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款可由金融工具化解,實際災情卻是這個工具化解不了的。
名義上安徽巡撫是一省老大,既管軍又管民,但民政這一塊主導的卻是布政使,所以救災這一塊嚴格來說趙安這個藩臺才是總指揮。
作為老太爺欽點的救災總指揮,趙安不可能一直呆在滁州不往災區深入,因為他還得到鳳陽與被革職的前代布政荊道乾交接。
因此在滁州不能耽擱太久。
離開滁州前,趙安召集滁州相關人員開了最后一次會議。
會議一開始仍舊是關于救災的,趙安提出建立“正賑加賑續賑”三級響應措施:即對城市附近生活的災民給予一月賑災糧;對城郊以外的災民給予三到四月賑災糧;旱災結束后災民處于青黃不接期再續賑三到五個月口糧,并由官府提供無償種子幫助災民恢復生產。
賑災糧由地方官府負責發放,但全程必須由糧道衙門的人參與監督,一些災情特別嚴重地區由糧道衙門遣專員攜物資直達,避免地方盤剝,同時也提高賑災效率。
另外責令受災不嚴重地區立即開展疏浚河道、引水等工程,一方面吸收流民避免生亂,另一方面則有計劃修復水利基礎設施,免得下次再遇上旱災或洪災毫無自救能力。
會議內容有相關人員專門記錄,會后整理成條例以藩臺衙門名義行文各地。
會議最后,趙安話鋒一轉提出防亂與救災一體重要,指安徽境內白蓮邪教已有死灰復燃之勢,因此各地必須將防亂與救災一體看重,絕不能光顧著救災忽視防亂。
趙安問滁州知州嚴昆境內可發現白蓮教徒蹤跡。
嚴昆忙道:“回大人話,本州境內目前并無白蓮徒活動。”
趙安點了點頭,滁州緊鄰江寧,災情不像淮北那么嚴重,這對于將災民當成起事力量的白蓮教而言無疑是雞肋,且若在滁州生事,那江寧第一時間就會出動八旗兵進剿,以白蓮教的力量根本抵御不住,因此換作是他也不會在滁州地區傳教滋事。
自古以來,造反的最好地區就是窮鄉僻壤這種三不管地區。
因為只有這些地區才能幫助造反者挖到第一桶金,即組織足夠的力量應對官軍的大規模進剿,同時獲得一定的群眾支持。
這會白蓮教傻乎乎跑到江寧、揚州、蘇州傳教造反,跟把腦袋直接送到衙門手里沒區別。
不是窮的沒辦法,誰又會吃飽了撐的造反呢。
但滁州目前沒有不代表以后沒有,老太爺口諭救災重要,防亂更要緊,所以即便滁州沒有白蓮教活動,趙安也不能掉以輕心。
他很清楚,自己哪怕救災再得力,只要沒能阻止白蓮教造反,那這功勞就要大打折扣。
沒辦法,誰讓老太爺對漢人造反看的特別重。
先前婁老師說過安徽境內的白蓮教活動已經猖獗,乃至公然和鹽匪勾結伏擊官兵,現在安徽災情又這么嚴重,流動的災民少說也有二三百萬,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燃原,當年李自成以十八騎在河南攪起幾十萬義軍的教訓不得不防。
倒不是說趙安對反清持否定態度,而是他對白蓮教持否定態度。
說白了,白蓮教主導的起義破壞性太大,且因為宗教屬性無法獲得士紳階層支持,若趙安這會縱容白蓮教在安徽造反,不僅于反清事業毫無幫助,也會把他這顆政壇新星拉下馬。
于公、于私,安徽都是不能亂的。
真讓趙安在安徽經營個三年,未必不能拉起另一支湘軍、淮軍。
不讓安徽生亂,就得出臺嚴格措施。
趙安責令各地除將流民編組建立半官府引導機制外,也令各村實行保甲互監。遇流民入村需具保,無法證實身份者可一律先解送官府查問。
同時以藩臺身份授權地方士紳管理義倉、調解糾紛。依托廣大鄉紳網絡建立“災民收容所施粥棚醫藥局”的救災鏈條,使白蓮教無從煽動。
另外在災民安置點安插密探,重點關注傳教、結社、讖語,一經發現如什么彌勒降世的說法,要第一時間將相關人員抓捕,避免謠言傳播。
對各地已經捕獲的白蓮教徒,凡脅從者一概不問,給予救濟糧安排工作,待災情緩減給盤纏回鄉務農。
為首者,為骨干者,趙安則命一律解押省按察使司審問,該關就關,該殺就殺。
以求對安徽白蓮教形成威懾之勢,迫使他們往湖北、河南、四川三省交界這個未來起義的大本營遷移。
參會的滁州官吏們見趙安這個年輕的代藩臺于防亂也如此有章程,不禁感慨難怪人家能高升代理藩臺,真就實打實的能辦事。
定下這些措施后,趙安忽的又問嚴昆:“本官在江寧時聽說撫臺大人要各地興辦團練,這個團練是如何辦的,滁州的團練又辦的如何?”
朱珪是三個月前以巡撫名義行文各地要求組建地方團練,目的是防止災情導致民亂,事實上安徽這次大災乃至幾年后白蓮大起義都沒有生亂。
趙安之前就覺得正是因為朱珪在安徽辦團練有效果,這才推廣用來對付白蓮教,結果這個團練手段生生勒死了在川、陜、豫、鄂堅持八年抗清的白蓮起義軍。
所謂寇可往,我亦可往。
朱珪靠團練穩定安徽,鎮壓三年后的白蓮起義,趙安同樣也可以利用這個團練鞏固自己對安徽的“領導”,為白蓮造反前的準備階段注入活力,將安徽全省一點點的變成趙家班。
所以,這才有了關于團練的問詢。
借雞生蛋,亦或騰籠換鳥的意思。
“回大人話,本州接撫衙公文即已興辦團練.”
按嚴昆的說法,巡撫要求各地將百姓編組團練,即10戶為一牌,10牌為一甲,10甲為一保,每2到3保組成一團。
以一戶農民五口之家出壯丁一人計算,3000戶組成一團,若遇亂事能出動1000左右的壯丁。
各地委任專門的團總、團副統管訓練與聯防,入團的壯丁平時務農,戰時持官府發放的武器御敵。
每年要抽15天專門進行軍事訓練。
朱珪認為團練成員都是同鄉同村的村民,有父子兄弟,有親朋好友,所以彼此之間凝聚力很強,若有親人戰死,則余眾自瘋狂報仇,故而稍加武裝就能發揮強大戰斗力。
這個認知顯然是朱珪也意識到綠營腐朽不堪用,否則不會借著災情“試點”團練。
此事也表明朱珪可能判斷將來清朝很有可能會生大亂,畢竟眼下的吏治已到了史無前例的崩壞程度。
僅從這點來看,朱珪無疑是個合格的封建官僚,拋去其效忠對象為異族不談,絕對是數一數二的能臣。
只讓趙安沒想到的是,嚴昆這個知州對辦團練并不積極,或者說地方士紳對團練一事不怎么上心。
原因是朱珪只要求各地辦團練,但不撥給任何辦團經費,團練所需的一切費用都由地方士紳自籌,省里僅對立功者酌情獎賞。
大白話就是地方自個辦團,省里一毛錢都不給,除非遇上亂事出動鎮壓有功者,省里才會酌情上報為之請賞。
入團的農民訓練都要自帶干糧,沒有任何補貼。一些地方士紳甚至借團練之名大肆盤剝百姓,要百姓承擔團練費。
且各團的團總、團副也是由地方自行任命,沒有專門工資。
純兼職的意思。
好比滁州城外的三家灶團的團總就是知州衙門的一名捕快擔任。
如果白蓮教現在于安徽大規模造反,地方士紳為了自身利益肯定積極支持團練,要人給人,要錢給錢。可現在白蓮教并沒有造反,災民人數再多于士紳也沒有實際威脅,這就讓士紳的積極性直線下降。
農民入團的積極性更是冰點。
結果就是滁州目前明面上辦了9個團,紙面上隨時能調到九千左右團練力量,實際就是個空架子。
除了各團花名冊,啥都沒有。
壓根沒有組織起團練的上下指揮體系,也沒有任何經費支持,團練成員該在家的在家,該逃荒的逃荒。
甚至不乏死了多少年的村民被士紳拿來湊數,堂而皇之上報州衙。
滁州目前用于治安及穩定力量的還是境內的三百多綠營兵,以及州里直屬的武裝差役,加起來一千多人。
整個滁州人口卻是一百二十余萬,白蓮教真要鋌而走險在滁州起事,單以滁州的武裝力量是根本對付不了的。
沒有團練的補充力量協助,滁州又哪里能有效落實趙安關于“防亂”的系列措示。
因此趙安立時動怒:“巡撫大人再三責令各地督辦團練,你們滁州辦是辦了,卻空有其表,這要出了事你這個知州擔得起嗎!”
“下官,”
嚴知州也不知如何說,總覺眼前這位年輕的代理藩臺有點狗拿耗子多管閑事的意思,因為團練是巡撫衙門在抓,也歸巡撫衙門領導,跟你這個藩臺衙門有屁的關系。
他干的再不好也當是巡撫教訓,而不是藩臺在這大呼小叫。
趙安是狗拿耗子,他有資格指導團練的地區是徽池寧太幾個地區,就是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五府及廣德直隸州。
這片地區也是安徽的精華所在,人口占了全省一半還多。
也是目前安徽沒有災旱災影響,或影響很小的地區。
老太爺讓他兼任徽池太道的原因也是希望他這個代理布政使能夠依托這片地區的人力、物力應對有可能發生的大規模造反。
滁州不在該片區域,理論上趙安對滁州只負有民政、賦稅的領導,軍事上完全不歸他管。
趙安顯然也知道自己的職權在滁州受限,所以并不是想把滁州的團練主導權搶到手中,而是在氣憤之余為嚴昆這個知州解決問題。
“救災與防亂都重要,巡撫大人讓你們興辦團練也是為了防亂,不能因為光救災疏忽防亂.”
說到這,趙安話鋒一轉,輕叩桌面沉思片刻,方道:“團練于防亂十分重要,不可不辦,也不可粗辦,要細辦、精辦!這樣,本官從藩司大庫特批你滁州三萬兩用于興辦團練,凡入團的壯丁每人給二兩補貼,不是只給今年,而是每年都給。剩下的銀子用于為團練壯丁購置訓練衣物、鞋子,及訓練吃住費用。”
二兩銀子看著不多,但安徽大多數百姓一年只不過掙幾兩,這二兩銀子的凈補貼相當于不少人的半年收入,肯定是非常吸引人的。
嚴知州沒想到趙安竟然給他特批三萬兩辦團費用,怔了片刻趕緊起身躬身感謝藩臺大人對滁州的鼎力支持。
表示自己一定積極響應省里號召,將滁州的團練辦好辦精,成為省里的標桿,同時馬上著手對白蓮邪教的防范,保證滁州境內絕無白蓮教徒生事。
趙安也不多話,當場寫了條子讓嚴昆派人到安慶大庫支取。
會后,命滁州方面備足隨行人員一月所需干糧,下午即啟程前往鳳陽。
因劉小樓去揚州與老丁商辦安慶、江寧“商業銀行”的事,百里云龍這個貼身保鏢充當了隨行隊伍的臨時“負責人”,馬車出城后與趙安同乘一車的百里云龍即不解詢問道:“少君,團練是朱珪這個巡撫要辦的,就算要出錢也當是他巡撫衙門出,少君您憑什么替他出呢?這朱珪可不是什么好人,幫他把團練辦好了,難保將來不會拿來對付少君您。”
看了眼自己準備大力栽培的漕幫親信,趙安輕笑一聲:“云龍,你要記住,這世上什么都會變,唯一樣不會變。”
百里云龍不解:“少君指的是?”
“誰出錢就聽誰的。”
趙安隨手掀起車簾看向遠方光禿禿的山峰,淡淡道:“各地團練只要拿的是我這個藩臺的銀子,他們就得聽我這個藩臺的至于朱珪,他雖是巡撫,但只要我這個藩臺不給他錢,他就是總督也得干瞪眼。”
話糙理不糙,安徽全省的歲入歸布政使統管節制以及分配。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