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型測試的最后一天,西北基地迎來了罕見的高溫天氣。地表溫度飆升至55℃,光伏板的轉換效率下降了12。吳浩站在智能能源中心,看著大屏幕上的能量調度曲線:儲能系統正在滿負荷運轉,為電磁炮測試提供穩定電力。“天樞III“的炮管在高溫下微微發燙,炮身的熱成像圖顯示局部溫度達到68℃。林舟帶著團隊正在給炮管噴淋冷卻液,水霧在空氣中瞬間蒸發,在炮管周圍形成一道短暫的彩虹。
“超導線圈的溫度保持在85K,“李默報告,“我們把冷卻系統的散熱片涂成了白色,反射率提高了40,比黑色散熱片低了8℃。現在即使連續發射,炮管溫度也能控制在380℃以下。“
下午三點,測試正式開始。目標是三十公里外的移動靶車,模擬敵方裝甲集群。吳浩看著戰術屏幕,靶車正在沙丘間做蛇形機動,速度達到60公里/小時,車身揚起的沙塵在監控畫面上形成一道黃色尾跡。
“儲能系統充電至100,“李默的聲音沉穩有力,“火控系統已鎖定目標,風沙干擾補償完成。“
隨著發射命令下達,電磁炮發出低沉的轟鳴。彈丸以7.2馬赫的速度沖出炮管,在高溫空氣中劃出一道扭曲的軌跡。十五秒后,靶區傳來劇烈的震動,監控畫面顯示彈丸精準命中靶車的發動機艙,裝甲板被撕裂成花瓣狀。
“命中!CEP
0.5米!“林溪的歡呼聲穿透了指揮中心的寂靜,“高溫環境下的精度反而提升了!空氣密度降低讓彈丸阻力減少,實際命中點比預測值近了0.3米。“
測試結束后,周院士將一面錦旗遞給吳浩,錦旗上繡著四個金色大字:“沙海鑄劍“。“你們在戈壁灘上創造的奇跡,“周院士的聲音帶著顫抖,“不僅是一門電磁炮,更是一種在絕境中開辟道路的精神。這面旗,是給所有在沙暴中堅守的年輕人的。“
夕陽西下,“天樞III“的炮管緩緩收回掩體,炮身上的沙粒被余暉鍍上金邊。吳浩站在光伏板陣列前,看著板下的沙打旺在晚風中搖曳——三年前種下的幼苗,如今已能在電磁炮的轟鳴中茁壯成長。基地的智能路燈次第亮起,暖黃色的光線透過沙塵,給戈壁鍍上一層柔光。吳浩摸出手機,給遠在南海的張艦長發了條信息:“陸基版定型,艦載版優化方案已啟動。“
信息發出的瞬間,遠處的靶場傳來隱約的焊槍聲——那是林舟團隊在加班改進電樞涂層。戈壁的夜晚從來不是結束,而是新征程的開始。那些在沙塵暴中堅守的日夜,那些被風沙磨礪出的智慧,終將化作捍衛國家的雷霆之力,在西北的沙海中,鑄就一柄永不生銹的鋼鐵利劍。而八月的流火,終將成為這把利劍最熾熱的淬火之焰,讓每一次發射都成為對極限的超越,每一次突破都化作民族復興的鏗鏘足音。
測試結束后的第七天,西北戈壁迎來了十年不遇的極端高溫。地表溫度監測儀的紅色指針死死卡在62℃,光伏板陣列在熱浪中扭曲成流動的藍色幻影,連最耐旱的沙打旺幼苗也蜷縮成焦褐色,葉片邊緣泛起玻璃狀的結晶——那是高溫蒸發后殘留的礦物質。吳浩蹲在“天樞III“的炮管陰影里,工裝褲膝蓋處的鹽漬已結成硬殼,每一次呼吸都帶著金屬氧化的刺鼻氣味。
“吳總,艦載版電磁炮的散熱模塊測試數據出來了。“林舟抱著平板電腦沖過來,防曬服領口的汗漬像地圖般蔓延,屏幕上的熱成像圖顯示著刺眼的紅色區域,“模擬南海高溫高濕環境時,超導線圈溫度突破92K,比陸基版臨界值還高2K。“
風裹挾著沙礫掠過靶場,打在防爆頭盔上噼啪作響。吳浩接過平板,指尖觸到屏幕時幾乎被燙得縮回——液晶面板的溫度已達到45℃。畫面里,艦載版電磁炮的緊湊型散熱槽被沙塵與鹽晶混合物堵塞,如同裹了層硬殼的血管。“把嗜熱菌蛋白涂層的耐鹽霧數據調出來,“他的聲音被風聲撕扯著,“南海的鹽霧腐蝕比戈壁沙塵更難纏,上次測試的涂層在3氯化鈉溶液里出現了納米結構降解。“
實驗室的應急制冷系統發出哀鳴,紫外線燈的光芒在高溫下顯得有些黯淡。李默將一塊閃著銀灰色光澤的金屬片放在電子顯微鏡下,樣品表面密布著蜂窩狀凹坑,每個凹坑里都嵌著細小的石英砂。“這是新提煉的戈壁獨居石合金,“他指著屏幕上的原子排列圖,“摻入12的稀土元素后,耐高溫性能提升30,但...在持續70℃射擊測試中,晶界處還是出現了熱疲勞裂紋。“
突然,智能能源中心的警報燈亮起,光伏板陣列的清潔機器人集體停機。吳浩沖向窗邊,只見第三區的清潔臂卡在板面中央,碳纖維刷上掛滿了沙塵與高溫烘烤出的玻璃狀熔渣。“齊廣坤!怎么回事?“他抓起對講機,卻只聽到電流雜音——高溫導致通訊模塊出現了故障。
正午的陽光像熔融的鐵水澆在戈壁上,吳浩帶著團隊沖進儲能艙。艙內的景象讓人心驚:超導線圈的低溫罐表面凝結的不再是白霜,而是細密的水珠,冷卻液管道上的沙塵鎧甲在高溫下變得黏稠,如同融化的瀝青。林舟跪在地上拆卸過濾器,汗水滴在零下196℃的液氮管道上,瞬間爆成白霧,又迅速被艙內的熱浪蒸發。“電磁除塵裝置的靜電場強度下降了40,“他擰下堵死的濾網,網眼內塞滿了被高溫燒結的沙粒,“嗜熱菌蛋白涂層在高鹽霧環境下的黏性衰減比預計快一倍。“
李默盯著監測屏上跳動的溫度曲線,指尖在觸控板上劃出顫抖的弧線。“儲能系統為了壓制線圈溫度,自動啟動了過載保護,“他的聲音帶著焦渴感,“現在只能維持60的能量輸出,艦載版的連續發射測試必須暫停。“
吳浩摸出手機,屏幕上跳出海軍發來的加密郵件,附件里是南海某海域的氣象數據——未來一周將出現強熱帶風暴,艦載版電磁炮的海上測試計劃迫在眉睫。他忽然想起生物實驗室培養箱里的嗜鹽古菌,那些在死海鹽鹵中依然活躍的微生物,細胞壁上布滿了排斥鹽分的糖蛋白。“讓趙博士把古菌的糖蛋白提取物送過來,“他對著對講機喊道,“我們需要給散熱模塊做仿生鍍膜,就像沙漠甲蟲背部收集水分那樣,讓鹽霧自動滑落。“
請: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