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254 力壓三神僧,劍指黑龍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上天有好生之德。陸大將軍何必如此狠辣?我等方外人士,向來遠離兩國爭鋒,就算明哲保身,卻也無有大錯。”

  法正和尚滿臉苦色,雙手合什求懇道。

  這位住持先前還老神在在的一派高僧氣度,此時算是真正看明白了,今日這一關絕對不好過。

  對方殺心甚堅,攜大軍攻擊,呈滅門之勢。

  比起北周兵馬,還要難纏。

  陸無病搖頭:“方正住持此言差矣,你等怎么不跟北周兵馬去講一講好生之德?

  看一看景州二十八城,生靈涂炭,家家稿素,四野橫尸。

  我大離向來寬待江湖人士,值此國難當頭,豈不聞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你這山上宮殿房舍之豪奢,萬余僧眾吃穿嚼用之精細,山下良田連綿數十里,佃戶數萬。弟子下山為官為將,更是盡享俸……

  爾等享用如此福報,不但不思報答,卻轉眼就投靠北周,放任蠻人屠戮同胞。

  如此作為,安有顏面立于此世之間。

  既已為敵,那就放馬過來,大家拼個生死,豈非應了一句,有因有果,報應臨頭。”

  “阿彌陀佛。”

  正當法正住持啞口無言之際,遠處傳來三聲佛號。

  三把蒼老的聲音,從后山傳來,綿綿汩汩,響徹云霄。

  眾人眼前一花,身前就多了三個老和尚。

  左方一人面容枯瘦,雙眼深陷,全身皮包骨頭,身著灰衣長袍,似乎是從枯墳中爬了出來。

  枯朽之氣遮掩不住,氣息衰微之至。

  就算有人說他下一刻,會油盡燈枯倒伏在地,也根本不會有人懷疑。

  中間一位老僧,卻是面容紅潤,方面大耳,身寬體闊。

  合什當胸,有如一座雄山立在那里,雖然感應不到絲毫真氣和氣血,卻讓人不敢小視半分。

  右面一位老僧,面容端的可喜,笑得雙眼微彎,腆著大肚子。

  一幅和氣生財,笑口常開的模樣,看上去極為親和。

  “參見三位師叔。”

  法正一看,神情立即大變。

  這三位師叔久在后山閉關,已有數十年未曾現身。

  聽聞三十年前,三位師叔曾聯手與北周龍王一戰,結果不為世人知曉。

  只知那一戰之后,北周黑龍王宇文淵退回北境,而三位師叔,卻是閉關清修,欲圖再進一步,進窺無上之妙。

  閉關之前,曾傳出話來。

  聲稱不參透天地之要,不遇滅門之危,就不出關。

  這時竟然聯袂出現,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察覺到山上來人,就算傾全山之力,也無法阻擋,是真真正正的滅門之危。因此,不得不出現。

  ‘也不知他們到底參透幾分天地真意,有沒有突破合一境?’

  法正和尚轉眼望去,沒感應到那股身融天地之間的奇異威勢,心中不由大慟。

  心知三位師叔終歸還是功虧一簣,就算有了進境,卻也沒有根本性的突破……

  上一次的選擇,可能是畢生最大的錯誤。

  “貧僧明慧。”

  “貧僧明心。”

  “貧僧明世見過陸大將軍。”

  三位老僧倒是沒有直接喊打喊殺,反倒是開口訓斥法正住持。

  “法正,即日起,你辭去住持之位,攜闔寺僧眾追隨陸大將軍,趕赴沙場,將功贖罪。從此生死有命,不建殊功不得回山。”

  魁梧老僧明心淡然說道。

  “是,遵師叔法旨。”

  法正連忙應下,面如死灰。

  “法明,自今日始,你接應住持之位,與般若藏經院一些不諳武學苦行僧人,照拂十歲以下的幼小孩童。從此參禪禮佛,不再過問江湖諸事。”

  后方一個清瘦文雅的木訥中年和尚,走上前來,眼神平靜,恭敬一禮:“謹尊師叔法旨,師侄自今日起,只念佛參禪,教授弟子……”

  “且慢。”

  陸無病突然開口道。

  先前三位老僧出現,安排寺中人事,安排闔寺武僧加入大離軍中,也算是間接承認了錯誤,但是,還不夠。

  “昔日獨臂神僧畢生行俠江湖,活人無數,后來踏入無上大宗師之境,破虛而去,敝人是十分敬仰的。

  三十年前,明慧、明心、明世三位神僧力戰北周黑龍王,逼其退出大離境內,我也是佩服的。

  真說起來,當初大梵寺有功于天下,有功于百姓,卻也得到了諸多好處,百姓供養大梵寺,倒也不算虧欠。

  但是,當日法正住持屈服于北周,任蠻人兵馬馬踏江南,影響太壞,卻是不可不罰。

  除所有武僧加入軍中,以功抵罪之外,這山下良田,寺內糧食,卻是得拿出來……

  如今各州各府田地盡歸朝廷所有,糧食也按丁口分配,除軍功授田與所得賞賜之外,每人僅能分得十畝,按律上繳賦稅。”

  “這……”

  三個老僧齊齊一怔。

  四周眾僧全都面色大變。

  這是掘了大梵寺的根基啊。

  如果田畝上繳,每人僅分一點點,還要上繳賦稅,他們這些出家人,豈不就成了農夫了?

  那還有什么時間,有什么資源去學經習武?

  一片嗡嗡聲傳來。

  若非先前殺了百十余人,地上鮮血一片,此時恐怕有人出聲抗議了。

  陸無病并不理會,自顧自又道:“從今往后,天下僧眾,需要考核佛門經義,精通者方能入籍出家。

  否則,不予認可。

  一旦有人私自出家被發現,后果很嚴重。至于天下僧人定額人數,日后再議。”

  這話一說,沸騰之勢就再也壓制不住,那些和尚全都眼珠子都紅了。

  不但斷根基,更是絕后路。

  他們是練武的,哪里會什么佛學經義?

  別說考核了,看都看不太懂,大多數和尚只會念一句阿彌陀佛,那些枯燥的佛經,聽過就忘,甚至,有些人連字都不會寫。

  這還罷了。

  以后還得限制出家者人數。

  只要動腦子想一想,就知道陸無病此言是什么意思。

  不可能一家寺院安排個成千上萬的人做和尚,能夠給三五十個名額,估計都算是尊重佛祖。

  如此一來,大梵寺還是大梵寺嗎?

  “別說我不給面子,三位神僧,今日不如咱們試手一次。

  若是你三位聯手,能擋住我十招不敗。本將軍也就不為己甚,只是帶走諸位武僧,不擾大梵寺分毫。

  若是你三位聯手,擋不住十招,不如,三位也加入軍中,為滅周之戰盡上一分心力。”

  說白了,陸無病看上這三個老和尚了。

  雖然他們沒有出過手。

  但看這氣勢,竟是比藏經閣的歸真境老和尚明法還要圓融,估計他們一身本事,也要強過明法不少。

  要不然,也不會在三十年前曾經擋住天下八王之一的北周黑龍王。

  更何況,三十年過去,就算是他們沒有大的進境,修為也會增加不少。

  這樣的對手,對于陸無病衡量自身實力有著極大幫助。

  最大的幫助,當然還是為了應對北周可能出現的高手。

  當然,如果不情不愿的,那把這幾個老僧招攬麾下也是沒有什么用的。

  想要得到他們傾力相助,非得從精神到實力層面上,雙重折服。

  只要贏得這一仗,大梵寺再無反復,任憑揉捏。

  天下佛門,也基本上安定了下來。

  至于道門那邊,除了三神峰之外,就只有真武派。

  三神峰是自己人,好說得很。

  真武派的話,等到自己攜壓服大梵寺之威,找上門去,想必其掌門虛元道長,也會變得很識時務。

  “此言當真?”

  同樣是由明心老僧說話。

  就算是以他的定性,此時也忍不住面色微顯松快。

  要說打贏這位看起來年輕得特別過份的大將軍,他們并無什么把握。

  原因很簡單。

  三人雖然閉關不問世事。

  但卻不是真的與外界失了聯系。

  飯還是要吃的,山上山下的重要消息,也要聽一聽。

  北周宇文神將帶領十萬蠻兵攻離,一路橫掃,更是上山威迫大梵寺。

  并且,大梵寺還派出了兩位法字輩高僧前去助陣。

  結果,十萬大軍盡墨,宇文垂當場戰死,沒在陸無病手下走過三招。

  消息傳來,雖然太過離奇,但事實擺在這里,由不得他們不信。

  宇文垂雖然比黑龍王要弱,但卻不弱他們三人任意一個多少。

  絕對是難得的頂級高手。

  這種人物,竟然都被生生打死。

  他們哪能有太多信心?

  當初宇文垂上山之后,法正住持的選擇,做得太過倉促,三人雖然覺得有點不妥,卻也不好出頭。

  一方面是大離確實實力不如,北周勢力強橫至極,大梵寺真的打不過。

  另一方面,大離朝堂這些年來不得人心,底層百姓怨聲載道,為他們打生打死的,很是不值得。

  不說太遠的事情。

  三十年前天星宗把全派氣運賭了上去,把北周魔門硬生生打得四分五裂,更是逼得北周兵鋒不敢南侵。

  然后,天星宗就敗落了。

  事實證明,對姬家皇室講道義,講忠心,那就是一件對自己很不公平的事情。

  真的把自己家底給打沒了,信不信姬家轉手就把自家勢力給滅掉?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法正和尚。

  這些年來,法正住持雖然沒有什么大的舉措,卻是多方綢繆,潤物無聲的把大梵寺經營得好生興旺。

  論天下頂級勢力,一山一寺三神峰,七幫八派十二家。無論跟哪一家比起來,大梵寺都要排在最頂前面。

  山門弟子都始無前例的突破一萬大關,寺內財源豐足,僧人享用不盡,中層高手一批批的成長了起來。

  再穩住數十年,大梵寺說不定會以一寺之力,鎮壓整個天下。

  到時候,寶剎威名廣播,大開分寺……成就超越列位祖師,也不是妄想。

  這么一種情況下,法正和尚的威望自然很高。

  就連藏經閣明法和尚也是全力支持他的。

  后山潛修的三位老僧,自然也不太好指責法正哪里做得不妥。

  一旦強行出頭,爭執內亂,弄不好,大梵寺就會變得衰弱。

  種種顧忌之下,也就聽之任之。

  只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

  朝廷是如此,宗門也是如此。

  上一任住持明心和尚,也沒有權力與法正爭鋒。

  除非撕破面皮。

  可那又何必?

  當然,那只是以前。

  如今法正和尚把事情弄成一團糟,眼見得大梵寺都將要毀滅,有些事情就再也顧及不得那么多。

  也容不得他們再去和稀泥巴。

  話又說回來。

  雖然很不滿意法正和尚判斷失誤,惹來滅門大禍,但是三位老和尚,卻也不想真的看著大梵寺成為魚肉,被人橫切豎割,斷了根基后路。

  這時候,陸無病竟然提出挑戰。

  卻是正中三人心思。

  只要贏了這一場,就是機會。

  想到這里,不但明心和尚眼中放光,明慧、明世一瘦一胖兩僧,更是大喜。

  “陸大將軍海量汪涵,貧僧感激不盡,贏了之后,貧僧幾人定然收攏弟子,為將軍搖旗吶喊。”

  “能贏再說吧。”

  陸無病搖頭失笑。

  想什么呢?

  還沒打,就想著勝利,想著躲清閑,享富貴,這算盤還是別打了。

  若非三個歸真境巔峰的高手著實難得,今日哪會這么輕飄飄的放過這些大和尚?

  以為投靠北周的罪名,夠不上滿門抄斬還是怎么的?

  “請。”

  “請。”

  雙方站定,眾人退開。

  明心和尚知道此戰重要,倒是沒有絲毫大意。

  請字一出口。

  左手撐天擒龍式,右爪探地虎爪式,呈降龍伏虎狀,雙肘微微內合,深吸一口氣。

  這口氣,吞得四方狂風卷動,似乎把百丈方圓所有空氣,都一吸而盡。

  身形瞬息之間,就已經瘋狂漲大,約有丈六,如同巨人一般,腦后身周更是出現一道熒熒弧光,有如佛祖在世。

  他像是在自顧自演練招式,看上去沒有絲毫攻擊之意。

  雙爪交錯之時,卻不知為何,已經打到了陸無病的胸腹之處。

  行動起來,足下無聲,龐大身軀就像是燭火之下的鬼影一般,飄忽如風,卻并沒有絲毫詭異之感。

  反而堂皇正大,浩氣滿山。

  力量凝聚到了極處,沒有絲毫外泄。

  如果說,明心老和尚正面攻堅,強橫浩大。

  那么,左側的明慧老和尚,卻是極盡精妙。

  一掌拍出,五指連彈。

  似乎在一掌之中,演盡天下掌法指法。

  森森掌指幻象布滿虛空,各自演化一路精奇招數。

  等到眾人看得目眩神迷,再想細瞧的時候……這萬千掌指,又化為一掌,比明心和尚更快一步印到了陸無病的背心處。

  一者以力勝,一者以巧爭。

  兩人聯手,更是氣象宏大,封死四面八方。

  似乎逼得陸無病只能見招拆招,倉惶應對,完全沒有第二個法子。

  當然也不需要第二個法門。

  陸無病站在原地,頭都不回,身形微側,左手后探駢指成劍,同樣演化千百劍招,化為一劍。

  右手握拳,一拳擊出,虛空震蕩。

  拳鋒漆黑一片,吞納一切,崩碎一切。

  轟……

  一大一小兩聲撞擊震蕩耳膜,震得四周人影搖晃。

  氣勁一出即收。

  正面進攻的明心老和尚一張紅臉,立即刷的一聲變得紙一般白,張嘴就噴出一口鮮血來,身形如同觸電般后退。

  連退七步,在廣場之上踩出七個巨大深坑。

  每退一步,氣息就衰落一分,到了站定之時,已是雙眼微微無神,全身汗出如漿。

  而陸無病身后的明慧老和尚,掌心與劍指不知為何,無巧不巧的撞在一起。

  他一張白臉,轟的一聲就變得血紅,掌心滴血,五指扭曲。

  身體半躬離地而起,倒飛出去。

  眼尖之人,就能看清,他左肩處已經出現一個深深劍孔,前后穿透,絲絲電光環繞。

  只是看上一眼,就讓人全身發麻。

  而那位圓胖臉的大肚明世和尚,不是沒出手,而是早就出手。

  一朵白蓮氣勁,悄然出現在陸無病的腳下,眼中更是幽光輪轉。

  突然啪的一聲,他的雙眼眼角滲出鮮血來,悶哼一聲……身周毛孔炸開,濺出一蓬血霧。

  三位老僧同時后退,齊齊吃了個大虧。

  眼中全是駭然。

  明慧和尚弄巧,陸無病就以巧破之。

  以天下萬劍融入一劍,任憑明慧老和尚如何變招,都得受了這一劍。受創后退。

  而明心老和尚呢,他吃虧最大。

  正面以力破力,以強破強,被陸無病以拳式演化錘式,一式破天錘轟出,打得他周身筋骨酸軟,齒牙松動五內移位,直欲躺倒嘔血。

  一身本事,十成里面去了七成。

  而明世老和尚就有些憋屈。

  他敗得稀里糊涂。

  在兩位師兄出手之前,他就已經使出拿手的白蓮凈世觀,以精神力提前發起攻擊,想要把對手拖入幻境之中。

  卻不成想,眼前閃過一道兇戾至極的劍影,直直劈入腦海。

  那朵精神白蓮如積雪遇到驕陽,瞬息融化……

  劍光直入識海,似乎已經把自己劈成了兩半。

  明世老和尚一連后退,一邊摸了摸自己的腦袋,剛剛有那么一刻,他以為自己已經死了。

  不是腦袋被劈開,就是頭顱被割取。

  眼前一黑,差點沒暈倒過去。

  “這是什么招數?”

  明世這時候才想起來,天星宗有著一門伏龍劍,其中亦有心劍之術,專斬腦袋,號稱群龍無首。

  雙方精神意志對決,明顯的自己落在了下風。

  此時頭疼欲裂,哪里還敢再打?

  耳中就聽得陸無病輕笑出聲:“三位果然不凡,我接了每人一招,那就也接一接我這一招。”

  “停……”

  明心連忙擺手:“陸大將軍,不用再打,你贏了。

  從今往后,我師兄弟三人任憑驅策,不管是沖陣殺敵,還是直搗黑龍臺,都依你。”

  “善。”

  陸無病神情微愣,只出一招就不打了。

  老和尚夠狡猾。

  不過,只要目標達成,什么都好說。

  大梵寺從此并入軍中,南方江湖定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