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226、抱著整個歐洲與發明圣誕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當圣彼得堡正為遠在法國的米哈伊爾而持續沸騰的時候,米哈伊爾這些天正忙著將一些比較要緊的事情先搞定,接著便準備直接前往英國。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歐洲本來就算不上太大,英國和法國離得就更近了,再加上工業技術的進步,總之在如今這個年頭,想從巴黎到倫敦,如果路上不耽誤的話,基本上三天左右的時間就夠了。

  由于這一年連接巴黎和英吉利海峽港口的鐵路線尚未完工,因此首先要從巴黎坐公共馬車到像加萊這樣的海峽港口,這算是最耗時的一段路,大約需要一兩天的時間。

  緊接著就是坐上英法這邊已經普遍接受的蒸汽明輪輪船,蒸汽船的話只要三四個小時便已足夠,如果說是用過去那種看天氣臉色的帆船,那運氣差一點就得要一天的時間甚至更久。

  在到達英國的多佛爾海岸后就更快了,畢竟倫敦的鐵路交通在這一時期已經頗為完善,從多佛爾到倫敦的鐵路已經于1844年基本建成并開通,如此一來,這段路程只需三個小時。

  而從這樣的路線其實就已經能看出不少東西,首先比較明顯的就是英國的鐵路建設是要超越同一時期的法國的,其次便是蒸汽輪船,英法這邊無疑已經普遍接受和使用,那么俄國這個時候呢?

  尼古拉一世的另一個兒子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維奇提議要建造蒸汽船,但是尼古拉一世并不信賴新發明,他還是固執地信任帆船。而他的意志便是俄國上層大體的意志。

  像這些事情肯定還有別的聰明人是能發現的,但是很遺憾,尼古拉一世年紀越大便越是專制,以至于到最后他的周遭幾乎很少有人愿意說真話。

  而拋開這個先不談,米哈伊爾原本的計劃其實是先去德國等國家晃悠一會兒,跟一些人交流交流,甚至說米哈伊爾還準備去尼采老師如今所在的一個小村莊,然后達成“你小時候我還抱過你呢!”的成就。

  是的,現在這個時間點的話,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尚且只有一歲。

另外該說不說,如果米哈伊爾想的話,那他接下來能抱抱的小時候的名人可太多太多了,比如什么莫泊桑、梵高、高更、王爾德、特斯拉  到時候等他們有人互相認識了,談起這段經歷,他們在對賬之后說不定會驚呼一句:“咦?米哈伊爾先生也抱過你?!”

  然后后人說不定還會戲謔地來上一句:“米哈伊爾手上抱著的是整個歐洲。”

幻想了,米哈伊爾又開始幻想了  當然,計劃終究還是趕不上變化,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圣誕節的臨近,米哈伊爾最后還是覺得正事要緊,先趁著狄更斯將會在圣誕節發售圣誕圖書的機會在英國稍微打響一下名聲。

  正常來說,英國的很多作家們其實會默契地避開在圣誕節這天發售新書,就算真的在這天發售,他們也絕對不可能寫什么圣誕題材。

  畢竟這一時期的狄更斯幾乎可以說就是英國最有影響力且作品最為暢銷的作家,其他英國作家倒也不至于這么沖動。

不過對于米哈伊爾來說  我避他鋒芒?!

當然,失敗的可能性也有,但米哈伊爾現在壓根不怕這種失敗,現在不吃文學上失敗的苦,那以后就說不定就得吃冰天雪地的苦  不過就在最近這幾天,米哈伊爾倒是先興致勃勃地回顧了一下狄更斯的經典作品《圣誕頌歌》。

  這部的故事大致來說就是自私透頂的吝嗇鬼斯克魯奇在圣誕夜被三個圣誕精靈造訪:“過去之靈”、“現在之靈”、“未來之靈”。

  這些“靈”讓他分別看到了有關他的過去的美好景象,看到了他的一個窮下屬家中的幸福場景,看到了他未來老去后的凄涼景象。

  他被深深地打動了,于是他就開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才發現原來施與比接受更快樂。這一切漸漸喚醒他人性的另一面——同情、仁慈、愛心及喜悅,他漸漸開始從樂善好施中他真正體會到了生活的樂趣。

  從這個故事其實就能看出狄更斯里的一個一以貫之的主題:歌頌真善美。

  與此同時,這部的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讓狄更斯成為了“發明圣誕節”的人。

  簡單來說,在《圣誕頌歌》出版的維多利亞時代,圣誕節并不為很多英國人所知。但隨著這部的爆火,情節當中的家庭團聚、互換禮物、圣誕餐飲等風俗,竟然在不知不覺間深刻的影響了現實,并且最終成了圣誕節時不可或缺的環節。

  而“圣誕快樂”這句問候語也正是因為《圣誕頌歌》的流行而變得家喻戶曉,逐漸成為了節日的標準問候。

  在信息還未徹底爆炸的年代,文學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有著能夠重塑集體記憶的偉力,托爾斯泰創作《戰爭與和平》的目的之一也正是想重塑俄國人的集體記憶,用俄國在抵抗拿破侖時表現出來的英勇無畏和民族精神來促進當代俄國的發展。

  那么事到如今,米哈伊爾也準備摻和一手,他在接下來的作品里無疑會增添一些有關圣誕節的細節,但究竟有沒有可能成為一種風俗,那得另說,就算不能,跟狄更斯一起做這件事情無疑還是很有意思的。

  至于要增添什么樣的細節,說實話米哈伊爾是想搞點不一樣的,但具體如何確實還在想.

  米哈伊爾在研究這些事情的同時,他在巴黎的生活當然還在繼續。

  而最近一段時間的話,米哈伊爾其實去大仲馬家去的比較多,首先是大仲馬老師對待朋友確實沒得說,主打仁義,其次很吸引米哈伊爾的一個點便是大仲馬家有著很豐富的食材,辣椒和胡椒之類的東西全都有。

  就像之前提到過的那樣,大仲馬是大文豪的同時也是一位好廚子,米哈伊爾在去他家做了幾回客之后,便如愿以償地品嘗到了大仲馬的廚藝。

  雖然不至于說讓米哈伊爾直呼媽媽的味道,但有些菜的味道確實很好。

  在這樣吃了兩次后,突然有些手癢的米哈伊爾便忍不住對大仲馬說道:“仲馬先生,讓我來試一試吧。”

  “哦?”

  一下子就來了興趣的大仲馬回道:“你也會做菜嗎?你也對做菜感興趣?”

  對此米哈伊爾依舊伸出了兩根手指頭比劃了一下道:“一點點。”

  這里的一點點確實是實話,米哈伊爾雖然有著這項技能,但做出來的東西只能說味道還行。

  “那你就盡管來吧!我可要好好期待一下了!”

  得到了大仲馬的首肯之后,米哈伊爾稍微研究了一下大仲馬的食材后,便很快就行動了起來。

  出于找找手感的想法,米哈伊爾先做的是在俄國比較常見的一道菜,而始終站在一旁旁觀的大仲馬見此情形只是微微點了點頭,對于他這種老吃家來說,歐洲有什么經典菜肴是他沒吃過的?

  就算是俄國菜也不例外。

現在看來,米哈伊爾確實是只會一點點,做菜的手法也稱不上有多高明  正當大仲馬這么想的時候,不知從何時開始,大仲馬突然感覺事情有點不對勁了起來。

  咦?他怎么把這兩種食材組合在了一起?

  咦?他的調料為什么會這么放?

  嗯?怎么感覺他越來越熟練、越來越自信了?

  所以他到底在做什么啊?我怎么從來沒見過!

  難道我其實不是一個老吃家嗎?

  難道我對美食的理解還不夠深?!

  就在大仲馬逐漸開始懷疑自己的時候,米哈伊爾這邊也總算是整出了兩道他比較熟悉的菜。

  但由于調料限制,米哈伊爾只能說他盡量還原了一個大概,但即便如此,當米哈伊爾把做好的東西送進口中之后,米哈伊爾還是恍惚了好一陣。

  壞了,這下子是真有媽媽的味道了.

  不過人生在世,總歸還是得始終向前看。

  米哈伊爾恍惚了一陣后很快就清醒了過來,而當他看到似乎有些迫不及待的大仲馬后,米哈伊爾也是微微一笑,主動邀請大仲馬嘗嘗看。

  坦白說,雖然米哈伊爾很是懷念這個味道,但是對于大仲馬這個地道的法國人來說,想讓他直呼“媽媽的味道!”、“您不在的時候我簡直就是在亂吃!”、“您才是真正的老吃家!”確實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不知為何,大仲馬竟然還是細細品嘗了起來,足足過了好一陣他才回過神來,然后便忍不住開口說道:“很奇妙的味道,看來你并非是在亂做,但你的這套做法跟我見到過的似乎有著很大的不同,這是哪個地方的做法?”

  聽到這個問題,米哈伊爾也是直接回道:“這是來自東方的做法,但因為材料的問題,這樣的做法并不準確,只能說稍微還原了一下。”

  大仲馬:“??!!”

  為了美食你竟然連東方的烹飪方式都學會了嗎?

  這才是真正的老吃家啊!

  一想到這里,對于美食始終有著很大的興趣的大仲馬也是情不自禁地向前一步,然后一把抓住米哈伊爾的手說道:“米哈伊爾,就勞煩你教教我吧!這可是很罕見的烹飪技術,幾乎在整個法國都找不到真正能懂的人,沒想到你竟然會這個.”

  米哈伊爾:“?”

  開啟支線副本,《我在法國當廚師》?

  不過認真說的話,米哈伊爾的時間不多,并且這更多的只能稱得上是一種風味,想在法國鬧出多大的動靜那確實沒什么可能。

  但既然大仲馬都這么誠心誠意地開口了,米哈伊爾最終還是點了點頭說道:“我只懂一點皮毛,如果你不嫌棄的話,那我可以稍微跟你講一講.”

  “那就太好了!那么我這里現在就有一個問題,你覺得這道菜放一些奶酪拌一拌會不會更好吃?”

  米哈伊爾:“???”

你敢這么干我真要給你一槍了  “不會的,那這完全就是別的菜了。”

  就這樣,米哈伊爾這些天在大仲馬家混吃混喝的同時,也順便跟大仲馬交流了一些做菜的心得。

  不得不說,大仲馬在做菜這一塊確實有天賦,盡管米哈伊爾知道的不多,但大仲馬依舊憑借著這點消息搗鼓出了一些融合菜。

  但是這樣做出來的大多數菜的味道都未免過于奇怪,等到大仲馬費了老大勁終于搗鼓出了一道風味獨特、味道還算說得過去的菜出來后,大仲馬當即就興奮地大叫道:

  “出現了!一道獨特的新菜!米哈伊爾,就叫他米哈伊爾魚怎么樣?我覺得以后說不定能寫進書里然后出版。”

  米哈伊爾:“?”

  還有這種收獲?

  就是取這樣的名字感覺像是會被很多人啃上一口似的.

  稍稍思考了一陣后,米哈伊爾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提議,至于說之后會發展成什么樣子,那確實就有點不太好說了。

  而除了在大仲馬這里做客之外,米哈伊爾還專門抽出時間去見了要給他畫像的庫貝爾,然后找了個地方就給對方當起了模特。

  由于庫貝爾似乎很有靈感的樣子,所以這幅畫像他幾乎是一氣呵成,沒過多久直接就給米哈伊爾送了過來。

  米哈伊爾不太懂繪畫,所以他只覺得這幅畫像畫的挺像,然后色彩什么的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當然了,也有不好的地方,就像米哈伊爾總感覺自己的畫像看起來有點裝裝的,臉上的微笑乍一看是神秘,但米哈伊爾老感覺這個微笑欠欠的  看來這位畫家還是未能抓住我的神韻啊!

  我米哈伊爾難道是什么很裝的人嗎?!

  不過因為這是米哈伊爾在巴黎的第一幅畫像,覺得還是很有紀念意義的米哈伊爾便在合適的地方落了一個款,而在即將寫上去的那一剎那,米哈伊爾也是不由得想到:

  這幅畫像以后有可能會成為什么文物嗎?

  米哈伊爾稍微遐想了一下,但最終,他也是露出了輕松的笑容。

  算了,隨便吧,無論如何,他今天收到這幅畫像都是很高興的。

  一念至此,米哈伊爾便頗為輕松地落筆寫道:

  畫像好極了,就是不夠沉穩。

  米哈伊爾·羅曼諾維奇·拉斯科爾尼科夫,1845年11月20日。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