謨爾賡額去藩臺衙門時,曹振鏞也在城中閑逛,最后在一家離江安糧道衙門隔了兩條街的茶館點了壺茶坐下。
這家茶館看著并不起眼,出入其中的也都是販夫走卒,如此給客人提供的茶水肯定不是什么好茶。
好在,曹振鏞的心思根本不是喝茶,自是不在意茶好茶壞。
選在這里,也是因為方便打聽。
開始茶館客人并不多,但到了響午客人便多了起來,茶館也變得很是熱鬧。
茶客們談什么的都有,就是沒有談論江寧官場的,更休說談論曹振鏞的目標人物趙有祿。
聽了片刻,曹振鏞尋思這樣不行,得主動出擊跟鄰座的幾位客人打聽一下趙有祿。
此地離江安糧道衙門就隔了兩條街,附近人沒理由不知道新上任的趙道臺的,只要能搭上話,你一言我一語的很容易就能聊開。
是好,是壞,百姓的眼睛最亮!
正琢磨如何不引人注意的切入時,門口卻來了三個背著包裹的莊稼漢,一進來就要伙計給他們一壺最便宜的茶水。
有茶客見這三人風塵仆仆,便好奇問三人從何處而來。
“我們是打滁州過來的。”
說話的是三人中較為年長的男子,看著四十來歲的樣子。
“滁州的?”
柜臺上的掌柜聞言朝三人看去,“聽說你們滁州今年又遭災了?”
“是啊,老家打去年底到現在一滴雨都沒下過,地里的莊稼都快絕收了,我們在老家實在呆不下去,就尋思來江寧城找點活干干,省得在老家餓死。”
中年男子說話間伙計將一壺茶拎了過來,不待伙計動手中年男子就拎起茶壺倒滿三個大碗,跟同伴端起“咕嘟咕嘟”喝了個干凈。
這是有多渴啊?
曹振鏞細細打量三人,發現三人腳上穿的都是草鞋,有一個怕是鞋底子都要磨破了。
淮北今年鬧災的事他在京里也聽說了些,但地方上報的情況似乎沒有三人說的這么嚴重,現在看來定是地方官為了政績瞞報災情。
不禁輕嘆一聲,暗自搖頭。
天災不可怕,可怕的是吏治腐敗,地方官們欺上瞞下。
好在安徽巡撫朱珪是朝中有名的清官,有朱大人在,縱是安徽災情嚴重些也能及時救濟。
有一上了年紀的茶客看了三人樣子忍不住唏噓道:“這陣江寧來了不少你們滁州的人,好多都是一路要飯過來的,唉,這老天爺不讓人活,這人吶還真就不好活。”
“可不是這理么,家家戶戶都在要飯,要不是趙大人頂著巡撫衙門的壓力把庫里的糧放給百姓,指不定得死多少人呢。”
說完,中年男子將茶碗放下拿臟兮兮的袖子把嘴邊一抹,伸手又到懷里摸了兩枚銅錢擱在桌上。
伙計剛想將兩枚銅錢收下,掌柜卻道:“算了,他們也不容易,這壺茶算我請的。”
“啊?那怎么好意思,喝茶給錢天經地義,掌柜這鋪子也是小本買賣”
中年男子是個忠厚人,執意要伙計收下茶錢。
掌柜見狀打柜臺走了過來,將兩枚銅錢硬塞在那中年男子手中,笑道:“我祖上也是滁州的,說起來我們是半個老鄉,這請老鄉喝壺茶有什么大不了。”
言罷,隨口又問道:“你剛才說的把庫里存糧放給百姓的趙大人是哪位?”
“是我們安徽糧道趙有祿趙大人,趙大人可真是好官吶!”
說話的是三人中最小的年輕人,不無氣憤道:“那幫看庫的明知咱們百姓沒糧吃,卻死活不肯把糧食放給百姓,上面的巡撫衙門也說什么庫糧不能輕動,誰要擅動就殺誰的頭!可掌柜知道趙大人是怎么說的嗎?”
“趙大人說什么了?”
不僅掌柜好奇,茶館內所有茶客都好奇那趙大人說了什么,縱是曹振鏞也是豎起耳朵迫切想知道答案。
“趙大人說倉谷再重要,也不及百姓的命重要,只要能活百姓的命,哪怕朝廷事后殺他的頭,他也無怨無悔.要不是趙大人及時下令開庫放糧,我們村上不知要餓死多少人呢.”
年輕人說完朝一眾茶客激動叫道:“各位說趙大人是不是好官!”
話音剛落曹振鏞隔壁桌的一茶客就起身道:“若你說的是其他人我是不信的,但你說的這位趙大人我卻是信的,因為趙大人的確是一心為民的好官!”
又有一茶客拍案道:“不錯,這位趙大人我也知道,自從他上任糧道以來,可著實替我們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我家門前那條臭水溝大伙知道吧,就是趙大人帶頭整治修理的,趙大人還為這條河起了個新名字,叫惠民河!”
說到這,那茶客頓了頓,“啥叫惠民河,就是給咱們百姓實惠的河!要是天底下當官的都像趙大人這樣一心給咱們百姓實惠,那這世道得好成啥樣!”
“要說趙大人吶,你們沒誰比我更了解的。我家鄰居就是在糧道衙門當的差,聽他說趙大人為了替咱百姓辦實事把自個的俸祿都捐了,結果家里一大幫子人沒了吃喝用度,為了貼補家用,趙夫人竟從外面偷偷拿些女紅活回去做。”
“老齊,你說的這事都哪年老黃歷了,有件事說出來你們都不信。就前幾天經常在菜場撿菜葉的那個婦人你們知道是誰嗎?”
“是誰?”
“就是趙大人的丈母娘!”
“啊!”
茶館里驚聲一片,堂堂四品道臺的丈母娘都得出來撿菜葉,這趙大人得清廉到什么程度。
莫不是海瑞海青天復生?
曹振鏞也叫茶客們說的這些事驚住了,怎么也無法將一幸進小人與茶客們所說的清官好官聯系到一起。
這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啊!
可偏偏這些事是從百姓口中說出,由不得他不信。
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茶客們的議論仍在繼續。
“我還聽說趙大人每天三餐只吃豆腐清湯,所以有人管他叫豆腐道臺。”
“趙大人為了方便百姓到衙門辦事,不僅把衙門大門給拆了,還定了死規矩,誰敢收百姓一文錢門包,就讓誰滾蛋!”
“糧道衙門大堂那口鐵棺材你們看過沒有,趙大人說了如果發現誰貪贓枉法禍害百姓,就把這人尸骨燒了放棺材里面,一直堆滿為止。”
“我可是親眼看到趙大人好幾次帶人給附近居民打掃衛生,挑水劈柴的。”
“趙大人就給我家挑過水,到飯點時我娘拉著趙大人非要請他吃飯,可趙大人卻是死活不肯在我家吃飯,最后不得已才喝了我娘端的一碗水,說什么當官不為民辦事,不如回家賣燒餅。”
“趙大人說做人做官都要跟豆腐一樣清清白白,只要心中裝有百姓,百姓就會心向朝廷。”
一樁樁、一件件關于趙有祿為民辦實事的事跡不斷擊打著曹振鏞的內心,令得這位前戶部尚書之子的官二代陷入深深迷茫。
趙有祿,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
“趙大人這種好官才是四品官,朝廷對他也太不公平了,照我說像趙大人這樣的好官清官,得做總督巡撫才對!”
“對,趙大人官做的越大,咱們百姓就越有福!”
“我等有幸能與趙大人這樣的青官同處一片青天之下,實是我等幾輩子修來的福份啊!”
茶館里每一個客人臉上散發的都是無比崇敬之色,也是發自肺腑由衷的贊揚一心為民的趙有祿。
此情,此景,令得曹學士久久不能消化。
糧道衙門內,被百姓贊譽為“豆腐青天”的趙安正在吃飯。
在值房吃的。
今天是道臺接待日,趙安親自接見各地前來糧道衙門訴苦訴冤的百姓。
糧食系統不存在什么刑事冤案,就是多征少征以及敲詐勒索的瑣事。
但趙安的態度是百姓無小事,哪怕再小的事只要找到他,都要第一時間處理。
忙的是天昏地轉,以致連吃飯時間都要拿出來處理事情。
吃的還真就是一碗咸菜燉豆腐,一碗豆腐青菜湯,以致前來訴冤的百姓都看的為之難過。
有百姓關切道:“趙大人,您這天天吃豆腐,身體能扛得住么?還是吃點肉吧。”
“本官有穿有住還有豆腐吃,還有什么不滿意的.老鄉,我們為官之人少吃一頓肉,你們百姓就能少一分負擔啊。”
好不容易到了下班時間,忙了一天的趙安是腰酸腿疼,好在接待日很是圓滿,現場處理了七件事,此外批文下發處理五件。
百姓相當滿意。
回到后衙,婉清就一臉不高興的迎了過來,嗔道:“我哪會做什么手工活,你看看我這手都叫針戳成什么樣了.我不做了,要做你讓羅春蘭去做,反正都是做給外人看的,誰做不是做。”
說完,伸出細嫩右手給丈夫看,果然右手扎破了好幾處,趙安看的很是心疼,一邊將婉清小手合在掌心,一邊道:“不行你就和娘一起去撿幾天菜葉吧另外下次再做豆腐時別用豬蹄湯燉了,我都吃膩了,換成雞湯燉,有營養。”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