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城墻高聳,南城北城丞相府。
三級階梯式的結構,相互之間有千斤閘門,又有充裕的兵卒百姓,糧草器械,無論從那個角度去看,都是極難攻克的。
若是正常來說,沒有重型攻城器械的趙云和張遼,即便是攪亂了城中軍心,但依舊是難以對鄴城造成什么直接傷害的,也無法迅速攻破鄴城城墻的防御體系……
但是,意外出現了。
就在陳群下令對崔琥動手的當夜,或許是巧合,或許是崔琥第六感,也或許是崔琥提前收到了消息……
總之,崔琥越獄了。
崔琥沒有試圖從防守嚴密的營房正門突圍。
而是利用早已觀察好的一處營房后墻的破損處,在幾名心腹冀州兵卒的接應下,悄無聲息地鉆了出去。
好吧,這里原本就是一處狗洞。
這個破損處,其實應該早就被修繕的。
但是很不巧,兵營在驃騎軍沒來之前,才獲得了世子曹丕的檢查,然后獲得了嘉獎,表示說軍營精神風貌可嘉,器械軍務井然……
所以怎么可能會有什么隱藏在雜草叢生的角落,墻磚因年久失修而松動破損處?
什么?
私下修補?
開什么玩笑,這要是被上司看到了,萬一蓋下一個挖曹軍墻角的罪名,腦袋還要不要了?
在沒有監控的大漢,誰能證明這破損不是在現場的這些人挖的?
若不是這些修補者挖的,那這些人怎么知道這里有破損?
為什么別人不知道?
所以那破損之處,一直都在。
崔琥爬出來的時候,心中也多是感慨……
若不是之前他因為譏諷朝政而被禁言獲罪,說不得他還真會說出這個破損的問題,然后或許就修補了,使得他現在就死在軍營之中了。
崔琥沒有去沖擊中軍大帳找陳群算賬,那無異于以卵擊石。
他也沒有想要在北城之中舉事。
他的目標,是南城!
他熟悉鄴城的布防,熟悉那些底層冀州籍士卒的心理。
他更熟悉的,是舊山東統治階級的手段……
而這種認知,是他自己作為受害者之后才越發的明顯感受到的。
崔琥通過親身經歷,明白了在舊有的大漢山東之中,不管是上層的高官,還是中層的士族子弟,都不喜歡有人談及大漢舊制度的問題。
一旦有人論及一些大漢制度上的缺陷,亦或是某些官吏的瀆職腐敗等事項,就會有人站出來將復雜的社會輿論場簡化為兩個極端,要么是完全支持和鼓勵的樂觀主義者,要么是陰陽怪氣諷刺的悲觀主義者,然后將譏諷制度謬誤,以及批判官吏腐敗的人直接歸入悲觀主義者的范疇之中,完全片面化的排除和否認中間地帶和復合立場。
但是他之前還存留著一線的希望……
所以他說了話。
一個健康的國家,原本就需要多種聲音。
批評不等于全盤否定,支持和鼓勵也不意味著不能指出問題。
而在大漢舊體制下,統治者和士族子弟移花接木的將個體的問題演化成為大家都有問題,表示這是制度,或是人治之下無法避免的事情。
聰明人都清楚,關鍵不在于問題是否存在,而在于社會或是國家,是否建立了發現問題、糾正問題的有效機制。
大漢舊體制在這方面顯然是有欠缺的……
甚至連正視問題的勇氣都欠奉。
崔琥在遭受打擊之后,得過且過,因為那個時候他還能混,而現在他混不下去了。
人,往往都要被逼迫到走投無路的時候,才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崔琥利用往日的威望和對暗哨的熟悉,巧妙地避開了幾波巡邏隊,直接前往南城與北城交界處的一座冀州籍士兵為主的聚集點。
他貼著墻根疾行,偶爾停下聆聽巡邏隊的腳步聲。
一名心腹低聲道:都尉,此去兇險,若事不成……
崔琥打斷他,事已至此……我們已經沒退路了!唯有一搏!
當崔琥現身在臨時聚集點之處,在此的數十名冀州籍士卒,紛紛涌上前來,言語之間多少都流露出了對于當下不公的憤怒,以及對于未來的恐懼。
火光搖曳,映照著一張張焦慮的面孔。
有人急切地問道:崔都尉,陳長文真要清洗我等?
另一人嗤笑道:我們天天餓肚皮,譙沛兵卻領足了糧!這還有什么不可能?!
兄弟們!崔琥站在一堆雜物上,我崔琥,為曹氏流血賣命,身上傷痕累累!可他們是如何對待我們的?稍有風吹草動,便視我等如仇寇!奪我軍權,囚我如犯!城外驃騎,尚知以鄉音呼我子弟,以糧食誘我饑民!而城內呢?北城豫州佬歌舞升平,我冀州百姓民眾卻在南城啃食樹皮,甚至易子而食!豫州兵天天吃香喝辣,我們兄弟卻只能吃糠咽菜!這公平嗎?!
崔琥之前還有的混的時候,根本不提什么南城百姓,冀州民眾,現在卻將這詞語掛在了嘴邊……
這似乎都成為了一種本能。
誰站在臺上,都這么說。
崔琥撕開胸前的布衣,露出胸口上的一道道猙獰的傷疤,看看這些!哪一道不是為這鄴城,為這曹氏所留?可他們記得嗎?他們不在乎!他們在乎的,只有他們譙沛子弟,潁川親族!我等在他們眼中,不過是看門之犬,用時丟塊骨頭,疑時便欲烹殺!
這才是重點……
崔琥顯然也是勾動了內心的傷處,言語之間真情流露,眼眶都紅了。他指著左肩一道箭傷,聲音哽咽:此乃為世子擋了一箭所留!險些喪命!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
這也是真的……
但是崔琥沒說事后換來了官職。
隨著崔琥的控訴,冀州兵卒也騷動起來,怒吼著,紛紛附和。
一名老兵捶胸頓足:崔都尉所言極是!我等拼死效力,卻受此屈辱!
今日!我崔琥反了!崔琥拔出身邊一名士卒的佩刀,不是為了榮華富貴,只為了給兄弟們,給我冀州子弟,掙一條活路!隨我拿下南城門,迎驃騎軍入城!唯有如此,方能活下去!
這些愿意到聚集點之處的冀州兵卒,本身就是崔琥精心挑選出來的,派心腹通知的。
而他們出現在這里,其實也意味著要跟著崔琥一條道走到黑了,所以在簡短的表示變換立場之后,崔琥便是帶著這些人直沖南城而去。
從南城要進北城很難,但是從北城內部往外沖就容易多了。
尤其是崔琥假做奉了上令,等靠近了再突然動手,便是一下子就控制了一個軍校,絞起千斤閘,帶著被煽動起來的士兵們,如同決堤的洪水,往南城傾瀉而去!
消息傳到北城軍營中軍大帳,陳群臉色驟變。
陳群顧不得去追殺崔琥,而是立刻在北城軍營里面展開了清洗。
否則等陳群帶人沖出去,營地里面又發生了叛亂,那就真的是完蛋了!
此時此刻,陳群也顧不得冀州籍貫里面誰忠心不忠心了,直接全數都羈押拿下,膽敢反抗者便是當場格殺!
同時陳群還下令讓北城所有的要害之處,全數都換上了曹軍精銳,以防止有人趁亂沖擊。
傳令!務必確保丞相府安危!絕不許亂賊沖撞了丞相府!
陳群這么做,錯了么?
從陳群,或者說是從山東中原的立場上來說,沒有錯。因為在他,或是他們的認知里面,鄴城重要的不是南城的百姓民眾,而是北城的丞相世子,是官僚士族……
等陳群確定北城無憂之后,雖然說他已經是竭盡全力,緊趕慢趕,但是當他帶著人試圖去南城鎮壓之時,事態已經無法控制了。
驃騎軍無法順利的煽動冀州百姓民眾。
但是出身冀州的崔琥可以。
鄴城之中,驃騎之前派遣來的,有心傳遞消息,做一些事情的內線,比如像是宋航這樣的,在早中期陸陸續續被陳群等人察覺,抓捕驅逐出去了,剩下的就是類似于周章這樣的書呆子……
這樣的內線,想要在當下就搖身一變,展現出非凡的能力來,顯然不太可能。
同時,不管是城外的驃騎軍,還是城內的預埋內線,都未必能夠知曉陳群軍事上的安排,也未必知道什么地方有兵刃器械,僅憑赤手空拳,或是木棍糞叉,顯然無法對抗長槍大刀。
但是……
崔琥知道南城的備用兵刃藏在何處!
等陳群調集親信部隊,前往彈壓的時候,崔琥已經成功的攪亂了兩個市坊,放出了大量的南城民眾百姓,并且奪取了一個囤放備用兵器的倉廩,不僅是裝備了自己的人,還將兵刃發給了南城民眾。
雙方在南城和北城的主街上轟然相撞,展開了激烈的內戰。
一方是士氣復雜的陳群直屬部隊,另一方是被絕望和憤怒驅動的冀州叛軍。
混戰中,陳群在一隊甲士的護衛下,來到了前線,他看到了在叛軍陣中左沖右突、狀若瘋魔的崔琥。
崔琥!陳群運足中氣,聲音穿透廝殺的喧囂,帶著凜然的正氣與怒意,爾世受國恩,身為漢臣,安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背主求榮,引狼入室,爾等之罪,天地不容!大漢四百年基業,豈容爾等鼠輩毀于一旦?!
崔琥聞聲,一刀劈翻面前的對手,渾身浴血地轉過身,望向被重重護衛的陳群,臉上露出了一個扭曲的,混合著悲憤與嘲弄的笑容。
陳長文!休要在此鼓唇弄舌!崔琥大吼著,宛如厲鬼,世受國恩?哈哈!我崔琥的一切,是我用命搏來的!是用這滿身的傷疤換來的!不是你們曹氏,不是你們這些潁川名士施舍的!
崔侯揮舞著血淋淋的戰刀,聲音悲愴欲絕:你問我為何反?我倒要問你!為何我浴血奮戰,清剿賊匪,訓練出的精銳兒郎,卻因姓氏籍貫,便要遭猜忌,被軟禁?為何那些曹氏、夏侯氏的紈绔子弟,寸功未立,卻能高官厚祿,對我等頤指氣使?!這大漢,這曹氏,給過我公平嗎?!我給大漢流的血,做的貢獻還少嗎?憑什么?!告訴我憑什么?!
崔琥的每一句質問,都像重錘敲在在場許多冀州籍官兵的心上,甚至連陳群麾下的一些士卒,眼神都出現了瞬間的閃爍。
陳群一時語塞,但是他很快就反應過來,厲聲道:休得狡辯!綱常倫理,尊卑有序,豈容爾等僭越!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他轉而對著部下怒吼:速速誅殺此獠!亂軍心者,殺無赦!
哈哈哈!崔琥仰天大笑,那就來吧!就用刀槍換一個公道!兒郎們,隨我殺!
崔琥攔著陳群,并不是真的想要和陳群以及其他曹軍兵卒硬拼。
他的真正目的,也并非是要殺了陳群,而是制造足夠的混亂,為南城的另一招棋創造條件。
就在通往北城街道上雙方殺得難解難分之時,南城城門的方向,突然爆發出震天的吶喊聲!
被崔琥派人鼓動起來的,在叛變的冀州兵帶領之下,又是經過了連續幾天的香氣攻勢勾引,餓紅了眼的南城百姓,如同潮水般涌向了南城門!
沒有人帶頭,這些南城百姓民眾多半就是一節節的勒緊自己的褲腰帶,可是現在有人鼓動,有人領頭,有人給他們送來的刀槍!
那還有什么好說的?
即便只是刀槍不能滿足所有南城百姓的需要,還有很多人只能是拿著棍棒,磚石,甚至只是赤手空拳,但那股被饑餓和絕望催生出的瘋狂力量,已經被引發了出來!
他們餓啊!
饑餓,永遠都是底層民眾百姓最大的恐懼!
這不僅僅是關于短時間吃不飽飯的生理感受,更是一種深刻的、代際傳遞的、并滲透到社會文化骨髓里的,結構性的恐懼!
且不說這是人最為原始的生理需求,就說在華夏漫長的封建王朝之中,脆弱的農業結構,以及動蕩的戰爭年代,大規模的饑荒也是周期性的重復出現,一次次的造成巨大災難。
華夏民眾百姓的祖輩、父輩,每間隔幾代,或是十幾代人,就可能會親身經歷父子相食的恐怖歲月。
存錢,存糧食!
否則會死人!
這種記憶會深深地烙印在民族和家庭的集體記憶里。
封建王朝之中,底層民眾通常從事低保障、不穩定的勞作,收入微薄,幾乎沒有儲蓄。
任何一點風吹草動,或許是一場疾病、一次自然災害,都可能讓他們迅速滑向饑餓的深淵。
而與此對應的,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和權力階層,深諳饑餓恐懼此道。
甚至知道這些百姓民眾肯定有藏著錢,藏著糧……
封建王朝的統治者會想盡一切辦法,讓百姓民眾消耗掉這些藏起來的錢糧。
比如大漢鼓勵孝道,表示傾家蕩產,甚至舉債借高利貸埋葬父母,才是大孝子,在輿論上給予高度贊揚,傳唱四方,卻絕對不提孝子孝孫因為厚葬父母欠下一屁股債后的家破人亡。
他們希望百姓民眾長期處于饑餓線,為了溫飽掙扎。
利用饑餓,或者說利用對饑餓的恐懼,是統治階級維持社會穩定,即便是畸形的穩定,最有效、最原始的一種工具。
因此,當一個社會存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時,饑餓就不再是自然現象,而是社會資源分配極度不公的證明。
對饑餓的恐懼,也包含了對被剝奪、被拋棄、被制度性遺忘的深刻憤怒與無力感!
如果不是陳群對于南城百姓民眾的食物控制,每日下發糧食來有意用饑餓來維持統治,秩序,穩定,那么只要南城百姓民眾家中還有一口吃的,就不會被張遼的香氣攻勢所吸引……
陳群或許想到了,或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可是他一點都沒做!
他只是寫了個布告。
因為對于封建統治者來說,寧可讓糧食腐爛,掩埋,都不能輕易的發放給普通的民眾百姓。
路口建造的粥棚,目的不是為了讓百姓民眾免除饑餓,消弭恐懼,而只是為了暫時的穩定,為了民眾百姓不聚集鬧事!
當畸形的穩定被打破,惡果就自燃出現了……
沖出去!
出去就有吃的!
于是乎,種種的因素交匯到了一起,南城百姓民眾,在這種情況下爆發出來的瘋狂,就超出了這些舊大漢統治者的想象!
在城門之處的守軍兵卒砍倒了一名南城百姓,但是下一刻就有更多的百姓民眾涌動上來!
此時此刻,鮮血沒有讓這些百姓民眾就此退縮,反而激發了他們的瘋狂!
饑餓壓倒了對于死亡的恐懼!
守城的軍官試圖彈壓,但面對數倍于己、狀若瘋癲的饑民,他們的抵抗顯得如此無力。
城門處的絞盤被瘋狂的民眾推動,厚重的城門,在令人牙酸的嘎吱聲中,被緩緩推開了一道縫隙!
然后就是越來越大!
轟然而開!
先是幾人,然后就是幾十人,上百的百姓民眾哄然而出!
撲向了前方那炊煙氤氳之處!
城外一直密切關注著鄴城動向的張遼,早已枕戈待旦。
現在看到城內殺聲震天,火光四起,南城門突然洞開,無數的百姓民眾瘋狂涌出……
這種混亂的級別,根本不是能演出來的!
張遼立刻抓住了這千載難逢的戰機。
將士們!城門已開!隨某沖!
張遼一馬當先,如同猛虎出閘,率領著蓄勢已久的驃騎精銳,朝著那洞開的南城門,發起了雷霆般的沖鋒!
鐵蹄如雷,瞬間踏破了鄴城南城最后的堅持。
當張遼的騎兵洪流沖入南城門,與那些歡呼著,或是哭泣著的饑民匯合,并迅速向城內縱深穿插時,在街巷中與陳群部鏖戰的崔琥,似乎心有所感,瘋狂大笑起來。
崔琥奮力格開面前劈砍而來的一刀,但是側面擋不住另外一名曹軍兵卒的刺扎。
他身上又添了一道深可見骨的傷口,鮮血浸透了他的戰袍。
他搖搖欲墜,但是他在笑。
他聽到了南城方向隱約傳來的驃騎軍號角聲!
在他的笑聲之中,有解脫,有快意,也有一絲難以言喻的悲涼。
他年輕時夢想著匡扶天下,改變大漢。
最終卻以背叛和引外兵入城的方式,親手埋葬了他的夢想。
他改變不了這腐朽的舊制,只能以最激烈的方式,與之同歸于盡。
他看著狼狽而走的陳群,大笑,笑得癲狂無比,然后仰天而倒……
請: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