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現在的情況已經比原本歷史上好得多了,大漢沒有全面混亂,人也沒死那么多。
雖然各勢力看起來都不怎么聽話,但無論如何,他們至少都保持了“忠臣”的態度,這其實比劉宏執政時期還要好一點。
至少劉備沒被人以錢糧卡脖子,家里房子和糧倉也沒被人燒。
由于劉備治下的官屯佃戶過得還湊合,而且樂意接納流民,其它勢力為了避免佃戶或庶民全都逃亡到青州去,也不得不保持克制——比如少收些糧租,至少得讓人活下去。
那么多真牛馬都進了劉備手里,那就得保住剩下的純牛馬啊,要不然誰種地呢……
各個學院也進入了正常運作期,不斷有新的學生畢業做官,目前畢業的大多數是寒士或流民士子出身,也就是來青州前就已經識字的。
隨著時間推移,還會有更多庶民黔首子弟,從蒙學開始,通過各學院以及策試或從軍實現躍遷。
這些人當中,絕大多數都是心向劉備的。
《農策》也開始向青州以外的地方傳播,劉備沒有將農業技術藏著掖著,這對所有漢人都是有利的。
這也使得劉備在兗豫青徐等州都有很好的名聲,勞苦大眾、小地主乃至寒門士人大多確實對劉備有好感,即便他們從沒見過劉備。
世家豪門與劉備確實是理念不合,利益也不合,這種矛盾沒法解決。
但現在世家豪門是分成了多個集團的。
而且這些集團正在重新朝著“漢室”聚攏。
這才是最大的改變,確實是受劉備影響而變化的。
用最合法的方式把劉協帶到青州,全天下都必須承認劉協是唯一合法的皇帝,就算有些人嘴上稱劉備是權臣漢賊,但實際上沒人能質疑劉備輔政監國的合法性。
只要劉協沒死,大漢就仍然是完整的,只是從黨爭變成了勢力爭奪。
各地士族形成了不同的集團,各自投資,擴張勢力——很多家族都是分散投資的,這不是黨爭了,而是‘市場競爭’。
而且,大家都在屯糧屯兵,也都在學習劉備的某些操作。
投資董卓的,大概可以稱為關隴集團,當然,這些人未必全都是關隴人士。
董卓失去了劉協這個政治旗幟,董白也無法成為皇后,這使得董卓無法丟棄董太后這個最后的籌碼,相當于被限制在了關隴,很難參與朝政。
但董卓也抄了點作業,主要是抄了軍隊控制郡縣以及全面征稅——董卓也開始向所有人征收兩成稅,也廢了稅役制度,讓軍隊直接上門征收,無論是不是豪門。
然后李儒自己發揮了一點,李儒建議董卓給各部軍隊布置任務,董卓本部親軍作為監稅官,交一半上來就行。
其實這種全面強制征收反而能讓貧戶存活。
軍隊征稅會被歷朝歷代視為‘暴政’,主要是因為軍隊更樂意去豪族大戶征稅……
征收豪門的糧食才能快速完成任務,貧家小戶相隔太遠,關中關西很多地方地廣人稀,又難跑又沒多少收益。
當然,董卓手下的部隊大多收稅額度是超過兩成的,但即便是搶得最狠的牛輔,也沒有以前點稅役的時候對草民的傷害大。
只是關中的土豪大戶確實遭了殃,尤其是那些沒有投靠董卓的,大多數都得破家……比如皇甫嵩。
投資曹操的,當然是潁川集團。
曹操送還了征東將軍印信,但卻收下了劉備送去的劍,這意思實際上是表示他不會‘征東’。
這并不是在表現敵意,恰恰相反,這是曹操在告訴劉備,他沒有將劉備視為敵人,依然相信劉備的人品和友誼。
但曹操的投資人肯定不會這么想,潁川集團大多數士族都會與劉備對立。
曹操還得依靠潁川豪門立足,能暗中表態不為敵就已經算是不錯了。
畢竟兩人的基本盤不一樣,劉備的根基在寒門和庶民,而曹操已經接受了潁川豪族的投資。
由于潁川集團沒有政治旗幟,大概率會嘗試爭奪劉協,所以劉備安排了張遼等人嚴密防備——這是立場問題,不是個人仇恨。
曹操在兗豫清洗豪族,其實也是在抄作業,但曹操顯然是知道為什么要這么抄的。
和劉備一樣,曹操也在擴大本部勢力,削減地方豪族根基,騰出土地,只是方式不同。
荊襄集團投資了劉表,蜀中集團投資劉焉,這其實都是在另外扶持劉氏宗室。
這兩邊抄的是另一個作業……學習農策,實施鹽鐵專營,同時大量搶牛。
劉表和劉焉的選擇是基于環境的,兩人都在長江以南水網密集之地,這是最適合種水稻的。
水稻的產量可比粟和麥高多了,而且南方氣候環境好一些,只是特別缺牛。
眼下劉表和劉焉都在到處“買牛”,因為牛都在土豪宗賊地主手里。
不賣的當然會挨揍……
劉焉還打造了大量腳踏犁用于山地耕作——他是賣給蜀中大戶的,賣得還挺貴。
袁術代表的淮揚集團目前沒有扶持宗室——其實之前袁術也是扶了的,就是劉繇。
劉繇到了揚州之后,沒在壽春停留,而是被吳景和孫賁送到了丹陽郡曲阿縣。
吳景是孫堅的妻弟,孫賁是孫堅的堂侄,目前都算是袁術的部下。
說得簡單點,劉繇就是受吳景和孫賁監視的傀儡,袁術只是想用劉繇的揚州刺史職務控制揚州。
江東的宗賊土豪和荊襄一樣多,袁氏自己很難伸手進去,投資劉繇原本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劉繇在泰山被曹操殺了。
這就使得袁術仍然是自己投資自己,富二代創業,而且核心業務相當模糊。
就和大多數江湖氣比較濃的老板一樣,本錢夠多,人才也不少,但業務重心總是搖擺不定。
時不時的就會提一些‘五彩斑斕的黑’之類的要求,管理模式也比較隨意,卻天天喊著要上市……
但袁術也抄了個作業,他搞了個“盟主令”。
沒錯,就是模仿招標令,以綠林盟主身份發布任務,酬勞擺在明處。
還挺好使,張闿殺劉寵都是接了盟主令……
各勢力都有各自的手段和打算,但無論如何,目前所有勢力都表現出了“忠臣”的樣子,至少是拿劉備當回事的。
這看起來似乎仍然是群雄割據的局面,但實際上是不一樣的。
真正實現割據的,只有遼東公孫度和涼州韓遂韓遂,其它勢力至少名義上都在大漢旗幟下。
當然,由于劉備在刨世家豪族的根,為了自身利益,各家都在嘗試扶持新的漢室旗幟。
但無論如何,斗爭烈度相對比較小。
這是劉備希望看到的局面——需要斗爭,也需要殺戮,但要把烈度控制在一定的程度,最好是多殺豪族,少死平民。
最好是各家都來抄作業……抄啥都行。
全都抄作業,才是解決大漢病根最快也最合適的方式。
因為劉備的絕大多數政策,都是在刨豪門的根。
即便是弄死一半但養肥了另一半,對劉備而言也等于是減少了一半的敵人。
而且,抄劉備的作業,是能讓大多數庶民黔首活下來的——如果活不下來,他們就會去青州了,各家勢力都不傻,為了有牛馬給自己工作,是必須有點人性的……
——各勢力充分競爭,牛馬的工資和生活才有保障,消費者才能得到便利。
競爭烈度相對較低,才不會產生大規模的屠殺。
即便各勢力不是劉備的手下,但照樣是在‘幫著’劉備治天下。
頭疼不能光治頭,得先把肝腎腸胃治療到可以正常運作的程度,否則病人的身體無法吸收藥物,要么反復發作,要么把人治死。
如果完全依賴豪門得勢,土地兼并的病根是沒有改變的——即便統一了天下,但這個新國家從一開始就是病入膏肓的狀態,除了城墻上的旗幟有變化,其它的根本沒變。
就像歷史上的晉,一開始就是世家天下的狀態,依靠世家的力量實現了表面上的‘統一’,但統一沒多久就再度復亂,還因為各大世家的私心引得異族入腹地,將整個華夏拖入了深淵。
不解決土地兼并,那就還是老樣子,世家豪門隨時都能要挾皇帝,二代而亡也很正常。
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水’可不是指庶民。
如果靠頻繁且激烈的內戰,也就是殺殺殺來解決土地兼并,先死的也是黔首、自耕農和小地主,活下來的仍然是世家豪門,利益結構照樣沒有變化。
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因不斷的內戰殺戮導致漢民衰弱,各世家或漢奸會為了自身利益引來異族坐大,以至神州淪陷,遍地腥膻。
等到世家門閥因自作孽而衰亡于異族之手,一切全都被打爛,漢民再次從廢墟上崛起,驅逐異族重建華夏,才會再次進入治世。
可這代價太沉重了,廢墟和腥膻往往是上百年乃至幾百年。
漢之后打得稀爛,衣冠南渡,五胡亂華,漢民淪為兩腳羊。
唐之后打得稀爛,契丹建遼,鮮卑、羯、氐、羌再度復起,仍然是兩腳羊。
宋之后蒙元入侵,漢人成了末等奴隸。
明之后滿清入寇,漢人連當奴才的資格都沒了。
次次皆是如此。
知道病根在哪,就要治本啊……
也只有治本,劉備才能贏。
因為活下來的寒門、庶民、黔首越多,劉備的支持者就越多。
豪門數量越少,劉備的敵人就越少——即便存活下來的豪門壯大了,每家都有了數以萬計的佃戶仆役,但這些佃戶仆役到底心向誰,那也不一定啊……
再說,劉備姓劉。
如果大漢尊嚴墜地,那劉備最大的本錢就沒了。
劉備對豪門的吸引力又不大,把大漢打爛,最后剩下的全是豪門,把大漢皇室的號召力打沒了,那就是自廢武功。
拿自己的弱項與別人的長處比,怎么比得過?
奉天子以令天下,維護大漢的尊嚴,用寒庶取代豪門,讓各家勢力都對黔首有一種“保護牛馬”的態度,重建新的上升通道與社會結構……
這看起來像是縫縫補補的路,實際上是唯一的選擇。
天子劉協是唯一的正統旗幟,如果失去這個旗幟,劉備的政策就會立刻從‘國策’變成‘家規’。
本來阻力就大,若是變成了家規,那就推不動了。
國策,才能讓大家都抄作業。
無論是哪個勢力,無論有哪種理念,至少現在,為了利益,他們必須好好抄。
這一年的冬至,天氣極寒無比。
青州各郡冰封三尺,黃河、濟水盡皆封凍,車馬可在河面通行,渤海灣的入海口也有大量積冰。
太史慈從淮南傳報,說淮河也盡數封凍,舟船無法下水,井水冰厚難破。
糜竺也傳報說徐州刺史陶謙病倒了,陳登也有痛風之癥。
天氣一年比一年冷,陽光的溫度大不如從前,太陽看起來有些霧化,顏色發紅。
陳封也嚴謹的記下了‘晝昏,日赤如血’的景象。
不過,陳封只是照實記錄,沒去牽扯天人合一的引申意義。
這種紅日天象在光和四年(181)也出現過,連續多日的白晝陰沉,太陽發紅持續數日,當時剛好就是劉協出生前后,還被視為了天命象征。
但劉備知道,這實際上意味著高空有火山灰之類的東西遮擋陽光,導致了散射效應。
這是地質運動引起的,大概率是亞歐板塊之間大量火山噴發以及地震造成的。
這樣的嚴冬當然不是好事。
太陽輻射減少,熱量降低,大面積的普遍嚴寒,會引發一系列的惡性循環。
過冷的氣候會使越冬作物難以成活,相當于耕地的可用時段減少。
全面封凍,意味著明年春季解凍周期會大幅延遲,氣溫達不到播種條件,春耕會被推遲。
這將使得明年的作物生長期不夠充分,晚種早收,產量會大幅下降,很多地方可能會顆粒無收。
氣候不斷變冷,長期封凍會導致大面積鎖水,云層減少,以至降水環境紊亂,季風效應減弱,這會導致內陸地區大面積干旱。
到了春季冰雪融化期,過多的融冰又會導致山地水網地區水量暴增,引發大規模洪澇與山體滑坡。
明年出現大面積自然災害是可以預判的,整個大漢糧食全面減產也是可以預判的。
今年秋季青州和冀州南部的官屯發展都還不錯,但大錢賣糧以及出兵兗州消耗了大量存糧。
為了保證物資儲備,也為了應對來年甚至未來數年的極端氣候,劉備打算優先向南發展。
青州的人口越來越多,需要更多適宜耕種的土地。
劉備打算把徐州納入實際控制,陶謙既然病倒,那就該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