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420章 細思極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隨機推薦:

  李成梁本就是膽大包天之人。

  聽到了唐謹行的想法,越想越覺得可行!

  其實女真問題,也有朝鮮的“功勞”。

  女真人在早期,是大明的邊境民族,受到大明的冊封,原本對大明還是很忠誠的。

  但是女真夾在大明和朝鮮中間,在女真弱小的時候,朝鮮多次組織北拓,壓縮女真人的生存空間。

  最終這些鴨江邊上的女真衛所崩潰。

  大明一邊調停朝鮮和女真的關系,一邊將這些女真人內遷。

  但當時的明廷沒能處理好女真內勤遷的工作安置工作,將這些女真冊封在了渾河流域、蘇子河谷和佟佳江等關鍵地區。

  本意是讓女真“守邊藩籬”,實則讓出遼東膏腴之地。

  成化年間,女真勢力急劇擴張,又吸取了大明軍事和冶煉技術,逐漸成為威脅東北地區穩定的力量。

  再加上同時期鹽法敗壞,導致大明邊境地區的屯田破產,漢人大量減少,更是給女真人讓出了生存空間。

  而女真人的壯大,朝鮮人第一個嘗到了苦果。

  強大的女真部落,不斷的跨過鴨江掠奪朝鮮,而朝鮮卻無法阻擋。

  這些女真部落搶劫糧食,劫掠人口。

  這時候,朝鮮又開始向大明求援。

  李成梁自然是清楚這個過程的,當年如果不是朝鮮人先欺壓這些女真部落,也不至于搞得東北滿地都是女真人。

  所以當唐謹行提出了要求朝鮮也出兵的方案之后,李成梁十分的贊同。

  東北現在主要問題是什么?

  是缺乏人口,用來維持必要的據點。

  現在的女真人,野外作戰也絕對不是明軍的對手,但是他們人數眾多,熟悉地形,又擅長野外生存。

  明軍每次北上,都會遭到女真部落的襲擾。

  久而久之,占領的土地不能控制,還需要花費更多的軍費來維持,大明就逐步失去了向北拓邊的興趣。

  李成梁要來這些朝鮮兵,當然不是為了讓他們出去和女真人決戰的。

  這些朝鮮兵,只要能夠在軍屯中防御就夠了。

  在火器時代以后,在防守作戰中,士兵本身的體質要求降低了很多。

  只要能操縱火器,就是才上戰場的新兵,也能守住堅固的要塞。

  李成梁聽那些武監的學生說,武監還有一種塹壕戰法。

  在地上挖掘壕溝,士兵們躲在壕溝中,利用火槍和手榴彈,只需要步兵,就能夠防御住騎兵等昂貴的兵種。

  李成梁也實驗了一次,效果確實非常的好。

  而且北方的土地會在冬季凍結,硬的和石頭一樣,塹壕對于缺乏火器的女真人,簡直就和天塹一樣了。

  這種作戰唯一的缺點,就是需要一定數量的駐防部隊。

  朝鮮兵正好可以用來填塹壕。

  李成梁看向唐謹行。

  唐謹行暗道不妙!

  自己光顧著出風頭,卻忘記了副都護是李成梁。

  這位為了達成目的,可不管你是什么同鄉,坑起來是完全沒有心理壓力的。

  果不其然,這件事既然是唐謹行提出來的,李成梁立刻說道:

  “唐司馬此計甚好!那就請唐司馬前往朝鮮,說動朝鮮出兵助遼!”

  唐謹行立刻說道:

  “李大人!下官不會朝鮮語,還是請您另請高明吧!”

  李成梁大手一揮說道:

  “這個容易,我軍中會朝鮮語的不少,可以充當唐大人的通譯。”

  唐謹行又連忙說道:

  “這樣的大事,還是要派專業的人士去做。”

  李成梁站起來說道:

  “今日議事,乃是軍議,剛剛本將的命令,就是軍令。”

聽到這里,唐謹行知道自己逃脫不掉了,他恨不得抽自己幾個大嘴巴子,為什么總改不了這個自作聰明的性子  這次獻策,又把自己發配到了朝鮮去,唐謹行暗暗謹記,下一次再也不要出風頭了!

  當然,李成梁也不是那種只會壓迫下屬的將領。

  第三天,就在唐謹行要前往朝鮮的時候,一只鴿子從李成梁的書房里飛出去。

  緊接著,李成梁喊來了唐謹行。

  “你的計策,本將已經和蘇翰林通過氣了,蘇翰林稱贊了你的計策。”

  李成梁口中的蘇翰林,自然就是蘇澤了。

  唐謹行作為老鄉,自然是知道李成梁和蘇澤的關系密切。

  聽說蘇澤夸贊自己,唐謹行首先自然是激動!

  名滿天下的蘇子霖都贊同自己的計劃!

  李成梁繼續說道:

  “蘇翰林也認同你的想法,這件事適宜由朝鮮自己提出來,這樣不傷兩國的和氣,又能堵上朝中反對的聲音。”

  “而且朝鮮蒙受天國厚恩,確實到了需要報答的時候了。”

  雖然朝鮮人總是萬分憋屈的認為自己“事大主義”十分憋屈,但實際上大明這么好的“爸爸”,在古今中外歷史上實在是太罕見了。

  大明幾乎從不干涉朝鮮的內政,朝鮮國內怎么折騰,大明也不會出手。

  朝鮮從朝貢中獲得了大量的利潤,大明為了面子也都忍下了。

  一旦朝鮮遭遇到入侵,大明也都會果斷出手幫助。

  在如今的藩屬國中,多次請求上書內附的琉球,可要比朝鮮恭順多了。

  但是朝鮮依然有特殊的地位。

  蘇澤自然是贊同唐謹行的建議。

  朝鮮雖然在大明眼中不是什么,但是放在整個世界,也能算得上是大國了。

  大明如果真的要走向對外殖拓的道路,那總不能所有的兵力都是大明自己出。

  朝鮮作為大明最重要的藩屬國,自然也要出一份力。

  李成梁說道:

  “雖然蘇翰林無法給我們官方上的幫助,但是他已經修書朝鮮通政署的馮公,請他為唐大人提供幫助。”

  聽說朝鮮通政署愿意幫忙,唐謹行的眼神也亮了。

  誰都知道這位馮大人是朝鮮國主的座上賓,在朝鮮國內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如果能得到他的相助,這計劃說不定還真的能成!

  從李成梁的書房出來,唐謹行又疑惑起來。

  只是這才三天時間,消息是怎么傳到京師,又回到李成梁這邊的?

  李大人不是在坑我吧?

  但是再想想,李成梁也不會用蘇澤的名頭來坑自己。

  唐謹行雖然想不通,但還是迅速離開遼陽,從海路前往朝鮮。

  朝鮮,漢城。

  大明駐朝鮮通政署衙門,緊鄰朝鮮王宮,主司馮學顏剛剛從朝鮮王宮中回到署里,湯顯祖就過來求見。

  聽說了湯顯祖當眾做的詩,馮學顏當然知道湯顯祖來是為了什么。

  為了能返回大明,湯顯祖隔三差五就來詢問他這個主司,可湯顯祖能不能回去,這是他馮學顏能決定的事情嗎?

  別人可能不清楚湯顯祖來朝鮮的原因,他馮學顏還能不知道?

  那位心眼極小的前通政使,現任吏部尚書在朝廷,如果自己將湯顯祖放歸大明,那等待馮學顏的就是苦兀通政司主司的任命了。

  可這些話,又不能和湯顯祖明說。

  誰知道這朝鮮通政署內,有沒有那位大人的眼線耳目?

  不,肯定有,馮學顏絕對相信,自己手下肯定有那位大人的耳目。

  “請湯先生進來吧。”

  同是天涯淪落人,馮學顏也是欣賞湯顯祖的才學的。

  湯顯祖走入公房,對著馮學顏說道:

  “馮大人!在下請歸的文書送出去了嗎?”

  馮學顏立刻說道:

  “當然,已經隨同署內的公文,一起寄回去了。”

  “那什么時候才能有回復?”

  馮學顏暗暗吐槽湯顯祖的情商,也難怪他被弄到朝鮮這么久,還不明白自己為什么來朝鮮。

  “湯先生的思鄉之情真切,本官讀完也潸然淚下,想必朝廷諸公能體諒湯先生的思鄉之苦,早日放湯大人歸鄉的。”

  湯顯祖又問道:“當年張選郎可是許諾湯某只要來朝鮮三個月的,可這三個月又三個月,何日才是歸期?”

  湯顯祖明顯急了,但是馮學顏卻換了一副面孔說道:

  “此時不同彼日,上次湯先生想要歸國,是朝廷上下攔著先生不肯走,如今朝廷召回先生,若是引發大明和朝鮮之間的問題,湯先生能擔待得起嗎?”

  馮學顏這套話術也說過幾次了,湯顯祖豁出去說道:

  “這些與湯某何干!”

  馮學顏的臉色不變,冷冷的說道:

  “湯先生和那幾位美姬的事情,也和先生無關?”

  “我大明雖然有治外法權,但是此等罪行在大明也是重罪,就算朝廷顧念先生的遠派,革去先生功名怎么辦?”

  聽到這里,湯顯祖的臉都綠了。

  他在朝鮮苦悶,身為才子,自然有不少女人貼上來。

  剛開始的時候還只是寡婦之類的,雖說有傷風化,好歹沒有苦主。

  但是很快湯顯祖就追求刺激,和他往來的不乏閨中的名門之女,以及有夫之婦。

  湯顯祖還為此得意,卻不知道,這些都落在了馮學顏的眼中耳朵里,都被馮學顏一筆一筆記下來。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湯顯祖也只能拂袖而去。

  哼,書生。

  幾句話打發了湯顯祖,窗外又響起了鴿子撲騰的聲音。

  馮學顏連忙打開窗戶,一只胖鴿子飛了進來。

  馮學顏立刻掏出米袋,這是他搜羅的百濟米,這算是朝鮮王室的貢米,只有王室田莊才能種植。

  馮學顏是朝鮮國主的座上客,他是專門討要了這種米過來,用來“犒勞”鴿大人。

  果不其然,見到馮學顏如此上道,胖鴿子沒有刁難他,很爽快的讓出了信籠。

  信籠中是蘇澤的親筆信,內容是請馮學顏配合安東都護府,讓朝鮮“主動”出兵幫助安東都護府對付女真人。

  蘇澤還在信中說了,安東都護府已經派遣了屯田司馬唐謹行來漢城,希望馮學顏能推動這件事。

  將信銷毀之后,馮學顏開始思考起來。

  如今的朝鮮上下膽怯畏戰,想要讓朝鮮出兵,還是“主動”出兵,這可是不容易的事情。

  不過馮學顏還是很快就有了計劃,他在朝鮮多年,對于朝鮮君臣,乃至于整個朝鮮的國民性都十分的了解。

  想要讓朝鮮君臣“主動”出兵,好言好語相勸是不行的,甚至利誘都是不行的,只有恐嚇敲打才能讓他們順從。

  明白了這一點后,馮學顏又喊來了手下,派人找上了湯顯祖。

  想要逼迫朝鮮屈服,還是需要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共同施壓。

  政治上施壓,馮學顏是沒有問題的,他在朝鮮擁有巨大的威望,也結交了很多朝鮮的重臣。

  朝鮮兩班重臣的制度,文武大臣之間有很大的隔閡。

  近幾十年來,朝鮮也學習大明,文官集團壓倒了武將集團。

  利用文武之間的嫌隙,調動這件事的矛盾,這種事情馮學顏實在是太擅長了。

  但是光是這樣還不夠。

  要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還需要讓朝鮮國主下決心出兵。

  湯顯祖疑惑的被喊回了馮學顏的書房,就看到馮學顏又換上了一副面孔。

  “湯先生的事情,老夫思前想后,還是不能讓您這樣的人才流落在外邦蠻夷之地。”

  湯顯祖的眼淚都要流下來了,他只不過是個舉人,在朝中根本不認識人,要歸明也只能指望馮學顏了。

  馮學顏說道:

  “要能讓湯先生歸明的,朝中唯有一人。”

  “是哪位大人?”

  “蘇翰林。”

  湯顯祖連忙露出恭敬的表情。

  他也算是半個官場中人了,也懂得一些官場規矩了,也知道蘇澤在朝中的影響力,再也不敢和以往那樣恃才傲物了。

  “馮大人能為我在蘇翰林面前美言幾句嗎?”

  馮學顏說道:

  “蘇翰林對湯先生的印象不錯,但是想要請他幫忙,湯先生還需要再立下一些功勞。”

  湯顯祖連忙點頭,馮學顏將自己的需求說了一遍,湯顯祖立刻說道:

  “此事好辦,湯某回去就動筆!”

  很快,湯顯祖的新作,《三箭定天山》問世,迅速在朝鮮風靡。

  三箭定天山,講的是唐代大將薛仁貴的故事。

  湯顯祖的劇本大氣磅礴,盡顯盛唐氣象,這自然讓小國寡民的朝鮮開了眼界,朝鮮國主也對此十分的喜愛。

  但是看著看著,朝鮮的聰明人就發現不對勁了。

  薛仁貴是唐代安東都護府的第一任都護,曾經駐節平壤,殺的高麗膽寒,至今朝鮮國內還有關于他的傳說。

  薛仁貴,安東都護府,加上大明設置安東都護府的舉動。

  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深意?

  朝鮮國主略一思考,驚出一身冷汗!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