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十一章 姜青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田和恭謹地靜候在門前,弓著身仿佛從來沒有直起。

  陽光傾瀉在他身上,洗去他剛剛殺完人的那一點狠厲,洗出他木訥老實的臉。

  自田安平墮魔后,高昌侯田希禮就失去了全部的心氣,把自己關在族地,整日以酒色自娛。

  在田安平手下得到重用的田常,獨掌海外霸角島,成為田氏高層,還在斬雨軍任職,結下不少人脈。

  田安平墮魔后,他也代表田家從斬雨軍退出,再無染指九卒可能。但手下有錢又有人,在田希禮渾渾噩噩的情況下,輕易地掌握了家族大權。

  作為田常的心腹,田和也一躍成為家族總管般的人物。

  今日田常亦死,田安平死透,那么他是田家最有實權的人。

  奴又生奴,生出田家事實上的家主……這又何嘗不是夜鵬吞龍,逆天改命?

  但壯志于懷,只是讓他激動了幾個呼吸。

  他習慣了謙卑,那并不只是一種面具……而是他的生活。

  當那只折紙青羊點燃,他恭恭敬敬地等候著,像一個奴仆,等待主人的命令。

  折紙青羊作飛灰,焰光漸紅漸赤漸如血。

  焰中有光影,隱隱勾勒出一道修長的人形,難以形容的威勢,籠罩了整個霸角島,島上鳥獸都跪伏!卻在一聲輕響后,碎滅如煙。

  “護國大陣。”

  田和心中生起明悟。知道是昨夜忽然升起的護國大陣,阻止了那位大人物的降臨。

  “大人。”他主動開口,聲音恭敬:“小人沒有破壞護國大陣的能力,但憑借目前掌握的力量,應能在霸角島這里和大澤郡境內,同時對護國大陣發起自內而外的沖擊——大概率很快就會被鎮壓,但也能讓護國大陣動蕩數息……”

  “如果能夠為您效勞,小人現在就去發動。”

  他并不知道那位大人物降臨的目的,所知信息太少,沒有辦法推測……但明白自己表現的機會不多。

  田安平死后,對方或許永遠用不到自己了。

  折紙余燼猶在,焰光已漸消,但在徹底歸于空無前,還是有聲音傳出來——

  “你能掌控大澤田氏嗎?”

  這聲音是如此的冷,像是吹碎盛夏,掠過晚秋,提前呼嘯了凜冬,叫田和眉眼都掛霜。

  他感受到太過恐怖的殺氣,并非針對于他,但僅僅只是從聲音里泄露一絲……便好像將他的意識都凍結!

  “能!”他毫不猶豫:“唯君之命,大澤田氏必赴死而踐!”

  焰光里的聲音說:“不必赴死……在我需要的時候,向天下昭明田氏的選擇。”

  終于光隱焰滅。

  余聲卻在田和的心里,一再敲響。

  他大概明白了這條命令。

  “盡可能多的人,盡可能多的地盤……盡可能多的支持。”

  難道前武安侯要在這種時候兵變易鼎?

  軍神和篤侯都遠征天外,九卒之中,天覆、春死殺伐于神霄……逐風秋殺卻在國內。

  石門李氏、秋陽重玄氏、貝郡晏氏都與之交好,還有重玄姻親之“易”、晏氏姻親之“溫”,兩位朝議大夫都在朝……當代朔方伯恨不得叫他義父!

  這……!

  田和悚然睜眼,呼吸粗重起來。

  漆黑的棺材,被紅塵劫火點燃。

  整座仙魔宮,自上古傳承至今的建筑……飛為劫灰,漸次湮去。

  帝魔宮成死地,仙魔宮為劫灰,長相思斬下了魔界的一頁歷史。

  姜望一劍追溯命運,于命運河流,斬殺田安平的過去現在未來……而后在田和的視角,聽到臨淄的鐘。

  怔忪當場!

  曾為大齊國侯,學過一些禮。也見證老侯爺重玄云波之死,國葬以三鐘之鳴……

  除卻那一位怒罵他不敏無智的君王,整個齊國無人能當此九鐘!

  顧不得再探究萬界荒墓的隱秘,對田安平的死亡也不再關心,這一刻他甚至忘記了神霄戰爭——

  其人身在萬界荒墓核心位置,俯瞰諸天,身纏劫火。

  而時空見裂。

  千萬道時空的裂隙,以其為中心蔓延,仿佛千萬縷黑色的魔影。使得方才誅魔的他,如同魔界最惡的那一尊!

  犁庭掃穴遽止于此,他抬腳一步,跨越茫茫宇宙,無盡的時空,循著那冥冥中的一點聯系,立刻就要降臨霸角島。

  但茫茫人意,無窮又無邊。護國大陣的力量,柔軟地抗拒了他。

  除非強攻齊國,正面轟平國勢,不然外來力量,不得入其間。

  “今為外來者。”

  姜望垂眸。

  他抬腳的時候在魔界,落腳的時候還在仙魔宮的廢墟中。根本沒有走出去。

  當年仕于齊,經歷大大小小的戰爭,許多次驚濤駭浪……護國大陣從未開啟到這種程度,整個大齊帝國萬萬里疆域,竟然完全封鎖。

  就算是中央天子姬鳳洲傾國殺來,那位所向無敵的陛下,也只會正面迎擊,不會鎖國。

  由是見驚,由是見怒,由是……生懼!

  在天外戰場所向無敵,殺穿了整個魔界的蕩魔天君——恐懼于一種尚未確定的結果。

  而后他縱身天海。

  像是什么太古巨物,砸進了長河。

  驚濤駭浪海嘯一百年的天海,在這一刻浪峰千疊,高舉九霄。

  奴神蟬驚夢,靈冥皇主無支恙,諸世有志于天道者……各在茫茫宇宙不同處,同時悚然望天——

  他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從萬界荒墓源發,強行貫通天道,橫絕天海,劍懾諸天!

  姜望終于撕裂了那冥冥中的阻隔,溝通到自己全部的青羊天契。才聽到玄冥宮里的嘆息,青石宮里的恨聲……明辰宮里,燕梟驚懼不安。正聲殿里,獨孤小小心翼翼地祝禱。

  還有東華閣中,寂然無聲息。

  他隔世遠眺,注視著大齊帝國的萬萬里疆土,草木山河,一時也并沒有言語。

  天風卷起衣,使其蕭然。獨在萬界荒墓的蕩魔天君,一時不見了威風煞氣,抿唇而默。像是東華閣里,那個遺留在角落里的……皺巴巴的紙團。

  “朕豈仗劍于小兒輩!”

  音猶在耳。

  鞘中彈劍,又被他伸手按住。

  他的確有按捺不住的情緒,比這天海更澎湃。

  可是他也一再地想——

  陛下希望我涉足這場戰爭嗎?

  說到底,姜無量才是姜姓皇室的那個“姜”。

  說到底,這是大齊皇室內部的權柄革替,他雖視君王如長者,離國之后愈發親近,可他畢竟是去國之王侯,是個外人!

  他愛戴天子,因其生恨,但更想尊重天子的意愿。如果天子希望他袖手,他可以永遠等在得鹿宮外,東華閣前,永不踏進那道門。

  橫掃諸世的蕩魔天君,沉默在仙魔宮的廢墟里,目茫茫而眺天際,并沒有暴怒的姿態。

  可是方圓十萬里的魔潮,一退再退,一遠再遠。似乎就連無智無識的陰魔,也懾于生命本能的恐懼中。

  連綿的恐懼,呼嘯為潛意的海洋。

  也在姜望的潛意之海,泛起了微瀾。

  某個時刻姜望低頭,看著自己攥拳的左手。

  他張開五指,看到手心托著……一只皺巴巴的、丑陋的折紙青羊!

  “你說你已經懂得王侯之貴,朕看你并不明白。你乃大齊王侯,與國同榮之尊。你的私事,就是大齊國事!”

  “站起來。天下豈是如此逼仄之天下,叫你不能直身?”

  “你好大奢想啊,姜青羊!便是朕!也不能說事事順心,遂意此生。”

  千聲萬聲都在耳。

  姜望將折紙青羊又攥緊。

  皇帝什么都沒有說,又好像什么都說了。

  你這不敏、無智又少識的姜青羊呵!

  你可懂君心?

  神霄戰場,齊國大營。

  重玄勝并沒有真個高踞帥座,而是和曹皆并肩,正在道法沙盤前推演戰爭。

  沒有激烈的爭論,只是你一句我一句的鋪陳,一筆一畫,勾勒了整場戰爭的圖卷——姜夢熊雖然離開了大營,并不意味著他們就要滿足既有的勝果。

  忽而帳簾高卷,霜白天風,送進提劍而來的人。

  重玄勝抬了抬額上的肥肉,本來有些玩笑的話語,但看到如此冷冽的姜望,沒能出聲。

  “姜無量身證西方極樂佛主,號‘阿彌陀佛’,弒君奪位,就在昨夜。陛下身證陰天子,仍于冥土為地藏王菩薩阻道,劍斗兩超脫而死。觀星樓已國鐘九鳴,相信馬上就會有新君詔書送到前線——”

  姜望一口氣說完這些,看向曹皆:“篤侯怎么說?”

  曹皆手中還握著演兵的令旗,一時攥緊無言。

  這消息太過突然,他這位“天下善戰者”,也無法立刻消化。

  唯獨重玄勝,只是瞇起了眼睛。

  終于曹皆開口:“蕩魔天君并不認可這位新君?”

  姜望道:“陛下親口傳位于長樂太子姜無華。”

  曹皆沉默半晌,來回走了兩步,最后在椅子上坐了下來:“長樂太子還活著嗎?”

  姜望搖了搖頭:“我亦不知。”

  曹皆深深地閉上了眼睛,以平復自己那一顆掌軍的心!

  他能成為今天的篤侯,正是天子親手簡拔于軍伍之間,他不可能對天子沒有感情。

  但身而為帥,領軍在外,他要對手下的士卒、肩上的責任,乃至整個齊國負責。

  為帥者豈有匹夫之怒,豈能有……私心之恨。

  “我等懸軍在外,為天下而戰。神霄局勢不能動搖,此人族大局,勝過一國興衰。”

  他緩緩出聲:“就像昔日旸國滅亡,旸谷仍然固守海疆。今日即便大齊社稷崩塌,我們也不可能放棄戰線回師——將這一條戰線讓出來,所引發的后果不可估量,是對人族的背叛。”

  “這正是青石宮選擇昨夜易鼎的原因。”重玄勝平靜地道:“看來祂成功了。大家都是大局為重的人。”

  曹皆看他一眼,沒有說話。

  姜望自懷里取出那張皺巴巴的折紙,仿佛蔫了的丑陋青羊:“我曾以此相贈天子。天子賓天之前,將它還給了我。”

  曹皆當即起身,按住軍刀:“若奉遺詔,則本侯同去!博望侯在這里鎮軍足矣!”

  重玄勝又道:“青石宮以為自己能夠輕易收攏人心,事實看來也不盡然……阿彌陀佛也不是人人都愛的,至少篤侯就態度分明。”

  “無須篤侯同行,我來這里不是要請援兵。”姜望搖了搖頭:“而且這張折紙上什么字都沒有留,談不上遺詔。”

  “不,這就是遺詔。”重玄勝說:“而且你想是什么內容,就是什么內容——這可是天子的貼身之物,沾著他老人家的血,本侯幾回見他朝上都戴著!”

  曹皆面沉如水:“當本侯的面矯詔,是不是不妥。把曹皆當什么人?”

  重玄勝并不理會,只對姜望道:“陛下如果單純不想你插手,棄置即可,不用即還。為什么還要特意還給你呢?我想你們之間或許有某種默契存在——你是否懂得陛下的意思?”

  姜望道:“我想我明白我應該做什么。”

  “陛下一直對青石宮是有期待的……”重玄勝說到這里就停下,轉道:“如果你要殺祂,不要猶豫,越快越好。不要給祂穩定國內形勢的時間。”

  “天子既然沒有把國家交給祂,沒有在最后的時刻為祂鋪平道路,那就一定會想盡辦法,戰斗到最后一刻,把祂給國家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封長樂是如此,寫國史是如此,冥界那一戰也不會例外,在最后的廝殺里,我不信阿彌陀佛沒有受傷。”

  “五國都不會允許阿彌陀佛據其尊位,來征六合。他們注視著陰天子隕落,轉頭就會大肆宣揚先君的功業,高舉神霄大義的旗號,對阿彌陀佛統治的齊國進行圍剿——當然最好是將阿彌陀佛與齊國分割。”

  “阿彌陀佛登位的第一件事情,必然是外和諸侯,內定國勢……我猜祂會把冥土讓出來,維持前狀,不給諸國征伐的借口。但無論祂怎么示好,都不會改變結果。不打你千般都好,要打你總能找出理由!祂一定要扛住這輪圍剿,才能真正擠上這張六合的賭桌。”

  “所以如果你要殺祂,一定要在這之前完成。不然等到五國出兵,分割東國就成定局,還不如就把國家交給青石宮。”

  曹皆默默地聽著他的分析,又走回沙盤前,似乎又考量起神霄戰事。

  “你說的這些問題,難道青石宮不知道?”姜望問。

  “祂當然知道,但祂相信自己能夠處理,祂從來就是一個對自己有絕對自信的人。”

  重玄勝面無表情:“祂既然敢面對面挑戰陛下,必然是有超邁一切的勇氣,應對所有的信心。說不定五國出兵,正是他所等待的徹底掌控東國、甚至升華國勢的機會,畢竟到了那樣的時候,無論是忠于先君還是忠于祂,都要為了齊國而戰——”

  他撣了撣侯服:“但這不是我們需要操心的問題。你既然已經決定提劍,我們只要考慮怎么干脆利落地解決這件事情。”

“去找景國要人吧。”他說  “在當前形勢下,只有景國有最大的余力,他們非常樂意幫你。李一駕馭一真遺蛻,有超脫戰力,再配合你所駕馭的仙師一劍,有很大的機會成功!”

  他若有所思:“或許,這正是陛下將青羊天契還給你的原因——玉京山掌教可以代李一決于鵬邇來,你跟玉京山掌教有交情,可以推動此事。又與李一共事一場,戰場上有默契。”

  姜望搖了搖頭:“倘若借兵于景,就給了景國干涉齊國內政的理由。陛下在天之靈,不會樂見。”

  “武帝當年借兵復國,還不是一樣皇權自握。”重玄勝目光灼灼:“說到底,中央只能以神霄大義出兵,斷沒有理由以此裂土。欲成大事,不可拘泥,你雖無敵于絕巔,今要面對的是阿彌陀佛!”

  姜望沉默了又沉默,最后道:“我曾答應陛下,齊天驕,勝天下天驕……若最后是李一殺進紫極殿,我想他寧可沒有人回去。”

  “蕩魔天君以‘齊天驕’自視嗎?”曹皆問。

  “我非生于齊,而長于齊。”姜望道:“楓林城已經回不去了,臨淄是我故鄉。”

  “陛下戎馬一生,今伐佛宗兩超脫,也算堂堂正正死在戰場。”曹皆把那已經捏得歪歪扭扭的演兵令旗,插上了沙盤里最高的山:“蕩魔天君想為陛下復仇,當如陛下不傷國體,當如青石速戰速決……遲則天下有變。”

  “如若我沒有料錯,護國大陣應該正開著。”

  他看向姜望:“你打算怎么處理?”

  當世任何一個人,哪怕是超脫者,也不可能瞬間擊破傾霸國國勢所發起的護國大陣……此霸業之基也。必內部動搖,外發強力,里應外合,方有短時間內擊破的可能。

  這也是姜無量促成姜無憂催動護國大陣,而姜述默許的原因。無論東華閣里誰勝誰負,都需要一段時間來鎮平國勢——

  當然姜無量是更需要時間的那一個。

  “重玄、李氏、晏氏……這些跟你親近的家族,都必然被盯著,沒可能里應外合,他們也做不出毀壞護國大陣,傷害社稷的事情。”

  重玄勝直接給出建議:“為今之計,只有拿出我們前線的虎符,天子所授之寶——你以班師回朝的名義,解決護國大陣的抗拒,突入臨淄。”

  “本侯領軍在外,以天子御賜虎符鎮軍,絕無可能交出來。”曹皆十分嚴肅:“除非你把我打暈在這里,在我的左袖袋里將它取出。”

  “不需要篤侯做些什么。”姜望抿了抿唇:“我來這里,只是想跟廝殺在前線的大齊將士說一聲——如果要支持新君,也不妨等一等……再等一天。”

  重玄勝忽然一記手刀,非常簡單地將曹皆打暈,從他身上搜出那枚虎符,又將自己的虎符也解下,一并遞出:“還是拿上。雖則以青石宮那位的智慧,一定會有所應對,我猜這個時候兵事堂已經發函,這幾枚虎符已經加以限制……但萬一呢?”

  “我想不會有這種萬一。”姜望說。

  “但它們足以代表人心。”重玄勝道:“告訴青石宮——前線將士雖不能歸,心在何處。”

  姜望默默地接下這兩枚虎符。

  這正是他來神霄大營所要求證的問題。

  他本不打算再說話,他已抬靴靠近臨淄城!

  但在身形消散之前,看著重玄勝平靜的臉,他還是忍不住問:“你是不是早就料到這一天?”

  重玄勝沉默片刻:“我沒有想到青石宮能贏。”

  姜望看著他,沒有出聲。

  他又道:“畢竟超脫在算外。”

  他經常給姜望解釋,但今天的解釋同過往所有都不同。

  最后一縷天風,吹落了帳簾。

  帥帳之中無聲音。

  姜望已經離開很久了。

  重玄勝才緩緩地坐下來。

  他太胖了,坐下來很是吃力。

  躺在地上暈過去的曹皆,這時怔然如久睡方醒,悠悠出聲:“博望侯把鮑玄鏡逼回臨淄,是不是就是為了推動這件事情?”

  重玄勝面無表情:“這種從娘胎里種下來的因果,豈是我能推動的?一個陰天子,一個阿彌陀佛,注定只能成就一個。”

  “但鮑玄鏡的絕境爆發,確實成了這場燎原大火的第一點火星……”曹皆悵聲:“他至少是加快了這件事情,也多少牽制了東華閣的注意力。”

  重玄勝閉上眼睛,以雙手捂面:“他會怨我,但也會體諒我。”

  有那么一瞬間,曹皆很想飛起來一拳,打腫這張胖臉。

  因為他不能體諒。

  哪怕在冷眼和敵意中長大的重玄勝,有足夠的理由怨怪青石宮。

  但他明白,這一拳轟出去,也只是為自己的悲傷找出口。

  根本就是一種逃避。

  他顧慮國家大局,要把殺鮑玄鏡的權力交還陛下,軍神深謀遠慮,要給鮑玄鏡一個奉獻資糧的機會,讓臨淄那邊吃干抹凈……

  他們何嘗沒有想過鮑玄鏡狗急跳墻的可能呢?

  只是他們都不以為意。他們都把已經暴露身份的鮑玄鏡,當做砧板上的肉,全看天子想要怎么宰殺。把一個曾經抵達幽冥超脫的存在,當做面團一般揉捏。

  在一個接一個的勝利里,東國早已習慣贏得一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以之為火石、點燃那長夜的青石宮,反倒是最尊重鮑玄鏡的那一個。

  曹皆握緊了拳頭,但又閉上了眼睛。

  為將者要永遠保持清醒,所以他清醒地感知到,這并不是一場夢。

  茫茫宇宙虛空,姜望獨行其中。

  神霄戰場他已經不再回顧,能做的他都已經做了,甚至比人們期待的做得更多。

  劍沉獼知本,勢撼大赤天,虎伯卿逃,帝魔君死,仙魔君伏地而授命……

  此時此刻,他只是懷念。

  不是作為蕩魔天君,不是豎立白日碑的魁于絕巔者,不是接天海鎮長河的那個存在。

  而是最初的“姜青羊”。

  懷念那個許他為“青羊”的人。

  他永遠不會忘記,他經歷了怎樣的一段人生。

  現在他要往回走。

  無星的宇宙是極暗的——

  當他豎起一根手指,立在身前。

  金色的三昧神火,在指尖綻然如蓮開。

  其間有一縷豆大的白焰。

  焰光搖動之間,顯出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繁華光影。

  這是燭歲在臨淄街頭的夜晚,攫取到的一點光亮。作為守護齊國千年的打更人,送予他守護齊國的期待。

  是當年離齊之時所獲贈。

  亦是先君……從未言明的心情!

  以之入臨淄,如雀歸籠。

  今日大朝。

  今日大朝在午后。

  白石為階,金玉嵌臺,巨大的廣場一望茫茫。

  天蒼蒼,旭日流金。

  銅鑄的號角長有丈余,架在夔牛鑄座,仰對天穹。

  肌肉虬結的力士,赤裸上身,額頭暴起青筋,奏響朝鳴。

  嗡……

  嗡……

  低沉的號角之聲,一聲聲送遠。

  陸陸續續出現了人影,穿著各式各樣的官服,像分工不同的螞蟻,在烈日下熬煎。

  石階連著廣場,廣場連著石階,天下間的貴人,都是追星趕月,才能來到這里。也要翻山越嶺,才能走得更前——

  人潮的盡頭,是巍峨在最高處的那座大殿。

  諸色最貴,諸方最尊,謂之……“紫極”。

  今天是先君駕崩的日子,國鐘九鳴,已告天下。

  今天也是新君登基的日子,那些個齊室宗親、皇宮內侍,早已將易鼎的消息傳知朝野。

  繼位者,昔日廢太子……囚居青石宮的姜無量。

  先君姜述的嫡長子。

  祂太急了些……

  竟連一天的孝期都不愿意守!

  三品青牌捕神顏敬,攥著手里的令印,咬住了牙關。

  先君在時,無日不朝,他雖然不是坐堂的工作,常年在外緝兇,待在臨淄的日子都不多……但參與大朝也不止一回。

  從來都是浩蕩人潮中的微渺一點,這些年只是位置從外圍到中央不斷地往前。

  做捕快做到這個份上,已經是頂點。像鄭世鄭都尉那樣,成為斬雨統帥,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想到鄭大帥,他不免抬望。

  今時正是斬雨軍拱衛京都,先君以其為宿衛,卻在宮中被掀翻龍椅!應當論罪而死,還是論功行賞?

  但并沒有看到鄭大帥的身影。

  “凡大朝,在京官員悉至。”

  泱泱大齊,在京朝臣何止三千數!

  往前每一次大朝,他在人群中回望,都見人潮如海,黑壓壓一片,不得不感慨大齊人才濟濟。

  但今天他發現——

  人潮稀疏。

  約莫一看,不足三一。

  在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時代,在新君登基的日子,朝會如此空蕩……這都是極其罕見的。

  更關鍵的是,政事堂、兵事堂的大人物們,除朝議大夫宋遙外,竟無一個在場。

  前相未來賀喜,今相不曾在朝。

  顏敬抿了抿嘴唇,感到血液在身體里奔流。

  他又想到今天來上朝的路上——

  一路走來,滿城的雪。

  家家戶戶都貼挽聯,掛白燈籠。

  所有的酒樓茶館,笙歌之地,全都關門閉戶。

  而他身在北衙,明確知曉,并沒有相關的朝廷令旨下發。

  也就是說……

  臨淄萬萬家戴孝者,都是自愿為先君。

  日光太烈,叫他的眼睛如此酸澀。顏敬不得不快走幾步,踏進那雄闊的紫極殿中。

  滿朝文武皆舊故,使人思之如故時!

  大齊上卿虞禮陽,正一品。

  大齊安樂伯姒成,也算勛貴。

  術院主官謂之“大術宗”,也稱“院長”,今為陳姓,正二品。

  工院主官謂之“大匠師”,今為王姓,從二品。

  馭獸坊主官謂之“牧尚書”,也稱“坊主”,今為劉姓,從二品……

  唯獨身材高大的內相霍燕山,換成了面目溫和的丘吉;武官之首的位置,站著一位身披光明甲的昂藏武將,應該就是傳說中的樓蘭公,亦即現在的不動明王……還能提醒已是新朝。

  在當值黃門的宣禮聲中,顏敬慢慢地走進了隊列。

  在皇帝到來之前,有一個拜請天子的環節。

  群臣雖然不如往時多,倒也紛紛躬身,高呼“永壽”。

  顏敬站在那里沒有動。

  用余光掃過,人群中“突兀”的并不少。

  也就不顯得突兀。

  午時。

  信香燃盡。

  “吉時已到!”典禮官高聲示意。

  一名執鞭太監走到丹陛中間,執靜鞭擊地三響,高喝:“鳴——鞭——”

  啪!啪!啪!

  大殿肅靜。偶然的竊語,也都消失。

  丘吉手抱拂塵,面向大殿,用悠長而洪亮的聲音唱贊:“陛——下——升——殿——”

  教坊司奏響莊嚴的《天龍引》。

  但見燦光入殿,蟠龍繞柱,恢弘壯色。

  在近侍宦官和侍衛的簇擁下,大齊帝國的新皇帝,自龍墀走來,一步步走上至高寶座。

  在這個過程里,殿中沒有聲音。

  新皇正坐。

  祂瞧來確實是明君的相貌,五官堂皇俊朗,不輸先帝,比先帝少了兩分威嚴,多了一種親和感。

  丘吉往前一步,高聲宣唱:“班——齊——”

  按理到這個時候,典禮官就該站出來致以正式的賀詞,而后丘吉作為司禮監太監,引導群臣鞠躬行禮。

  但皇帝卻在這時略抬其手,止住了典禮官,笑問:“果真班齊?”

  丘吉躬身道:“啟稟陛下——心向國家的棟梁,已然到齊,盡都列班。”

  新皇擺了擺手:“內相此言謬矣!不是不來朝會,就不心向國家。炎炎盛夏,難免困乏,起不來床,是情有可原——若非今日是朕的登基典禮,賴不得床,朕也要多睡一陣。”

  丘吉敬聲:“陛下圣明。”

  朝議大夫宋遙十分嚴肅:“朝廷自有制度,新朝大典失期,誠可軍法論處!以儆效尤!”

  “宋大夫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朕也受教。”

  新皇慢慢地道:“不過今日畢竟是朕的登基大典,主人家自己不見怪的話……倒也不必那么較真。”

  “這樣,罰酒一杯!”

  祂笑道:“今日當至未至者,都罰一杯酒。必要一口飲盡,不得金樽養魚。這事兒丘吉親自去辦,要嚴格。”

  祂在御座之上,俯視殿上諸臣,只覺茫茫各異,真乃有福眾生。

  “至于今日當至而至者,與朕共饗大宴!”

  “你們有口福。朕往滄海取了一條真龍,佐以仙酒神花,著尚膳監炮制。朝會之后,當與天下共醉!”

  顏敬清楚地聽到,殿內群臣,呼吸聲都為一窒。而后是轟隆的“永壽”呼聲。

  新皇坐在那里,很有模樣地抬手按止。

  順便將典禮官手中的賀詞召來,瞥了幾眼:“這是誰寫的?”

  祂笑著說:“比葉總督的文章差遠了。”

  典禮官面色煞白,慌張道:“朝中名士爾奉明也。”

  新皇揚了揚頭,越看這篇文字越皺眉頭,嘆道:“恨不能見龍宮苑啊。”

  虞禮陽懷袖而立,眼睛半睜不睜。他倒是挺好奇,這位青史獨一份的“佛帝”,打算怎么對葉恨水。

  葉恨水的“龍宮苑”文風,“章臺柳”字體,是天下一絕,常為天子作青詞。當初也是他作為天子的文壇之刀,將佛教輿論斬得七零八落。可以說枯榮院覆滅之始,正是葉恨水的那一篇《泥塑佛論》。

  丘吉適時道:“近海總督稱病未朝。”

  新皇擺了擺手:“近海事繁,莫要煩他。”

  說著,祂忽然看向虞禮陽:“虞上卿文采風流,不知可有動筆的心情?”

  饒是虞禮陽身為絕巔,也為這敏銳的感知所驚。他可不曾抬望一眼,只是稍稍多了一分關注……

  “臣文漏詞疏,難堪——”

  他話說到一半,新皇就笑道:“朕觀虞上卿的修行,似有幾處礙難,像是走了偏路。大朝之后,咱們君臣對論,互相磋磨一下可好?”

  虞禮陽略想了想,終有三分認真:“臣有一言問天子——陛下方才說‘天下共飲’……您乃極樂世界之主,西方上尊,釋家阿彌陀佛。佛不忌酒么?還是說,戒律只為信眾戒?”

  殿中一時肅然,俱都提神。

  整個紫極殿中,也只有位置超然的虞上卿可以這么問。

  他問的是酒戒,實則是問,今上是否要使天下奉佛!

  “朕以為是什么問題!”新皇笑道:“戒律只是一種修行的手段,絕不該作為規束國民的教條,我大齊自有國法,論什么戒律!”

  “至于朕,佛是一種境界,并非一種束縛。”

  “至于天下,眾生不必奉佛,信仰一憑自愿,朕要建立一個眾生平等的國家,僧侶也只是眾生之一——僧道何拘啊?”

  “虞愛卿,你盡管賞花。安樂伯你盡管聲色!此心安處是吾境,朕不會建立佛國,不會讓佛字成為百姓的束縛,那本身是一種邪道,非佛也。”

  “壯哉我大齊天子!”安樂伯鼓舞歡欣。

  虞禮陽躬身而禮:“能與陛下交流修行,是臣的榮幸。”

  “對了——”新皇又問丘吉:“還有誰稱病?”

  丘吉小心地道:“江相,易大夫,謝大夫,溫大夫,李元帥,定遠侯……”

  他的聲音越說越低。

  皇帝卻始終微笑,最后嘆息一聲:“此皆國柱也!他們肯稱病,已是給了朕莫大的寬容!”

  “陛下!”明王管東禪大步而前,聲若洪鐘,震得殿內都是一驚。

  他手按戒刀,止不住的殺氣騰騰:“那些得了病的,發了瘟的,您大人大量都可以體諒。那些一聲不吭也就不來的呢?泱泱大齊,帝都朝會,不朝天子,是何居心?在其府者裂其府,在其家者裂其家,想要分裂社稷嗎?”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正國法。”

  他半跪下來:“臣請帶兵殺之!”

  顏敬心下一緊。

  當今新皇雖則素有仁名,可是祂是親手弒殺了先君才登位,真要到殺人的時候,祂豈會手軟?!

  難道新朝第一天,便要血流成河嗎?

  殿中一時寂然。

  連心跳聲也停了。

  靜得只有皇帝的嘆息。

  祂嘆道:“朕當年入囚冷宮,朝野頗受牽連,斬首者不知凡幾,紫極殿上為之數空!”

  “舊事傷懷,不愿重演。”

  “畢竟都是我大齊棟梁,寧摧折于天雷,不可焚火為柴薪。”

  “禮部有司——”祂宣道:“告訴各級官員,朕履極以后,每日必朝,明日仍然大朝。”

  “愿意來分擔國事的,都加俸一級。朕以天子之信,許諾既往不咎。實在不愿意,把做實事的位置讓出來,不要誤了百姓生計,主官讓職佐官,正職讓于副職……泱泱大齊,多的是人才。而朕懷萬世之心,來者不拒!”

  “朕當小功大賞,大功重賞,以酬天下報國者。”

  又吩咐:“宋遙——給你三天時間籌備,開一科新朝恩科,大取天下賢士!朕架龍門以候天下,不信跳不出幾頭金鯉。”

  國家定了……顏敬心道。

  今日朝君者,三不足一,已是再清晰不過的民心所向。

  天下緬懷先君者眾!

  但逝者已矣。

  活著的人還要穿衣吃飯,還有一家老小,還有自己的廣闊人生。

  新皇幾乎是一點血腥都不沾,手握至強武力,至高權柄,卻厚爵厚賞,事事寬容,如此懷柔于天下。

  除了那些鐵了心要隨先君殉國的,實在是沒有一定要跟新皇作對的理由。

  這畢竟也是先君的孩子,還是嫡長子,當年就長期被放在儲君位置上的!大齊宗室,早就紛紛獻表。姜氏內部,已承認祂替為新主。

  等到新科一開,朝野都放著“天子門生”,國家上下,令行一處,哪里還有動蕩可言。

  可……

  顏敬閉上眼睛。

  也許新君新朝,也是一個光明的時代。

  可是這個時代的一切基礎,都是先君創造的!

  天下能忘。你顏敬一個無家無勢不朋不黨的家伙,能夠走到今天,你能忘嗎?

  “陛下!!!”

  顏敬剛要開口,卻先聽得一聲。

  他回望過去,只見一人遠遠站在殿門外。

  身被高高的門檻截斷,只有不夠寬廣的半身,漸漸清晰了。

  北衙都尉鄭商鳴!

  他何時這樣瘦了?

  他是匆匆趕來的,身上官服不整。或許本來不打算來,或許也猶豫了很久。他錯過了吉時,或許也并沒有錯過。

  因為他說——

  “臣請辭!”

  他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在登基大典的這一天,對新君請辭。

  這是再鮮明不過的態度!

  不是不順從,是反對。不是抗拒,是恨!

  他拜聲:“都城巡檢府公務甚繁,請陛下立刻擇人替之!”

  宋遙瞇起眼睛:“北衙都尉行色匆匆,許是宿醉未醒。尊父鄭元帥呢?他是告病,還是請辭……你是否聽了長者教誨!”

  鄭商鳴提著一個紅漆的木盒,“啪”地一聲,頓在了紫極殿高高的門檻上。

  “家父乃斬雨統帥,今年宿衛天子。天子卻為賊逆所篡!為天子守門者毫發無損,屋內卻如此狼藉,難道他是不忠之人?非為不忠,即是無用!”

  “他恥活于世,已于家中,以圣天子御賜之刀,斬首自懲。”

  他紅著眼睛,打開錦盒,將那盒中之物,奉于嘩聲一片的殿堂:“以此頭顱,告慰天下——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鄭世并非逆臣,未有從賊!”

  顏敬幾乎要擊節而贊。

  鄭家兩父子,子奉其父之顱,以為先君之劍,殿刺新君!

  但他先聽到贊聲。

  “好一個‘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新皇在殿上撫椅而嘆!

  “鄭世忠國之人,先仕北衙,后掌九卒,一生忠心耿耿。當厚葬,當嘉賞,當追封忠懷伯,陪祀先君之殿!”

  鄭商鳴是做好赴死準備的,血濺當場他都認。

  唯獨沒有想到,姜無量能笑臉迎唾。

  新皇又道:“北衙司都城治安事,公務繁重是諸衙之最。鄭愛卿忙完了今日公務才來,又第一件事是讓朕擇良才替之——”

  “都是多好的人。心中恨極了朕,卻還顧念國家。此皆先君之德。”

  “傳令下去——花甲以上老者皆賜米面,三歲以內孩童都賞布帛,賦稅應再寬些,此前是三十五稅一,變成四十稅一。”

  “此非新君之禮,而是先君之懷。當使天下,感沐他的德行。”

  顏敬明確地看到,新皇手中已經有了一支非常高效的政務隊伍,可以迅速地推行祂的命令。

  這皇帝的手段非常了不得,其孤身走出青石宮,外不過管東禪、宋遙,內不過丘吉,最多再加一個三分香氣樓的合作。

  但就在易鼎之后的半天時間里,祂馬上就拉起了一支隊伍,凝聚了向心力。

  朝堂之上皆先君舊臣,從抗拒到順從,也不過是這半天時間。

  煌煌大勢,誰人可拒?

  “陛下既然說到新君之禮……”宋遙道:“按照慣例,是否大赦天下?”

  “賞善可以盡量,宥惡需要斟酌。朕不過是當了皇帝,有何德業可言?赦了他們,怎么對受害者交代。”新皇擺了擺手:“天下刑獄,都是刑吏認真審理,三司復核過的。朕不要隨便插手,以君權害法。”

  宋遙自又敬服。

  慷慨豪邁準備血濺當堂的鄭商鳴,就這樣被略過了!

  新皇有無上神通,完全可以讓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甚至可以輕易改變他內心的想法。

  但皇帝沒有這樣做。

  就是讓他陳詞,讓他述恨,然后直接地展現帝王手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祂要證明祂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好皇帝!

  這反倒讓顏敬驚恐。

  他恐懼于……自己握不住心里的恨,對不起先君。

  “說回來——鄭商鳴。”新皇道:“朕重新認識了你。你父親把你教得很好,你們鄭氏忠君體國,實乃百官表率。北衙事瑣而繁,權輕責重,情急之中無可替者,你為國家再主持幾天,三日之內,朕再給你答復,可好?”

  鄭商鳴有一種無措。

  他追父親之忠,誓報先君之德,卻感到自己的千刀萬剮,并沒有傷敵一毫。

  “說到先君!”

  這時一個鶴發童顏的老者,站前一步,表情平靜地看著新君:“敢問陛下,先君是怎么成為先君的?老朽實在茫然。”

  “功消?疾薨?”

  “為何沒有到太醫院問藥,為何沒有叫太醫令施針。”

  “為何臣身為太醫令,卻是最后一個知曉先君的死訊!”

  他曾一針“睡仙”,叫冠軍侯好夢。

  他為天下醫官,救天下之病。

  今日齊有病!

  太醫令顧守真,為天下問之。

  新皇抬手,止住朝議大夫宋遙的“將欲言”。

  “明王站定罷!不要再擺弄你的破刀。”

  “爾為帥時,必破敵軍于陣前。爾為樓蘭公,治明地三年即政治澄清。你是何等遠慮,何等智略,天下大概不會忘得那么快。”

  “現在做這莽夫式的人物,哪有什么說服力?”

  祂搖了搖頭:“不用再表演。不用自傷為朕慮周全。”

  “今日天下朝朕,亦朕今日朝天下,哪有什么回避的余地。”

  “鄭元帥的罵,朕受著。太醫令的問,朕來答——”

  祂的目光越過今日頻頻展現殺氣的管東禪,落到太醫令顧守真身上:“朕欲使東國光耀日月,恒照萬古;朕欲一匡六合,蓋壓諸天;朕要成前人所未有之業,使眾生平等而后極樂……先君以為不能,由是見歧,故征而替之。”

  “見歧非于昨夜,昨夜只是最后的結果。”

  新皇說著,抬手一劃——

  殿中出現一道光幕,光幕中是一間書房。

  沒有前來朝拜天子的朝議大夫臧知權,正坐在長案前,手中執毫書青簡,眼中血絲幾結綹。

  新皇看著他,慢慢地問:“臧大夫能否曲筆?”

  臧知權直身正坐:“貴人如要殺老臣,不必如此委婉。”

  新皇點了點頭:“打擾了。”

  遂一卷光幕。

  皇帝坐朝而望天下,面對殿內群臣,面對那些身未至但目光至的齊臣,面對那些坐在家里等結果的齊人。

  “史書昭昭,朕看得到。”

  “朕的罪孽,朕的德業,大家也都能看清。”

  “朕不是正統,不是仁君,篡居廟堂,為齊室歷代之不肖!”

  “朕認了。”

  “這名聲是朕自取。”

  “往后余生,都要為了證明自己而活著。”

  “朕負罪而坐龍廷,發誓要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

  “諸卿都是見證者,都可以看著。”

  “倘若朕不能做到,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指著朕的鼻子唾罵。事敗之時,天下當共食朕的血肉。”

  祂正坐在龍椅之上,雙手扶膝,低下頭來:“有勞諸卿,為國家計周全,勉強與我這罪君……同行一段。”

  朝議大夫宋遙,當前一步拜倒:“臣必肝腦涂地,為此歷代新篇!”

  紫極殿中,嘩啦啦拜倒了一地——“愿從天子!”

  一直攥緊印信,準備今日來辭官,準備在大殿之上,甩出青石宮與羅剎明月凈勾結罪證的顏敬……終于覺得自己突兀了。

  他孤兀地站在那里,和太醫令顧守真一起,成為沉默的礁石。

  他不理解。

  為什么這樣的皇帝,要與先君見歧。

  為什么兩條路交匯到最后,只有一條路能繼續往前走。

  為什么有如此手腕的皇帝,卻有著遙不可及、不切實際的夢想。

  一定要旁人都想不到,不敢想,不能相信,才能稱之為“偉大的事業”嗎?

  為什么先君死了!

  對這弒君奪位的新皇帝,我卻恨而難言呢?

  他唯一能夠確定的是,以這位新皇的能力,的確可以平穩地完成政權交替。一夜翻覆社稷,半日定了天下……近海總督府和南夏總督府的賀表,最多遲來三天。最多五天時間,齊國會牢牢攥在祂手心。

  他莫名的恐懼。

  他感到整個帝國,數千年社稷,先君一手托舉起來的霸業東國,正在那位光明無盡的新皇腳下,化為戰船,駛向叵測的未來!

  但在這個時候,他聽到嘩聲。

  何來的喧嘩?

  他回過頭去,望向殿外,紫極殿外是一望茫茫的廣場,唯有甲士肅立——

  不對,肅立的甲士也開始面面相覷,甚至交頭接耳。

  他意識到喧嘩聲來自更遠,來自臨淄城,來自大街小巷,無數的齊人。

  他側耳傾聽,他聽到——

  “什么?”

  “什么?”

  “到底怎么了?”

  “大家都怎么了?往哪里去?!”

  他聽到無數的聲音,好像在叫一個名字。

  隱隱約約的,浩浩蕩蕩的,呼嘯不止的……

  模糊而漸深刻。

  “姜望……”

  “姜青羊……”

  最后有一聲尖響,仿佛一柄無情利劍,割裂了紛雜,以使有瞬息的靜——

  “武安侯回來了!”

  而后轟然!!!

  喧聲似炸開的海潮,蔓延三百里臨淄城。

  大齊新君目視前方,當世明王抬手一抹,高闊的紫極殿大門,無窮光華匯聚在一起,成為具備偉力的光鏡,映照著臨淄的城門。

  顏敬認得,那是城西“禮”字門。

  向時參與黃河之會的隊伍,便自此門出,自此門入。

  城門外空空蕩蕩,唯有一人靜立。守城的衛兵跨刀持戈,目不斜視,像是什么都沒有看到。

  但紫極殿里的君臣,都看到了。

  森然刀槍如同拱衛他的儀仗,那是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人。

  他綁著白色的孝帶,如子祀父,是臣奉君。

  他穿著一件紫衣。

  并不如后來的侯服那么尊貴,也不像天君袍那么威嚴神秘。

  但它干干凈凈,一塵不染,緞似水洗一般,陽光下紫色璨然。

  這是最早在東華閣里。

  大齊天子姜述御賜的那一件……

  此衣,賜予為國家浴血的壯士。

  下周一見。

  感謝書友“青陽鎮男”成為本書盟主,是為赤心巡天第974盟!

  感謝書友“瑾弈”成為本書盟主,是為赤心巡天第975盟!

  感謝書友“AttackFFF”成為本書盟主,是為赤心巡天第976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