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九百三十二章 奪回燕云十六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紅衣大炮終于使用了,數十門大炮,在南位的火行方陣發出,斜著朝著天空射出,這些炮彈打出了三百步,剛好落在契丹騎兵的中后腰位置。

  轟!轟轟!

  炮彈爆炸,威力巨大,許多契丹騎兵正在沖鋒,看著黑煙砸過來,發出了驚人的爆炸,一些連人帶馬被炸飛、炸爛,血肉模糊,四分五裂。

  還有附近的人被炮彈里的彈珠、鐵片所傷,紛紛受傷落馬,還有一些戰馬受驚,導致不受控制,橫沖直撞,摔倒在地。

  瞬間,遼軍正在沖鋒的隊伍,被攔腰切開一般,進行了真空割裂。

  這等于一下子把源源不斷沖鋒陷陣的遼軍給截斷了,這樣沖鋒的力度自然就減弱了,相當于一股洪流被從上游給切斷,下方的流速、沖擊力自然就減小,甚至要斷絕了。

  已經投入了三四萬騎兵,本來要以排山倒海的勢頭沖垮吳軍的五行步兵方陣,但此刻不斷轟火炮轟擊,隔絕契丹騎兵繼續增派兵力,導致前方的三四萬契丹騎兵,就變成孤軍了。

  “殺啊!”

  吳軍頓時士氣大盛,因為前線的遼軍受到火炮聲的影響,第一次所見,不知為何物,它們的文明落后,人比較野蠻,根本沒見過黑火藥,此時如此爆炸連連,如同轟天雷一般,人心不穩,士氣也就受到了影響。

  步兵方陣開始圍剿騎兵,沒有了不斷的沖擊力,騎兵停下來,就等于半廢了。

  漫山遍野、足足十萬步兵,在反殺三四萬的契丹騎兵,還是能夠占據上風的。

  “噗噗噗!“長刀如虹,斬飛一顆顆猙獰的頭顱,帶出一大串血花迸濺,死尸翻倒在地。

  “咔嚓!”

  鐵騎無情,踩踏馬下的兵卒身體,白森森的骨茬,與猩紅的血水,格外的刺目,讓人膽寒。

  “嗤味!”

  染血的長矛、長槍,刺入敵軍將士的血肉之軀,鮮艷的血水隨之噴灑,戰場說不出的血腥與慘烈。

  不得不說,吳軍的陌刀陣很強,揮刀殺上,咔嚓咔嚓一頓揮刀,帶起一片片血花,契丹騎兵不斷慘叫著落馬。

  在兩里多地的一處高崗上,蕭皇后、韓德讓在默默觀戰,看著耶律休哥率兵進攻,原本騎兵占據主動權,排山倒海壓制了吳軍的步兵方陣,可是,誰能想到,吳軍忽然使用火炮,掐斷了遼軍后續的進攻,使得前線的騎兵受到了影響和反殺。

  “不能這樣下去,盡快繞過火炮覆蓋區,從兩翼殺去,支援前線的騎兵,否則,前方幾萬人就要潰敗了。”韓德讓看出了問題的關鍵,沒有后續的兵力增員,光靠前線沖鋒過去的人數并不夠,沖擊力沒有了,騎兵的作用也就很小了。

  尋常時候,騎兵的優勢就是機動性,來回沖擊,一波下去,另一波沖上,第一波暫時可退下,做個迂回和反復。

  現在吳軍的陣法,把迂回給阻擋,把后續進攻給切斷,這不利于契丹鐵騎作戰,哪怕前線的鐵騎掉頭撤回一段距離來緩沖,又面臨被火炮轟擊的范圍,十分被動。

  蕭皇后焦急說道:“耶律將軍已經陷入被動,只能依靠韓將軍,發動兩翼進攻了。”

  韓德讓點頭,下去調動人馬,挑出三萬兵力,分成兩翼,各有一萬五千人,打算繞過正面的火炮射擊區,從側翼殺過去。

  當契丹的側翼騎兵剛沖出不久,吳軍的四萬鐵騎也分了兩股,從兩翼后方殺出,迎戰契丹騎兵。

  大吳騎軍武器精良,鎧甲厚重,用了一部分重甲鐵騎,后面跟著輕騎兵,相互配合。

  咔嚓!咔嚓!

  雙方的鐵騎沖擊廝殺,如兩股洪流,在草地狂涌,大地震顫。

  “殺殺!“

  雙方殘肢斷臂,血浪滔天。

  吳國的重甲鐵騎數量不多,各有三千人,但全身都是明光鎧,防御力驚人,雖然做不到刀槍不入,但是卻比契丹的皮甲防御強數倍,平均吳軍鐵甲重騎砍三刀能殺敵一人,契丹騎兵要砍出七八刀,才能殺掉一個重甲騎兵,如此對拼之下,側翼的契丹騎兵也受不了。

  大戰到黃昏時候,契丹正面和側面全線崩潰,開始撤退。

  蕭綽眼神無奈,但也看出今日遼軍精銳不敵吳軍,對方層出不窮的手段和武器,讓遼軍感到了無力感,這比宋軍難打多了。

  數萬遼軍撤退,留下了遍地的尸體和受傷的戰馬,也無暇多顧了。

  “嗚嗚嗚!”

  號角吹起,吳軍騎兵發起追擊,乘勝殺出數十里。

  遼軍被迫逃回了真定府,重新集結人馬,不過這里畢竟是中原地盤,契丹人在這里沒有根基,也無法征兵入伍,兵力無法補充。

  吳軍則繼續北進,開始收復失地。

  曹彬、潘美二人各自帶隊五萬人,騎兵與步兵混編,分兵北上推進,與中軍蘇宸、林仁肇的大軍配合,沿途又跟遼軍打上幾場,但規模小了很多,遼軍人數減少過半,已經無力再組織大規模對抗。

  很快,祁州、保州、雄州,陸續被收復,遼軍被迫撤回遼國境內。

  但蘇宸并不滿足,再次從后方汴京城調兵,組成三十萬大軍,乘勝追擊,殺入了遼國境內,要一舉奪回燕云十六州。

  所謂燕云十六州,又稱幽云十六州,指中國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為中心的十六個州。

  當初在后晉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在太原舉旗反唐,兵勢雖銳,卻難敵后唐大軍圍剿。為求活路,他遣使馳赴上京,向遼太宗耶律德光俯首稱臣,甘愿“約為父子”——遼主為父,石氏為子。契丹鐵騎隨即南下,旌旗蔽日,后唐兵敗如山倒。

  兩年后,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履行屈辱之約,將燕云十六州——幽、薊、瀛、莫、涿、檀、順、新、媯、儒、武、蔚、云、應、朔、寰——連同長城險隘一并割予契丹。自此,遼國疆域直抵雁門關外,鐵騎可旦夕飲馬黃河。

  這片橫亙千里的山河,北倚燕山,南控河朔,既有險峻關隘,又有沃野良田,更兼牧馬之利。失去它,中原門戶洞開,無險可守。此后百六十余年,北宋每聞草原朔風獵獵,便覺毫無安全感——燕云未復,寢食難安。

  這一次,蘇宸御駕親征,攜帶精良武器和精銳之師,殺入遼國占據的關內地區。

  這些城池有的守軍過萬,有的只有幾千,只要在關卡處擊敗了數萬的遼軍,這十六座州城倒是不難攻占。

  這十六州分兩個區域,一個華北平原,有七個州,叫有山前七州,另一部分是山地區域,有九個州,稱為山后九州。

  這十六州臨近燕山、陰山、老圖山等,是草原與中原的接臨、隔絕區域。

  蘇宸利用火炮之利,還有步兵、騎兵配合,眾志成城,同仇敵愾,人數優勢等,將耶律休哥、韓德讓的兵馬不斷擊敗倒退,先攻占了涿州,幽州,順州、檀州,還占據了黃崖關、居庸關。

  隨后,留下潘美鎮守幽州,其余人馬殺入山后九州,奪取儒州、武州、新州等地。

  “蕭皇后,燕云十六州丟失了十三個,除了張家口和遠處的云州,其余十三州城都丟了,我們擋不住吳軍了。”耶律休哥有些慚愧,說出了當下局勢。

  蕭綽漂亮的臉頰上掛滿寒霜,風姿綽約,卻也無可奈何。帶來十萬騎兵損失過半,地方駐守的守軍里有契丹人,也有北地漢人,都沒有守住城池,幾乎盡數被吳軍占據了。如果他們再不走,就要被包圍在張家口地帶,回不了草原。

  “罷了,吳軍正盛,火器先進,難怪大宋很快就滅亡了,的確不好抵擋,我們這次失利,算是也認識到差距,派人議和吧,放棄幽云十六州,返回草原,只要對方同意開設坊市,能夠相互通商,不進攻草原,我方可以議和,與吳國修好,這樣及時止損。”

  蕭皇后是個明白人,能夠審時度勢,看出了彼此國力和軍力差距,也不再懊惱,割舍不下燕云十六州,繼續留在這里,只會被拖入泥潭,到時候連遼國上京的矛盾,也無法壓制了,得不償失。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