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大賞軍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有了張順的例子,接下來的爭標,更加激烈,也更加的精彩。

  看的岸上的觀眾直呼過癮。

  便是龍舟上的文武大臣,也是贊嘆連連。

  很快的,第二次爭標的勝者,便出現了。

  這次是捧日軍!

  趙煦見著,也很高興。

  因為,捧日軍的名字非常好。

  所謂捧日,左右護圣,如捧大日也!

  其前身乃是后周的小底軍,而小底軍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嫡系中的嫡系,親軍中的親軍。

  在后周時,這支部隊是拱衛皇城,侍衛皇室的親從軍。

  周世宗柴榮時,整頓軍制,將小底軍變成后周的騎兵精銳,更名鐵騎,并編入侍衛親軍。

  從此鐵騎軍就成為了柴榮手中的王牌,扈從柴榮南征北戰,建立了赫赫戰功。

  其歷任指揮使,更全是皇室近支——李重進、張永德。

  因為這支精銳和后周關系太深,太祖、太宗皆想方設法的剝離鐵騎軍與后周之間的淵源。

  于是不斷的對其進行改造、拆分。

  太平興國年間,更鐵騎為日騎,分五指揮駐泊鄭州、雍丘等地,雍熙年間改捧日,并開始向其摻沙子。

  增加捧日掘直軍(步兵長槍軍)、捧日左射軍(全員左撇子弓手)、捧日弩手軍(步軍弩兵)。

  把好好的一支精銳騎兵,硬生生的給去騎兵化了。

  如今,捧日軍的騎兵,只剩下兩個指揮的編制了。

  而且,因為久疏陣仗,那兩個指揮的騎兵,也已經沒有什么戰斗力了。

  反正,石得一說,捧日軍的騎兵,現在連馬都沒配齊。

  今次爭標,捧日軍拿下了第二標。

  趙煦很高興。

  因為,這很可能代表著,捧日軍還有救。

  至少,他們還有心氣!

  這樣一支有著歷史底蘊的精銳,若果能收拾一番,振作起來,對國家來說是好事。

  何況,它的軍名,乃是捧日!

  在趙煦看來,這合該是自己將來巡視地方、宣慰天下的開路強軍!

  “此天授也!”

  便再次起身,在御龍直簇擁下,來到殿閣前,宣慰奪標健兒。

  巨大的龍舟之下,清澈的湖面上,一艘小巧的虎頭船,已經停泊在水面。

  系著青紅頭巾的捧日軍將校,已伏拜在船上。

  “捧日軍左廂第三軍副都頭臣卿孫,恭祝官家圣躬萬福!”

  趙煦正要說話,身側傳來了燕援熟悉的聲音:“官家,劉卿孫是故贈朔方節度使,壯武公之孫……”

  趙煦瞇起眼睛來:“劉壯武?”

  “是……”

  他看向那虎頭船上,伏地而拜的都頭。

  其身體正在發抖。

  顯然,他的內心非常忐忑,甚至是恐懼。

  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出身。

  劉平之孫!

  昔年,三川口全軍覆沒的那個劉平。

  那個并未死戰殉國,而是在力竭后為賊人所俘,最終在西夏壽終正寢的劉平。

  關鍵,劉平還不是完全的武臣。

  他乃是正經的進士文官,后來才改的武資。

  身為文官,無論其有什么苦衷或者難言之隱。

  未能殉國而死,反為敵執,這本身就是失節。

  何況被俘之后,身在敵營,卻并未尋死,反而一直活著,傳說活了十余年。

  這就……

  實在是讓朝廷非常尷尬。

  故此,劉平雖有追贈節度使、美謚。

  但大宋朝廷上下,一直將之視作空氣。

  同時,和劉平相關的人也全部被拉了黑名單,理論上不可能有什么升遷的機會。

  譬如說,蘇軾的好友劉季孫,在趙煦的上上輩子,就一直只能在宣毅軍里做中層軍官。

  趙煦面無表情的問道:“何人舉薦?”

  副都頭,乃一都之貳,捧日軍又是上四軍之一的禁軍。

  其一都之貳,外放州郡,可以擔任一州兵馬鈐轄/副鈐轄。

  這就可以授東頭供奉官的武臣階(從八品)了。

  而東頭供奉官是小使臣的頂點,與供備庫副使只有一階之隔。

  對武臣來說,這就如文臣選人經過三任六考,磨勘到兩使職官一般。

  與天花板,只有一層薄薄的隔膜。

  越過去,就另一重天地。

  故此,趙煦才要問誰舉薦的?

  沒有三衙大將為保人,樞密院也好,三衙也罷,都不可能授劉家人此官。

  燕援低頭答道:“奏知官家,劉卿孫舊從章相公惇南征有功,經相公辟舉,入為捧日軍副都頭!”

  “南征有功?”趙煦皺起眉頭:“何功也?”

  “回官家,據云是先登交趾楊賊老巢廣源州州城,并斬楊賊從弟,廣源州偽通判楊逆景云,奏為第一……”

  “先登……斬將……”趙煦摩挲了一下雙手。

  自古軍中奇功,先登、斬將、奪旗、陷陣。

  以先登為第一!

  蓋先登,既考驗勇氣,更考驗膽略,還考驗命數——自古先登的傷亡率是軍中第一!

  先登者十之八九,皆死于陣前。

  像樊噲、張遼這樣,先登如吃飯喝水一般尋常的猛將,歷代寥寥無幾。

  更何況,這劉卿孫,除了先登外,還有斬將之功。

  評為第一,確實是無可爭議。

  “為何未入御龍第一將?”趙煦問道。

  “軍中不敢……”

  趙煦笑了,他本來還想問,為什么不上報,但想了想,他還是覺得不要戳破這層窗戶紙,免得大家都尷尬——這事情燕援既然知道,燕達能不知道?知樞密院事李清臣能不清楚?

  何況,還涉及章惇。

  趙煦可不想自找麻煩。

  于是,朗聲大笑:“真我家英雄也!”

  乃對燕援道:“燕卿,取我弓來!”

  “諾!”

  一柄精致的,鑲嵌著黃金、寶石的角弓,被燕援取來,敬呈御前。

  這是趙煦開始練箭后,大內都作院所獻。

  真正的御用弓!

  不是那些批量制作、批量賜下的玉佩。

  “且以此弓,賜我英雄!”趙煦吩咐。

  “諾!”

  “另外……”趙煦掃視虎頭船上的將士:“捧日軍爭標健兒,人賜交子百貫,棉布五匹!”

  “唯!”

  “官家萬壽!”虎頭船上的士卒們,頓時三呼萬歲,激動無比。

  匍匐在船頭的劉卿孫更是興奮無比,狂呼著:“官家愛幸微臣,推恩降德,臣當百死而報!”

  劉家人身受罪孽,為天下、社稷所厭。

  他自幼立志洗刷恥辱,于是,當章相公南征時,毅然投軍,從行伍而起,百戰向前,親冒弓矢,先登敵城,斬將立功。

  今日,更是豪賭一場,終摘下標冠,到得御前。

  萬幸!

  官家,確乃圣君!

  既往不咎,更賜寶弓!

  他鄭重的捧著,天使送來的御賜寶弓,頓時淚流滿面。

  有此弓在,至少他這一支的罪孽,應當是得到了寬恕。

  接下來的第三場爭標的冠軍,卻是來自神衛軍。

  帶隊的都頭,名曰慕容靖。

  這位卻是個衙內二代——乃父慕容青,官至供備庫使,嗯,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慕容青有個妹妹,嫁給了楊文廣,是楊文廣之原配發妻。

  嗯,就是那位如今,被西南、荊湖地區的楊氏土司們爭相認爹(祖父)的楊文廣。

  偏,趙煦還強壓著楊文廣的嫡子楊文懷,認下了這些兄弟和侄子。

  一一讓他們認祖歸宗,將名字寫進族譜。

  幾十年后,楊文廣最出名的標簽,將不再是大將。

  而是情圣!

  以一人之力,而為西南十數家土司,百萬土民之先祖。

  千百年后,恐怕會出現無數有關楊文廣在南征路上談戀愛的電視劇、電影。

  所以,趙煦在見到慕容靖的時候,多少有些忍俊不禁。

  于是,特擢其為神衛軍第三軍軍使。

  并循例賞給相關士卒交子百貫,棉布不等。

  至此,金明池爭標活動,宣告結束。

  日頭漸西。

  金明池內,十數萬士民工商百姓,紛紛扶老攜幼,沿著開封府辟出的通道,次第前往指定出門的金明池南面諸門。

  十幾萬百姓,人頭攢動,密密麻麻。

  若有不慎,就可能釀成踩踏的慘劇。

  所以,不止開封府鋪兵傾巢而出,來此維持秩序。

  趙煦還調動了御龍第一將來此維護治安。

  于是,整個金明池內,幾乎到處都是官兵。

  而在這個時候,趙煦已登上金明池內的一座殿閣高臺,并命人在此升起了象征趙官家的金烏大纛——宋乃火德,自承商后,自然以金烏為尊。

  望著那面被升起來,掛在高臺上的金烏大纛。

  趙煦抿了抿嘴唇,他越發相信,自己是天生的太陽了。

  生來就是要照耀四方,給天下萬民送溫暖的。

  “吾當為亞洲牧!”于是,豪情萬丈的少年天子,帶著宰執元老、三衙大將、外戚宗室,來到這高臺上,遠眺著南面的出口。

  “老鈐轄……”趙煦輕聲喚著。

  劉惟簡來到他身后:“老奴在!”

  “準備的如何了?”

  “回稟陛下,老奴已準備妥當!”

  “善!”

  “賞賜吧!”他輕聲說著。

  “唯!”

  邵三抱著兒子,牽著妻子的手,走在人群中。

  他本是淮南東路人,父輩時,家里就已是客戶了,只能靠租佃鄉中大戶的土地維生。

  到了他這一代,更是連租佃大戶人家的地,都得和人搶了。

  不夠勤快、照料莊稼不夠仔細的,主家根本不肯租地給你。

  而邵三沒有卷過同鄉,只能在鄉里給人做工了。

  比如說朝廷要修工程,發役的時候,就會在地方雇人去做工。

  也譬如說,州郡要轉運財稅入京的時候,也需要雇人。

  此外,運河水淺的時候,轉運司就會大雇青壯去拉纖。

  但這些事情,都是有時效性的。

  一年中未必能碰到幾次,而且,路上還得自備吃食。

  屬于是手停口停,一旦長時間沒有找到工作,就得餓肚子了。

  前年的時候,淮南大旱,對于淮南地方的百姓,猶如煉獄。

  別說他這樣的人了,便是鄉中的大戶,在大旱面前,也有破產逃亡的。

  好在,朝廷及時賑災,據說,當時連官家、太后也帶頭減損供奉、裁減耗用,把省下來的錢,拿來賑災。

  又命人發漕糧,將滯留運河各地轉般倉中的漕糧,直接發到淮南災區。

  同時,還派來禁軍,幫著大家鑿井取水求活。

  一場本會造成淮南諸州,百萬黎庶死亡的大災,就這么的安撫了下去。

  盡管,依舊有無數人在旱災中倒斃。

  可至少,沒有出現易子而食,折骨為炊的慘劇。

  但大災之后,地方凋敝,百業蕭條。

  官府為了與民生息,更是直接停了工程徭役——準確的說,應該是把相關的工程徭役,都包給了禁軍和從登萊南下救災的青壯。

  這就讓邵三坐蠟了。

  沒有工作,就要餓死!

  幸好,彼時朝廷默許了淮南無地流民入京。

  而邵三彼時肚子餓的咕咕叫,便跟著同鄉,一起入京求活。

  迄今,他都深感是祖宗福佑!

  入京后,他先是在城外搭了個窩棚,與同鄉混居。

  然后,就跟著同鄉,一起被這京中的奢遮大戶招了去抗包。

  靠著在淮南長期做工,鍛煉出來的力氣與機靈。

  他很快就在這京中找到了一個機會——靠著同鄉的引薦,在一個腳店內,當起了酒博士(小二)。

  因為為人機靈、口才好、會說話,把常去腳店買酒的客人,都哄的開心,愿意經常到他所在腳店賣酒、吃肉。

  所以,得了主家的賞識——貸給他百貫,許他在城外的安節坊,開了個腳店。

  于是,生活一下子就不一樣了。

  腳店的生活,雖然苦悶,利潤也很少——賣酒的利潤,是要和主店分的。

  而且是主家七他三。

  此外,還有著各種限制和約束。

  可日子,卻還是比在淮南的時候,好的太多了。

  尤其是最近這一年,隨著安節坊內紡織作坊的興起。

  腳店的生意,開始蒸蒸日上。

  如今,一個月已能分得十余貫的利潤。

  比起在老家朝不保夕的日子,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于是,在去年年中,經主家的管家孫乾做媒,娶了孫乾的外甥女王氏為妻。

  王氏雖是寡婦,還比他大了三歲,還帶了個一歲多的男娃子。

  可模樣生的好,性格也好,更難得的是勤快、會持家。

  自成親以來,腳店的許多事情,妻子就都接了過去。

  譬如說洗碗啊、洗下水啊,還有做各種熟菜。

  所以,雖是寡婦,邵三卻愛極了妻子。

  今日更是帶著愛妻,來這金明池里看爭標。

  果然是不凡!

  真真精彩至極!

  難怪在家鄉的時候,父老都言:天上玉京,地上汴京!

  回味著今日所看的爭標盛況,邵三迄今都是異彩連連。

  特別是,當他想起奪標的勝者,得到的官家重賞的時候,猶自激動不已。

  那可是人給交子百貫,棉布數匹的厚賞啊!

  比他的腳店一年分潤下來的利潤還多!

  不止如此,人家還按月能拿到朝廷的軍餉、祿米,四季有衣賜、鞋賜,逢年過節,更是有賞賜!

  想想都讓人眼紅啊!

  這樣想著,前方傳來了嘈雜聲。

  “發生了什么?”邵三緊張起來。

  很快的,他就聽到了前方軍士們的聲音:“官家推恩,天子降德,賜汴京父老今日入園觀禮者人綀布一匹!”

  “什么?”邵三驚了。

  人賜綀布一匹?!

  當今官家,恩德竟如此深厚的嗎?

  雖然說,如今市面上綀布的價格大跌。

  去年這個時候,一匹綀布還能賣五百余文,如今已只要三百文不到。

  可三百文也是錢啊!

  何況……

  邵三看了看妻子,又看了看自己懷中的孩子。

  這孩子就是妻子帶過來的繼子了。

  雖是他人的種,但因為年紀小,還不知事,所以平日喊他阿父喊的非常親熱。

  邵三也視若己出,愛護不已。

  當然——等他有了自己的兒子,可能對這個孩子就不會上心了。

  可不管怎樣,今天都能領三匹綀布回去。

  市價接近九百文,他賣上一天的酒,利潤也就這么多了。

  三匹綀布,可以做衣裳,也可以釘鞋子、做帽子、當蚊帳。

  這樣想著,他的心頭頓時火熱起來。

  同時,一個隱憂也在他心頭升起——今天這么多人,官家準備好這么多的綀布了嗎?

  萬一不夠,輪到我的時候,領不到怎么辦?

  這么一想,他便抱著孩子,拉著妻子就要向前插隊。

  結果……

  一雙大手,從斜刺里伸出來,直接抓住他的肩膀,牢牢的鉗住。

  “呔!汝這蠢材!”

  “官家推恩降德,須得次第有序,不得擅越!”

  “不然!”

  “不止無有賞賜,恐怕還得吃一頓鞭子!”

  邵三扭頭,看向那抓住自己的人。

  他身穿皮甲,戴著一頂笠帽,腰間系著一把樸刀,腳上穿著靴子,皮膚黝黑,但身材健壯,如同鐵塔。

  顯然,這是個軍士,而且是禁軍中的精銳!

  邵三頓時冷汗淋漓,連忙賠笑著:“諾!小人知道了!”

  他可太清楚,丘八們的脾氣了。

  過去在家鄉,做工的時候,遇到的宣毅軍,對他們這些雇工,那可是一言不合就拿著鞭子抽。

  對方嗯了一聲,不再說話,一雙虎目看向其他人。

  邵三頓時低下頭,再不敢有什么動作。

  因為這年頭,丘八們打殺平民,不需要理由。

  像是當初淮南大旱,禁軍南下賑災,遇到搶掠民財、哄搶府庫、劫掠婦孺的人,直接抽刀就殺。

  殺的急眼了,連圍觀的災民也一起殺了,然后割了人家的頭,硬說是賊匪。

  類似的事情,在淮南各州,發生了許多。

  到后來,那位官家欽使到了后,這樣的事情才慢慢消停。

  他可不敢得罪官兵!

  “官家萬壽,天子萬年!”

  “天子圣恩,永懷不忘!”

  “陛下恩典,如天之高……”

  邵三墊著腳,向前看去。

  可惜什么都看不到。

  但,前面不斷傳來的謝恩聲,還是讓他頗為激動。

  特別是隨著人群向前走,但賞賜的綀布,卻仿佛無窮無盡一般,根本發不完。

  這讓他的心,終于安定了下來。

  隨著時間慢慢推移,隊伍緩緩向前。

  很快的,邵三已經能見到出口的大門。

  同時他也看到了,在大門兩側,持著刀槍的官兵們身后是一輛又一輛,滿載著綀布的馬車、牛車。

  有著官吏,站在門口。

  出去的百姓,過一個就給一匹。

  而得了賜布的人,都是面朝著北方的某個殿閣,高聲謝恩。

  邵三循著這些人的視線,向著他們所拜的方向看去。

  卻見金明池中,一處殿閣上,金烏大纛垂下,高臺上,華蓋如云,朱紫衣袍數之不盡。

  而在人群,隱約可以看到,穿著褚黃色衣袍的少年天子身影,正在向著人群揮手致意。

  “圣天子也!”

  邵三忽地想起了,當年淮南遭災的時候。

  彼時,鄉中一片混亂與絕望。

  盜匪已經開始出現。

  甚至有人來聯絡他這樣的鄉中‘無賴’。

  只說是朝廷奸佞當道,天降旱災,眾人沒有活路,只能拼死一博,豎起大旗,博一場富貴。

  那時候他也心動了。

  畢竟,百年來國家凡有災情,起初都是沒人管的。

  非得地方上的好漢們豎起義旗,殺幾個貪官污吏,甚至破幾個縣城、州城,朝廷才會重視起來。

  才會開始賑災。

  而起義的好漢,只要朝廷來使的時候恭順一些,多半也能撈到一個官身。

  誰知,他還沒有來得及下定決心。

  朝廷的禁軍,就已經開到了淮南災區。

  敢作亂的,一刀砍了。

  然后,運河上的漕船、滯留的漕糧,也都從四面八方運進了災區。

  緊接著,朝廷派來的使者,帶來了圣旨,詔免淮南諸州徭役、賦稅。

  后來官府更是默許了流民入京,這才使他這樣的鄉中無產無業的庶民,有了入京的機會,才有今天。

  后來,邵三才從京中人嘴里以及汴京新報上知道,這都是當今天子力排眾議做的決定。

  后來,天子還說服了京中道觀、寺廟的道士、高僧南下為災民祈福,做了好幾場水陸法會呢!

  于是,邵三抱著懷中的孩子,拉著妻子,對著殿閣高臺上的天子身影,遙遙一拜:“官家天恩,俺永生永世恐怕都還不完呢!”

  “待俺回家,定在家中,日夜為官家祈福禱告!”

  在他想來,這大抵是他唯一能報答和酬謝的方法了。

  殿閣高臺上,趙煦看著那一個個出口處的景象。

  十幾萬匹綀布,數千匹絹布、棉布,正在被有條不紊的發放。

  每放一次,都有謝恩聲傳來。

  這讓趙煦有些飄飄然。

  當然了,趙煦也知道,若他今天只賞了百姓,卻不賞禁軍。

  丘八們恐怕會不滿。

  雖不至于鬧事,但也不利于穩定。

  左右,如今綀布滯銷,但每天都有著新的綀布被生產出來。

  劉惟簡每個月都會用本月市價的七成將這些新生產出來的綀布,全部吃下。

  以此鼓勵生產,鼓勵工商。

  這種國家采購,是最能推動工業發展的辦法之一。

  效果也確實很強。

  汴京的紡織業,每天都在擴大。

  生產產品和種類,也迅速的從單一的幾個品種,走向全面開花。

  兩浙路的廉價蠶絲、兩廣的苧麻、荊湖地區的蠶絲、苧麻、葛麻……

  這些過去,長期滯銷的原料,現在源源不斷的被人運進京中。

  現在,大宋的商品,缺的不再是工人、技術。

  而是市場!

  遼國那邊的市場,還未徹底開放。

  大宋本身的市場,則須得考慮影響和沖擊,不敢過快的打開。

  只能先在開封府,然后慢慢的打開京西、京東、河南的市場。

  這么多布,堆積在府庫。

  若不想辦法賣出去,是很虧的。

  好在,大宋朝還有個被人長期忽視的市場——禁軍和廂軍!

  這樣想著,趙煦就對身后的宰執們說道:“今日大喜,朕當與軍民同慶!”

  “既已賞父老,則吾健兒不可不賞!”

  “制詔,以飛龍榜將出,國家得人之名義,大賜在京禁軍并開封府鋪兵,人給綀布一匹!”

  “另,御龍第一將,朕之親軍也!”

  “詔賜御龍第一將,人給絹一匹,茶半斤!”

  “此外,沿邊各路蕃漢軍士,戍邊實苦,當嘉勉之,皆賜綀布一匹,以慰其勞!”

  “諾!”

  “官家萬壽!”

  三衙將官們,立刻歡天喜地的匍匐謝恩。

  他們都很清楚,官家既賞了軍士,那他們的賞賜就更不會少!

  果然!

  趙煦回身,看向在場的宰執元老、三衙大將、宗室外戚。

  “諸位髃臣、宗親、勛將,皆朕股肱,旬日來輔佐朕治理朝政,勞苦功高,朕自當推恩賞功!”

  “且依舊年南郊故事,循例次第轉官、加爵、各進食邑!”

  文彥博憑什么食邑兩萬七千多戶?

  “至于在京大小官吏,亦如故事……”

  “開封府公考吏員,人賜絹布一匹,綀布兩匹,交子五貫!”

  說著這些話的時候,趙煦的眼睛,若有若無的在耶律琚身上瞥過。

  然后落到了田懷榮身上。

  這樣撒幣,光靠一個耶律公子,大抵是難以報效了。

  還得拉上嵬名公子和梁公子才行!

  趙煦記得,今年以來,呂惠卿、向宗良、高公紀、包順等人都曾上奏,現在梁乙逋富的流油!

  因為,他不止在橫山里面大抓特抓青壯,還把手伸向了河西甚至西域。

  據說,已經有黨項騎兵,在西域那邊開抓了。

  這一點,甚至得到了青唐城的阿里骨的證明——青唐吐蕃在西域是有據點的。

  梁公子如此奢遮,趙煦相信,他應該也會贊助自己一點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