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溫暖地灑在飛鶴影院外,此起彼伏的聲浪一波接一波傳來。
劉家勝被這些聲音感染,心中涌起一陣恍惚與悵然若失。
喧囂過后,仿佛瞬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寂靜,讓他感覺一個時代就此落幕,而新的時代正悄然開啟。
在熙攘的人潮中,他默默走進了《功夫足球》的放映廳,坐在了自己專屬于自己的VIP位置上……
《功夫足球》講述了草根球員身懷少林絕技,組成“功夫足球隊“征戰賽場的故事。
看到這個老套的設定時,劉家勝內心毫無波瀾,畢竟類似的《功夫籃球》和各種惡搞作品,炫世娛樂早已拍過無數次了。
各種各樣的刷新三觀的套路,已經讓人覺得沒多少驚喜……
雖然對這部電影不抱任何期待,劉家勝還是安靜地坐在放映廳等待開場。
畢竟這是周陽宣布離開后炫世娛樂推出的第一部作品。
無論是否身為公司員工,只要影片質量尚可,他都愿意給予好評。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戲劇性,當你滿懷期待時往往收獲失望,而當你放下期待時,驚喜卻不期而至。
令人意外的是,這部《功夫足球》竟然拍得相當出色!
他看到了闊別多年的鄧星祖重新回到熒幕。
熒幕中的鄧星祖出場的那一刻,已不再像90年代那樣用夸張的表情渲染人物,反而變得格外嚴肅,看似轉變了風格。
但隨著一個個配角陸續登場,標志性的“無厘頭“風格竟被演繹到了極致,形成了一種獨特而純粹的“鄧氏喜劇“。
或許是沉寂了這么多年,經歷了太多喜怒哀懼的沉淀……
在這部電影里,鄧星祖將人生的種種落魄都化作幽默的調侃,引得觀眾開懷大笑。
而那些在社會底層掙扎的隊員們……
或癡呆、或精明、或憤怒、或落魄的神態,同樣令人忍俊不禁。
與港片黃金時代那種嬉笑怒罵的調侃風格相比,如今的鄧星祖似乎完成了蛻變。
他的表演不再浮于表面的夸張,而是將荒誕與現實交織,讓笑聲背后多了一份深沉的力量。
不過,笑著笑著,劉家勝卻感受到一陣心酸。
在那些夸張的表演背后,他仿佛看到了普通人的真實寫照。
影片中,鄧星祖將無厘頭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更像是一次成功的融合……
將周陽式的惡搞與鄧氏喜劇完美結合。
隊員們用“鐵頭功“頂球破網,以“輕功水上漂“的方式帶球過人,夸張的特效與足球比賽的熱血節奏相得益彰。
這種創新既保留了港式喜劇的癲狂基因,又通過精妙的分鏡設計,讓每個動作場面都充滿視覺沖擊力的惡搞風格,逗得整個放映廳里的所有人哈哈大笑……
看著看著,劉家勝默默點頭,內心涌起一陣震動。
放映廳里此起彼伏的笑聲漸漸平息,當片尾字幕滾動時,觀眾們不約而同地起立,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
這一刻,他清晰地意識到,沉寂多年的鄧星祖不僅沒有退步,反而在藝術造詣上更上一層樓。
甚至,從觀眾熱烈的反應中,他仿佛看到那個曾經的喜劇之王正以全新的姿態王者歸來。
劉家勝走出放映廳時,影院外的廣場依舊人頭攢動。
陽光刺眼,他下意識抬手遮了遮,耳邊卻傳來此起彼伏的議論聲……
“絕了!鄧導的表演比90年代還瘋!最后那個‘倒掛金鉤射門’我笑到肚子抽筋!”
“周陽沒騙人……這片子真沒他影子,哈哈,但比掛他名的一些電影強十倍!不對,還是有惡搞風格的,既惡搞,又看得舒服!哈哈……”
遠處,幾個舉著攝像機的記者正堵住散場的觀眾強行采訪。有人對著鏡頭激動揮舞電影票:“炫世娛樂沒周陽反而更猛了!這他媽才是電影該有的樣子!”
劉家勝低頭翻看手機短信,短信上,公司團隊發來了一份最新的數據截圖。
截圖里。
電影之家的評分頁面上,《功夫足球》開畫評分竟高達8.9分,評論區清一色的“鄧氏喜劇文藝復興”“周陽退場后反而炸出真神”。
他忽然想起周陽告別時那句“這道光已經亮到不需要我舉著了”,以后,整個人微微一震……
轉身回望影院巨幕海報……
陽光下的鄧星祖擺出射門姿勢,海報角落印著小小的“炫世娛樂出品”,再無“周陽編劇”四個字。
這一刻……
新時代……
似乎漸漸到來了!
凌晨時分,《長城:饕餮》劇組。
李正濤疲憊地靠在椅背上,剛看完周陽的告別直播,心中泛起陣陣恍惚與悵然。
他轉而凝視著剪輯臺上《長城》的素材,隱約間意識到自己似乎正站在職業生涯的十字路口。
“也許《長城》不該這么拍……”這個念頭剛浮現,一股難以名狀的不安便涌上心頭。
這部拍攝周期不足一年的電影,卻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透支,不僅是體力,更是創作靈魂的枯竭。
從《秦》到《人在江湖》,再到《菊花臺》,他始終執著于將華夏文化內核裝入西方電影的軀殼,渴望以此叩開世界電影的大門。
然而每一次嘗試都像打在棉花上的重拳,《長城:饕餮》成了他最后的執念。
其實,《長城》誕生的初衷也很簡單,看到海外的怪獸電影如火如荼轟炸著華夏電影票房以后,他構想著用長城圖騰打造“怪獸宇宙“,試圖復制西方商業片的成功模式。
可隨著拍攝推進,來自電影劇情本身,以及演員之間的割裂等等一系列違和感如影隨形。
剪輯機運轉的聲音中,李正濤突然意識到,《長城》也許不應該這么拍,或者說,不應該找天娛出品……
但現在,為時以晚,他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將這部電影好好地拍下去,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彌補這些東西所帶來的不足……
就在凌晨三點鐘左右……
他接到了秘書的電話。
秘書電話里,只有一句話。
“鄧星祖的回歸之作口碑爆了!《功夫足球》首映票房破4200萬了!”
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李正濤并沒有感到震驚,只是隱約帶著幾分復雜的情緒。
周陽的離開加上炒作,票房爆發似乎在意料之中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這部電影的勢頭遠不止首映日的火爆……
11月15日。
《功夫足球》首映日以4200萬票房引爆市場,隨后……
在無數電影人的震驚下,更展現出令人震驚的續航力。
上映第三天單日票房不降反升至4800萬,首周末四天狂攬1.8億,成為炫世娛樂唯一一部非周陽參與編劇的國產電影……
隨著“鄧氏喜劇文藝復興“話題持續發酵,影片在第二周工作日的場均上座率仍維持在65以上,11月20日單日票房逆勢沖上4700萬,創下華夏電影市場非節假日最高紀錄。
截至11月30日,這部沒有周陽署名的電影已斬獲3.2億票房,日均排片占比始終保持在42以上。
院線經理們震驚地發現,即便進入上映后期,影片的票房衰減曲線也遠優于同期作品,業內普遍預測其最終票房將突破4.5億大關,這個數字不僅遠超鄧星祖巔峰時期的作品,似乎更標志著炫世娛樂走向巔峰的第一步……
不過……
隨著12月的臨近,華夏電影市場的焦點逐漸轉向年末的票房爭奪戰。
由于此前華夏與海外電影談判的影響,11月檔期幾乎被國產電影獨占。
而進入12月,積壓多時的好萊塢大片開始扎堆上映,市場競爭驟然加劇。
值得注意的是,除炫世娛樂和天娛外,華夏其他四大電影公司紛紛將新片檔期調整至次年,主動為12月的“戰場”騰出空間。
這一現象引發業內廣泛關注:一方面,人們期待鄧星祖的《功夫足球》在直面好萊塢沖擊時能否延續票房神話,另一方面,炫世娛樂同期推出的梁小剛新作《非愛勿擾》同樣成為焦點……
12月份伊始,華夏的天氣開始越來越寒冷了。
劉家勝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個瘋狂的時代里……
12月份,《機械戰警:重啟》和《異星戰場:暗影崛起》同期登陸華夏院線。
看完這兩部電影以后,劉家勝隱約壓力山大……
盡管這兩部電影并非A級制作,但背后資本投入成本加營銷費用卻高達1.1億美元,地鐵站、各大電影平臺、戶外大屏全被酷炫的機甲與外星戰場畫面霸屏。
更棘手的是,兩部電影都打出“好萊塢視效新標桿“的旗號,聯合院線方推出“雙片連看送限量周邊“活動……
業內人士透露,這次海外片商刻意避開傳統超級英雄題材,轉而用高概念科幻片精準打擊炫世娛樂尚未成熟的科幻類型片市場.
不過,奇怪的這一次活動,不止是三大院線參與了,而且連院線聯盟的院線參與了。
似乎是周陽系與其他派系的院線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讓市場競爭逐漸回歸理性……
除了常規的砸錢宣傳外,資本干預排片的現象正在減少,各院線開始以觀眾口碑為核心展開公平競爭。
畢竟,雖然周陽已宣布離開,但其影響力仍在,更掌控著華夏60左右的院線……
所有人都清楚。
若有人先破壞市場規則,周陽系的反擊只會更狠,甚至搞不好各種背后捅刀子惡心人……
到時候,整個行業都將陷入惡性競爭的泥潭,大家都別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