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798章天衢如砥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秋風拂過河內連綿的營寨,中軍大帳之外,斐潛昂然而立。

  一般來說,以斐潛當下的地位來說,根本不需要出迎某人的,但是現在斐潛卻站在營帳之外,迎接賈衢。

  賈衢這一次從上黨而來,過太行山,帶著兵卒,糧草,牲畜等補充到了斐潛軍中。

  太原上黨,號稱小華夏。

  這片土地見證了華夏文明的誕生、擴張、危機與重生,正所謂:欲知中國,必看山西;欲懂華夏,須解上黨。

  之所以顯得太原上黨一地如此重要,是因為這里不僅是地理環境的華夏小縮影,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還是歷史進程之中的備份區。

  在五胡十六國、南北朝等分裂時期,太原長期作為割據政權的都城,成為北方漢文化的保留地。上黨則因地形險要,多次成為流民與士族的避難所,存續中原文明火種,成為了亂世中的華夏文化的避風港。

  賈衢遠遠見到斐潛站在大帳外相迎,不由得急急上前,拜倒在地:衢參見主公!

  斐潛看著風塵仆仆而來的賈衢,臉上露出真切的笑容,上前親手將其扶起,梁道一路辛苦!

  兩人相見,一時之間竟然有些恍惚之感。

  當年斐潛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別部司馬,而賈衢寄人籬下窮困潦倒……

  斐潛上下打量著賈衢,看到賈衢已經完全褪去了當年的青澀和稚嫩,呈現出精明強干的姿態,不由得多有感慨,經年未見……別來無恙乎?

  賈衢也是看著斐潛面容上的風霜印跡,主公……一向可好?

  好,好!斐潛拉著賈衢的手,便是一同往大帳內走。

  走了幾步之后,斐潛才有些反應過來,便是不露痕跡的松開了賈衢,然后一邊示意讓賈衢就坐,一邊讓護衛去倒茶。

  斐潛在影響著大漢,但是同樣也被大漢所影響。

  他當年覺得男男之間手牽手很尷尬,但是現在也會不經意之間習慣了漢代的一些禮節……

  漢代人更重視肢體接觸表達情感,尤其是男性之間,挽手臂、握手這些動作,都屬于禮的一部分。當然,比起對比同時期古羅馬男性間擁抱、吻頰的禮儀,漢代的把臂更側重精神聯結而非身體接觸本身。

  茶湯氤氳。

  賈衢雙手接過茶盞,并未急于飲用,而是鄭重一揖:蒙主公信重,委以并北之任,衢不敢有片刻懈怠。今日得見主公,亦有許多政情需當面稟報。

  賈衢言辭懇切,舉止間透著一股實干官員的沉穩。

  好,慢慢說。斐潛示意賈衢放松,先喝茶,并北之地,乃我軍根基,更是新政試行之田,梁道主政數年,其中甘苦,潛愿聞其詳。

  賈衢喝了兩口茶,潤了潤喉嚨之后,將茶盞置于一旁案幾上,從懷中取出一卷由驃騎工坊新制的,更易書寫攜帶的桑皮紙冊頁,讓護衛送到斐潛面前。

  斐潛展開冊頁,上面密密麻麻卻條理清晰地記錄著各項數據。

  主公,賈衢緩緩的說道,自主公重民重技之策以來,并北諸郡,尤以上黨、太原為著,氣象已非昔日可比。

  愿聞其詳。斐潛一邊看著冊頁,一邊說道。

  賈衢顯然是心有成竹,對于管轄之地的情況很是熟悉,上黨、太原兩郡,新增登記匠戶三千余戶,皆因工坊定制、軍械營造、水利修繕之需而增之。以往匠戶地位卑下,賦稅沉重,子弟難有出頭之日。如今不僅匠籍單獨管理,賦稅有所減免,其杰出者,如改進冶鐵風箱之馮氏、研制新式耬車之李匠,皆因技藝精湛,被授予「工師」之銜,享百石俸祿,見官不拜,子弟亦可入工學就讀。有此等為楷模,便極大激勵了民間鉆研技藝之風。去歲,僅太原一郡,由民間匠人提出并獲采納的各類器械、工藝改進建議,便有十七項之多,應用于農事、礦冶、紡織,收效顯著。

  斐潛眼中閃過贊賞之色,民力無窮,智慧亦無窮。昔日腐儒視工匠為奇技淫巧,實乃大謬。唯有重其實用,尊其辛勞,方能激發其創造之力。

  賈衢也點了點頭,繼續道:其次,以往太原上黨兩地郡縣官吏,往往身兼數職,催科征稅、斷獄緝盜、勸課農桑,看似全能,實則難免精力分散,未能盡職。

  這個問題,原本是不好解決的,尤其是在戰亂的局面下。

  所謂民眾百姓推選民官,即便是在后世也避免不了各種問題,何況是在大漢當下?

  沒有足夠的約束制度,就算是芝麻大的權柄,都能掏出一個巨大的貪腐窟窿。

  幸好,太原上黨之地相對來說地理位置較好,在早期和中期的幾次戰爭之中,一方面是持續時間不長,損耗不大,另外一方面則是烈度不高,而且還收攏了一些逃難的流民,補充了當地的人口。

  因此在太原上黨之地,才有了一些補充新官吏的基礎……

  賈衢繼續說道:并北各郡已逐步設立勸農、工、市、學等專職官椽。農椽專司推廣新式農具、優選糧種、興修陂塘;工椽負責督造官營工坊、核定匠戶等級、管理礦產;市掾則平抑物價、管理市集、征收商稅;學椽不僅教習經義,更增設算學、工律等實用科目。職責分明,考績有據,官吏各司其職,效率大增。去歲秋收,上黨郡因推廣新式犁及代田法,加之水利修繕得力,糧產較三年前增產近兩成。

  好!斐潛撫掌,分職專司,方能人盡其才,術業專攻。看來此策在并北已初見成效。

  賈衢繼續匯報道,以往士途狹窄,非通經明律者難有晉身之階。主公設立科舉以來,凡在農事、工巧、算學、醫藥、乃至善經營、通譯語者,只要確有實績,經考核,皆可入仕,或授予相應職銜待遇。去歲并北各郡科考之士,通經者僅占四成,其余六成,皆為有一技之長之實干人才。有善治牲畜疫病之獸醫,被授予廄苑令;有精于算術、清丈田畝無一差錯之老吏,被擢升為戶曹史;甚至有善于與匈奴、烏桓部族交易之商賈,因熟悉邊情、促進互市有功,被聘為市掾屬官。此舉,使得許多原本無望仕途之才,得以嶄露頭角,為國效力。民間風氣亦為之一變,父老多教子弟,莫只盯著那幾卷經書,而是各展其長,各有其用。

  斐潛聽得連連點頭,此方為百業皆士也。以各業取士,非是貶低經義,而是拓寬士途,使天下英才,無論出身,無論所專,皆有報國之門,晉升之階。唯有如此,方能聚天下之力,成非常之功。梁道,科舉應試推行后,民間可有何變化?

  賈衢拱手而禮,肅然而道:主公此問,臣誠亦有所感。鎮并北數歲,深察華夏之民,其韌如蒲葦,勤勝禹稷,實冠絕四海。夫黔首非不堪貧窶,亦非天性悖序。昔管仲治齊,倉廩實而知禮節;韓非論政,斬首級以授爵秩。今民所慮者,非階序之有無,乃類商君懸木徙木,患階牓之通塞耳。但使力耕可得粟,戰功能封侯,則兆民自當簞食壺漿以從王化……

  斐潛微微嘆息一聲,點了點頭。

  封建王朝之中,最關鍵的問題并不是消除階級,而是在這階級之間,是否有可供攀爬之階梯,自身之努力,是否能換來境遇之改善,子孫之希望!

  古代封建王朝,是需要社會流動機制,也需要政權穩定性的,不能單獨的取其中一項來片面化的論證封建王朝的制度問題。

  一步到胃的消除階級,在生產力水平有限的封建農業時代,是不太現實的。

  老馬同學表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階級的存在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在封建社會中,農業是主要的生產方式,生產力水平低下,意味著社會總產出有限,只能維持基本生存,沒有足夠的剩余產品來支持一個無階級的社會。

  而想要用這有限的社會總產出,集中起來辦大事,就自然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的政體。如果試圖消除階級,實行平均分配,由于剩余產品不足,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反而可能導致普遍貧困和社會混亂。

  所以一個既要集中,又要分配的制度,最為關鍵之處,就是打造一個希望的階梯。

  既然階級暫時,或者說在一定較長的時間內無法消除,那么如何讓這個固化的結構不因內部壓力而爆炸?答案就是構建相對公平的上升通道,讓底層精英看到希望。

  別剝奪民眾百姓穿長袍的機會!

  一個完全封閉的體系,壓力只會不斷積聚。

  當底層精英,這也是最有能力和野心的一波人,發現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毫無意義時,他們的才能和精力就會轉化為對現有秩序的仇恨與破壞力。

  反之,如果存在一條通道,告訴人們學而優則仕、軍功授爵,而不是給一件長袍虛假的穿幾天,然后就公然表示,不要不舍得脫下長衫么……

  只要還有希望,還能改變,那么底層的社會精英,就會將精力投入到體系內的競爭,從而成為體系的維護者,而非掘墓人。

  秦之興,是依靠軍功爵制,使猛士必發于卒伍,讓平民有機會憑戰功改變命運,故秦卒虎狼之師,掃平六合。

  漢之盛,是從漢武帝確立察舉制,使得地方郡縣當中的人才可以繞過六國貴族的限制,得政府能不斷從民間汲取人才,保持活力。西漢初期的布衣將相格局,社會階層在大動蕩后洗牌,上升通道相對寬廣,造就了文景之治和漢武盛世。

  唐之強,是因為隋朝開始推動科舉制度,讓底層精英,尤其是寒門子弟有一個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可能性。唐太宗看到新科進士魚貫而入,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而階級一旦固化,上層統治者試圖剝奪下層百姓民眾穿長袍的機會,便如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士族壟斷九品中正制,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階層徹底固化,上層驕奢淫逸、不思進取,下層精英報國無門、心生怨懟,最終導致長期分裂與動蕩,在國內無法得到有效晉升渠道那些人自然轉投到了五胡之下!

  那些固守特權的門閥世家也在戰亂中灰飛煙滅,使得華夏板蕩,民生凋零!

  華夏每一次的重大災難,都不是簡單的某個外因外族,而是內外合力!

  一個健康的王朝,會盡力維持這條階梯的通暢,用希望來馴服不滿,用流動來防止板結。當這條階梯變得狹窄、腐敗甚至斷裂時,就意味著這個王朝的天命將盡,社會精英將不再試圖通過體系內的努力來改善境遇,而是會選擇掀桌子,用暴力來重新洗牌。

  當階梯消失,希望泯滅,那么戍卒叫和楚人炬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斐潛聽賈衢之言,長時間的沉默之后,緩緩的說道:夫觀九鼎之制,雖定尊卑;仰云梯之設,實通天人。昔寧戚叩角而齊桓擢,傅說舉版而殷道新。衛青牧豕終建勛業,韓信饑饉竟佩侯印。此非天階有徑,豈致寒門生春乎?

  商君懸木以明信,管仲開閭而納賢。階無壅滯,則耕戰皆奮;途有津梁,雖布衣可冕。故周室庠序升俊秀,秦廷軍功拔卒弁。但使砥礪得達,何慮稷下空弦?

  階序非固兮猶可攀,星漢雖遙兮槎能通。惟愿天衢常蕩蕩,莫使玉珠陷蒿蓬……斐潛語氣漸重,帶著洞察世情的透徹,昔日舉薦唯親,寒門子弟縱有才學,亦難出頭;尋常百姓,終歲勞苦,所得大半供奉豪強,子孫世代難脫佃戶、奴婢之籍……黔首眼見努力無望,或則相互傾軋,耗盡其力;或則不求進取,唯茍全性命于亂世……此非民之惰,實乃制之弊也!

  主公所言甚是。賈衢也是點頭說道,新政之下,農人勤于耕作,改進農具,因增產可多得,子弟亦可因功、因技被舉薦入學;工匠鉆研技藝,因一技之長可獲尊重,可得厚賞……商戶,兵卒,亦是如此,便是奮勇而進,求精求善,無需官吏時時敦促,事事強調……如此官吏得其績,百姓得其利,家國亦得其安……

  賈衢指了指斐潛桌案上的書冊,說道,去歲并北新增墾田數目,民間自發興修小型陂塘溝渠數量,工坊接收民間定制新式農具、家具的訂單,乃至市集交易額,皆遠超往年。此非官府強令所能致,實乃民眾見前途有望,自發勤奮之結果!

  梁道所言,深得我心。斐潛點著頭,緩緩開口,力耕者有其食,善工者得其賞,勇戰者獲其榮,有才者盡其用。如此,則民力可舒,國力可強。

  斐潛站起身,走到帳壁懸掛的巨幅地圖前,目光掃過并北、河洛,乃至更廣闊的天地,管子有云,倉廩實而知禮節。然倉廩何以實?非僅靠天時地利,更靠人盡其力,物盡其用。而人欲盡力,則需使其見努力之果,懷向上之望。梁道,你在并北所做的一切,便是將此理,踐行于實處。此功,不在斬將奪旗之下。

  帳外秋風依舊,帳內的一場深入交談,卻仿佛為即將到來的大戰,注入了更為深厚的力量。

  這力量,并非僅僅來自于刀劍的鋒銳,更來自于一種能讓萬千黎庶看到希望、并愿意為之奮斗的制度生機。

  賈衢起身,肅然一揖,主公洞見萬里,衢不過遵令而行,恪盡職守罷了。并北能有今日氣象,全賴主公新政之道。若非大力招募流民,開墾邊地,推廣新技,并北無此人力物力;若非以商貿、盟約羈縻匈奴、烏桓,使其漸習農耕、互市,邊境難得安寧,亦無此穩定環境。衢只是在此基礎之上,細化條例,督促執行而已。

  斐潛擺擺手笑道,有功便是有功,梁道不必過謙。若是再謙讓,我可真就不算此功了……

  賈衢連忙說道:啊,主公自當是獎罰分明!

  斐潛和賈衢兩人相視而笑。

  眼下河洛之戰,關乎中原氣運。曹孟德行焦土之策,毀我恢復河洛之心血,必不容他得逞!斐潛一邊說著,一邊執賈衢手送至大帳之前,望著連綿秋色不由得朗聲吟誦道,昔日風雪宿,孤影策寒驢,今朝河洛聚,共拓九天途……梁道且稍作休整,后續諸多重任,還需倚仗于你。

  衢,定不辱命!賈衢拱手而應。

  賈衢正準備退下,卻見到大帳之外兵卒急急而來,報!探明曹軍于津渡設置攔索!并潛藏兵卒于山谷土塬之內!

  請:m.bqq999.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