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千八百一十七章 這文科腦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隨機推薦:

  “王公可是有事要找大將軍?”崔林在皇甫嵩離開的時候,注意到了王良那種欲言又止的神情,于是在皇甫嵩離開之后,帶著幾分疑惑詢問道,“雖說大將軍不在,但堅壽老哥在這里,怎么也能做個主對吧。”

  “確實,我這年紀了,差不多也就這樣了,有啥也確實能做主了,我爹都已經放棄我了。”皇甫堅壽很是隨意的說道,完全不在乎自己其實說了某種很恐怖的情況。

  “其實也沒啥,主要是聽說大將軍在北歐之戰的時候,使用了太平清領道,并且成功召喚了雷電,你們也知道,我們家就是玩這個的,而雷亟臺這種東西,能增產,本質上也是靠在合適的時機,利用自然條件制造電勢差,然后讓大氣放電,進而才有了增產的效果。”王良也沒有隱藏的意思,畢竟這事雖說有私心,但確實是站在公事的立場上。

  “也就是說要太平清領道?”河內張氏的張昭看了一眼王良,帶著某種似笑非笑的表情看向一旁的崔林。

  “是啊,當然除了太平清領道,最好將張角的那一套遺物也讓我借用一下。”王良想了想說道,他還真就是抱著借鑒的想法來的。

  “張角的那一套遺物,那是只能找大將軍了,但你要太平清領道,我倒是知道有人有全本。”王柔也很是自然的看向了崔林,大家都是千年的狐貍,誰還不知道誰了,對吧,老崔家的,太平清領道呢?

  “呃,如果只是要太平清領道的話,我們家有全本,但這東西正常人看了也沒用,主要講究一種機緣,大概吧。”崔林輕咳了兩下說道。

  懂不懂什么叫做河北高門,什么叫做冀州世家,懂不懂什么叫做成功與張角共存,別人不清楚的東西,二崔清楚的很,反正太平清領道這玩意兒家里肯定是有的,正本也肯定是正本。

  王良聽到這話,有些詭異的看著崔林,而周圍坐著的幾人,也沒覺得有問題,二崔可是冀州地頭蛇,而且是真正大幾百年的那種,根基深厚。

  在這地方說是呼風喚雨都不為過的那種,哪怕還沒達到后世四姓高門,五姓七望階段的終極形態,可要說在本地稱王稱霸,撿兩下臭外地的強人死在本地的尸體,那還是沒問題的。

  還記得張角爆黃巾之亂,最后蹲的地兒嗎?雖說不是二崔的老巢,但冀州這地面上,崔氏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上有三公,中有地方官僚,更可怕的是,下有地方胥吏,從組織結構上看,就知道是非常強大的地頭蛇了,所以說的好聽一點叫做撿點張角的遺產,說的難聽一點,黃巾之亂前,二崔真不知道張角想要干大事?

  開什么玩笑,當然是知道嘍!

  問題在于,知道了就要阻止不成?開什么玩笑,剛經歷了黨錮,這不得給劉宏上點強度,讓對方開開眼。

  本質上黃巾之亂,除了當時天下確實積重難返,還有很多在于人欲,而且個人的救世之法也有所不同,救世的目標也有很大的沖突,最后的結果就一把撞碎了大漢朝的江山,走了一條更爛的路。

  不過還是那句話,陳曦既不認為皇甫嵩的行為是錯的,也不認為張角的行為是錯的,前者作為封建階級的既得利益者,先天就有維護自身階級的義務,畢竟分得了利益,就該辦事,這里面也有屬于自己的邏輯和道理,從古至今,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這套邏輯都是暢行無礙的。

  當然不可否認,這一套失敗,那就是上恥辱柱的助紂為虐,但這一套成功了,那就是守護了他們的階級,單從階級立場上而言,沒啥好說的。

  反過來,黃巾造反也是理所當然,畢竟吃不飽飯,干國家,干政府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活下去是最大的正義,為了這個普世性的正義,哪怕是吃了對方,都是理所當然。

  你可以自己不踐行這一套邏輯,但你不能認為雙眼餓的發綠,已經放下了人性,擁抱獸性的人,其為了生存的行為是錯誤的。

  所以本質上是不同階級的戰爭,毀滅對方自然是沒有錯誤的。

  甚至在為了毀滅對方的過程中,所有的犧牲,所有的代價都是可以接受的,唯一的問題,大概就是,所犧牲的一切,所付出一切代價締造的果實被其他人竊取了。

  三國到兩晉,再到南北朝,本質上就是世家不斷的竊取了果實的過程,而既然是不斷地竊取果實,那么在漢末的時候,這種行為是否有發生,那自然是發生了。

  二崔是知道張角的,甚至作為地頭蛇曾接觸過張角,當然那個年代接觸過張角的官僚,也不止二崔,而張角下定決心推翻漢室之前,他畢竟也是這個時代頭面的人物,太平清領道,在之前叫做太平經,早在后漢初中期就開始成型,只是到張角的時候,形成了正式的道統罷了。

  這也是南華、北冥、紫虛等人言及張角都極為忌憚的原因,他們都見過這本書,但他們沒有一個人將這本書發揮到張角這種程度,甚至越是靠近帝國意志,他們越能理解張角的恐怖。

  仙人能和帝國意志對轟?

  張角真的和帝國意志對轟了。

  為什么仙人們都認為絲娘不正常,不就是絲娘能徒手抓取被激活的玉璽,徒手觸摸帝國意志,這都不是仙人能做到的事情。

  然而相比于絲娘能做到的程度,張角更為夸張,張角和帝國意志對轟,并且塑造了屬于黃巾的帝國意志雛形,當然失敗也是真的,可你不能因為失敗而將張角徹底打倒丟在一旁。

  這是一個非常特殊,最起碼對于仙人而言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角色。

  當然,這是對于仙人而言,可對于世家而言,他們不在乎對方有多危險,也不在乎對方有多特殊,他們只在乎能不能舔包。

  別說是張角了,這群人面對陳曦,面對已經完全無敵,他們已經沒有任何辦法的陳曦,到現在都抱著伏低做小一整個時代,熬過陳子川,待陳侯闔目那一日,再跳出來就是。

  在這種邏輯下,二崔有張角的太平清領道是非常正常的情況,縱然不是原件,也最起碼是張角優化修正過的最終版本。

  懂不懂什么叫地頭蛇啊!

  “呃,你們家居然有全本嗎?呃,你們家的全本是不是順帝年間,或者桓帝年間的那套?”王良聽到崔林這話,先是一驚,隨后想起來自己搜集到的情報,帶著幾分疑惑詢問道。

  “順帝和桓帝年間的那套我們也有,但我想你要的應該是張角手上的那套,我家有一套手抄的,雖說不是原件,但確實是張角最終優化調整完的那本。”崔林輕咳了兩下,實話實說道。

  都這年頭了,也沒什么不能說的,他們家就算當年和張角攪合過又怎么了,當年和張角攪合又不止他們二崔,多的是世家和官僚攪合過,更何況我二崔當年和張角攪合,那是正義的攪合,是為了萬民的大義,為了推翻這萬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時代,是正義的行為。

  至于說你們信不信什么的,反正我們崔家是這樣的。

  “?”王良帶著某種詭異看著崔林。

  “算了,王公你也別問了,也別疑惑了,我讓人去祖宅里面將手抄版給你送過來就是了,為什么有的話,你問這種東西沒意義。”崔林看著王良的神情,就知道王良準備詢問,于是嘆了口氣直接給打斷了,問什么問,你看你的書就是了,你還說你家子嗣盡皆理科思維,你也是好吧!

  “好了,王公,有些事情你最好還是不要了解比較好。”王柔也在一旁開口道,什么東西都想知道并不是什么好事,比方說現在,最好就是裝作自己什么都不知道,這樣對大家都好。

  “張角的那套裝備,我回頭找我父親借過來,我父親好像挺喜歡這套衣服的,每次都會將之帶在身邊。”皇甫堅壽帶著幾分疑惑說道,不過也算是應下了這件事,畢竟是有助于萬民的正事,該幫還是要幫的。

  “豐隆鄉侯啊,以后這種事情,不要藏在心里,多問一問,會有奇效的。”袁陶輕咳了兩下說道,“當初王家在會稽的時候,有一些事情確實了解的不夠到位,畢竟你們是學術性質的家族,和我們不一樣,要知道就算有些清貴的家族,其實也未必真的清貴。”

  話說間,袁陶看了一眼袁渙,要說清貴,在所有帶著官僚和政治性質的世家之中,陳郡袁氏首屈一指,出了名的清貴,但官僚和政治難免會有屎坑,就算是再怎么清貴,也是要沾屎的。

  這也是趙爽和徐岳有時候吐槽陳曦說,就這數學水平,你搞什么政治,來搞學術啊!

  “問題在于仔細想想的話,好好搞學術的家族,也沒有多少了。”袁陶的這句話,王良倒是聽懂了,但正因為聽懂了,王良反倒有些皺眉。

  雖說各大世家都是從春秋戰國時代的軍事貴族轉變過來的,都知道武力的重要性,但各大世家除了這份武力之外,在曾經都有一個學術內核,這個內核是繼承自自家先祖,也就是諸子百家的。

  在之后的幾百年間,或是吸收別家的思想,或是自行開拓原有的學術道路,總之只要家族還存在,就會不斷的形成符合自家家學的思想。

  所以早先的世家都有一份屬于自家的家學,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到漢末這個階段,很多家族就已經全面放棄家學,轉而在權力方面進行開拓。

  當然,正史是因為傷寒、瘟疫疊加,讓學術性的家族,基本死絕,又遇到了魏晉那種離譜的大環境,最后只能選擇權力。

  可元鳳這個時期,陳曦保留了絕大多數的元氣,也沒有破壞天下的共識,這個時期的人最起碼還是維持著對于知識的尊重,也就是說官僚依舊尊重知識分子,學術性質的家族依舊是貴族。

  換句話說,陳曦是承認甘石兩家對于太史一系的壟斷地位,也是承認會稽王氏對于電學,及其衍生的官職爵位的壟斷地位,同樣也承認南陽張氏對于匠作大監一系的壟斷地位。

  陳曦清楚這樣其實并不好,因為這種玩意兒已經是事實性質的學閥了,但漢末這個大環境在有人愿意繼續行走在學術道路上,陳曦是必須要給予支持的,哪怕這種方式其實并不是什么正確的方式。

  可沒有其他的方式了。

  畢竟現階段連識字率都沒辦法提的時代,陳曦還能有什么要求。

  說句過分的話,不是陳曦不愿意在軍隊進行掃盲,而是陳曦努力的對于軍隊進行了掃盲,但這么多年意義依舊不大。

  請認知一個事實,新中國能迅速開啟掃盲,是因為新中國的文盲率在80,但這80的文盲率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在城鎮,越發達的地方文盲率越低,甚至部分地區,乃至特殊的行業之中,識字率能達到95,但在農村地區,普遍性的文盲率在95以上。

  陳曦面對的漢末是什么情況,是在陳曦開掛之前,真實識字率大概不到5,處于到處都是文盲的現實狀態。

  如果說這個真實識字率是完全均衡分布的話,陳曦也有辦法,可核心就在于,這個識字率并非是均衡分布。

  首先是所有的官僚都是識字的,世家之中給自家干活是肯定也識字,再算一些給漢室官僚打下手的胥吏有部分也識字,天下間絕大多數識字的人,都已經集中在城鎮區域了,剩下沒在城鎮區域的,絕大多數也都是來往的行商,或者地方坐商,剔除這些人之后,廣大的農村區域,識字率搞不好是低于1。

  這也是陳曦和世家妥協,以及妥協之后,按著各大世家的頭,讓他們安排人,用自己命人制作好的辭典強行推動識字率的原因。

  可就算如此,漢室的識字率經過了十年的滾雪球,依舊沒有進入快車道,原因非常的簡單,因為按照早期中帝那種瘋狂搞教育,并進行強制教育,外加所有人都有超乎想象的熱情的情況下,從20到66的識字率都需要二十年,至于之后80,90,甚至更高的97什么的,那需要的時間就更多更多了。

  那陳曦面對的是什么情況,是5,從5識字率到20識字率,哪怕真當識字率是線型,以及陳曦在三世紀就有紅軍級別的組織力,外加陳曦如同中帝早期那般瘋狂的投入人力和資源搞教育。

  從5到20也需要三十年,而現如今才是元鳳十年,陳曦就算是超人其實也就這么一個現實狀況了,更何況,陳曦真的沒有紅軍級別的組織力,那要求實在是高的要命了。

  故而按照陳曦的估計,元鳳朝整個走完,劉禪一朝走到大半,漢室的識字率能達到20,得以進入快車道都已經是非常好的情況了,至于說迅速達到80以上,這么講吧,沒有任何現實能借鑒。

  這也是陳曦在元鳳五年之前沒有大規模搞理科和技術,主要進行識字教育的原因,因為在元鳳五年之前,陳曦找不到足夠的學生來學這些東西,就算開個班來搞,那也是給世家準備的禮物。

  陳曦雖說和世家妥協了,但也沒混到給世家灌飯的程度。

  相反,將大多數的世家清出去,讓他們在國外發展,除了減少了國內的內部斗爭以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讓這群搞易啊,搞經啊,搞史啊,搞子啊的偏文科系的世家騰出生態位,讓搞理科的得以發展。

  好吧,那個時候,還沒有幾個搞理科的,搞數學的有幾個家族,搞天文的有幾個,搞物理的有幾個,絕大多數的世家都是搞文學經意,道德解讀的,所以這些世家出國之后騰出來的位置,縱然被那些搞技術,搞研究的家族占據了一部分,也足夠大學之中培養出來的那一批搞技術的,搞研究的,沒有根基,沒有家族的新人發展了。

  哪怕這些人沒有這個意識,但只要人活著,就會和其他人有交互,就會形成“我們”這個概念,自然就會誕生理科的土壤。

  這種行為,對于這個時代的家族而言,是無法察覺的,因為這些人并沒有侵入到世家的核心權力,也就是所謂普世道德的定義權,學術文化的主導權等等,在他們看來,這群大學畢業的新人只不過是他們的下屬,并不會侵占他們的權力,反倒會帶動他們的實力擴張。

  畢竟在這個年頭,道德、學術、文化這些是要靠辯經分個高下的,能辯過的才是正統,但這是文科的思路。

  理科的技術、研究路線在這個時代并不怎么明確,可理科思維的技術、研究路線若是能帶來生產力,那就不需要辯經了!

趴窩,理科和文科的差距自己體會,文科核心在于歸納總結,辯經將別人同化,而理科的核心其實是分析解決,用技術事實將對方征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