航運,對材料的要求沒有那么高,玻璃鋼就行,關鍵是要先把東西用起來。”

  相比全墊升,側壁氣墊船有個好處就是很多經驗性質的公式可以照搬傳統船舶的,至少動力部分是如此,而且側壁氣墊船的很多指標和處理方式,可以基本直逼普通船舶。

  因為側壁氣墊船的動力部分,是可以不離開水面的。

  這就解決了很多問題,相比全墊升的前進動力必須在水面線以上,側壁有很多東西可以直接套用。

  而且,高振東這話,直接給同志們打開了一條新思路,既然側壁氣墊船的高海況能力不好,那就直接不考慮高海況了,就在內河跑一下就行。

  關鍵是,側壁氣墊船的高速能力,還真是最常見的船型里最高的一種,如果把水翼艇等特殊艇型拋開的話。

  “那這幾年,在硬射流基礎上,你們有沒有什么新的方向?”高振東這話其實是明知故問。

  因為他知道,同志們在剛性射流基礎上,是有改進的。

  既然自己上輩子同志們都能改進,那沒有理由這輩子同志們就改進不了了。

  果然,王工補充道:“我們在60年之后,參考了西方約翰的發明,加入了柔性圍裙技術,有些方面的效果是馬上就體現出來了,但是有些方面還是不太好。”

  約翰牛發明氣墊船柔性圍裙,是60年的事情。

  高振東知道,雖然都是柔性圍裙,但是圍裙和圍裙之間,區別還是很大的。

  “既然有了柔性圍裙,你們的問題出在哪里?按說柔性圍裙基本上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張工道:“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缺乏理論指導。雖然我們的原理樣艇說起來還比約翰牛的早一些,但是我們在這方面一直有些薄弱。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只能跟著國外的發展亦步亦趨,而且就連這種亦步亦趨,也是不完整的。畢竟國外在發表相關成果的時候,不可能把背后的所有理論都公開出來。”

  說到這里,王工補充了一句:“就以這個柔性圍裙為例,柔性圍裙帶來的一些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例如降低墊升功率需求,提升越障能力等,但是在穩定性、操縱性上的深層次的東西,我們也只能一點點的摸索。”

  高振東大概明白他們的意思,說穿了就是全靠試,理論分析是不夠的。

  “也就是說,你們現在還是在用薄噴口理論?”這是早期解決剛性射流的分析方法,而且連剛性射流都不太能解決好。

  “不止,還有在固體壁面上的指數理論,這個理論是約翰牛那邊的人用的,我們覺得他們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所以就跟進了。不過這個理論依然基于剛性射流,假設氣體是無粘性無壓縮的,實際上用在柔性圍裙條件下就不適用了,圍裙的出現,直接就破壞了這個假設的先決條件。”

  高振東大概明白現在是個什么情況了,不過他還需要搞清楚最后一個問題。

  “現在用的圍裙是哪一種?”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甚至會反向影響到理論的選擇問題。流體力學的事兒,就是這么神奇。

  “我們一開始選擇學習國外的SRN1型延長噴口圍裙,但是最終發現阻力性能和穩定性并不是太好,所以現在我們又搞到了國外的新論文和資料,準備換成火腿式圍裙。”

  高振東對火腿式圍裙并不了解,因為他對這些東西的了解,基本上是跨越式的,最開始的開山之作有些了解,因為有歷史意義,最后的大成之作更加了解,因為實用,但是中間的發展過程,他就不是非常清楚了。

  “畫出來我看看。”高振東提這個要求,主要是怕這個“火腿式”就是他手上的最終解決方案的另外一個名字。畢竟時間跨度幾十年,翻譯和起名有所出入非常正常。

  王工站起身來,雖然還是不太清楚這種流體力學的事情,在軋鋼廠地界上能得到什么解決,但是既然海裝局的同志都沒提出異議,所以他也就很放心的在黑板上畫了起來。

  火腿式的圍裙結構并不復雜,其實圍裙結構都不復雜,高振東看著黑板上很快成形的示意圖,搖了搖頭。

  “這個不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