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87章松濤養氣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班積手捂心臟,喘息了很久,這才平復了心境。

  但他低沉如冰的臉色,是怎么都改變不了的。

  他的計劃被嚴重打亂了!

  他下意識地仰頭望天,感受到更深一層的有關人劫的玄妙和惡意。

  「那車珠子乃是萬象宗的成員,盤絲娘子這個外人居然膽敢對其動手。」

  「哪怕只是色誘,一旦被發現,下場堪憂!車珠子若是驚覺,直接殺掉盤絲娘子也是合情合理的。」

  「這家伙的膽子也太肥了!」

  班積感到后悔。

  「此等魔修散人,就算知道萬象宗的門規,理解程度也只是表面,根本不懂得把握細節和分寸!」

  「一旦案發,調查到我的身上,我也會遭受嚴重牽連的。」

  「可惡。」

  班積握緊雙拳。

  他必須要對最壞的情況,尋求最佳的應對措施。

  一旦盤絲娘子被抓,他不可能指望對方為自己守口如瓶,最大可能恰恰是攀咬。

  一句話,還是別指望魔修的底線了。

  「事實上,就算盤絲娘子被打殺了,世間也從不缺乏搜魂的手段。」

  「不行!」

  「我必須盡快和這件事情切割開來—」

  班積深深皺眉,念及于此,不由從內心最深處生出一股惡寒之意來。

  很顯然,要是現在讓他和四位魔修完全切割,那他之前花費的重金肯定退不回來,且無法利用這個手段,來遏制和糾纏寧拙。

  「這就是人劫?逼得我必須主動面對嗎?」

  「不!」

  班積神色發狠:「我只需要和盤絲娘子切割,并對其余三人立即加簽契約,防止他們破壞潛規則,出事后攀咬我。」

  「但不管如何,車珠子是不能碰了。」

  班積很清楚,自己若是要堅定的執行原來計劃,其后果可能會相當嚴重!

  哪怕寧拙不參加,一旦被方象宗調查出,班積是指使盤絲娘子的幕后之人,且最終他還通過了車珠子的興云小試,獲得了實際利益。

  萬象宗會怎么想?

  班積十分清楚:按照萬象宗的風格,必定是對他嚴懲不貸的!

  「虛空蛛絲,我的虛空蛛絲啊—」

  班積在心中哀嘆,不得不忍痛放棄。

  他倍感屈,皆因這一次寧拙都沒有出手,真正阻礙他的源頭赫然是他自己!

  寧拙一覺醒來,疲憊盡消,神清氣爽。

  「我的魂魄是百萬人魂,肉身多番修煉,幾乎讓徹底承載百萬人魂!」

  魂魄、肉身的底蘊,在這一刻顯現出了威能。

  過往的積累和努力,都沒有白費。

  之前的狀態太差,寧拙這才有力氣進行復盤。

  「這一次,我動用了手頭上幾乎所有的手段,用來學習,成果不小。」

  「我明白了《魔染血筋功》里的十二種螺旋疊筋的構造,比基礎凝結法更省血氣,且至少能提升三成力量。」

  寧拙終于撕開了籠罩在《魔染血筋功》上的迷霧,使其顯露出真正面貌。

  「頭懸梁,能撥掃雜念。錐刺股,能產生穿透性的念頭,幫助突破學習上的難點。」

  「到了神念枯竭之時,可被動消耗文風,產生縷縷文氣,滋養上丹田,延長學習的時間。」

  「洛書書頁相當于永遠撥打正確的算盤,讓我每一次推算的結果、方向都是正確。」

  「苦墨、會意筆的疊加,妙用威能倍增。能給我帶來文字、圖畫之外更高層次的隱秘的知識,且迅速意會。」

  「弊端是在神海上丹田中殘留苦意。」

  「可惜。若是我有三宗上人留下的《魔染血筋功》真跡,苦墨、會意筆的組合,會有極強的效果。」

  「我現在學習的文本,只是我個人抄錄到玉簡中而已。」

  哪怕是金丹級修行魔染血筋功的修士,制作的玉簡,都比寧拙自己制作的要更好。

  因為他人的理解,總會有和自己不同的地方。

  有了會意筆、苦墨的組合,寧拙就有能力通過真跡,獲取這種言外之意。

  「真的太遺憾了!」

  「三宗上人曾經留下了一份《魔染血筋功》的真跡,還是真經!」

  「結果,在我不知情下,淪為了煉造袁大勝的一份寶材。」

  真經中蘊含的意,就不會是普通的深意,而是真意。

  修士能汲取真意,直接領悟真經中功法的種種玄妙,非常方便。

  這也意味著,真經的價值極高,能制作出真經的修士很少,市場上幾乎不流通。

  寧拙下意識捻著手指,將此次復盤推導到最后。

  「文風的幫助也不小。

  「可惜我不能兼修儒學,否則嫩個將文風轉化成更多,質量更高的文氣!」

  「見微知著,可知儒修在學習這個方面的巨大優勢。」

  「所以這門《松濤養氣功》是必學的。」

  「另外,松濤生雖然允許我,不管任何時刻,都能汲取山上的松濤之氣。但這種行為,表面上占便宜,實際上代價可能更大。」

  免費的向來最貴!

  「所以,還是我得親自尋覓松樹,進行栽種,爭取自給自足才行。」

  到這里,復盤結束。

  寧拙喚來廚老,給他鬼道金丹,讓他出去采購松樹,以及相關栽培的材料、器具。

  「文風如此重要,是我將來修行的必備之物。」

  「不如直接在萬里游龍中,選擇一個空艙,栽下松樹。」

  時隔數月,寧拙既靈隱柳之后,再次開始建設萬里游龍了。

  寧拙取出松濤養氣功的玉簡。

  「毫無疑問,是當是儒修群體專門為我定制的獎勵。不過,我此番的表現,也應該沒有讓他們難辦。」

  這也是寧拙,在暗暗表現自身的合作誠意!

  寧拙盤坐如松。

  面前的桌案上,會意筆靜臥如龍蟄伏,硯中苦墨幽邃如凝固的夜。漱玉齋內,孫靈瞳端坐在水渦法陣前,眼眸綻射靈光,看見洛書書頁,使得寧拙共享道器玄威。

  他深吸一口氣,眸光沉凝如古潭。

  「頭懸梁!」

  識海震動,麻繩勒發,頭皮發緊,神海中各種雜念如塵埃掃凈。

  「錐刺股!」

  木錐刺入大腿,銳痛如燒紅的鐵釬貫入骨髓!

  心神頓時如被繃緊的弓弦。

  鋒銳的念頭此起彼伏,接連而生。

  寧拙緩緩伸出手臂,探手執筆。

  會意筆觸及苦墨,筆身溫潤的毫光與墨的幽邃暗黑相互交織。

  筆尖飽蘸那沉重如汞的玄褐墨汁,伴隨著寧拙的落筆,沉沉落向紙張。

  寧拙先寫的是《松濤養氣功》的總綱。

  「乾坤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松柏稟剛健,歲寒彰其靈—」」

  筆尖落下,在紙面上艱難移動,對寧拙來說,儒修功法的風格并不熟悉,且又是初學,難比瘤子登山。

  字句艱深晦澀,文辭古奧。「正氣」、「流形」、「剛健」—等等信息雜亂無章蜂擁而至,讓寧拙難以抓住重點。

  會意筆傳到內心的意蘊,卻是和寧拙的理解形成鮮明對比。

  它源源不斷,但總體是模糊的。

  寧拙隱約有所感覺,并不著急,深知這才是剛剛積累。

  這才是第一遍的臨摹。

  苦墨的凝滯感尤為強烈,每寫一字都耗費巨大心力,仿佛在泥沼中跋涉,心神被沉重的「苦意」壓得喘不過氣。

  好在寧拙擅長吃苦,且韌勁十足,強行記憶字句形體,拼盡全力。

  《松濤養氣功》的并不多,寧拙完成第一遍臨摹后,有許多收獲,但也十分疲憊。

  他閉眼打坐,休整良久,這才緩緩睜眼,開始了第二遍。

  寫到其中的文松篇章的一段「文松發清籟,如誦先賢經。其氣氮氬起,色若碧玉瑩——」,寧拙心中積累的意,由量變達到了質變。

  會意筆變得有些「清越」,苦墨的沉重感依舊,但臨摹的筆鋒堅定了幾分。

  寧拙的理解上了一層臺階:「所謂松濤之風,便是氣之混雜和律動。」

  當他寫到「武松篇」中的一段「武松振金鐵,似聞戰鼓聲。其氣凜冽生,色作玄鐵青會意筆清晰地傳來一股截然不同的「意蘊」,讓寧拙仿佛看到了風聲呼嘯中,松枝狂舞如戰士揮戈!一片松濤怒卷、金戈鐵馬的意向。

  他的理解再深一層:「文氣、武氣——文武同源而異流!」

  第二遍臨摹結束,寧拙休整的時間,比之前要少了一半。

  第三次臨摹。

  寫到一處文段:「文養其心,武煉其形。心形互濟,道乃可成。」

  這一瞬間,遠在漱玉齋中的孫靈瞳,好像看到了洛書書頁輕輕震動了一下!

  洛書帶給寧拙最正確的推斷,使得寧拙再次加深理解:「剛猛之力需有柔韌之心駕馭,柔韌之心也需有剛猛之志支撐!就像那松柏,枝干剛勁能抗風雪(武),松針柔韌卻能四季常青(文)!」

  「原來,心形互濟便是這門功法的核心真意!!」

  至此,寧拙終于對松濤養氣功的核心奧義,有了第一次切身的、朦朧的體悟。

  筆尖在「正氣存內,何畏浮生」處艱難停下。

  第三次臨募結束!

  寧拙緩緩擱筆,臉色蒼白,身心俱都疲憊不堪,腿上的刺痛感此刻才清晰地涌上,渾身虛汗淋漓。

  原本蒙繞全身的文風,早就在第二次臨摹的時候,就徹底耗盡了。

  紙張被苦墨浸透,傾數摧毀,大腿上血肉模糊。

  頭皮生疼,身旁灑落許多斷發。

  「文氣的‘潤」,武氣的‘礪」,心神的‘靜」,形體的‘動」——·原來這松濤,這天地,這人自身,皆在這‘養氣’二字之中,循著剛柔互濟之理運轉不息。」

  寧拙閉上眼,仿佛聽到了那日在山上的松濤聲。

  這濤聲,在他心中已然不同。它不再僅僅是聲音,而是蘊藏著鮮活氣息、昭示著天地至理的宏大樂章。

  懷帶著欣然之情,寧拙這次直接入睡。

  待他醒來,再度精神煥發。

  「這樣的學習方法,不是常人能夠承受的。」

  「好在我底蘊足夠!

  「紙張不行,是一個短板。否則會意筆、苦墨還能帶來更多的幫助。」

  寧拙沒有自己去解決這個問題。

  他有一種感覺一一萬象宗的儒修群體,很可能會在下一場興云小試中,為他解決這個弱項。

  「先是會意筆,再是苦墨」

  「《松濤養氣功》搞不好是松濤生臨時起意,對我加贈的。」

  「筆墨紙硯很可能是按照這個順序來的。」

  「暫且期待吧。」

  寧拙起身,走出洞府,前往之前的松山文廟。

  這座山峰早已開啟法陣,禁制外人進入,但寧拙卻是暢通無阻。

  他來到文廟,就見文廟門戶開,內里空無一人。

  寧拙做到之前的位置上,嘗試催動《松濤養氣功》。他的五行法力并不適配這門功法,要耗用更多,才能達到儒家法力相同的威能。

  大股的風氣被寧拙汲取進來,加持到自己身上。

  這一次,不只是文風,還有武風。

  「我汲取文風更多,也更加容易,耗用的法力少得多!」

  「原來這處文廟,對我施展儒修功法,也有相應的加持。」

  寧拙發現了這個秘密,這才明白,原來松濤生給予自己的方便,比表面上的話語更多他暗暗將這份感激藏在心底。

  「我如果在這里學習,是否也能獲得文廟的加持?」

  寧拙想到就做,但才剛剛開始,就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力量,要推他出門。

  盡管這股力量輕柔微小,但寧拙還是順勢而為,走出了文廟。

  文廟大門在他背后關閉。

  寧拙絕對不是盤絲娘子,他從小到大,都是正道人士,頓時明白了分寸。

  「看來,給我采集松風的方便,已經是這幫儒修的極限了。」

  「我若在文廟中學習,這就打破了極限,將儒修牽扯進來。」

  「既然他們不想這樣,那我也不能強求。」

  到現在,寧拙和儒修群體的合作相當默契,感受也很好,自然不愿惡了這層關系。

  寧拙離開這處山峰,回到自家洞府,接到了最新情報。

  「青簧子要舉辦第二試了?」

  「嗯——需要提前準備出元音竹愧。」

  「《元音簧片書》中的每一種簧片部件,都要制作出來。」

  「這并不難!」

  寧拙立即將重心放在這件事情上來。

  青簧子的興云小試,可和其他人的不同。他以傳承為目的,價值無疑是當下最高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