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811章擴張上限有制約,開疆擴土有瓶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斐潛在很多時候,就像是一個吉祥物一樣,似乎沒有做什么具體的工作。因為大部分的具體事項都是由斐潛的手下去完成的,不管是農業還是工業,軍事亦或是經文,更多的時候斐潛只是作為一個指導性的建議,似乎只是簡單的在動嘴皮子,所以有些人就會覺得斐潛沒啥用,亦或是沒了斐潛,難道世界就不轉了么?

  確實,沒有了斐潛,這個世界依舊轉悠著。

  或者說,即便是沒有了全人類,這個世界也同樣轉悠著。

  若是將地球已有的壽命濃縮成為一小時,那么人類是在最后一分的最后一秒才出現的生物。這樣的一個存在時間只有一秒的生物類別,自詡為地球的主人只不過是人類在盲人摸象罷了。

  斐潛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大漢許多人還在盲人摸象的時候,能夠提前知道了這一只大象究竟可能長的什么樣……

  或許只有后世那些走上了社會,在某些公司里面工作的社畜,才能真正體會到有一個目標明確,注重事實,不甩鍋不退縮的領導,是有多么的稀罕了。

  就像是當下。

  農學社里面也有紛爭,當然這個紛爭并不是說對于利益的分配的爭執,而是在學術上面的分歧。

  在距離試驗田不遠之處,是養殖場。農學社這里不僅僅有莊禾的培育和研究,同樣還有牲畜方面的技術開發。在養殖場之中,自然就是挑選牲畜家禽品種的場地,和莊禾選種是一樣的項目。而現在在養殖場之中,正有十來名的農學士圍在一處,看著聽著在中間的兩個人爭論。

  爭執的一方是崔城。

  崔城是崔寔的后代。

  崔寔寫了一本《四民月令》,曾經為任多地太守,并且擔任過尚書令。不過在崔寔病故之后,家徒四壁立,沒有殯斂費用,光祿勛楊賜、太仆袁逢、少府段颎為他準備棺槨葬具,大鴻臚袁隗樹碑頌德。

  所以很顯然寫書是沒有前途的,越寫越窮……咳咳,很顯然是崔寔并沒有給其后代留下多少的家產,再加上在崔寔死后,旋即兵荒馬亂,崔城流落奔走,直至到了長安,憑借著對于農業和牲畜的知識,當然也有那一本《四民月令》的作用,成為了一名長安的農學士,并且迅速的找到了屬于他自己的研究項目,駑馬。

  另外一方,則是王勻。

  王勻是太原人,因為熟悉胡人牛馬之事,所以在養殖場之中是負責戰馬的培育。

  但是,就像論壇蓋樓經常會歪掉一樣,從原本的戰馬駑馬的問題,漸漸就變成了應該不應該征伐西域。

  站在兩個人周邊的農學士則是各有觀念,或是支持這個,或是感覺那個才對,于是相互之間也是議論紛紛,使得聲浪滾滾。

  很多被爭吵所吸引而來的人,在外圍伸頭探腦的看著,然后也相互詢問和議論著。

  西域大都護呂布出兵的事情,已經有很多人知曉了,甚至有人將呂布的二征赤谷和當年李廣利征大宛勾連了起來。

  沒錯,呂布第一次的時候打下了赤谷,但是這并不能代表什么,因為呂布第一次戰爭的時候,并沒有真正的打到大宛,只是打到了差不多一半的路程,而現在呂布不僅是想要再一次的攻打赤谷,還要進軍大宛……

  李廣利征大宛,確實成功了,但是后果太過慘烈了,士卒回還玉門者不過十分三四,許多人埋骨異域,長安三輔的府庫也為之空虛,而這些所有的戰爭開銷,當時最終是轉嫁到地方郡縣的頭上,地方郡縣官吏為了媚上,橫征暴斂,導致孝武帝末年盜賊并起,天下大亂。

  很多人憂心忡忡的認為,呂布這一次征伐不容樂觀。戰爭是導致亂象的根源,現在影響到了關中,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到更深遠的天下。

  崔城表示西域大都護呂布根本不需要去攻打大宛,大宛的戰馬也未必是有多么的好,現在大漢當下更需要的改進駑馬,尤其是提升駑馬的耐受和強壯,進行重點的培育和篩選。

  而王勻則是表示呂布攻打大宛也沒有錯,不僅是戰馬良種的問題,而是在西域必須要展示一定的力量,否則一旦被西域人認為是軟弱可欺的,就基本上等同于是放棄西域了,到時候戰爭就不是在西域打,有可能又被打到了隴右,甚至是長安來。要打,就必須要要更好的戰馬,提供給戰爭所需,盡快的結束戰斗,損耗也就自然越小。因此沒有給崔城培養駑馬的條件,必須集中精力去培育戰馬。

  崔城認為這是歪理,沒有考慮長遠的問題,誰都清楚萬里而攻人之國,兵未戰而物故過半,最終獲得幾十匹所謂良種戰馬,和西域之人虛幻的臣服又有什么用處?反觀駑馬貼合農業生產,適合交通運輸,才是固本培元的重要手段。

  不過樓歪了之后,便是會越來越歪……

  某以為,溫侯不當西征!有人高聲喊道,溫侯本有罪也,驃騎赦之,令其將功補過,如今再生事端,恐有養寇之嫌!

  有人開始表示呂布過之能改,善莫大焉,不需要抓住之前一點錯處不放,也有人表示呂布不是一點小錯,而是似乎不忠欺君之罪,簡直是人神共憤,族滅亦可,如今讓其將功贖過,竟然還想著要擴大戰爭,二征大宛,明顯是不安好心。

  然后又是一頓議論,有人說呂布是忠,有的人說呂布是奸……

  溫侯昔日戰赤谷,可是斬得貴霜兵卒首級兩千級!其余西域諸邦國亦有首級千余!若以此計,溫侯也足矣為功,得免其罪也!

  貴霜及西域邦國首級,據說隴西軍功司馬前往辨驗之時,多已腐爛不可計數,誰知究竟是不是士卒,萬一是被濫殺充數貴霜之民呢?更何況這冒功之事,也不是沒有見過……

  某覺得驃騎應該派遣使者,徹查此事!若是溫侯謊報斬首數目,應效孝文皇帝舊事,加以嚴懲!

  荒謬!時至今日,還用什么孝文舊事?!

  大膽!孝文帝亦為大漢正統,又有什么不可?

  豎子……

  狗賊……

  眼見著從爭論就要演變成為全武行的時候,忽然聽到有人高聲喊道:大漢驃騎大將軍至!肅靜!

  正在爭吵得不可開交的眾人一愣,旋即慌忙整理頭冠和身上的衣袍,然后向走來的斐潛和棗祗行禮。

  棗祗的臉色并不是很好看。

  這就像是教育局的領導視察學校的時候,正好有一群學生在后操場內爭吵,然后差一點要打起來一樣……

  斐潛微微笑著,似乎并沒有因為這些人的爭論而生氣,甚至還微微拍了一下正準備上前呵斥的棗祗胳膊一下,示意棗祗不需要發火。

  在農學社里面的,大部分都是農學士,亦或是傳授農學士相關知識的農學博士。雖說是學習和研究農學的相關內容,但是并不代表說這些人都不允許議論政事。

  更何況這些農學士將來還有可能會被提拔成為地方官吏,輔佐或是主政,完全只是轉眼農業知識,而沒有任何政治方面的能力,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于是在稍微了解了一下之后,斐潛并沒有因為他們爭吵而生氣,而是覺得他們不應該將主要的精力放在爭論上……

  即便是不計首級之功,依大漢之律,斬獲敵國之酋王者,可侯也。斐潛微微笑著說道,呂奉先西域破敵軍有三,滅國有二。西域之功,毋庸置疑。謊報軍功固然有罪,然明知有功卻不賞,豈非同過乎?

  不過,這功過之大小,賞罰之多寡,不應是在朝堂之中,坐而論之么?斐潛笑呵呵的伸手示意了一下養殖場的環境,何必爭于飛禽之側,論于牛馬之前乎?

  眾人一愣,旋即也是笑了起來。

  呂布之前征討西域,收復了西域的權柄,這是誰都無法否認的事實,即便是呂布當下再征大宛,也并不能表示說他之前的功勛就不認賬了,或者干脆就污蔑他之前的首級是冒功……

  等眾人都緩和下來之后,斐潛又是將主要議題重新拉了回來,說道:至于戰馬與駑馬之選……倒是一個好議題……你們怎么看?

  馬種是需要培育的。

  在斐潛在長安三輔點亮了對于對于禾苗的種子的研究樹之后,其他牲畜,包括豬牛羊雞鴨等都陸陸續續的展開了品種的研究。

  斐潛在北地,有一整塊的適宜各種研究的區域。

  沒錯,就是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地處北方邊境,黃河貫穿其間,水草豐茂,形成了農牧皆宜的環境條件,也因此成為中原政權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必爭之地。在這一塊土地上面,有山有水有平原,有草地有荒漠,更有農耕和游牧的碰撞。

崔城先上前一步,拱手為禮,便是沉聲說道,今西域之況,當引河套舊例!漢御外敵,蓋城,燧,烽,障,亭爾,然障亭雖便于布置,然不可抵御敵眾是也!若欲御敵于外,必須有城燧之防!城或千余,燧  或五百,除就食于屯外,另需菜蔬,豆腌等等,亦有器具用度,皆需轉運!此等之事,當為駑馬輸送!駑馬!并非戰馬!

  王勻在一旁聽了,皺眉擺手而道,非也,非也!西域之所重,當屬戰馬是也!西域之所大,遠甚于河南地也!城燧烽障,御之不足,何以固之?故當用戰馬,以騎御統,若有紛亂,須臾即至!駑馬之用,唯有耕運,又是何以至千里,統萬邦?!驃騎之所利,乃駑馬之故乎?

  錯了,錯了!如今戰馬已然足用,增之不見其所益,駑馬則不足甚也,彌之可利萬戶……

  不對,不對……

  兩個人說著說著,又是相互爭執了起來,顯然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斐潛當年在占據了平陽之后,對于荒田重新復耕,修復水利設施,這一切的舉動使得斐潛在平陽初期獲得了大量的糧食產出,并且有了相應的積蓄提供給斐潛進行后續的軍事行動。

  不過隨著斐潛在平陽的持續經營,農業產出上面的拋物線就出現了,似乎有一個無形的天花板壓在了農業產量的上端,使得農業畝產達到了一個數值之后就非常難以突破。

  這個問題,不僅是斐潛的平陽一地。從整個年代,整個的朝代來看,從西漢一直到了唐代,在達到人口總數大概在五千萬左右的數值之后,總糧食產量就因為撞到了天花板,導致人口總數上不去,形成了雙瓶頸,一直到了南宋之時,才算是在江南的大規模開發之下,打破了五千萬的人口瓶頸。

  在船隊還沒有辦法越過白令海峽抵達美洲大陸,獲取高產出的番薯玉米土豆等產物的時候,斐潛便只能想著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之下擴大農業上的收獲了。

  河套地區瀕臨漢代邊境,與匈奴的沖突不斷,漢初之時曾經派遣大量兵力駐守,因而需要數額巨大的糧草以維持軍隊生存和保障軍事行動。

  按照通常的比例進行計算,如果說斐潛在河套地區布置大概三萬的兵力,一年下來大概需要八十萬石的消耗,還要再給大概五萬萬錢用于兵餉俸祿開支。

  如果說斐潛一時間腦殘,聽從某些單細胞動物的蠱惑,盲目的擴大戰爭范圍,增加兵卒數量,那么帶來的財政和錢糧壓力就會更大。即便是在兵餉俸祿上還可以自己欺騙一下自己,表示什么左口袋右口袋的把戲,但是糧草這種東西吃下去可就是沒了,要等第二年莊禾才能重新收獲,而在這個期間之內只要任何時間點上出一點的問題,可能多米諾骨牌倒塌下來的時候砸倒的東西就不是一點半點了。

  西漢時期,為了維持龐大的邊軍的這種錢糧需求,便接納了晁錯的進言,使天下入粟于邊,以受爵免罪,即從內郡以入粟拜爵的方式籌措糧食并運輸到邊郡。而這種方式不僅是效率低下,而且還會產生出各種弊端,舞弊現象層出不窮,貪官腐吏在運輸過程之中上下其手,滿嘴流油。

  因此,在意識到了這個輸粟方案弊端之后,在主父偃的建議下,河套地區開始實行屯田,所生產的糧谷可以就地為邊境駐軍解決糧食問題,也為西漢抵抗匈奴提供較為穩固的物質保障。

  這成為華夏歷史上最主動、積極且長久的邊疆開發典范。

  也就是崔城方才所說的河套舊例。

  崔城的意思是要保證西域的長治久安,一味的加強武力只會導致不停的損耗,必須要加強民政方面的引導,用小型塢堡烽燧等防御工事,然后再加上屯田和運輸,構建出網絡體系來,才能保證西域的統治。

  而王勻的意思就是傳統的觀念,加強兵力機動,也就是更多更好的戰馬,代表了更強大的武力,也就自然可以控制西域了。

  隨著斐潛那一張懸掛在驃騎府衙大堂之內的世界地圖越來傳播越廣,許許多多的人在一方面略有懷疑之外,另外一方面也在考慮更多更遠的地方,并不被山川林地沙漠戈壁所阻隔。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或許也是當下的一個瓶頸。

  漢代是第一個大規模單獨使用騎兵戰術的王朝。秦朝,或是春秋戰國之時,也有騎兵,但是那個時候騎兵基本上是作為大軍的一個部分,與車兵和步卒相互配合使用的,大多數時候只是用做偏軍,不是主力作戰單位。

  華夏隨后的封建王朝,在騎兵使用方面并沒有得到很大的突破,甚至反而萎縮了,即便是號稱是以騎兵建國的大辮子朝代,也沒有在騎兵戰術上做出多少突破,在明朝已經出現火槍騎兵的情況下,依舊堅持自己的弓箭戰法,最后被八國聯軍打得屁股簾子都掉了……

  漢代比秦朝擁有更為廣袤的疆域,這些邊疆地區并不可能像是那些愚昧的儒生所言的那樣,只選擇可以耕作的保留使用,其余地區便是棄之不理。

  有邊疆,必然就有漫長的邊境線,而這些邊境線,在漢代是由長城、烽燧、亭障來進行防御的。但是不管是什么防御工事,都是需要駐扎兵卒的,而這些長城、烽燧、亭障,并不會像是游戲當中一樣,自動產生糧食和蔬菜提供給駐扎的兵卒食用。

  要布置兵卒防御,意味著就要提供充足的糧食,否則莫說御敵,饑饉就可以直接擊垮任何強悍的守軍。

  漢朝為解決糧食問題,采取了徙民實邊、大興屯田的政策,但是這依舊不夠,并不是所有的長城、烽燧、亭障都能有屯田的條件,也不是所有的地域都能種植莊禾,這就自然需要各種轉運,而轉運糧草所需的便是駑馬和輜重車。

  戰斗需要馬匹,運輸也需要馬匹。

  而現在的問題就在于,要不要展開專項對于駑馬的研究,亦或直接沿用舊有的辦法,只是研究戰馬,然后將退役的戰馬和不達標的馬匹作為駑馬去使用?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