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884劉家嫂子回來了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冷知識,電話線路的供電級別高于民用電。

  即便是四九城全城限電,電話線路大概率也是有電的。

  唐植桐是一個人去打電話,沒有人跟著,不是別人不好事,大概是擔心唐植桐到時候來一句沒帶錢吧。

  電話打到了秦家村,唐植桐把大概情況說了一下,委托值班人員盡快轉告楚春雪,并讓她趕回來一趟。

  唐植桐沒有在電話里提接班的事情。

  縱是劉誠志有千般錯萬般錯,但現在人已經沒了,都說一日夫妻百日恩,如果楚春雪連這點舊情都不念的話,硬把她利誘回來也只會落得一地雞毛。

  再回到鐵轆轱把,已經有街坊回家吃飯,劉誠志有工作單位,又是因公死亡,大部分事務均已由單位出人操辦。

  他的喪事到底怎么個辦法,辦什么規格,得楚春雪回來后再定,如果她不回來,恐怕就會由老呂一手操辦了,反正他有言在先,沒人舉盆打幡,一切從簡。

  等唐植桐回到家后,張桂芳難免問上幾句,但她沒有責怪兒子多事,反而認為兒子做的正確:

  “劉家這一家子,也就春雪這孩子知事理。嫁到劉家這么多年,孩子也這么大了,卻又回了娘家。

  誠志沒了,她來送一趟也不虧,起碼能接班,以后的日子總算有著落了。”

  “保不齊還有一屁股欠賬呢,也不知道喪葬費、撫恤費夠不夠填窟窿的。”唐植桐大概能猜到老呂不愿叫回楚春雪的原因,無非就是錢的事。

  這幾年劉家以給老呂養老送終為理由,從老呂那摳了不少錢過去,雖然前陣子兩家撕破了臉,可劉家的困難都是擺在明面上,老呂就算是有心要賬,恐怕也沒要回多少去。

  但現在情況不同了,劉誠志人沒了,光喪葬費就有三個月工資,劉家這種情況,撫恤費最高能拿到月工資的50,第一筆錢就有了。

  “就算不夠,不還有接班嗎?只要有工作,慢慢還就是了。”張桂芳理所當然道。

  “但愿吧。”唐植桐笑笑,覺得這事不是這么簡單。

  喪葬費得用來支付劉誠志的火化費、骨灰盒錢、墓地錢,加起來也不一定能剩下多少。

  憑著老呂和劉張氏那陳年老腿,估計老呂也不敢從撫恤費上下手,那就只剩下工作了。

  唐植桐覺得老呂可能存了欺負楚春雪不懂,有用這份工作平賬的想法。

  只要楚春雪不回來,等劉張氏和劉家明一出獄,老呂把撫恤費一給,再許諾等劉家明長大接自己的班,這事可不就揭過去了?

  飯后,花市這一片再次停電。

  唐植桐突然想起了電話線路,民用電停電,但電話線不停電,如果搞一個電話燈出來……

  不過,唐植桐隨即掐滅了自己的這個想法。

  如果想用電話燈,首先自家得先有部電話。

  要想有部電話,級別就成了硬性條件。

  自己都夠級別用電話了,家里怎么可能還停電?

  再說了,無論是什么用電,偷電是不合法滴,電話燈是阻礙自己進步滴,是不可取滴!

  張桂芳劃著一根火柴,招呼著鳳珍將煤油燈拿過來,想用一根火柴完成找油燈、點油燈的工作。

  現在火柴雖然還沒有限購,但已經出現了供應緊張的跡象,偶爾會出現賣斷貨的情況。

  煤油燈點起來,小王同學推了丈夫一把:“咱再去照知了猴吧?”

  “不許去,誠志那孩子剛沒了,你又有身孕,出去容易沖撞。還有你,咱家就你一個大男人,陽氣足,你在家守著,他不敢來。”張桂芳第一次非常明確的阻攔兒媳婦做一件事情,還捎帶手將兒子安排的明明白白。

  “行,不去就不去。”唐植桐代表小王同學表態。

  從清理四九城的半仙開始,對迷信的壓制能一直持續到八十年代,但由于群眾認知的限制,很多百姓私底下還是對這一套有些認可的。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家里孩子有個頭疼腦熱時不去找大夫,而是拿出碗和筷子,接上半碗水立筷子,筷子立住就代表猜對了懷疑對象,或好言相勸,或威逼利誘,或破口大罵,總之得把那位趕走。

  火柴供應緊張,煤油也差不多,為了省煤油,張桂芳將小兩口趕回廂房,打算早早上床休息。

  時間還早,回到廂房,小兩口一時也沒有睡意,躺在床上交流了三兩下差點打起來。

  小王同學心靈手巧,仗著有功夫在身,耍了一套盤龍手將唐植桐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鳳珍和靜瑩快放假了,咱媽應該快給她倆聯系音樂學院的老師了,你學樂理吧?我托咱媽一塊給你找個老師。”小王同學打掃完戰場,又做了一番個人清理,吹了燈,躺回唐植桐的身邊,舊事重提。

  “行,學吧,學完好寫歌賺稿費。不過我們進了8月得集體軍訓,我頂多7月份有時間過去。”唐植桐進入賢者時間,考慮著接下來的日子,小王同學等明年臨盆,這期間的營養不能斷,多一份收入就多一個借口,這課程得補。

  “那回頭我跟咱媽說。”小王同學打了個哈欠,拽過毛毯蓋住兩人的肚子。

  “對了,你回頭問問清清,看看小古暑假有沒有空,咱今年再找他給敬民、鳳芝補課。”既然聊起了輔導班,唐植桐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小古同學,這課不能斷,最好連補五年,直到他畢業才好。

  “他跟清清一個班,你又不是不知道地址,直接給他寫信問問不就行了?他如果拒絕,清清夾在中間多為難啊。”小王同學雖然覺得小古不錯,但相比較而言,她還是更在意好友。

  “你這么想也對,不過這是清清給搭的關系,咱繞過她不太好吧?要不這樣,今年還是麻煩她搭句話,從寒假開始,我跟他聯系。”唐植桐撓撓頭,君子之交淡如水,自己確實應該在書信往來方面加強一下了。

  6月23日,星期四。

  有線系期末考試的第一天。

  第一門課程的考試安排在上午的第二大節。

  唐植桐送下小王同學后,先去了一趟新華書店,《中國名菜譜》得來一套。

  這部菜譜由權威機構主辦,各地相關部門協辦。

  每一輯中的菜都是地方特色,或菜系中的經典代表,很多菜在多年后別說吃,甚至連看一眼估計都違法。

  前兩天在技工學校,唐植桐粗略的瞅了一眼里面的內容,菜的做法寫的很詳細,為了讓讀者看懂,有的甚至配了插圖。

  好歹是個二級廚子,哪怕以后吃不著,總得知道有些菜是怎么做的吧?

  買完《中國名菜譜》,唐植桐又買了一本《新華字典》。

  字典是送給余英的,也不知道這姑娘自學的如何了,希望她越來越好吧。

  《中國名菜譜》扔空間,新華字典放挎包,唐植桐進了郵電學院,第一件事是先去科研班。

  “怎么樣?都出來了嗎?”唐植桐進門先跟雛雞的一群“爸爸”們打招呼。

  “大部分已經出來了,活蹦亂跳的。”施正則一宿沒合眼,瞪著兩個充滿血色的眼睛,用手撈起一只嘰嘰喳喳的小雞托到唐植桐跟前,一臉欣慰,看小雞的眼神仿佛在看自己爭氣的兒子一般。

  “那就好,看來你這發明很成功。將來全國人民能不能頓頓有雞蛋就全靠你了。”唐植桐拍拍施正則,樂呵呵的鼓勵道。

  “我一定努力!”挨了這針雞血,施正則仿佛看到了全國人民家家戶戶圍著餐桌吃雞蛋的場面,更興奮了。

  “加油!對了,我這有本字典,你去農場的時候交給余英姑娘。我這邊考試過不去,麻煩轉告她,讓她認真識字,爭取早日脫盲。”唐植桐說著,將挎包里的新華字典掏了出來。

  “唐老師放心,保證完成任務!”施正則接過字典后彎下腰將小雞又放回了木板釘起來的盒子里。

  “謝謝,我今兒有考試,得回去了。”唐植桐抬手看了一眼時間,再次拍了拍施正則的肩膀,撤了。

  回到教室,唐植桐原本是打算臨時抱佛腳的,但羅志平卻告訴他周老師有請。

  昨兒送糧票才剛見了周老師,短短半天,周老師又召見自己,唐植桐覺得肯定是有事,也不敢耽誤,快步走著去辦公室。

  “小唐,你被評為全國優秀大學生了!”周正看到唐植桐進來后,一改常態,興奮的站了起來。

  “啥?”唐植桐聽后一懵,這消息來的太突然了,這時候就有優秀大學生了嗎?自己什么時候入圍的?誰選的?怎么選的?

  “這是高興傻了?你準備一下,30號的時候教育部門會在清大開表彰大會,上面有意讓你作為學生代表發言,你好好準備一下。”從一開始,周正就非常看好眼前的這位學生,覺得他以后肯定會有所作為,只是沒想到這一天來的如此之快。

  “周老師,那個……我是因為什么被選上的?該朝哪個方向準備演講稿?”唐植桐壓根就不想發言,但他明白這事不是周老師能決定的,就沒拋出來為難周老師。

  不過在發言之前,一定得搞清楚為什么被選上,也好有針對性的準備稿子。

  “肯定是因為你在科研班做出來的成績嘛,不光給了早產兒希望,孵化器也有助于農業的發展。還有那個人工降雨,全國多少百姓受益啊!八大院校都傳開了,說你指點機械學院如何如何。”周老師笑的開心,答的理所當然。

  “那當不得真,我是異想天開,人工降雨歸功于是機械學院師生們的共同努力。感謝周老師栽培,沒有您對我的信任和放縱,我不會有今天的成績。”雖然周老師說的有底氣,但這話傳到唐植桐耳朵里就成了沒有依據,看來他并不清楚自己為什么被選上。

  不過周老師這番話點醒了唐植桐,前陣子去因為保溫箱去科學院給邱瀚報喜的時候,他說過教育口點名表揚自己,不過那是因為超磁,看來是超磁的緣故了。

  至于人工降雨嘛,唐植桐不想沾邊,因為上次跟霍效平聊糧食定量問題的時候,他還提到過某些人用人工降雨能為水稻增產作為借口阻止壓縮四九城定量。

  事物總是有兩面性的,就如小王同學說自己不該接下阮巖的請托一樣,如果自己坐在那個位置,阻止壓縮定量是為四九城居民爭取福利,但關鍵是自己沒有在那個位置。

  今兒考了兩場試,上午一場,下午一場,委培生考完的狀態跟去年寒假差不多,及格萬歲,多一分浪費。

  唐植桐估摸著自己能及格,會的已經全做了,不會的也沒空著,保不齊卷面還能得兩分呢。

  考完試,唐植桐沒有在學校里磨蹭,將《中國名菜譜》裝進挎包。

  平日里條件有限,一時也想不起來吃點啥,現在有了菜譜,可以由著小王同學點了。

  雖說唐植桐沒法給小王同學摘星星、摘月亮,但滿足她的口舌之欲還是能做到的。

  哪怕真有不會的,不是還有馬克儉、鄭良才和王福生嘛,可以去請教啊!

  從北圖接上小王同學,夫妻雙雙把家還。

  又是鐵轆轱把,今兒仍舊圍著一圈人。

  不過今天與昨兒不同,水房前面多了一張小桌,小桌上擺著筆墨紙硯,小桌前坐著朱大爺,一看就是給劉家記賬的。

  按四九城的老規矩講,凡是紅白喜事,都會有賬房收禮造冊,一來賬目規整,二來主家回禮時也有個參考,三嘛,興許是看看誰不懂事,沒來隨禮。

  唐植桐依舊是將自行車放在大門下,讓小王同學幫自己將挎包放回家,自己個又回到了信息中心。

  “朱大爺,我媽隨禮了嗎?”走到桌前,唐植桐打量了一下,真的只有筆墨紙硯,連盒煙都沒有。

  “一早就隨了,寫的你的名。”朱大爺聽到唐植桐相問,答的也利索。

  “好嘞,謝謝朱大爺。有年頭沒見這套家什了。”既然母親已經隨禮,唐植桐就歇了掏錢的心思,不過這事有些不同尋常,上面提倡紅白喜事簡辦已經好幾年了,這套舊風俗也早已銷聲匿跡,昨天老呂說過劉誠志的喪事要簡辦,怎么又把小桌給拿出來了?

  “嗐,老呂說劉家困難,上有老下有小,頂梁柱說沒就沒了,讓大家伙看著盡點心意。”朱大爺說罷,吧唧了兩下嘴。

  “想的還挺周到。劉家嫂子回來了嗎?”唐植桐啞然,老呂真的是不放過任何一個撈錢的機會啊,若是楚春雪沒有回來,這錢最后還不一定落進誰的口袋里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