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天降異象:五色鼠妖,國有巨貪!
外面雨勢未散,垂檐滴雨,大珠小珠落玉盤。
王澄和沈月夜擺出蓮花式,前者雙手在女孩纖細的腰后掐陰陽印,后者則在他頸后掐陰陽印。
陰陽龍虎二氣吞吐不休。
隨著骨子里的酥麻感越來越強,王澄已經能清晰感受到作為「精」丶「神」橋梁的「炁」,正在體內隱隱流轉。
不同于主要用來供養一盞心燈的天一生水金蟾炁丶萬國市易通寶炁丶蓬萊都水玄元炁這些九天道炁,這是自己自己本身的炁。
人炁?元炁?真炁?王澄自己也不清楚它到底是什麼。
墻內世界也沒有任何一本秘卷道書能給他解惑,連往日里似乎無所不知的奇貨可居都沒有了動靜。
這一道「炁」在兩人體內流轉,帶著兩人氣息循環連成一體。
到最后不僅是精氣丶心光,連「富貴」丶「如意」這種天然契合的命數都在共鳴,兩人全身輕松,復歸先天。
師姐弟各自得「炁」,開始由內而外發生細微而深刻的變化。
只不過他們的「炁」暫時還十分弱小,沒有任何威力。
如果沒有系統性的「性命雙修」之法,可能永遠也沒有機會練出什麼大名堂,實現超凡脫俗的質變。
但若得了更進一步的完善法門,這就是一顆能長出參天大樹的種子,震撼整個墻內世界。
「性即是吾人之靈覺,命即是吾人之生機。
燈油是命,燈光是性;有燈無油,燈必不能發光;有油無燈,則無照明之用;兩者相合,才能長生久視。
墻外所謂的仙人傳播的那些所謂性命雙修之法,也不過是借仙藥修行命功。
以變成各種與海洋生物結合的怪物為代價,強行達到性命雙修之境,看起來就走了歪門邪道。
我雖然命功剛剛入門,充其量只是得了一點點真炁,卻覺得修行之法不外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那些看起來越和諧越美的,自然越合乎于道,也越堂皇正大。
就仙渣那一個個歪瓜裂棗的丑八怪,怎麼看也不像是什麼修行正途。」
結合就任直歲堂官時,無意間在堂上經歷的那次異常。
王澄懷疑那些只是露出一鱗半爪的墻外「仙人」們,有可能跟自己一樣,也只是在探索一條并不完善的長生之路。
而且他們這些先行者大概率出了某種十分嚴重問題。
自家五代始祖王邦彥和七艘天工寶船丶寶船舟師陷落其中,或許就有這方面的緣故。
王澄下意識看了一眼錢眼里之前出現過異狀的符應鎮物定心金箍。
中三品神道職官開了三竅,靈覺敏銳,對自身吉兇禍福有著模模糊糊的預感,在天道垂青時更加敏銳。
阿綃姐姐當初說自家得了天道垂青,很有可能人在家中坐,好事天上來。
至于什麼機緣能跟可以定心猿的定心金箍扯上關系?
在他想來最大的可能就是這求而不得的法門了。
「難道是會有現成的法門以三千淵寶的形式從海里飄出來?還是有人也在研究這等門妙法?我的機緣到底在哪呢?」
與東海國擦肩而過的臺風漸漸過境四藩島,沖進主島之后開始慢慢削弱。
平湖港碧空如洗,萬里無云。
清晨的金光扯碎夜幕,這座瀛洲唯一對外口岸重新蘇醒,人聲嚷嚷,漸漸有了煙火氣。
王澄和沈月夜各自變了一副樣貌,像普通小情侶一樣手拉著手溜出王宮,已經坐到了一間專做家鄉味道的早食小館里。
看著桌子對面一身素雅襦裙,腳踩銀緞繡鞋,將渾身都遮個嚴實的師姐,王澄得意地一個勁兒笑。
女孩美目流轉,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還不解氣,一抬桌下的大長腿,踢了他小腿一腳。
裙裾蕩起,露出白皙足背丶小腿肌膚上好幾枚還沒有完全消去的粉紅色草莓印。
兩人固然都是命功剛剛入門,對肉身增幅不強,但王澄有蛟龍變化之術和巨靈降世,修行結束照樣殺得師姐潰不成軍。
折騰她一宿,反而更加神采奕奕。
「鹵面來了,趕快吃吧。」
在月港的時候,他們的一天基本都是從一碗熱氣騰騰的薌州鹵面開始。
這小館里做的也很地道,金黃色的面條泡在濃郁的鹵汁里,搭配上鮮美的香菇丶魷魚丶瘦肉等等配料,每一口都是極致的鮮美。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王澄和麾下五峰旗統治階級的飲食習慣,已經開始潛移默化地改變整個九藩島。
「到了!我們到東海國了!」
忽然,碼頭上除了早已開始勞作的倭人力工外,又傳來許多熟悉的鄉音,兩人扭頭看去。
由十幾艘大型福船組成的船隊靠港,幾百號大多衣衫襤褸的大昭人拖家帶口「嘩啦啦」走下帆船。
紛紛對著屹立在港口上,渾身金光燦燦的靖王爺神像,跪地痛哭:
「拜謝靖王爺丶靖海王救我全家老小性命。」
「此生當牛做馬也要報此活命大恩。」
少數夸張的還學著戲文高呼:「王爺萬歲萬歲萬萬歲!」
等到心情稍微平復之后,東海國的戶部官員們才上前維持秩序,一個個對他們登記造冊,列入東海國戶籍。
「富貴,這段時間大昭來的流民可真多。
你把他們接到東海國來,不光解決了他們的生計,還擴大了咱們的主體民族,做了一件兩全其美,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沈月夜看著自家師弟,明媚的雙眸里閃閃發光。
王澄早就趁著《海權論》的東風還在持續發酵,對大昭沿海的所有港口城市發出招賢令。
有意者可以去月港或者就地搭乘商船至東海國報導,船資都由東海國報銷。
如果商人能帶著流民過來,還能抵消關稅和港口管理費用,比直接花錢更劃算。
王澄一開始交給羅文龍的那兩朵五廟神藏花,可不是白白送給了社稷主。
他沒有要別的實物獎賞,只要求他默許各大府縣放人。
這不是什麼讓皇帝為難的事情。
大昭王朝末期氣象已顯,這年頭吃不上的飯的流民到處都是,年年都有人揭竿而起。
對統治者來說這些曾經「種田的人」都是動亂的源頭,巴不得遠遠送走。
等他們到了東海國,立刻按照九藩島原本的行政區劃分成九個府,浩浩蕩蕩填充人口。
青衣仕女模樣的書蠹精主持登記造冊,將三卷《水滸傳》原稿展開,召喚書中世界降臨。
《水滸傳》到了王澄的手里,只能用來當一座移動倉庫,還是一個有著另外七個出入口的公共倉庫。
利用程度比鳳洲山人還要低,短時間內沒有辦法拿來對敵。
書蠹精倒是已經成功就職小說家,將這書中世界當成了新家,開始慢慢開發。
配合燮理陰陽只與那些流民稍微交談兩句,對他們的大體情況就已經了如指掌,錄入書海當中。
士丶農丶工丶商丶兵適合干什麼也就有了去處。
大昭有高達四成的識字率,雖然是只要會寫自己名字就統計在內,但比起倭人,那也絕對是高質量人才。
不然如果沒有足夠的讀者,哪有如今小說業和印刷業的蓬勃發展?
就算流民中再沒用的閑漢,也能當「種人」去偏遠山村「夜爬」,從根本上替換本地人種。
如今這早就不是第一批流民,所有事情都乾的井井有條,不需要王澄插手指揮。
抬手一招,這一批人的詳細信息就呈現在他和沈月夜面前。
不出所料,他們變成流民的主要原因還是土地兼并,大地主隱匿人口,為了躲避賦稅丶徭役丶地租的圍追堵截。
雖然現實有些殘酷,但不得不承認,土地官紳集團越強,流民越多,東海國得到的好處就越大。
在這個時間節點,剛好吃下了最寶貴的人力資源,而且都是青壯丶少年,老弱病殘根本流不起來。
王澄估計,全大昭大概有六百萬流民,占在籍人口的十分之一。
但這只是在籍人口,也就是需要交稅的丁口。
大昭人口的實際數量可能在1.6億到2億之間,在籍人口和隱匿人口兩相對比。
就會發現誰才是大昭真正的主人實在是有些難說。
有這些流民做補充,主體民族反過來壓倒九藩島上150萬倭人也不是什麼天方夜譚的事情,多給他一點時間早晚都能辦到。
但那時整個瀛洲都應該落入他的手中了。
「不過,這里有個問題」
王澄突然蹙眉。
他發現除了土地兼并這個共同的主因之外,在這一批流民的經歷中還發現了另外一個共同點。
很多地方都在鬧一種名為五色鼠妖的天災!
當地士林中那些最有學問的人跟他們說:
「天子得了天命才能統治人間,天人感應之下某人失德,天道才會降下異象。
所謂:五色鼠妖,國有巨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