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千三百一十一章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沃斯塔格把一二三都說的很清楚。

  范達爾也明白了。

  從感情上,他是支持的。希芙是他朋友,從這一點上,他就不想讓希芙真的出事。

  其次,沃斯塔格說的那些,他以前真的沒想過。

  華納海姆……老實說,對大部分阿斯加德人來說,這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首先兩者淵源不說了,阿斯加德人和華納海姆人本質上同宗同源,大家文化上也很相近。其次,對方實力也相當不錯。

  所以阿斯加德人對華納海姆還是很熟悉。

  陌生嘛……那就是阿斯加德人自己的問題了。

  那就是阿斯加德人的問題了……沒辦法,阿斯加德太得天獨厚了。

  當初建造阿斯加德的時候,前兩位神王,把能夠考慮到的東西都考慮到了,他們生怕自己的后代過得苦,所以幾乎把一切最好的東西都留給了后代,導致阿斯加德被建設成了一個天堂……當然,這也逃不過諸多宇宙文明的慷慨解囊了。

  什么?

  為什么那么大方?

  靠,你忘了阿斯加德的本職是什么了么?

  別人特么的是海盜!

  這么說吧,別看現在阿斯加德看著文明輝煌,可實際上,阿斯加德的一草一木都特么是搶來的!

  最典型的就是阿斯加德最初的根基,就是他們腳下的那片大地,就是他們搶來的。他們直接毀滅了一顆星球,直接把別人星球上的大陸給搶了過來!

  包括所有需要的陽光空氣水,都是搶來的。

  沒轍,阿斯加德雖然是神,但還真沒有傳說中開天辟地的本事。

  這和他們的近親一樣,本質上他們都是掠奪性文明。

  掠奪型文明有個共性,追求絕對的軍事力量優勢,就是說他們要求自己的軍事力量大于其他所有勢力的總和,這個“所有人”甚至包括他們的盟友。舉例說:古雅典在公元前480年第二次希波戰爭之前,有147艘戰船,而除了雅典以外所有的城邦加在一起也不過131艘戰船。大英帝國的強盛期,他們的造艦計劃是,其他所有工業國家只要有一艘主力艦,英國就要有一艘主力艦與之對應。也就是英國的主力艦總數大于等于其他所有國家的主力艦總和。而美國一國的軍費就超過了全球軍費開支第二名到第十名一共9個國家的軍費總和,這9個國家中7個還是美國的盟國。可能有人會有疑問,為什么所有的掠奪型文明都一致地要求絕對軍事優勢,相對軍事優勢不行嗎?比如說老大有40艘主力艦,老二有30艘,老三有20艘,那么老大保持可以擊敗任何一方的相對軍事優勢。但是掠奪型文明不是這么考慮問題的,他們需要考慮的是,如果老大火并老二,40艘主力艦打30艘,打完之后還剩15艘,那么原先20艘的老三變成新老大,舊老大只能當老二了(大英帝國的列祖列宗看著丘吉爾氣就不打一處來)。所以掠奪型文明追求的絕對軍事優勢是他干掉所有人之后自己的力量依然最大。

  可能有人依然會有疑問,即使是在相對軍事優勢的情況下,40艘主力艦的老大可以聯合20艘的老三,依然輕松壓制老二和其他國家。為什么所有掠奪型文明都追求甚至連自己盟友都能一起壓制的絕對軍事優勢?

  我們前面說過,所有群狼統治的帝國,都將最終崩潰于群狼無限增長不可遏制的貪欲。掠奪型文明的掠奪對象包括本國的韭菜羊,軍事盟友,其他國家。古雅典是最早期的掠奪型文明樣本,那個時候的掩飾和花俏還比較少,我們可以用古雅典作為例子分析:古雅典的同盟城邦可以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提供軍隊的盟國(對外搶劫合伙人);第二類包含了提供貢金的同盟國家和非同盟的搶劫對象。古雅典的操作方式是,拉著軍事同盟一起搶劫其他國家,搶回來的東西群狼分最大份,其次分潤本國的韭菜羊,再剩下的分給軍事同盟。需要注意的是,掠奪型文明會分潤本國韭菜羊和軍事同盟,但是并不代表不會掠奪他們,只不過手法更溫和隱蔽一些。隨著掠奪型文明的擴張,終究會遇到搶劫的資源枯竭,或者遇到搶不動的硬骨頭,比如說斯巴達或者今日的中國,那么狼群為了滿足自己難填的預壑,就會把屠刀轉向昔日的盟友最終本國的韭菜羊。現成的例子就在眼前,看看歐盟沖天的能源價格,崩潰的歐元,再看看美國賺的盆滿缽滿的金融、軍工和能源集團,就知道美帝舞劍,意在歐盟。掠奪型文明的軍事同盟國也不傻,他們也知道自己受到剝削,但是看在老大強盛期好歹自己也能分口湯就先忍了。同時他們也清楚自己就像原始漁獵部落的狗,獵物充足的時候固然有骨頭啃,但是等到寒冬食物不足了他們會被主人殺來充饑。因此一旦老大露出衰弱的跡象,他們也不吝于對著老大露出自己的獠牙,博一個自己上位當老大的機會。所以,對于掠奪型文明來說,所有人都是掠奪對象,所有人都是敵人,他們必須保持對所有人,包括盟友的絕對軍事力量優勢。

  下一個問題是,掠奪型文明有沒有可能轉變成生產型文明以結束這種惡性循環?

  答案是有這個可能性,但是非常難也非常少見,對于古雅典一系的海洋屬性掠奪型文明,迄今還沒有。舉一個例子,英國一度曾經是世界工廠,有著非常強勁的工業底子,但是二戰后英國的工業持續衰退,很快就被炸成一片廢墟的德國超過。英國人抱怨說,德國人工廠都被炸沒了,所以新工廠用的都是新機器,我們的老工廠老機器競爭不過,所以我們工業衰退了。這話行內人一聽就是胡扯。順便說下,瞎編胡扯可以算是昂撒的傳統藝能,其他國家在這點上真是萬萬比不過。一個老工廠可以逐漸升級替換新機器,并且在替換新機器的時候,老機器依然可以貢獻部分產能和利潤,所以資金和風險的壓力都沒有新工廠大,同時有現成的技術工人,現成的銷售渠道,已有的市場份額,怎么樣也比一個平地扣餅從頭做起的新工廠容易。真實的原因是,在二戰中英國丟掉了老大的位置后,依然是個掠奪型文明,只不過掠奪的方式變成了更隱蔽的金融和科技掠奪。近一個世紀之后,倫敦依然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金融中心,僅次于紐約。而掠奪性行為,對于生產性行為,天然就是排斥的。因為依靠生產去創造財富實在是太苦、太累了。習慣于通過掠奪輕輕松松獲得巨額財富的民族,不僅僅是狼,也包括掠奪型文明內部的韭菜羊,都很難再去做受苦受累利潤微薄的生產性工作。

  所以,美國的所謂“再工業化”,就是一個笑話。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

  前面有說到,掠奪型文明搭配群狼統治在擴張期是非常恐怖的。通過搶劫獲得巨量財富,利用巨量財富組建更強大的軍隊,更強大的軍隊可以搶劫更多的財富。。。這是一個滾雪球般加速發展的過程。

  但是掠奪型文明有一個永遠解不開的死結,所有的生態系統只能是金字塔型,就是供養者羊的數量必須要遠大于掠奪者狼的數量。一只狼需要十只羊甚至百只羊才能供養的起,而一只狼只有一只羊注定一起完蛋。在掠奪型文明越來越塊的掠奪過程中,最終會到達一個邊際效益為零的點,能搶的肥羊都搶光了,剩下的羊要么是稀少瘦弱不堪一搶,要么是骨頭死硬搶了得不償失。這個時候狼群怎么辦?控制食欲嗎?只有笨狼才會這么做,聰明狼會更努力地去搶,屠刀不僅對外,也對著本國的韭菜羊和同盟下手,能搶多少搶多少。這時已經不僅僅是貪欲在作祟了,而是為了在崩潰前吃的更肥一點,增加自身生存的機會。所以,即使掠奪型文明依然保持絕對軍事優勢,整個系統也會隨著生產力被掠奪耗盡而逐漸走向崩潰,這是群狼統治的掠奪型文明的本身結構所致,無可避免。但是在歷史中,我們可以發現,掠奪型文明從到衰落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個搶不動的硬骨頭。這是因為,供養者永遠有著比掠奪者更大的生產力,更強大生產力的一方,更容易進化出一個強大的抵抗者,這個抵抗者甚至無需像掠奪型文明一樣強大,只要有抵抗的能力,這個時候就是掠奪型文明開始恐懼。中國人的歷史中很熟悉的橋段,一個國家或者政權對外戰爭失利之后,回去勵精圖治厲兵秣馬,十年甚至百年之后一雪前恥。有這種感覺是因為中國一直是一個生產型文明,只有生產型文明才有這種韌性,因為他們的財富和生產力來自于內部,而不是來源于外部的搶劫。而掠奪型文明的主要財富來源于對外掠奪,關鍵的一戰失敗后,所有的原先馴服的國家都會不甘于被掠奪,哪怕是依然弱小于老大,但是他們知道老大已經經不起再消耗他衰弱的軍事力量了。掠奪的收益減少會導致沒錢建設軍隊,而衰弱的軍隊會進一步減少掠奪的受益。。。當年擴張期掠奪型文明的滾雪球發展有多迅猛,現在的雪崩式崩壞就有多劇烈。當掠奪型文明發展到這個階段,已經不敢親身下場和挑戰者一戰了,只好祭出傳統的攪屎棍技能,忽悠盟友和小弟上前碰瓷。只是攪屎棍雖然惡心,也不是那么好玩的。

  實際上,當年奧丁之所以會那么暴烈,一方面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當然,奧丁并沒有形成完整的邏輯鏈,但他卻非常清楚,阿斯加德繼續以前的模式絕對不行。

  但就像上面說的,轉型哪有那么簡單。

  要不然海拉叛亂也不會有那么多人跟隨了,沒辦法利益太大了。

  很多人壓根不認可奧丁的轉型想法,這種情況下,除了進行殘酷清洗,根本沒有第二種辦法。甚至可以說,海拉的叛亂之所以會導致損失那么慘重,本質上,也是奧丁在平賬!

  那些不認可奧丁的人,要么跟著海拉叛亂了,要么被奧丁送上去和叛亂分子剛正面!

  說白了,就是去送死!

  包括女武神!

  沒錯,最忠誠奧丁的女武神部隊當中,也有很多其實反對奧丁轉型的,畢竟一直以來阿斯加德都是這么過來的,為什么要變!

  這里也可以說明為什么奧丁像失了智一樣,派女武神獨自面對海拉……講真,難道事情不應該是奧丁拖住海拉,然后女武神和其他人殺光海拉的支持者,然后大家一起圍毆海拉么?為什么奧丁一開始不動手,非要等到女武神死完了,他才最終出手封印海拉?是不是很奇怪?

  如果是為了清洗所有潛在反對派,那邏輯就通順了!

  海拉的大叛亂本質上,就是奧丁對阿斯加德內部的利益集團一次血淋淋的清洗。

  而海拉不過是被他當做一枚棋子……只能說,海拉叛亂真的沒叛錯!

  奧丁從某種意義上,的確算是一名優秀的君主。

  一個冷酷的政治機器!

  一名君主如果是個好人……那完蛋,他鐵鐵是個糟糕的君主!

  如果一個領導者太講道德,他還能掌控權力嗎?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里,給出的答案讓人不寒而栗——德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起來”有德行。在他看來,政治不是道德課,而是權力游戲。一個成功的君主,不能總是善良,而要懂得何時裝出善良,何時果斷殘酷。不是要做圣人,而是要活下來、贏下來。想象一下,如果一位領導者只會講原則,卻不會處理復雜局勢,那他的道德很快就會成為軟弱的代名詞。馬基雅維利說,這樣的人不配做君主,甚至會危及國家。但他并不提倡徹底無恥,而是強調“靈活”。有時候,必須學會像狐貍一樣狡猾,像獅子一樣強硬。表面上敬神禮德,背后卻精準算計,才是真正掌控局勢的人。

  而奧丁顯然做的非常棒!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