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92章 子師陽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在關東聯軍散去后,呂布和郭汜被董卓召回了雒陽,準備出兵西州。

  韓遂和馬騰的叛軍已經在圍攻陳倉,董卓必須全力出兵,因為董卓的家人都在郿縣——郿縣離陳倉僅百里,再不去家都沒了。

  劉備也讓趙云回雒陽,并為諸將表了功。

  劉備對戰功向來是很公平的,呂布先后擊破袁紹車陣和衛茲,又在虎牢關外大破關東聯軍,算是首功,被表為左中郎將,都鄉侯。

  呂布對這個封賞或許仍有些不滿,但也沒多說什么,畢竟他原本的職務不高,眼下已是越級升遷且連升了好幾級。

  劉備可沒克扣任何人的功勞,呂布越過亭侯直接受封鄉侯已經是特例了,對得起他的戰功。

  徐晃因擊破鮑韜、奪取敖倉之功,被劉備表為折沖校尉,都亭侯,其部曲也因此被劉備歸入了中央軍序列。

  當然,為了表示自己不是為了搶楊奉的人,劉備將楊奉也表為了中郎將。

  張燕則被表為了奉義將軍。

  出了兵當然是有好處的。

  張燕這個奉義將軍其實是加銜,不是常設的將軍位,但這種加銜的實際作用也很大——只要有將軍號,就有自主開火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直接出兵討逆。

  袁紹進了太行山區,劉備要讓張燕和楊奉趕緊找到并弄死袁紹。

  劉備自己沒有回京,他還得收編降卒,整理部隊,繼續追討袁紹和其它附逆的關東名士。

  袁紹在哪兒還不知道,劉備只好先追討關東聯軍真正的組織者張邈。

  幾天后。

  董卓率軍去了右扶風,眼下已經出了函谷關。

  呂布、夏牟、吳匡、京畿部隊以及河東兵馬,全都隨董卓出兵了,董卓知道涼州叛軍的軍力,不敢有一絲怠慢。

  劉備率軍去往了東郡,免得關東聯軍死灰復燃。

  董卓留了董旻負責禁軍,劉備也派回了趙云管控雒陽。

  雒陽城內外都沒多少兵力,似乎又有了點安定祥和的意思。

  而此時,關東士人的謠言傳到了雒陽。

  同時,荊州也有消息傳到雒陽——據說,荊州刺史王叡得知袁紹兵敗,畏罪而亡。

  這是長沙太守孫堅向朝廷回報的……還說王叡本打算附逆于袁紹,而孫文臺“及時發現此賊逆謀”,趕緊領軍阻止。

  還說王叡本在頑抗,但得知關東聯軍潰散后,王叡便吞金自盡了。

  這一面之辭,當然是不怎么保真的……

  孫堅在長沙討伐區星叛亂后,又有周朝、郭石等人在零陵、桂陽一帶起義。孫堅跨郡到零陵、桂陽解決了叛軍,隨后因軍功與分贓之事,與荊州刺史王叡產生了沖突。

  王叡說孫堅跨郡征討違制,想讓孫堅把剿滅周朝、郭石的功勞分出來。

  孫堅當然不肯。

  正好此時劉備傳了討伐袁紹的檄文,孫堅便接了檄文起兵‘討逆’,但卻先讓程普帶民夫去了漢壽。

  漢壽也叫索縣,是此時的荊州治所,也是關羽‘漢壽亭侯’那個漢壽,關羽的爵位是漢壽縣都亭(中心亭)的亭侯。

  王叡得知有兵士和民夫到來,登樓觀望,并派人詢問兵士們來此的意圖。

  程普說:“我部欲奉朝廷檄文討逆,但這兩年一直勞苦奔波,缺少軍糧資費。這次來,是想請使君開恩,賞些糧食財物,以便我等出兵討叛。”

  王叡也接了劉備的檄文,他自己不打算出兵,但聽程普這么說也沒多想,便傳令打開庫藏,讓程普帶民夫進去取糧。

  等程普帶著‘民夫’涌入漢壽,王叡才發現了孫堅在其中,大驚:“孫府君怎會在此?”

  孫堅笑道:“奉朝廷檄文,特來取王使君首級。”

  王叡大怒:“我犯何罪?!”

  孫堅回答:“我亦不知何罪,但使君既不出兵,定是附逆袁紹……使君庫藏金銀頗多,卻仍要與我爭功,那便請王使君多服些金銀,也好做個腹有財貨之鬼……”

  隨后以刀相逼,讓王叡刮下金末,吞金而死。

  雒陽百郡邸。

  “……子師之意,是要借機使劉、董失勢?可劉備剛獲大勝,董卓又有呂布相幫,若是他們率軍回京……”

  王允正在與劉表、士孫瑞、馬日磾密談。

  劉表眼下是宗正,之前是接替鄒靖的北軍中候。

  士孫瑞是鷹揚校尉,馬日磾是射聲校尉,都屬于北軍,之前雒陽出事時他們都在觀望當墻頭草。

  北軍的兵力大部分已被董卓帶走,但沒帶各個校尉——董卓本就打算以自家人替換這些掌兵的要職。

  劉備其實也在用牽招、趙云等人取代雒陽城防與治安官。

  目前牽招的主職是侍中璽官,兼任雒陽都尉,目前雒陽六部尉就是牽招管著的。

  何苗死后,雒陽六部尉已被各軍分別收編,牽招此時領著的不是何苗的殘部,而是他以前的老熟人——雒陽平定后,牽招從劉表那里找回了鄒靖的舊部,大概七百人。

  也就是說,董卓接管了士孫瑞和馬日磾的部隊,牽招接管了劉表的部隊。

  士孫瑞等人當然不滿,但誰讓他們之前做了墻頭草呢,這也是必然的結果。

  “董卓要平定西州,必然曠日持久,其家鄉未定之前,不會輕易回軍。”

  王允說道:“劉備出兵討袁紹,未能得獲全功,也不會輕易回軍。否則兵威未成,州郡不懼,其此時又滿身惡名,若不能取大勝或斬首惡,天下州郡皆不會聽其號令……眼下是我等最好的機會。”

  “此刻雒陽兵少,若能外聯州郡,內結太后,借百官缺額,廣召名士入雒陽為官……聚眾人親隨,便能聚合數千人。只要能控制中樞,使太后與陛下從我等之意,便可匡正朝綱。”

  “行事皆可假以董卓之名,即便將來劉備回軍,我等也能以此挑起劉備與董卓相互搏殺……”

  “且……太后亦有此意……征召名士為官,以使太后與天子地位穩固,這本就是太后和董卓都想做的事。”

  王允這個計劃確實很有可行性。

  不過,劉表覺得風險太大:“此事若不成呢?劉備雖是仁厚好善之人,但也會殺人的……”

  劉表好歹是宗室,而且是宗正,當然不愿意冒險。

  “景升,此事不過爭勢罷了,既是朝廷慣例,又是朝堂常事,我等也并沒有加害劉備性命之心……并沒壞了規矩。”

  “而且,此乃太后之意,我等只是奉命行事……景升你的部曲也被劉備部下強奪,莫非你還以為劉備能重用你?”

  “景升若不愿行此事,不如自請出外,荊州刺史王叡身死,正需有人補缺。”

  王允低聲道:“我等本就要外聯州郡,景升去荊州任事,若我等謀事不成,也好有個退路。”

  劉表嘆了口氣,默不作聲。

  他也不希望再生亂,但王允說得沒錯,劉備和董卓不可能再給任何人兵權,與其在雒陽任人擺布,確實不如自請出外。

  王允也確實沒有壞規矩,這就是常見的結黨爭權,沒有害命的意思。

  次日,董太后提拔王允暫代司空府從事中郎。

  這其實就是董卓公府的秘書長。

  被董卓和劉備清洗了一半官員后,眼下朝廷確實有很多官員缺額,光靠董卓的親戚可補不完,而劉備這邊一時半會又沒法從青州拉人過來。

  劉備和董卓都暫時不在雒陽,董太后授意王允舉薦一些可用的名士入朝為官,而且是以董卓的名義舉薦官員。

  這種拉攏是每代新君上位都會做的事,而且以董卓為名舉薦,這等于是讓董卓施恩做舉主,對董卓和董太后都有好處。

  因此,董旻也對此事樂見其成。

  牽招當然要反對此事,但卻沒有太多反對的理由——朝中官員確實有很多缺額,總不能都攔著不讓人舉薦吧?

  暫代尚書的賈詡面對此事也很為難,因為這不是陰謀,這就是明著按照現有規制做事,而且是正事,攔不住。

  雖然賈詡和牽招不同意就沒法加蓋尚書印,朝廷也沒法授官,但太后卻在朝堂上搞了點小動作……

  她也沒和代表劉備的賈詡牽招二人翻臉,只是先以羽林、侍中署、黃門署等近侍郎署征召士人——這事相當于天子和太皇太后選拔良家為郎,不加正職,只以儲官征召,尚書臺管不著。

  而王允辟用的士人,幾乎全是關東名士。

  比如潁川名門荀氏的荀爽,這是“荀氏八龍”之首。

  比如陳留名士蔡邕——十年前被陽球、劉郃流放到了五原,現在是重新召回。

  還有江夏名士黃琬等。

  請:m.llskw.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