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皇太子接待朝鮮王太弟疏》
——模擬開始——
《請皇太子接待朝鮮王太弟疏》遞送到內閣。
閣臣同意你的奏疏,也認為應該鍛煉太子的政務能力,讓太子多參與這類的禮儀活動。
閣臣也開始擔憂隆慶皇帝的身體狀況,這個月隆慶皇帝已經兩次召見御醫,閣臣對此憂心忡忡。
隆慶皇帝同意了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剩余威望:1110。
奏疏已經通過。
蘇澤看向系統,皇帝龍體欠安?
蘇澤微微嘆息,大明皇帝這生活方式,真的很難長壽。
皇宮的飲食相當的油膩,每次皇宮賜下的菜蘇澤都不太愿意動筷子,這樣大魚大肉下來,大明皇帝基本上都體重超標。
隆慶皇帝就是個胖子。
胖也就算了,還缺乏正常的運動,甜食吃的也多。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算了,再加上隆慶皇帝還喜歡煉丹給自己吃,這重金屬中毒加上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能長壽就見鬼了。
蘇澤收起擔憂的心思,皇帝的身體健康也不是自己這個五品官員需要擔憂的事情。
反正自己已經完成了小胖鈞的要求,接下來就等著朝鮮王太弟進京了。
九月十七日,朝鮮國主的弟弟,河陵君李鏻在鴻臚寺卿的陪同下抵達了京師。
這位朝鮮王弟,在路上已經學習了明禮。
太子升座文華殿,身穿皮弁服,這是一種重要場合穿著的禮服。
皇帝的皮弁服,以烏紗皮弁十二縫綴五彩玉的定制,配套絳紗衣、素裳、白玉佩。
太子降為九縫,側坐在文華殿,視為代天子受禮。
朝鮮王弟對太子四拜三叩,緊接著,太子又設宴文華殿東廊,用銀盤,三品以上文武官員列席作陪。
蘇澤作為東宮屬官,也參與了儀式,看著御座上的小胖鈞一板一眼,為了看戲他還是下了一番功夫。
在場的閣老重臣們,紛紛露出欣喜的表情。
太子如此聰慧,又熱衷于國事,這是大明之福。
等到賜宴完畢,太子又宣布在東宮設下戲班,表演京師最熱門的《牡丹亭》。
朝鮮王弟聽聞大喜,再次向太子拜謝。
等到宴席完畢,這位朝鮮王弟又突然出列,向太子跪拜道:
“臣能得太子親迎,不勝惶恐。朝鮮蕞爾小國,能得大國庇護,實乃天幸之!”
河陵君李鏻一口流利的漢語,一頓馬屁讓小胖鈞心情嘴角揚起。
緊接著李鏻說道:“在來天朝之前,王兄叮囑臣要向陛下問安,親手呈上國禮,殿下可否讓臣如愿?”
小胖鈞聽完皺起眉頭,他本能的看向人群中的蘇澤。
要見皇帝?
蘇澤想起朝鮮通政署發回的情報,瞬間就想明白了李鏻的企圖。
朝鮮國主和嘉靖皇帝一樣,都是因為前國主無嗣,才繼承的朝鮮王位。
而這位朝鮮國主,也面臨和他前任一樣的問題,他至今也沒有子嗣。
這就很頭疼了。
因為前任國主無嗣的事情,朝鮮的兩班大臣斗了很多年,整個朝鮮政局都被撕裂。
所以群臣也恐懼再遭遇一次這樣的情況,所以朝鮮國內有一派大臣提出,要求朝鮮國主先冊立這位李鏻為儲。
如此一來,萬一朝鮮國主突然離世,也不用為了王位繼承再爭斗。
而這一次李鏻出使大明,求見隆慶皇帝,顯然是想要從大明皇帝這邊得到背書。
那他返回朝鮮國內,就能拉攏那一派大臣,將他這個王位繼承人的位置確定下來。
蘇澤迎上小胖鈞的目光,微微搖頭。
小胖鈞立刻會意,他開口說道:
“河陵君要求見父皇,請鴻臚寺卿通傳上書就是了,孤今日就和河陵君一起看戲,看戲!”
李鏻也沒想到,這位年紀不大的大明皇儲竟然如此謹慎,根本不給自己機會,他只好放棄計劃,繼續入席談笑。
而在場的重臣紛紛露出笑意,太子在政務上如此有天賦,大明真的有福了!
接下來,眾人又來到東宮,張宏已經指揮工匠,在東宮搭起戲臺。
崇文門戲班的成員們,內心萬分激動,他們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竟然在皇宮演出。
戲班當家看向角落中的湯顯祖,連忙湊過去噓寒問暖道:
“湯先生為何愁眉?今日在東宮演出可是露臉的機會!”
“湯先生可是太子親自召來的,說不定在演出后要請湯先生召對,在下恭喜湯先生了!”
在戲班當家看來,湯顯祖可是撞了大運。
湯顯祖是舉人身份,能夠被太子看重,就可以直接做官了,這不是要比去考什么貢試強?
反正在戲班的人看來,只要當官就是老爺,進士和舉人做官也沒有區別。
更何況太子看重的人,做官要趁早!
戲班當家還準備再說,湯顯祖冷著臉說道:
“當家的,您不要再準備準備?可別臺上出了紕漏。”
戲班當家暗道一聲晦氣,梨園這行最是迷信,湯顯祖在后臺說這些,如果是普通戲子早就被當家轟出去了。
也就是因為他讀書人的身份,當家的不敢得罪。
湯顯祖說話尖酸刻薄,戲班當家也是清楚的,就是沒想到他在東宮內還耍臭脾氣。
當家的離開之后,太子身邊的太監張宏連忙來到后臺:
“麻利點,殿下就要回宮了!”
戲班后臺立刻忙碌起來,只留下坐在角落中的湯顯祖。
身為才子,湯顯祖生性桀驁。
當年如果不是手頭緊,他也不會將劇本賣給戲班。
現在戲班揚名后,湯顯祖也獲得了不菲的收益,也有高官權貴邀請他登門做客。
但是這些高官權貴,都把自己當做戲子弄臣一類的讀書人,這都讓湯顯祖十分的氣憤。
所以今日東宮召見,湯顯祖也沒有太興奮。
他想要的,是以朝廷重臣的身份,來到東宮拜見太子,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以弄臣的身份來東宮。
前臺。
隨著太子朱翊鈞一聲令下,戲班開始唱起戲來。
對于小胖鈞來說,東宮還是第一次這么熱鬧,他目不轉睛的盯著戲臺,看著戲子們輪番登場,開始表演《牡丹亭》。
太好看了!
對于小胖鈞來說,他是皇太子,從小就接受了嚴格的教育,不敢做出任何有違身份的事情。
他從小讀書習字,冬天練字練出凍瘡來都不敢停。
身為太子,他從小就在宮中居住,被正式冊封后也就是住在東宮,還在皇宮之內。
身在紫禁城這方天地,看戲這種事情對朱翊鈞來說很奢侈,他目不轉睛的看著戲臺,專心致志的聽戲。
河陵君李鏻開始還滿懷心思,想著怎么才能求見到大明皇帝,但是他很快也被戲臺吸引,緊接著就沉淪下去。
湯顯祖的牡丹亭傳到朝鮮,朝鮮也有戲班嘗試演出過,但是都沒辦法和崇文門戲班相比。
這唱腔和唱調,如同仙樂一般,怎么聽都是享受!
不愧是大明啊!
河陵君李鏻見識過京師的繁華后,突然覺得做個朝鮮國主也沒什么意思,窩在那鄉下地方當個土大王,還不如在大明京師做個富貴閑人。
李鏻也沉浸到了戲中,很快就到了晚飯時間。
朱翊鈞意猶未盡的讓戲班暫停。
這時候李鏻說道:
“殿下,臣聽說寫下《牡丹亭》的湯大才子也在京師?能否讓下臣一見?”
朱翊鈞嘴角露出笑容說道:
“這有何難!今日湯顯祖就在東宮!”
“張宏,請湯先生上來。”
“遵命。”
不一會兒,一名身穿儒衫的青年,從戲班后臺來到了太子面前。
看到湯顯祖氣質形象俱佳,李鏻更是激動,這就是大明的風流人物嗎!?
原來這就是天朝啊!
湯顯祖倒是十分的淡定,他向太子和貴賓恭敬行禮。
李鏻突然說道:“殿下,今日臣恰逢盛會,能否請湯先生做曲一首,記錄下今日之景?也好讓臣返回朝鮮后,能常常回憶起此景?”
太子大手一揮說道:
“這個自然,湯先生,請您作詞曲一首,為今日賀!”
湯顯祖微微皺眉。
他總覺得自己有滿腹才能,卻被太子當做詞曲之臣,心中更加憤懣。
于是湯顯祖想了想,開口說道:
“錦心繡口無人收,玉階卻當戲場游。
筆底煙霞成瓦礫,殿前粉墨掩兜鍪。
菱花鏡里空才調,丹墀影中老春秋。
試問笙歌沸處:誰把良工,作偃師弄偶?”
朱翊鈞的文學水平有限,只覺得詞曲華麗,拍手叫好。
李鏻的漢文造詣也不深,也覺得詞句優美,也跟著叫好。
但是在場的官員,卻臉上露出奇怪表情。
蘇澤皺眉看向湯顯祖,如果只是恃才傲物也就罷了,當著太子作這樣的詞曲,就有點挑釁的意思了。
這第一句“錦心繡口無人收“,就是暗喻其治國才華無人賞識。
而“殿前粉墨掩兜鍪“,這句就更得罪人了。
“兜鍪“為武將頭盔,借代朝堂重任,“粉墨“指戲子裝扮,暗諷真正人才只能以伶人身份接近權力中心。
蘇澤看向太子身后的吏部尚書楊思忠,這是打你大冢宰的臉啊!
這不是明著說朝廷取才有問題嗎?
蘇澤想起原始空這位大才子,似乎也是當官不久,就被貶到徐聞縣,這說話也太得罪人了。
不過蘇澤看向楊思忠,這位吏部尚書臉上并沒有任何異色。
果然是大冢宰啊,這樣都不生氣,蘇澤只能佩服楊思忠的養氣功夫。
太子又問了湯顯祖不少問題,湯顯祖都做了回答,晚宴的時候太子又拉著湯顯祖共宴,甚至還委婉表示,要召湯顯祖做自己身邊的待詔。
但是湯顯祖還是拒絕了太子的好意,這讓小胖鈞有些遺憾,但是此時的小胖鈞更在意的是看戲,倒是也沒有繼續邀請湯顯祖。
東宮晚上繼續唱戲,重臣們則紛紛告退。
楊思忠離開東宮后,卻沒有直接返回自己府邸,而是來到了吏部。
雖然已經天黑了,但是文選郎張四維依然沒有離開,朝廷自從新政以來,其實擴權最大的就是吏部。
新政多出來的職位,都是需要吏部來委任的。
張四維這些日子一直都在加班,準備山東第二次吏科試的事情。
“大冢宰您怎么回部了?”
張四維連忙將楊思忠迎入了自己的公房。
楊思忠輕描淡寫的問道:
“前幾日,朝鮮通政署來信,主司馮學顏是不是說缺個官兒?”
張四維苦著臉說道:
“勞煩大冢宰還記得這件事,下官也為這件事犯難呢。”
“咱們大明的官員都不愿意離開京師,更遑論外派他國了,吏部擬了幾個人選,還沒公布就被人找上門來,至今沒能定下來。”
緊接著張四維看向楊思忠,小心的問道:
“大冢宰心中有人選了?”
“有是有。”
楊思忠說道:
“今日赴東宮宴會,這朝鮮使團上下,都對湯顯祖非常敬重,他是舉人功名吧?應該可以外派吧?”
聽到湯顯祖的名字,張四維皺眉道:
“可下官聽說,這湯顯祖準備參加明年的貢試,朝廷也不能奪其志吧?”
楊思忠卻說道:
“這有何難,先讓湯顯祖去朝鮮,等明年再讓他回來參加科舉就是了。”
張四維道:
“大冢宰,這樣不合舊例吧?”
大明的官場極為重視“出身”,真正的高級職位,幾乎都被進士出身壟斷。
甚至到了現在,學歷已經卷到了“庶吉士”。
只有屢試不第,看不到希望的舉人才會愿意授官,而這也意味著基本上告別科舉。
楊思忠說道:
“這個容易,讓湯顯祖作為朝鮮通政署的編外人員,以和朝鮮文化交流的名義派他去。”
張四維愣著說道:
“這,這湯顯祖愿意去嗎?”
“他在朝鮮的功勞可以敘功嘛,等他日后考上進士,可以免于選官之苦。”
楊思忠又拍了拍張四維的肩膀說道:
“本官很看好你。”
張四維聽到領導發話,也不敢再多說什么,只好拱手稱是。
九月二十三日,賓主盡歡的朝鮮使團,從京師返回朝鮮。
京師又傳來消息,近些月聲名鵲起的,《牡丹亭》作者湯顯祖,也應邀前往朝鮮。
崇文門戲班在東宮演出兩日夜,立刻成為京師頂流中的頂流,戲班當家臉都笑開了花。
而與此同時,江南官紳代表,也從乘船抵達直沽,不日進京。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